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松江鲈的生态学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别名四鳃鲈、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等,隶属于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鱼属(Trachidermus)。    相似文献   

2.
松江鲈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江鲈鱼(Trachidernus fasciatus Heckel)又名四鳃鲈,隶属于鲈形目杜父鱼亚目杜父鱼科。1974年Abe曾对松江鲈鱼进行过细胞学观察,但由于捕到的幼鱼性腺未成熟,故在报导核型时未指明性别。我们于今年一月上旬用性成熟松江鲈鱼三雌一雄(采自上海松江县)进行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数2n=40与Abe的报导一致,但臂数NF=60与Abe的报导NF=64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方法扩增四尾松江鲈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b)基因序列,全序列长度为1 141 bp,并建立了松江鲈鱼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物种进行种质鉴定。分析Cytb基因序列基本特征显示,Cytb基因在第3位密码子表现出明显的反G偏倚,显示出脊椎动物Cytb基因的共同特性。第2位密码子嘧啶的含量远高于嘌呤的含量,有5个位点发生转换,0个位点发生颠换。选取杜父鱼科(Cottidae)的10种鱼类,与松江鲈鱼进行序列分析,构建发育系统树并分析遗传距离,与鲈鱼的亲缘关系最远。以松江鲈鱼Cytb基因序列为靶基因,利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检测松江鲈鱼的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为3.20×102拷贝/反应。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形态学与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对采自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西山村组中的1件盔甲鱼类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建立了多鳃鱼类四营鱼属1新种:宽棘四营鱼(Siyingia perlatuspinosa sp.nov.),并据此修订了四营鱼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分支系统学对多鳃鱼类属一级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与探讨,确定了四营鱼在多鳃鱼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四营鱼(Siyingia)与多鳃鱼(Polybranchiaspis)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形成了一个单系类群,与宽甲鱼(Laxaspis)+坝鱼(Damaspis)组成的单系类群互为姊妹群。宽棘四营鱼的发现不仅拓宽了四营鱼在华南的时空分布范围,而且丰富了多鳃鱼类的多样性,并为多鳃鱼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化石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多鳃鱼类一新属及该类鱼感觉沟系统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西山村段多鳃鱼类一新属种,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 gen.et sp.nov.)文中讨论了多鳃鱼类头甲背部感觉沟系统的基本模式,它的变化和变异。从这个基本模式出发笔者认为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有许多重要的特征相近,似乎应把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隶属于同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即多鳃鱼目,而不应把三岔鱼科置于“华南鱼目”。“华南鱼目”是根据了解还不多的华南鱼属建立的,有些勉强,建议暂不采用。文中首次指出多鳃鱼类的感觉沟系统存在变异现象并认为在确立新类型时,变异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1957年春夏之间,我们从渤海湾沿岸各地的鱼类标本上采得五种鱼虱科的寄生桡足类,其中有四种是属於疮痂鱼虱属(Lepeophtheirus),一种是属於鱼虱属(Caligus)。查我国文献,关於疮痂鱼虱属,只有喻兆琦於1932年曾从烟台的星蝶Verasper varie-gatus(Temminck & Schlegel)的鳃上发见过一种长腹疮痂鱼虱Lepeophtheirus lon-  相似文献   

7.
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主衣壳蛋白基因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亦称海鲡,是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重要海水网箱养殖对象。2005年8月,广东省海水网箱养殖的军曹鱼首次暴发类似的淋巴囊肿病,病鱼的口唇、鳃、鳍、尾及体表等处,可看到大小不一的单个或成群的肿瘤,个别网箱的感染率在80%以上,死亡率近30%。病鱼形象丑陋,严重影响其市场价值,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发现于1874年,1965年正式确认该病病原为淋巴囊肿病毒[1],现已知可感染9目34科140种以上鱼类。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在养殖石斑鱼、鲈鱼、牙鲆中发现淋巴囊肿病[2-5],随后对其病原…  相似文献   

8.
最近从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收藏的动物标本中,发现下列四种鱼是四川鱼类新纪录:1.粗须铲颌鱼Varicorhinus(Scaphesthes)barbatus(Lin.)地方名:凤鱼。1982.Ⅺ.17.采于秀山县膏田乡簿刀沟。属酉水水系支流梅江的一条小山溪。标本60余尾,测量较大个体标本14尾。全长74—112毫米,体长57—89毫米,体重3.7—12.6克。背鳍条3,8;臀鳍条3,5。第1对鳃弓的鳃耙数左侧18—22/31—36,右侧为18—21/31—37。鳞式为4645V66.5??50。其主要特征是第1对鳃弓外侧鳃耙数较我国其它四种铲颌鱼的为少,须二对,吻须极短,颌须粗长,其长度大于眼径的1/2。生活于山溪流…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鳃部寄生单殖吸虫和鳋类的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鳃部的寄生单殖吸虫(Monogeneans)和鳋类(Copepods)的空间分布特点.寄生于黄颡鱼鳃部的单殖吸虫和鳋类在两侧鳃上的感染强度及其差异表明,两种寄生虫对于鳃片的左右位置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在黄颡鱼四鳃间的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P<0.01);在鳃片的各区均存在选择性;对鳃丝的各分段也均有极显著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松江鲈鱼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成体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江鲈鱼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层构成。松江鲈鱼的皮肤裸露无鳞,表皮层较薄,由约4~8层细胞构成,主要由复层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呈扁平、多边形,细胞之间主要靠桥粒紧密连接,连接处形成增厚的边缘嵴状突起。表皮细胞游离面向内凹陷,表面形成指纹状微嵴。黏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散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黏液细胞内的黏原颗粒具有椭圆颗粒状、均匀致密的块状和疏松丝状3种不同形态。真皮通过基膜与表皮相连,由稀疏层和致密层构成。真皮结缔组织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较薄。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色素层,头部、背部、尾柄和体侧皮肤色素细胞分布多,色素层明显,而腹部和颏部皮肤缺少色素。松江鲈鱼黄河群体真皮层中有角质棘状突起,而滦河群体则无。头部、体侧和尾柄处皮肤上还分布有侧线孔和表面神经丘等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鳃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波纹唇鱼有3对全鳃,1对半鳃和1对伪鳃,鳃丝呈梳状紧密排列在鳃弓上,鳃小片紧密地镶嵌排列在鳃丝两侧,入鳃动脉、出鳃动脉和鳃小片毛细血管网组成鳃的血液系统.鳃丝非呼吸区分布...  相似文献   

12.
捕食胁迫(胁迫时长和胁迫强度)影响鱼类的运动能力,遭遇捕食者时猎物鱼的逃逸策略不尽相同。为考察鱼类运动能力对捕食胁迫的响应,本实验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四大家鱼幼鱼为猎物鱼。猎物鱼分别在无捕食(对照)、低捕食(隔网胁迫)和高捕食(直接胁迫)压力下接受捕食胁迫,胁迫时长分0、7和14 d三个水平,随后对比四大家鱼种间运动能力的差异,并考察四大家鱼幼鱼的稳定和非稳定游泳能力在不同捕食胁迫水平(胁迫时长和胁迫强度)下的适应性改变。结果表明:四大家鱼的稳定游泳和非稳定游泳能力之间存在权衡,应对捕食胁迫时以增强快速启动游泳能力为主,临界游泳速度有下降趋势;四大家鱼均表现为“C”型快速启动游泳模式,在快速启动过程中身体旋转主要在第1阶段完成,速度性能在第2阶段达到最大;在捕食压力下,四大家鱼的逃逸策略存...  相似文献   

13.
鲍鱼的解剖     
鲍魚是名貴的食用軟体动物之一,肉柔软,味极鮮美,可鮮食,制为罐头,或制为干鲍,我国人民对干鮑的制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所謂“明鲍”及“灰鮑”二类。其壳医药上名“石决明”,用途甚大,如用作鑲嵌螺鈿的材料,药用及其他工艺品,如肥皂盒、烟灰碟等。目前,我国已提出作为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但是,在我国对鲍魚的各方面资料仍属缺乏。鲍魚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捩神经亚纲(streptoneura 或称前鳃亚纲 Pro-sobranchia),楯鳃目(Aspidobranchia 或称双心耳目 Diotocardia)、扇舌亚目(Rhipidoglossa)、鮑科(Haliotidae)、鲍属(Haliotis)。就目前资料所知,南海产的有6种,黄渤海产者仅有1种,名盤大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成体皮肤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江鲈鱼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层构成。松江鲈鱼的皮肤裸露无鳞,表皮层较薄,由约4~8层细胞构成,主要由复层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呈扁平、多边形, 细胞之间主要靠桥粒紧密连接,连接处形成增厚的边缘嵴状突起。表皮细胞游离面向内凹陷,表面形成指纹状微嵴。黏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散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黏液细胞内的黏原颗粒具有椭圆颗粒状、均匀致密的块状和疏松丝状3种不同形态。真皮通过基膜与表皮相连,由稀疏层和致密层构成。真皮结缔组织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较薄。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色素层,头部、背部、尾柄和体侧皮肤色素细胞分布多,色素层明显,而腹部和颏部皮肤缺少色素。松江鲈鱼黄河群体真皮层中有角质棘状突起,而滦河群体则无。头部、体侧和尾柄处皮肤上还分布有侧线孔和表面神经丘等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15.
记一新的无颌类化石兼论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宜良早泥盆世一新的无颌类化石,高棘四营鱼,新属、新种 (Siyingiu altuspinosa gen.et sp.nov)。在讨论中主要涉及鼻垂体凹的构造和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笔者认为,多鳃鱼类和盔甲鱼类的鼻垂体孔位于鼻垂体凹的软骨成分中,它没有吸水的功能,只具感觉的功能。多鳃鱼目不应置于鳍甲鱼纲,而应放在头甲鱼纲的盔甲鱼亚纲中。在盔甲鱼亚纲中,南盘鱼不是接近于盔甲鱼目而是接近于多鳃鱼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报导1972年从患细菌性烂鳃的草鱼和其他鱼的鳃上分离到的病原粘细菌。通过多次人工感染(包括再分离和再感染),证明G4菌株是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草、鳙、鲢、草鳙杂种、团头鲂、鲤等鱼的烂鳃病。对G4菌株的菌体、子实体、小孢子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作了较详细的观察和试验;根据其特征,定名为鱼害粘球菌——新种(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Ko,sp.nov.)。较详细地观察了G4菌株在胰胨液体培养中的群集习性,“柱子”形成、繁殖散发和衰老死亡的全过程。认为“柱子”形成是G4菌株,也可能是所有鱼类寄生粘细菌所共有的一种运动、繁殖的表现形式,它是不会转化为真正的子实体的。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很大的鱼病之一。其病原菌分离的成功,对有效地防治该病,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丰富了研究鱼类寄生粘细菌的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透明金鱼,也叫“玻璃鱼”,它的透明特色主要是机体不含色素所致。根据其透明度可分为透明鱼、半透明鱼(有色透明鱼)、和镶嵌型透明鱼三种,它们主要存在于龙种和文种金鱼中,旦种金鱼中透明鱼较少。透明鱼的种类及其特征 1.透明鱼鳃盖和鳞片不含鸟粪素,皮层和肌肉不含色素,通过体侧可以看到它的鲜红色的鳃以及一切内脏。这种鱼在1—5月龄时全透明,长大后呈现肉红色。如常见的有玻璃龙金,玻璃文金和透明珍珠。有的透明度可以和银鱼相比。 2.半透明鱼又叫有色透明鱼,鳃盖、鳞片均不含鸟粪素,但皮层和肌肉色素呈可溶状态均匀分布,就象有色玻璃一样。如琥珀龙金、蓝色文金、乳白珍珠等。  相似文献   

18.
鹦鹉贝     
鹦鹉贝(Nautilus)隶属于软体动物,头足纲,四鳃亚纲(或称为外壳亚纲Ectocochlia),鹦鹉贝目(Nautiloidca),鹦鹉贝科(Nautilidae)。以往在我国动物学教科书上通常称为“鹦鹉螺”,但为了与腹足类区别起见,所以我认为用“鹦鹉贝”的名称较为妥当。鹦鹉贝这一属为四鳃亚纲中现代唯一生存的—个属,它开始于古生代的寒武纪(Cambrium),在志留亚纪(Silurian)和泥盆纪(Devonian)时期繁殖最盛,自古生代的石炭纪以后,则逐渐消灭,现在大约仅存有四种,它们生活在深海里,因此鹦鹉贝在动物的进化系统上是很重要的,有人称它为“活的化石”。  相似文献   

19.
以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体表黏液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水、酸、有机物3种不同的提取剂对其进行粗提取,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确定其抑菌效果,只有酸的粗提物对所检测的6种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维氏气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沃氏葡萄球菌。用SDS-PAGE定量分析酸的粗提物蛋白质表达谱,其蛋白大小95 kD,且在34-55 kD之间含量最高。初步研究表明松江鲈鱼体表黏液酸的粗提物在抵抗上述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其抗菌蛋白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yl-CoA-binding protein,ACBP)对长链脂酰基辅酶A(long-chainfatty acyl-CoA esters,LCACoA)有很高的亲和力,因而对LCACoA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克隆了Acb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cDNA 679 bp,5'端和3'端的非翻译区分别为83 bp和326 bp,开放阅读框为270 bp。推测编码8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44,分子量为10.14 kDa。鲈鱼Acbp与青鳉鱼、银鳕鱼、大西洋鲑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87%、84%、78%和68%。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鲈鱼肌肉、心脏、眼、大脑、消化道、肾脏、脂肪组织、脾脏、鳃和肝脏等10种组织的Acb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肾脏和肝脏的表达量高,肌肉、眼睛和大脑中表达低。定量PCR检测表明鲈鱼肝脏Acbp的表达在饥饿时明显下降,胰岛素上调其表达,葡萄糖对其表达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