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8年7月,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内(24°58′N, 112°52′E,1000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该蛇为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是湖南省蛇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李操  温涛  郭鹏 《动物学杂志》2009,44(2):135-137
2008年7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野外考察期间采集到一条游蛇科幼蛇.经鉴定,该蛇为方花丽斑蛇(Mactdophis bellus),为四川省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22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的铁龙洞(33°43'38.8″N,107°26'37.9″E,海拔1 250 m)获得2号蝙蝠标本,雄性,体型较大,前臂长约58 mm,后足长几与胫长相当,约20 mm,经鉴定为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属陕西省翼手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室。本文对该蝙蝠标本的特征和相关测量数据进行了报道,并对其分布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颈斑蛇属(Plagiopholis)辖4种,中国分布有3种,颈斑蛇(P.blakewayi)、缅甸颈斑蛇(P. nuchalis)及福建颈斑蛇(P. styani)(李德俊1986,赵尔宓2006,Zhong et al. 2015)。福建颈斑蛇是小型穴居无毒蛇,已知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西、湖南、江西、四川、浙江(陈壁辉1991,赵尔宓2006)。2016年7月,在贵州省雷公山(108°5′~108°24′E,26°15′~26°32′N)采集到成体雄性蛇类标本1号(采集号:HS16154),经鉴定该标本为游蛇科(Colubridae)颈斑蛇属福建颈斑蛇(图1),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23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家厂附近(27°52′42.07″N,117°43′25.24″E,海拔963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鉴定为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经查阅文献,为江西省首次发现该物种(钟昌富2004,赵尔宓2006,程松林等2009),距离本发现地最近的该物种分布地位于福建省邵武县(赵尔宓1998)。标本保存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编号:WYS2014072501)。该标本为幼体,体长255 mm,尾长50 mm,头宽5.5 mm。头顶有两条黑色横纹,中间有1道相当于顶鳞长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7月10日19:00时左右,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文堂村山边农舍旁(29°54'35″N,117°22'30″E,海拔149 m)捕获1条已怀卵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全长1 200 mm,尾长175 mm,体重950 g。在实验室蛇笼内饲养,饲喂活体蛙、蟾蜍,定期换水,观察繁殖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4月1日,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土市镇坦头村内长约12 m的桥洞下(112°13'20″E,25°30'35″N,海拔300 m),离地高度2. 5 m左右的顶部发现4只鼠耳蝠。利用手抄网捕获其中1只雄性个体,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数据,将其鉴定为长指鼠耳蝠Myotis longipes Dobson,1873。该种在国外分布于印度、尼泊尔、老挝和阿富汗,在国内则发现于贵州、重庆、广西和广东(Smith,解焱,2009;张琴等,2017),本次发现属湖南省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新纪录。标本(编号:YZ18040101)保存于吉首大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26日在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国有林场仙妃洞(26°58′25″N,113°3′23″E,海拔463 m)进行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时通过雾网采集到一只蹄蝠标本(HUNNU15SF42,雌性),2016年7月28日在该处调查时通过同样的方法又采集到一只蹄蝠标本(HUNNU16SF21,雄性),两只蝙蝠体型中等,头体长分别为66.46 mm和69.19 mm,颅全长分别为22.14 mm和21.88 mm,齿式为1.1.2.3/2.1.2.3=30。带回实验室经过形态对比和Cyt b基因序列鉴定,确认这两只蹄蝠为蹄蝠科(Hipposideridae)蹄蝠属(Hipposideros)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属于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18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野外巡护中,在黄岗山顶部公路发现并拍摄到一蛇类照片(图1,图2),经鉴定为游蛇科Colubridae方花蛇Archelaphe bella(Stanley,1917),该物种野外遇见率低,已报道的分布点较少,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江西省尚未有记录。发现地植被为山顶草甸,地理坐标27°51'41″N,117°47'04″E,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 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谭艳等,2021)进行分类,确定该蛇为游蛇科Colubridae树栖锦蛇属Gonyosoma灰腹绿锦蛇G. frenatus。经查阅2008年出版的《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杨大同,2008),确定该蛇为云南省爬行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8月4日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石龙子科标本;10日,在湖南城步明竹老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游蛇科标本。经分类鉴定后确定为海南棱蜥(Tropidophorus hainanus)和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月,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黄岩乡野外考察期间采集到1号游蛇科蛇类标本,经鉴定为青脊蛇Achalinus ater,为湖南省蛇类新纪录种。此新纪录能为研究青脊蛇的形态变化和地理分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13年5月,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黄岩乡野外考察期间采集到1号游蛇科蛇类标本,经鉴定为青脊蛇(Achalinus ater),为湖南省蛇类新纪录种。此记录能为研究青脊蛇的形态变化和地理分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08~2011年,作者每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莽山自然保护区)对10条调查样带(长3~6 km,单侧宽5 m)内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将该保护区海拔400~1 800 m的区域按200 m均匀地分为7个海拔小带,对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莽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36种,隶属2目7科。其中以蛙科17种和角蟾科6种为多;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17种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国特有种12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为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现象较明显,大致以海拔1 400 m为分界点,两栖动物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海拔600~800 m小带的物种数最多。最后基于历史资料,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蛇类新纪录——黑带腹链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7月,在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条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此新纪录的发现对于认识黑带腹链蛇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发现刘氏链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7月22日,在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Cyt b),鉴定该蛇为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为此物种在广东省分布的确切记录。标本(馆藏号HUM20180001)保存在黄山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3日,在广东省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条菱斑小头蛇(Oligodon catenata),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该新分布区的发现说明菱斑小头蛇在我国可能并非间断分布。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发现福建华珊瑚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7月26日,在安徽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为安徽省爬行动物新纪录.标本现保存在黄山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中国斑腿蝗科2新种:红股蹦蝗Sinopodisma rufofemoralis sp.nov.(正模♂,副模6♂♂,2♀♀,广西融安元宝山);钝齿卵翅蝗Caryanda obtusidentata sp.nov.(正模♂,副模4♂♂,2♀♀,湖南宜章莽山自然保护区泽子坪).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