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葉(虫甲)(Psylliodes attenuata Koch)俗称麻葉蚤,或麻跳蚤,被害的麻葉常成穿孔状以致生长不良。麻象鼻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是为害大麻和洋麻、大豆、小麦、棉花、甜菜、粟等的害蟲。这两种害蟲,在华北和东北都有,都是麻类作物的大害;尤其麻葉(虫甲)在东北为害特别猖獗,而大麻象鼻蟲则在华北为害较重。这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秀山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重庆市秀山地区稻飞虱的发生主害种类为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的危害重于褐飞虱 ;白背飞虱 1年发生 5~ 6代 ,以 4 ( 3)代为主害代 ,田间发生 2~ 3次若虫高峰 ,以第 2次为主害代峰、虫量最大 ;褐飞虱 1年发生 4~ 5代 ,以 5 ( 4 )代为主害代 ,田间发生 3~ 4次若虫高峰 ,以第 3次为主害代峰、虫量最大 ;( 3)稻飞虱重发年比例高 ,达 85 %以上 ;( 4 )白背飞虱呈逐年加重和主害期提前、褐飞虱呈逐年减轻和主害期推迟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特殊的槽谷地形、迁入虫量大、品种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防治技术的提高和气候条件有利等。  相似文献   

3.
天敌竹盲走螨在纯竹林中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针对我国南方毛竹林,近年害螨突发性成灾的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纯竹林害螨总量平均高于混交林289.28%,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总量平均高于纯竹林263.56%;混交林益、害螨比例为1:13,而纯竹林益、害螨比例是1:118。研究表明纯竹林地面垦复、劈草,使得以芒草为生的芒草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mistanthi Saito)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导致乡土优势种竹盲走螨缺乏中间食物,难以维持种群。在毛竹——芒草混生的毛竹林(含其它树种)由于毛竹上害螨和林下芒草裂爪螨受到共同天敌——竹盲走螨的控制维持着稳定的益、害种群数量,虽然有害螨,但不成灾,在纯竹林由于地面垦复、劈草破坏原有已形成的生物链,导致毛竹害螨失去天敌控制而突发性成灾,证明纯竹林中天敌锐减是导致毛竹害螨暴发成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losea)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农田害鼠。据近年来在云霄实地调查黄毛鼠对水稻的株害率约在5%左右;有的  相似文献   

5.
混交林和纯竹林与毛竹害螨爆发成灾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在福建省6个不同生态区域内检查10对纯竹林与混交林受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对毛竹危害情况.结果表明,纯竹林受螨害重,危害指数达22.1%~44.7%,平均35%.混交林受害轻,危害指数为2.7%~28.6%,平均17.5%,混交林与纯竹林之间受害程度经t-测验表明均达到极显著差异.6个样地中纯竹林害螨总量高于其相对的混交林。分别达67.74%、152.47%、299.5%、857.75%、331.67%、26.55%。平均为289.28%;调查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总量分别比相对纯竹林高95.45%、-18.13%、207.69%、837.5%、190.3%,平均262.5%.纯竹林中益、害螨比例分别达1:27、1:21、1:233、1:282、1:27,平均1:118,而其相对的混交林益、害螨比例为1:12、1:12、1:30、1:3、1:3、1:20,平均1:13.由此可见,纯竹林受螨害程度、害螨总量平均是混交林的2倍,而天敌数量少于相对混交林的2~3倍,益、害螨比例显著低于混交林(t=2.975,P=0.003).本项研究揭示了由于受人为干扰(集约化管理、劈草、垦复)破坏了毛竹林原有的益螨-害螨-寄主植物之间相对稳定的平衡。导致毛竹害螨种群突发性增长,证明了纯竹林是诱发毛竹害螨爆发成灾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对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筛选出可引诱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挥发物。【方法】以动态吸附法收集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借助于Y形嗅觉仪检测多种挥发物引诱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活性。【结果】从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中共鉴定出30种挥发物组分,其中烯烃类含量较大。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中共有组分有13种,蝉害之后其含量皆上升,其中Z-b-罗勒烯和乙酸叶醇酯的含量分别是健康茶梢中的142.27倍、12.90倍。蝉害茶梢中新出现的组分有12种,其中紫苏烯含量较高。在10-2、10~(-4)、10-6 g/mL浓度下,乙酸叶醇酯表现出极显著的引诱水平(P<0.01);紫苏烯在10~(-2)和10~(-4) g/mL浓度下表现出极显著引诱水平(P<0.01);10~(-4) g/mL浓度下,Z-b-罗勒烯和D-柠檬烯极显著引诱假眼小绿叶蝉(P<0.01);10~(-4) g/mL芳樟醇、10~(-6) g/mL乙酸正丁酯和10~(-6) g/mL D-柠檬烯呈现出显著引诱水平(P<0.05);混合物组分Blend1和Blend2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引诱水平;而10~(-6) g/mLa-法尼烯显著排斥假眼小绿叶蝉(P<0.05)。【结论】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多种组分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引诱效果较强的单组分或混合组分的选定可为田间引诱效果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褐家鼠和黄胸鼠能量摄人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flavipectus)是我国的主要害鼠,它们不仅对农业、食品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传染疾病。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这两种害鼠在不同季节的每日能量摄入,以及褐家鼠的摄食节律,为制定家鼠的防治对策提供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8.
黄兔尾鼠(Lagurus lutens)及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是新疆某些地区主要害鼠之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数量高峰时,对草场危害极大。此外,它们还能传染某些地方性流行病,所以对这两种害鼠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动物化学通讯的过程中,了解到外激素(信息素)在动物间传递信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斯坦叶螨为害棉叶的生理变化及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turkestani(VgarovetNikolski)为害程度不同(0,1,2,3,4级)的棉叶进行光谱测试,并按螨害级数测定光谱测试后棉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螨害的逐渐加重,棉叶的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上升。光谱测试结果在可见光区,绿峰两侧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随螨害加重逐渐增大,差异明显;在近红外区,748~863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随螨害加重逐渐减小,差异极显著。同时,利用一阶微分求取不同螨害级数棉叶的红边并计算红边参数,通过分析发现,棉花受叶螨危害后单叶光谱的红边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红边振幅、红边振幅与最小振幅的比值以及红边峰值面积的值随着螨害加重逐渐减小,结果认为红边能很好地反映棉叶受棉叶螨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草场植被影响高原鼠兔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重要害鼠之一。它啃食优良牧草(皮南林,1973),挖洞堆土,破坏生草层,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害鼠。有关高原鼠兔和草场植被的关系,皮南林(1973)、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1981)已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多数作者仅论述了鼠兔危害草场,致使草场退化的一面;而草场植被对高原鼠兔的反作用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益螨利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农业螨类学(Agricultural acarology)发展迅速,不仅对农作物的害螨有很多研究,而且对有益螨类也有不少报道。这是由于自然界螨的种类繁多,与农业害虫和害螨生活上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分为寄生(寄生性螨类)、捕食(捕食性螨类)、食分泌物(食泌者exudate feeder)、携播(携播种Phoretic species)及与群栖昆虫共栖(共栖者Commelsals)等五类。其中寄生与捕食二类,不仅是害虫与害螨自然控制的重要因子,而且可以作为天敌来利用,是生物防治上可忽视的一大类群。今后如何加以保护与利用,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益螨利用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田间控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田间控害作用。【方法】在自然生长区分别测定枸杞木虱4种虫态田间种群动态,并在天敌释放区利用罩笼移笼法研究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控害关键期。【结果】自然生长区枸杞木虱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成虫在4月23日到10月24日期间均发生3代,枸杞木虱平均量为(71.0±11.8)头/叶。天敌释放区不罩笼与始终罩笼处理下枸杞木虱平均量为(41.1±6.8)头/叶与(115.1±18.7)头/叶,分别为自然生长区0.58倍与1.62倍。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成虫控害关键期分别为:6月20日、7月11日、5月23日与8月8日、6月13日与9月19日,控害效果分别为:67%、75%、57%与76%、48%与79%;异色瓢虫释放密度分别为:(3.0±1.0)、(4.0±1.2)、(4.3±0.7)头/株与(3.0±1.0)、(3.7±0.9)、(3.0±1.0)头/株。【结论】研究表明,异色瓢虫田间释放应根据对枸杞木虱不同虫态的防治需要,选择适宜的时间点与释放密度进行田间控害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13.
舒茶早(Camellia sinensis cv. ‘shuchazao’)是皖西南产区一种茶树品种。为研究茶蚜取食为害诱导的茶树挥发物释放特征,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比较了健康茶梢和蚜害茶梢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显示, 健康茶梢挥发物种类(16种)和相对含量较少, 而蚜害茶梢挥发物种类(24种)较为丰富且相对含量增大。对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挥发物种类进行无监督式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健康茶梢和蚜害茶梢挥发物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基于差异显著挥发物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模型。经实验验证, 此模型可较好地区分健康和蚜害茶梢(R2X=0.903, R2Y=0.875)。通过计算变量重要性投影, 结果表明, α-蒎烯、长叶烯-(V4)、苯甲醛、反-2-甲基-2-丁烯酸环丙烯酯、3-己烯醛、莰酮和癸醛这7种重要挥发物的相对含量整体变化对判别健康与蚜害茶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初步揭示了茶蚜为害茶树挥发物含量变化的特征, 可为制定茶蚜防控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潘欣葆 《昆虫知识》2002,39(3):191-193
近年来 ,浙北单季晚 (粳 )稻区稻飞虱发生特点为 ,以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 (Horvath)和Ni laparvatalugens (St l)褐飞虱为优势种群 ;发生代次多 ,主害代为 3代白背飞虱和 5代褐飞虱 ,少数年份 4代褐飞虱也成为主害代 ;发生偏重 ,但地区和田块间不平衡性突出。其发生主要受外迁虫量、水稻栽增管理和品种特性、夏秋季气候条件和农药防治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棉蚜和茉莉酸甲酯诱导棉花挥发物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健康棉叶、蚜害棉叶、蚜害棉叶-棉蚜复合物、茉莉酸甲酯处理棉叶以及棉蚜蜜露和棉蚜自身挥发物成分进行了提取和组分分析。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健康棉叶、蚜害棉叶、蚜害棉叶-棉蚜复合物、茉莉酸甲酯处理棉叶挥发物中,均含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Cyclohexen-1-ol,1-(1,5-dimethyl-4-hexenyl)-4-methyl-7种组份。蚜害棉叶或蚜害棉叶-棉蚜复合物中检测到α-水芹烯、α-石竹烯、α-法尼烯、2,6,10-三甲基十五烷、(E,Z)-2,6-二甲基-2,4,6-辛三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蒽、二酚基丙烷8种组份;3-蒈烯、(E)-β-法尼烯只在蚜害棉叶及茉莉酸甲酯处理棉叶中被检测出。在棉蚜及其蜜露中都能检查到壬醛、癸醛、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而1-甲氧基-4-[(Z)-1-丙烯基]苯、(E)-β-法尼烯、菲只在棉蚜蜜露中被检查到;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只在棉蚜中被检测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棉花、棉蚜挥发物对天敌昆虫的吸引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尼氏真绥螨Euseiusnicholsi对3种橡胶叶螨的捕食选择性和控害潜能。【方法】在室内温度(27±1)℃、RH(75±5)%、光周期12L︰12D条件下,研究了尼氏真绥螨对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东方真叶螨Eutetranychus orientalis(Klein)和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Hirst)不同螨态的捕食选择性和捕食作用。【结果】尼氏真绥螨对六点始叶螨不同螨态均表现为嗜食性而不取食比哈小爪螨卵。尼氏真绥螨对3种叶螨不同螨态的功能反应均能较好的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其对六点始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效能(a/Th)最高,对雌成螨、若螨、幼螨以及卵的捕食效能分别为49.79头、106.83头、157.25头和38.44粒,其次为东方真叶螨,最后为比哈小爪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尼氏真绥螨对六点始叶螨若螨的捕食效能(a/Th)在30℃时最强,而对东方真叶螨和比哈小爪螨若螨的捕食效能(a/Th)均在33℃时最强。【结论】尼氏真绥螨对3种橡胶害螨均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其中对六点始叶螨的控害效果最佳,可以考虑作为橡胶害螨的优势天敌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种植制度对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连续5年对江苏省主棉区水旱轮作及旱连作两种种植制度下的棉田杂草种群密度及草害优势度级数进行定田调查,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统计分析,研究了棉田杂草群落演替趋势及草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制度与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的组成和草害发生程度紧密相关。在水旱轮作棉田中,随着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种植年数的增加,喜湿性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优势度值逐渐减少,喜旱性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优势度值逐渐提高,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旱连作棉田以喜旱性杂草为主,发生量较大,草害较重,年际间杂草群落变化较小。另外,水旱轮作和旱连作棉田之间的杂草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而地理区域差异的影响明显小于轮作制度差异导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防治菜豆上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最佳释放比例、释放时期和释放次数。【方法】在室内盆栽和田间菜豆植株上,通过不同害螨起始密度、不同益害比以及不同释放频次,定时定点调查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种群数量,比较不同处理下,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防效。【结果】室内盆栽试验中,益害比为1︰1与1︰5和1︰10之间的防效差异较小,防效在50%以上,益害比1︰15和1︰30的防效均在50%以下。田间试验中,益害比为1︰5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对菜豆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防效均在81.65%以上,在释放后第28天达到了95.16%。益害比为1︰10和1︰20的防效持续28 d保持在64.01%以上。1︰20在一次释放后第2天的防效为64.27%,经过二次释放,第4天后的防效均在91.72%以上。害螨起始高密度(60头/株)下释放双尾新小绥螨,防效均在26%以下,低密度(15头/株)和中密度(30头/株)的防效均在48.44%以上。【结论】双尾新小绥螨对菜豆上土耳其斯坦叶螨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推荐在土耳其斯坦叶螨危害较轻时,按益害比1︰10或者1︰20(二次)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确保较高的防效和较少的双尾新小绥螨释放量。  相似文献   

19.
用5点采叶取样法调查了茶树害螨发生特点。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的害螨盛发高峰期一般都出现在8月底到9月初;对2005年5品种茶树上害螨螨情指数高峰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4.141,P=0.0054)。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叶片理化指标与螨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厚度与相应品种的螨情指数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F=0.3903,r=-0.4040);不同茶树品种的叶片下表皮及其角质层厚度和相应品种的螨情指数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F=2.40,r=0.7389);不同茶树品种叶片的咖啡因和GC含量与害螨螨情指数呈负相关,相关关系接近显著水平(F=3.44,r=-0.7309和F=5.96,r=-0.8156)。  相似文献   

20.
士的宁杀灭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的宁(strychnine)是从番木鳖(Shrychox nuxvomica)种子提得的一种生物碱。作为兴奋剂用于医疗方面和作为生化试剂使用,但作为杀鼠剂用来防治害鼠,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在国外,士的宁被用于防治危害森林草地、作物地内的地下鼠和其它有害哺乳动物(Marsh,1978;Barnes,1980;Crouch,1980;Anthony,1984)。作者于1983-1984年期间针对草原主要害鼠之一--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进行了灭杀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