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锋  李炳章  徐磊  王渊  陈越 《动物学杂志》2022,57(1):123-123
2016年5月2日在墨脱县县城附近湿地(29°19′43.18″N,95°20′03.40″E,海拔1035 m),观察记录到苇鸦属(lxobrychus)鸟类1只。发现时,该鸟位于草丛中的一条小溪边,短暂停留,然后迅速藏匿于草丛中。5月3日再次到该位置观察,发现该鸟仍在该区域活动,并由草丛飞至蕨类植物上做短暂停留后,飞至草丛中藏匿。  相似文献   

2.
赵超  范朋飞  肖文 《动物学杂志》2015,50(1):141-144
2014年1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于墨脱公路海拔1 437 m处(29°35′45″N,95°28′25″E)路边灌丛中发现1群约7只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经查阅文献,确认这是该物种在中国于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7种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分别为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沙丘鹤(Grus canadensis)、黑雁(Branta bernicla)、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鳞头树莺(Urosphena squameiceps)、黑眉柳莺(Phylloscopus ricketti)以及红颈苇鹀(Emberiza yessoensis)。其中黑脸琵鹭、沙丘鹤和黑雁是迷鸟,黄眉姬鶲、鳞头树莺和红颈苇鹀是旅鸟,黑眉柳莺是夏候鸟。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笔者在西藏昌都市八宿县、贡觉县、芒康县和昌都县先后观察并拍摄到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西藏首次发现。2013年9月29日,在八宿县然乌镇政府后方的湖边(29°30′17.28″N,96°45′25.44″E,海拔3 934 m),观察到2只白鹭成鸟,其体形纤瘦,全身羽毛白色,头部无羽冠,肩、背和前胸的蓑状羽也消失,呈冬羽特征;虹膜为黄色;眼先黄绿;嘴黑色,但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显淡黄色;胫与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2014年5月至6月,  相似文献   

5.
通过2016和2017两年的野外鸟类调查,发现青海省分布新记录鸟类6种,分别为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蓝矶鸫(Monticola solitaries philippensis)、灰蓝姬鹟(Ficedula tricolor)、铜蓝鹟(Eumyias thalassina thalassina)、红胁绣眼鸟(Zosterops erythropleurus)和红额金翅雀(Carduelis carduelis paraponisi)。  相似文献   

6.
红颈苇鹀被IUCN列为全球近危物种,在中国南方比较罕见。2014年3月15日,笔者在湖北省荆州市观音档镇 (30°22′55″N,112°21′27″E,海拔30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3-5只红颈苇鹀在油菜从中活动,拍到一组照片,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湖北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观察,确定为冬候鸟。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4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记录到成小群活动的白领凤鹛,经过确认为西藏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8.
刘阳  危骞  董路  雷进宇 《动物学杂志》2013,48(5):750-758
过去若干年里,在中国记录的野生鸟类物种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一版出版之后到2013年,又有多个中国鸟类新记录被发现。有部分新纪录已经被收录到201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之中,但一些新纪录在中国的记录状况、分布等信息还不为广大鸟类学工作者所熟知。本文对这些纪录的分类、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这些新纪录主要分布于三个热点地区,包括西部边境省区(新疆、西藏、云南、广西),沿海三省市(河北、天津、福建)及台湾。其中,出现在西部的新纪录物种的已知分布区邻近中国,部分种类极可能在中国境内繁殖、越冬和过境;而来自沿海和台湾的新纪录物种原有分布区距离中国较远,在中国多为偶见的迷鸟。未来这些地区仍将是产生中国新纪录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鸦(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5至6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墨竹工卡县境内)的尼玛加热乡直孔电站水库(30°01′44.39″N,91°50′36.99″E,海拔3 898 m)观察到1只亚成年鸥类,该鸟较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个体大,嘴为浅粉色,喙尖端黑色,跗跖和趾为粉色,全身大体白色,羽有褐色纵纹,背羽和尾羽具有更显著褐色纵纹(图1),经鉴定为北极鸥(L.hyperboreus)(约翰·马敬能等2000,Mark 2009,曲利明2014)。查阅相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1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29°48′25″ N,95°41′56″ E)海拔3 400 m处捕获1只缺齿鼩属动物。该个体背毛深灰色,腹面毛色稍淡,呈苍灰色;尾长明显大于头体长,背腹异色不明显,尾部末端缺少簇毛;头骨坚固,头盖骨隆起明显,颧骨板很窄,齿式3.1.1.3/2.0.1.3 = 28,这些特征与烟黑缺齿鼩(Chodsigoa furva)的鉴别特征一致。通过测定其Cyt b基因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缺齿鼩属已有同源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该个体与烟黑缺齿鼩聚为一支(支持率BS为100),与云南地区烟黑缺齿鼩的遗传距离在2.25% ~ 2.34%之间。基于以上形态和分子结果确认该个体为烟黑缺齿鼩,是该物种在西藏的首次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26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巴玉村恰青臧布河谷的落叶阔叶林中(30°21′03.54″N,94°50′47.68″E,海拔2 473 m)发现一具亚成体鸦嘴卷尾(Dicrurus annectans)尸体,标本号XZBM001,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标本馆。附近还发现有红头噪鹛(Garrulax erythrocephalus)、黄腹扇尾鹟(Rhipidu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