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代力民  徐振邦  陈华 《生态学报》2000,20(3):412-416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包括其现有倒木及其年输入量等贮量的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现有倒木贮量开始为16.25t/hm^2,以后随时间减少,到100a后分解掉其干重的85%左右,300a后所剩无几。例木年输入量平均约为0.6t/hm^2,其贮量是随时间而增加,200a后稳定在31g/hm^2,可保持到该群落的顶级时期。倒木总贮量的变化在初期呈增加趋势,而后随着现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次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内粗死木质残体的贮量、输入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比较林窗范围内土壤养分含量,初步评述了粗死木质残体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季风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的贮量为25.278t·hm~(-2),立木、倒木、大枝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02%、49.62%和18.36%;2)1994~1999年间群落的死亡率为24%·a~(-1),死亡个体以胸径小于5cm的为主,粗死木质残体的平均输入量为4.128t·hm~(-2)·a~(-1);3)倒木主体所在的样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红松针叶的凋落及其分解速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代力民  徐振邦  张扬建  陈华 《生态学报》2001,21(8):1296-1300
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叶凋落情况及其分解过程进行研究,表明,红松针叶一般可存活3-4a,调查中存活的为6a。红松叶的寿命与光照密度相关,在针中密集及透光不足的地方针叶寿命较短。红松针叶凋落后,在林地上分解较快,一般4a后其干重保持率为16.6%。模拟实验证明,红松针叶的分解率与海拔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在海拔低的红松阔叶林下,因气温高,分解较快;在海拔较高的云冷杉红松林和岳桦林中分解速度变慢,在高山苔原带分解最慢。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动态变化对早春草本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生态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的动态对早春草本层植物的分布密度和生物量的以及早春草本层择林冠空隙的反应,进而探讨了早春草本层植物在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所起的生态作用。本研究为全面系统地揭示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列深入地研究森林循环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北坡苔藓红松暗针叶林倒木分解及其养分含量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杨丽韫  代力民 《生态学报》2002,22(2):185-189
对长白山北坡苔藓红松暗针叶林中云冷杉倒木的分解及其养分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云冷杉倒木的腐烂分解过程符合单项指数衰减模型 ,冷杉倒木的分解常数为 0 .0 1 6 8/a( r2 =0 .94 83) ,云杉倒木为 0 .0 1 5 0 /a( r2 =0 .8895 )。对云冷杉倒木中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可得 :C平均含量为 1 8876 .90 kg· hm- 2 ,N为 2 99.0 0 kg· hm- 2 ,P为2 .5 0 kg· hm- 2 ,K为 4 0 .4 9kg· hm- 2 ,Ca为 4 4.1 2 kg· hm- 2 ,Mg为 1 2 .5 0 kg· hm- 2 。在云冷杉倒木腐烂分解过程中 C的百分含量会逐渐下降 ,N和 P的含量会逐渐增高。K、Ca和 Mg的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倒木站杆树种组成和贮量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木是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存在不但具有减少水土流失、影响土壤发育,提供动植物生境的功能,而且起到贮存营养、碳素和水分,供给养分和能量的作用。倒木贮量的调查是评价倒木生态功能的基础。以往国内森林凋落物研究中,片面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3个主要次生演替类型(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旱冬瓜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和碳贮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达36.56t.hm-2,树种组成以腾冲栲、木果石栎和景东石栎等为主,多数是直径≥10cm的大径级、处于中等分解状态的倒木.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常年潮湿温凉,木质物残体中占优势的壳斗科倒木的材质坚硬,难以分解.3类次生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在1.2~5.0t.hm-2,为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旱冬瓜林,表现出木质物残体碳贮量随群落演替进程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二道白河森林流域溪流倒木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邓红兵  王青春  潘文斌  周莉  代力民 《生态学报》2002,22(11):1896-1901
溪流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直观的输入和干扰之一,也是两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结,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对长白山北坡溪流倒木现存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调查的红松阔叶林植被带内4500m长河道内,共发现溪流倒木425株.分属于17个树种;其中l、w级腐烂占相当大的比重,与林地倒木I、l级腐烂占忧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分解环境的不同有关。所有溪流倒木的总材积为77.98m^2,故溪流倒木的现存量为1.733m^3/100m和10.83m^3/hm^2。溪流倒木的树种组成和不同树种的材积与河岸带植被密切相关,但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林分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在时间上可能是均匀或随机的,但不同树种间,其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时的树木材积或生长年龄存在较大差异。溪流倒木和林地活立木的个体数量的径级分布基本上为反J型,而它们材积的径级分布均为典型的J型。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吴刚 《应用生态学报》1997,8(4):360-364
将林冠空隙干扰作为红松阔叶林动态维持的重要因素,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 冠空隙的形成方式、出现频度、分布格局、结构及林冠空隙内形成本的数量、年龄分布、种 群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多数林冠空隙由双形成本形成, 每个林冠空隙拥有的形成木为2.44株;林冠空隙形成的速率为0.92个hm2·a-1,林冠空 隙干扰的间隔期(周转期)为751a;扩展林冠空隙面积大多在100~600 m2之间,其中以 400~500 m2所占比例最大.冠空隙在50~350 m2之间,其中以200~250 m2所占比例最 大;每个形成本所形成的扩展林冠空隙平均面积为 141 82 m2,形成的冠空隙面积平均为 67.63 m2.  相似文献   

10.
红松阔叶林中红松种子的分布及更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阔叶红松林的红松种子经过动物活动的处理,在林内呈四个层次的垂直分布.其中在地被物下是以簇状埋藏着,数量相当多,尤其在红松密林中高大树木的周围,这些簇状分布的种子成为红松天然更新的基础。在次生阔叶林中红松种子埋藏量则很小。而埋藏位置与红松幼苗适生生境的不吻合是红松天然更新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14-320
介绍了单因素法优化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红松籽油包合物固化率为70.95%,包合物含油率为26.88%。且对红松籽油和红松籽油包合物脂肪酸组分、粒径、电位和生物利用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合物中红松籽油的各组分含量与红松籽油中各组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其中皮诺敛酸的含量为14%~16%。红松籽油包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77.3±2.6 nm,电位为-33.01±1.4 mV。红松籽油包合物组的血药最大浓度(Cmax)是红松籽油组的1.27倍,t1/2a是红松籽油的1.42倍;AUC值是红松籽油1.56倍;平均滞留时间(MRT)是红松籽油的1.04倍。因此,通过本实验说明红松籽油包合物与水溶液形成乳剂,粒径减小,水溶性增大,增加了包合物在体内的t1/2a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提高了皮诺敛酸在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李喜霞  杜天雨  魏亚伟  周永斌 《生态学报》2018,38(11):3952-3960
为研究红松叶片的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依据我国温带阔叶红松林的分布特点,沿纬度梯度,选取长白山(42°27'N)、张广才岭(44°16'N)和小兴安岭(48°05'N)等3个地区的典型阔叶红松老龄林,测定红松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表层土壤(0—15 cm)、中层土壤(15—30 cm)的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红松叶片C、N、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表层土壤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7.6—87.4,2.0—7.2 mg/g和0.26—0.92 mg/g;中层土壤为8.1—59.7,0.7—4.6 mg/g和0.2—0.82 mg/g;而叶片为495.5—507.4,12.7—172.5 mg/g和1.1—2.1 mg/g。2)土壤中的SOC、C/N、C/P均随纬度升高极显著增加,而叶片各元素计量特征随纬度的变化不显著。3)叶片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含量显著正相关,同时,叶片N与土壤C/N、P与土壤N/P显著相关。相比较而言,红松叶片N、P含量较低,这可能说明阔叶红松林土壤N、P供应不足,而叶片N/P仅为9.9,说明东北阔叶红松林N限制更加明显。本研究为阐明东北温带阔叶红松林的养分供应状况和限制因素,为阔叶红松林区提高红松生产力的管理措施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北坡不同年龄红松年表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明  赵秀海  高露双  姜庆彪 《生态学报》2011,31(21):6378-6387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长白山北坡红松(Pinus koraiensis)不同年龄年表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年龄因素对年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年龄为63a的红松低龄年表与平均年龄为184a的高龄年表对气候的响应明显不同:低龄红松径向生长与当年1、2月月平均温度负相关(P<0.05),同时也受到上年及当年多个月份的月平均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的影响,但与降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高龄红松径向生长则与月平均温度间的关系不明显,而与当年1、2、4、6、7、9月的月平均最高温度正相关,与当年4月、9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负相关,同时受到上年5月及当年5月月总降水量的影响。因此,年龄因素对红松年表的气候响应方面存在一定影响,且高龄年表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更高,包含有更多的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14.
红松单木高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红兵  郝占庆 《生态学杂志》1999,18(3):19-22,31
1引言生长模型是定量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有效手段。它既可对林木生长作出现实的评价,也可用来预估将来各测树因子的变化;既是编制修订各种数表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中各种措施实施的依据。在林学上,生长模型主要包括单木生长模型和林分生长模型,其中单木生长模型是林...  相似文献   

15.
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夏季鸟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夏季鸟类群落研究常家传鲁长虎刘伯文许青(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StudyoftheBirdsCommunityStructureinDiferentSuccesionPeriodofKoreanPineForest.Ch...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引种栽培红松 (PinusKoraiensis)已有 2 0多年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 70年代以来引种栽培并保存下来的红松人工幼林自然地理特点、气候和立地条件以及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 ,阐述了红松跨分布区引种栽培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表明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引种红松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效水份供应 ,在局部地区适宜的小气候使红松的引种栽培获得基本成功 ,进一步以适当规模开展红松的引种栽培试验很有必要 ,并对引种栽培中立地选择 ,苗木选取和抚育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皮型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黑龙江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皮型红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主要影响因子及这种响应关系是否长期稳定.结果表明: 细皮红松更适合做树木年轮气候学分析.两种皮型红松的径向生长对环境变化都比较敏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无显著差异.1902—2009年生长季,尤其当年6月的气候因子是影响研究区两种皮型红松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中,温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降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不同时间段内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随着1970年后气温的快速升高及干旱的加剧,两种皮型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敏感,尤其表现为对生长季温度和更多季节水热复合因子变化(帕尔默干旱指数)的响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红松林生态学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立新  吴小春 《生态科学》2002,21(4):366-369
在总结中国红松林生态学研究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根据1994年以来红松林生态学研究文献的调查和分析,概述了中国红松林生态学研究在这一阶段的动态过程,分析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红松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太阳辐射分光谱特征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根据对林冠上方和林下太阳辐射的观测及气象站资料,分析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太阳辐射分光谱特征。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区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光合有效辐射系数有一定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年平均值分别为0.46、0.43、0.56。阔叶红松林中不同树种的单叶对于太阳总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7.0%、23.4%、49.6%。单叶的分光谱反射、透射和吸收的特点是,单叶对紫外辐射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南坡红松林动态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林窗模型研究了小兴安岭南坡红松针阔混交林长期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有效性检验证明所得模型能够合理地预测森林的组成、结构和动态。以经营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后,运行模型模拟12个树种600a的演替动态,结果表明次生裸地的森林在几个世纪后能恢复到以红松为主的针叶树占优势的群落,演替呈现为树种组成差别很大的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0到70a,这时阳性先锋树种在群落中占据优势,无论树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阳性树种占的比例都最大;第2个阶段为70~300a,在这个阶段中,硬阔叶树占优势,呈现了树种多样性最大的一个阶段,阳性阔叶树种还未退去,耐阴针叶树种已开始增多;第3个阶段为300a之后,针叶耐阴树种开始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并且整个群落的树种组成、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很小,林分的各种特性呈现具有一定波动的相对稳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