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与环境的主要关系如下表: 1.“群聚”互助①“社会性”群聚:如蜜蜂群,包括蜂王、工蜂等。蚂蚁群、白蚁群,包括蚁王、工蚁、兵蚁等。②“生活性”群聚:如大雁群的南来北往、鱼群的洄游等。 2.“报警”互助如狼在群捕大动物或袭击“敌人”时,用嚎叫引来狼群共同出击(声);乌鸦  相似文献   

2.
3.
分支系统学和种系发生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评述进化系统学和分支系统学的物种概念问题。介绍了关系物种问题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特别是种系发生种概念和种系发生种的划定方法-居群聚合分析和分支单型聚合。  相似文献   

4.
5.
物种虽然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常用的术语,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概念和定义。许多生物学家一度热衷于所谓“生物学种”概念,把生殖隔离,作为分种的主要标准,认为不同种的个体在自然界不能杂交或杂交不孕,因而不能自由地交流基因或基因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同一种内的个体在自然界能比较自由地交配,因而能自由地交流基因。他们确信自然界的生物的确是分成这么一个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产自吉林省敦化县的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亚侧耳属(Hofienbuehelia)一新种:巨囊亚侧耳(H. ingentimetuloidea X.He)和玫耳属(新拟)(Rhodotus)一中国新记录种:掌状玫耳(R. palmatus (Bull.:Fr.) Maire],实际上,玫耳属本身在中国也是一个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7.
白蘑科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显 《真菌学报》1992,11(1):18-22
  相似文献   

8.
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 (Objectivetree) 的最佳竞争范围, 利用单木竞争指数的改进模型对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 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讨论了不同竞争强度下太白红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 由于太白红杉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调节作用, 植株距离增加, 种内竞争强度降低 ;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亚高山地段, 群落内其它物种较少, 个体普遍较小, 结果种间竞争相对较弱, 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顺序为 :太白红杉 太白红杉 >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太白红杉 >牛皮桦 (Betulaplatyphylla) 太白红杉 >其它树种 太白红杉 ;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 (CI =AD-B), 当太白红杉胸径达到 35cm以上时, 竞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 ;不同竞争强度下, 太白红杉主茎各层的分枝角度、总分枝数、当年生枝条长、平均枝长和活枝数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竞争木范围, 较好地反应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同时, 太白红杉通过自身形态变化, 提高了对光的截获能力和对不同竞争强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种间杂种三倍体形态学和减数分裂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熊治廷 《植物研究》1990,10(1):99-103
本文报道中华猕猴桃(2n=116)×毛花猕猴桃(2n=58)F1代形态学和减数分裂观察结果。F1代植株部分性状同父本(如花色)或母本(如雄蕊数),部分性状居双亲变异范围之间,综合形态特征大致为双亲的中间型。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7。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9Ⅱ+29Ⅰ,应为异源三倍体。雌雄株均高度不育。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1月15日从云南省河口县城自由市场的一位越南人手中买得一雌性巨蜥,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越南巨蜥Varanus vietnamensis。鉴别特征:新种背部鳞片光滑,仅在后半部插有极少的起棱鳞片,不同于V.nebulosus(Boulenger,1885,1890;Taylor,1963);新种不同于V.salvator在于其背部没有眼斑状横斑带(ocelli marks)(Guent  相似文献   

11.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性状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该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舟山种和孟加拉种眼镜蛇的神经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前的工作发现 ,眼镜蛇孟加拉种的神经毒分布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但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该工作首先采集夏季的眼镜蛇种 ,进行分类学的鉴定 ,以排除因为种属分类、季节和年龄而导致的不确定因素对蛇毒成分产生影响。再从鉴定好的成年浙江舟山种和云南孟加拉种眼镜蛇蛇毒中分离获得短链神经毒素 ;同时采用RT PCR方法得到相应的基因。结果从浙江舟山种眼镜蛇蛇毒中分离到两个神经毒素 ;从云南孟加拉种蛇毒中得到三个神经毒素。这些神经毒素都是短链神经毒素。说明该两个蛇种与已经报道的台湾及浙江的舟山种眼镜蛇很相似 ,蛇毒中都以短链神经毒素为主。另外泰国孟加拉种眼镜蛇蛇毒中则以长链神经毒素为主。这种现象很难用种群发生的前后或者地理距离的长短来解释 ,而可能与地区间的气候、地理环境或者眼镜蛇的食物差别相关。实验统计表明在云南、浙江和台湾这些条件基本相似 ,而泰国就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叉丝壳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庆轩  吕国忠 《真菌学报》1995,14(3):172-174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齿叶白绢梅上的叉丝壳属一新种和寄生于北五味子上的叉丝壳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Microsphaera exochordae Q.X.Lu et G.Z.LU和M.schizadrae Sawada。  相似文献   

14.
报道柱隔孢属新种:繁缕柱隔孢(RamulariamalachiiY.X.WangetX.Y.Wang)和二新记录种:颠茄柱隔孢(RatropaeAllesch),夏枯草柱隔孢(RbaeumlerianaMoesz)。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同时讨论了与相近种之间的区别;对新记录种进行了汉文描述。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齿叶白绢梅(Exochorda serratifolia S.More)上的叉丝壳属一新种和寄生于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L.)上的叉丝壳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Microsphaera exochordae Q.X.Lu et G.Z.L(?)和M.schizandrae Sawada。 对新种作了中文和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同时讨论了与相近种之间的区别。对新记录种进行了中文描述。  相似文献   

16.
王英祥  王学英 《菌物系统》1997,16(4):250-252
报道柱隔孢属一新种:繁缕柱隔孢和二新记录种;颠茄柱隔孢、夏枯草柱隔孢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同时讨论了与相近种之间的区别;对新记录种进行了汉文描述,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2种蜜蜂和4种胡蜂蜂毒明肽基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和大胡蜂、墨胸胡蜂、额斑黄胡蜂、亚非马蜂6种蜂的雌成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各得到大小约为150bp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这6个片段克隆人pGEM^5—T easy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得到的6个片段长度均为141bp,均为编码蜂毒apamin前体的cDNA。序列比较发现,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序列完全一样,都与已发表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具有95%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具有95%的同源性。额斑黄胡蜂和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完全一样。本研究首次从中华蜜蜂与几种胡蜂中克隆到蜂毒precursor of apamin基因,并发现胡蜂科与蜜蜂科来源的蜂毒明肽序列是完全保守的。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五福花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淦 《植物分类学报》1992,30(2):179-180
  相似文献   

19.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社群性哺乳动物,其声音通讯在社群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梅花鹿目前存在3个亚种,本研究采集了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华南亚种C.n.kopschi和浙江省温州康寿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圈养东北亚种C.n.hortulorum的警戒声,进行声音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华南亚种具有较为多态性的警戒声,具有单音节和双音节2种不同类型的叫声,明显清晰的频带有3~4个,频率分布在1 726~15 403 Hz,而东北亚种虽也有单音节和双音节2种不同类型的叫声,但明显清晰的频带只有1个,频率分布在307~4 523 Hz;(2)综合其他亚种的相关参数,认为清凉峰华南亚种的警戒声频率范围最广且频带最多,推测由其生存的环境或遗传因素导致;(3)东北亚种的警戒声频带数量少和频率范围较窄,推测与长期的人为养殖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将对浙江清凉峰野生梅花鹿种群的保护、管理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两种沉水植物黑藻和伊乐藻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主要从竞争期的长短出发,研究了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种间竞争关系,并考查了在不同底质(土壤)肥力下两者种间竞争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伊乐藻由于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冬春时空竞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在周年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取代黑藻生长。而在短期实验中,黑藻由于可在水面生长形成较上位的冠层的特性,与伊乐藻相比在水体上层空间占领和阳光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造成两种间竞争的不平衡,竞争偏利于黑藻,且这种优势随底质(土壤)肥力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但并没有明显取代现象的发生,两物种可以在混合种群中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