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室内进行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筛选和抗性遗传方式分析。经过2年多的汰选,抗性水平相比较初始种群提高了30倍,与同时测定的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80.8倍。抗性遗传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后代显性度分别为0.51和0.43,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后代在死亡率50%处,自交后代在死亡率25%和75%处未出现明显平坡,回交和自交后代实测值卡方检验进一步证实抗性为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颜改兰  王圣印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0):3282-3288
噻虫胺是具有内吸和触杀等多种作用方式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常用于防治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为明确抗性风险,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抗噻虫胺种群对多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机制.经过45代筛选,西花蓟马对噻虫胺产生了高水平抗性(56.8倍).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高抗噻虫胺种群与噻虫嗪、吡虫啉、毒死蜱、三氟氯氰菊酯、甲维盐存在中等水...  相似文献   

3.
北京和云南地区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类药剂产生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多杀菌素等药剂的抗药性现状,为西花蓟马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5年,采用叶管药膜法对北京和云南地区西花蓟马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北京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达到80~150倍,对乙基多杀菌素抗性倍数高达7 730倍,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值5年间最高增加了258倍,对甲维盐和噻虫嗪具有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和虫螨腈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昆明地区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水平达到305倍的极高抗水平,对其它药剂相对敏感或处于低水平抗性。【结论】北京和云南地区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类药剂已经产生高水平抗药性,应密切关注抗性发展动态,同时进一步研究其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本文就吡虫啉的交互抗性和抗性机制(增效剂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5代筛选,西花蓟马对吡虫啉的抗性上升到21.26倍。西花蓟马对吡虫啉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存在中等水平交互抗性,与氯氟氰菊酯、灭多威和毒死蜱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增效剂试验表明,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磷酸三苯酯(TPP)和马来酸二乙酯(DEM)具有显著增效(SR50,DEF=6.38,SR50,TPP=5.52,SR50,DEM=1.60,P<0.05)。生化测定表明:抗吡虫啉品系西花蓟马的羧酸酯酶(5.06倍)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1.63倍)均显著(P<0.05)高于敏感品系,表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的提高是西花蓟马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西花蓟马对辛硫磷的抗性风险,研究了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对其他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对辛硫磷的抗性机制.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对辛硫磷与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多威存在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对溴虫腈、吡虫啉、甲维盐和多杀菌素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啶虫脒和阿维菌素不存在交互抗性.酶抑制剂与辛硫磷的增效剂测定结果表明,胡椒基丁醚(PBO)、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对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XK)、田间种群(BJ)和敏感种群(S)均起到了显著的增效作用(P<0.05),马来酸二乙酯对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和敏感种群增效作用均不显著,但对田间种群增效作用显著(P<0.05).生化测定发现:除田间种群西花蓟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不显著外,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和田间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2.79和1.48倍)、细胞色素b5含量(2.88和1.88倍)及O-脱甲基酶活性(2.60和1.68倍)、羧酸酯酶活性(2.02和1.61倍)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3.10倍)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1.11和1.20倍),但不显著(P>0.05).表明其体内解毒代谢酶和靶标酶活性提高是西花蓟马对辛硫磷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菜豆植株对西花蓟马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植物的诱导抗性对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外源茉莉酸和水杨酸甲酯诱导处理菜豆植株,研究西花蓟马2龄若虫取食不同处理菜豆植株后,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TChE)的变化。结果表明,西花蓟马2龄若虫取食不同处理的菜豆后,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相同,均是在24 h和36 h显著低于取食健康植株的。除取食茉莉酸处理的西花蓟马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24 h受到显著抑制外,西花蓟马若虫取食水杨酸甲酯、蓟马危害后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取食机械损伤处理的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在不同取食时间下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取食蓟马危害和茉莉酸处理的西花蓟马虫体羧酸酯酶活性在6 h和36 h均受到显著抑制,而取食机械损伤和水杨酸甲酯诱导的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只有在36 h受到明显抑制。以上结果说明外源因子诱导的植物抗性能够干扰西花蓟马体内解毒机制,削弱了其对有毒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敏敏  赵巍巍  慕卫  刘峰  张友军  吴青君 《昆虫学报》2014,57(10):1171-1179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重要的入侵害虫,是番茄斑萎病毒(TSWV)最有效的传播媒介,TSWV对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多杀菌素是防治西花蓟马最有效的药剂之一,但已有田间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产生抗药性的报道。TSWV对抗性西花蓟马是否也有影响及程度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了解TSWV对西花蓟马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的方法,研究用番茄斑萎病毒处理和未处理的多杀菌素抗性和敏感西花蓟马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不同处理种群对3种药剂(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的敏感性变化。【结果】对于抗性品系,TSWV处理后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缩短,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略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内禀增长率(r)和净生殖率(R0)分别为0.0433 d-1和2.21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356 d-1和1.972)(P ≤ 0.001)。对于敏感品系,TSWV处理后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缩短,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延长(P ≤ 0.001),产卵量也略有提高,R0为4.125,显著高于对照组(3.979)(P ≤ 0.001)。TSWV处理后敏感和抗性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的敏感性显著降低。【结论】番茄斑萎病毒对多杀菌素敏感和抗性西花蓟马均有直接有利影响,病毒处理的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繁殖能力增强,成虫寿命延长,对药剂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李定银  郅军锐  张涛  岳文波 《昆虫学报》2021,64(10):1176-1186
【目的】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蔬菜上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首选药剂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多代胁迫对西花蓟马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以LC25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连续汰选6代后,测定其抗药性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并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分析LC25浓度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后代(F7)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LC25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连续汰选6代后,与用清水处理的对照相比,抗性倍数达到了6.4倍;F6代2龄第2天若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被激活,活性分别增加至对照的1.26和1.21倍;而多功能氧化酶(MFOs)和细胞色素P450酶(P450s)受到明显的抑制,活性分别只有对照的54.00%和51.78%。LC25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胁迫6代不仅造成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19.33 d)和单雌产卵量(69.80粒)较对照(分别为21.60 d和83.17粒)显著下降,且后代(F7)的雌成虫寿命(16.82 d)和雄成虫寿命(8.29 d)较对照(分别为20.28 d和10.86 d)极显著缩短,单雌产卵量(59.23粒)较对照(76.96粒)极显著降低,但雌雄比(2.28)较对照(1.03)显著提高,种群生命参数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在LC25浓度乙基多杀菌素连续汰选6代内西花蓟马对该药剂的抗性缓慢增长;药剂胁迫不仅对西花蓟马解毒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对其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中国是一种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的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抗药性现状,为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了北京,山东寿光和青岛以及云南晋宁和呈贡等5个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氯氰菊酯、溴虫腈、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时利用这些田间种群测定了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谷胱甘肽S 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羧酸酯酶抑制剂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对多杀菌素、吡虫啉和甲维盐的增效作用。【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北京、晋宁及呈贡种群分别对多杀菌素产生了34.45, 47.45和64.45倍的高水平抗性;晋宁种群对灭多威和甲维盐分别产生了16.58和11.03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呈贡种群对甲维盐、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溴虫腈分别产生了24.17, 21.69, 20.05, 16.45和10.31的中等水平抗性;青岛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虫啉产生了17.70和12.4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寿光种群没有对任何杀虫剂产生高等或中等水平抗性。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吡虫啉和甲维盐,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在所有田间种群上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在呈贡、寿光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寿光种群中,DEM对甲维盐存在显著增效作用。羧酸酯酶抑制剂DEF在呈贡、晋宁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晋宁种群中,DEF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但所有增效剂在各田间种群中对多杀菌素均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结果提示:在使用多杀菌素防治西花蓟马时,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此外,可通过添加酶抑制剂来增强甲维盐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诱导的菜豆叶片抗性及对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对菜豆植株分别喷施1、0.1、0.01和0.001 mmol·L-1 4个浓度的茉莉酸,以健康植株为对照,分别于处理后1、5和10 d测定菜豆叶片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另在同样处理叶片上分别接西花蓟马2龄若虫,分析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1 d后,菜豆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健康植株没有明显差异,但在5和10 d时显著低于健康植株;菜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茉莉酸处理1 d后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之后逐渐降低;茉莉酸处理下菜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并随着茉莉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 d后显著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叶片单宁、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在不同浓度茉莉酸和处理时间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蓟马取食导致菜豆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外源茉莉酸诱导的相似.西花蓟马取食茉莉酸处理的菜豆植株24 h后,体内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解毒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均明显高于健康植株,但茉莉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其影响程度不同.取食虫害菜豆叶片后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与取食外源茉莉酸诱导的叶片相似.说明外源茉莉酸处理可诱导菜豆植株的抗性,西花蓟马取食处理后的菜豆叶片可产生明显的反防御来适应寄主植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本研究旨在鉴定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γ-氨基丁酸受体(GABA receptors,GABAR)家族基因,明确离子型受体(GABAAR)在西花蓟马对多杀霉素抗性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重要入侵害虫。温度是影响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子,西花蓟马对温度的耐受性决定了它的越冬存活率和地理分布。本文研究了4种抗氧化酶在低温胁迫下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酶对低温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低温处理能显著提高SOD的活力,对POD的活力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CAT和GST的活力在低温胁迫处理表现为先降低,随后逐渐提高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酶在西花蓟马应对低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世界性的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对每种类型的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多杀菌素等。本文对国外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发展现状和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即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结合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寄主植物抗性等方式降低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选择压,从而达到抗性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叶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2009—2010年北京海淀地区和昌平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北京昌平和海淀地区的西花蓟马对多数的药剂仍处于敏感状态,但对氯氟氰菊酯已产生近40倍的抗性,昌平种群对多杀菌素具有产生低水平抗性的趋势(抗性倍数为4倍)。推荐药剂包括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毒死蜱和溴虫腈,应注意与其它药剂的轮换使用,灭多威对西花蓟马的毒力水平最低,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消化酶对食物适应的生化机制,用玫瑰花瓣、玫瑰花朵(含花粉花蜜)和10%蜂蜜水+菜豆豆荚3种食物分别饲养西花蓟马雌成虫,测定西花蓟马在取食1、3、6、9、12、24和48 h后其雌成虫体内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玫瑰花朵的西花蓟马体内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大多数时间下取食玫瑰花瓣的最低。随取食时间延长,除取食玫瑰花瓣的西花蓟马虫体α-淀粉酶是先降低后升高外,取食另外2种食物的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是先升高后降低。西花蓟马体内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在3~6 h时取食玫瑰花朵的活性最低,在其余时间下酶活性的变化在3种食物间没有明显的规律。结果说明,西花蓟马可通过快速调节体内消化酶活性来适应不同食物的变化,达到自身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