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厦门海域两头中华白海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4月在厦门海域搁浅死亡的两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了肝脏、胰、胃、肾、肠、肺、肌肉、心脏等多组织微量元素锌(Zn)、铜(Cu)、汞(Hg)、铅(Pb)、镉(Cd)和砷(As)浓度的测定。两豚各组织总体上必需元素Zn、Cu浓度高于有毒元素Hg、Pb、Cd和As。XM20040430体内特别高的Zn、Hg、Pb、Cd浓度分别出现于皮肤(500μg/g干重)、肝脏(255μg/g干重)、肺(13.0μg/g干重)和肾(2.82μg/g干重)中,而Cu和As在各组织中的浓度较为相似。XM20040429体内仅肝脏中Zn(448μg/g干重)和Cu(52.0μg/g干重)的浓度远高于其他组织。虽然两海豚微量元素的总体积累多低于急性毒性水平,但有毒元素Hg、Pb、Cd、As的明显检出和XM20040429肝脏中异常高的Zn浓度均显示出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慢性胁迫效应的必要性。结果还显示厦门港海域近年来Hg、Cd、Pb污染未见减轻,As也明显检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后有关水生哺乳动物中As积累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国外方法 EPA200.11与EPA6020建立了适用于处理生物样品的实验方法,采用ICP-MS测定了4种生鱼片和相应熟鱼片中14种微量元素(Cr、Co、Ni、As、Se、Cd、Pb、Zn、Cu、Mo、Ag、Be、V、Ge)的含量,结果发现Pb、Cd和Cu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标准(GB2762-2012)限量值,同时进行了Pb、Cd和Se元素的EWI值计算,得出Pb、Cd元素的EWI值均低于PTWI值,结果表明食用生鱼片和熟鱼片均对人体无害。采用SPSS11.5对鱼样品中的14种微量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Ge、As、Co、Mo和Se(P0.0500)和V(P0.0500)元素为所测鱼样品中的主成分元素,并且进行熟鱼片和生鱼片中主成分元素的比较分析,可见蒸煮可以作为降低鱼肉中有害元素含量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7至10月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了内蒙古包头南海子湿地繁殖期过后的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苍鹭(Ardea cinerea)和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3种鹭鸟初级飞羽及环境因子(水、土壤、食物)中As、Cd、Cr、Cu、Ni、Pb、Zn、Fe、Mn、Hg 10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鹭鸟种类羽毛重金属含量差异,并通过生物富集系数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了羽毛与环境因子间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包头南海子湿地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被检测的10种重金属中,As、Cd、Cr、Cu、Pb、Zn、Hg 7种元素在湿地环境中均已超标,尤其土壤中Fe、Zn、Cu已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2)不同重金属元素在鹭鸟羽毛中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Fe元素在白琵鹭羽毛中的含量水平最高(388.77 mg/kg),Cd元素在夜鹭羽毛中的含量最低(0.12 mg/kg)。在鹭鸟羽毛中重金属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分别为,白琵鹭Fe、Zn、Mn、Cu、Hg、Cr、Ni、Pb、As、Cd,苍鹭Zn、Fe、Cu、Cr、Ni、As、Mn、Hg、Pb、Cd,夜鹭Zn、Fe、Mn、Cu、Ni、Pb、Hg、Cr、As、Cd。除Pb和Cd元素外,其他8种元素含量在3种鹭鸟羽毛中的含量种间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表明,鹭鸟羽毛中的重金属含量与环境因子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且呈现富集特征,为此可作为监测当地环境污染的指示性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珠江口海域典型腹足类动物习见蛙螺(Bursa rana)和棒锥螺(Turritellabacillum)各组织器官中重金属(Cu、Zn、Pb、Cd和As)的含量,研究了腹足类动物重金属的组织分布及累积模式.结果表明:肠与肝脏重金属累积模式差异较大,腮在两种螺累积重金属的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性腺是重金属在螺体的重要累积器官;人体通过食用习见蛙螺和棒锥螺肌肉摄入的重金属虽未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的最大容许摄入量,但重金属联合毒性的潜在危害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西部公路绿化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Hg、Pb、Cu、Zn、Ni、Cr)和类金属元素(As和Se)含量以及根际土壤重金属(Cu、Zn、Pb、Ni和Cr)形态、土壤pH值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公路沿线不同绿化植物及其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Cd为最高。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小叶杨和油松两种植物的根部和茎叶两种营养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N”字形变动趋势。而且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具有Zn〉Cu〉Ni,Cr,As,Pb〉Cd〉Hg的基本规律。小叶杨茎叶对重金属元素Cr、Ni和Pb的富集能力较根部为强,油松茎叶对重金属元素Cr、Ni、Cu和Pb的富集能力较根部为强。绿化植物根际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为Zn〉Pb〉Ni、Cr〉Cu,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Zn〉Cu〉Ni、Cr、As、Pb〉Cd〉Hg并非趋于一致。公路绿化植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与重金属元素有效态所占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6.
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是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的一种珍稀濒危动物。长江水体污染(如有毒元素等)被认为可能是白鱀豚种群致危的主要因素之一(Yang,1997)。迄今,有关白鱀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尚很少,只有陆佩洪等(1983)、杨利寿等(1988)曾报道过白鱀豚组织中铁(Fe)、铜(Cu)、锌(Zn)、锰(Mn)、镍(Ni)、铅(Pb)、汞(Hg)和镉(Cd)在某些组织器官中的积累水平。本文对1头饲养条件下白鱀豚“淇淇”体内的必需元素Cu、Zn、锰(Mn)、钼(Mo)、硒(Se)和有毒或非必需元素砷(As)、Cd、铝(Al)的积累特征进行了报道,以期为白豚的保护提供…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铜陵市杨山冲铜尾矿库复垦区(覆土复垦)和未复垦区生长的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inn.)为研究对象,对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根际尾矿的基本理化性质和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对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以及Ca和总磷含量及其比值(R)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与根际尾矿相应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相应器官Ca和总磷含量及R值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区域的根际尾矿均偏碱性;复垦区根际尾矿的电导率及有机质、总碳、总氮、总磷、速效磷、速效钾、Cu、Zn、Pb和Cd含量均高于未复垦区;并且,2个区域根际尾矿的Cu、Zn、As和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各器官的Cu、Zn和Mn含量均较高,而Pb、Cd和As含量较低;主根和须根的Cu和As含量以及茎叶的Cd和Zn含量均较高。与未复垦区相比,复垦区剑叶金鸡菊主根的Zn、Pb、Cd、Mn和As含量较高,而茎叶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却较低。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中Cd的转移系数最大,而Cu和As的转移系数分别为最小和未检出;并且,复垦区剑叶金鸡菊中Zn、Pb、Cd和Mn的转移系数显著(P0.05)低于未复垦区。2个区域剑叶金鸡菊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多较低。另外,复垦区剑叶金鸡菊主根的Ca和总磷含量以及须根和茎叶的总磷含量均高于未复垦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剑叶金鸡菊主根和须根的Pb含量与根际尾矿的Pb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茎叶的Cu和Zn含量与根际尾矿的相应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根的Mn含量与Ca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须根的Cd和As含量与Ca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Mn含量与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茎叶的Cu、Zn和Cd含量与Ca含量以及Cu和Mn含量与R值均呈显著正相关,Mn含量与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剑叶金鸡菊对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属于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并且,覆土复垦可显著降低重金属元素从剑叶金鸡菊根部向茎叶转移,建议将其作为Cu和As污染地植物固定修复的物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海口市19个水体59个底泥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并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城市周边水体底泥的Cr、Ni、Cu、Cd元素含量高于市区底泥;而Hg、Pb、Zn元素含量分布则表现出市区高于周边的规律。As未表现出空间差异。海口底泥中Cu、Pb、Zn以残渣态为主(占40%左右);Cr、Ni、Hg、As四种元素以残渣态为主(占60%以上);Cd元素形态则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占30%以上),除残渣态之外的其余形态所占比例和高于80%。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城市底泥中As、Cd、Cu三种元素的含量较低,基本上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二级标准。而Cr、Ni和Hg、Zn、Pb五种元素含量稍高,周边底泥中Cr、Ni两元素含量符合或超过三级标准,市区底泥中Hg、Zn、Pb元素含量分别符合二、三或超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白(鱼既)豚(Lipotes vexillifer)是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的一种珍稀濒危动物.长江水体污染(如有毒元素等)被认为可能是白(鱼既)豚种群致危的主要因素之一(Yang,1997).迄今,有关白(鱼既)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尚很少,只有陆佩洪等(1983)、杨利寿等(1988)曾报道过白(鱼既)豚组织中铁(Fe)、铜 (Cu)、锌 (Zn)、锰 (Mn)、镍(Ni)、铅 (Pb)、汞(Hg)和镉 (Cd)在某些组织器官中的积累水平.本文对1头饲养条件下白(鱼既)豚"淇淇"体内的必需元素Cu、Zn、锰 (Mn)、钼 (Mo)、硒 (Se)和有毒或非必需元素砷 (As)、Cd、铝 (Al)的积累特征进行了报道,以期为白(鱼既)豚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大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转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潘义宏  王宏镔  谷兆萍  熊国焕  易锋 《生态学报》2010,30(23):6430-644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云南阳宗海南北两区域自然生长的17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植物和对应水样、根区底泥中重金属(As、Zn、Cu、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水体As严重污染,Pb轻度污染,Zn、Cu和Cd均未超标。9种沉水植物同时对As、Zn、Cu、Cd、Pb的富集系数(植物全株重金属含量与水中该元素含量的比值)远大于1,具有共富集特征。在平均含As0.175mg/L的水中,金鱼藻、黑藻、小眼子菜、八药水筛全株As平均含量分别为(150±7.3)、(179±35)、(92±31)、(265±21)mg/kg(干重),对As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对于8种湿生和挺水植物,北部采样点的喜旱莲子草、田栖稗、细叶小苦荬和长芒稗对As,长芒稗、细叶小苦荬、圆果雀稗、水蓼和风车草对Cd,海芋和圆果雀稗对Zn的富集系数(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底泥中该元素含量的比值)以及圆果雀稗对Cd和Zn转移系数(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根中该元素含量的比值)均大于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鱼藻、黑藻、八药水筛、小眼子菜、穗状狐尾藻5种水生植物同时对As、Zn、Cu、Cd、Pb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修复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t and current applied biology reveals its fundamentally ecological nature, and also indicates the potent influence of the applied biologist upon society. It is urged that in order to impress influence upon pupils bi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mainly upon field studies, rather than upon predominantly evolutionary,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udies. The nature of past and existing school biology strongly reinforces the above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attempts to find and evaluate evidence of the social influences of past and present biological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both in relation to the whole population, as well as to particular aspects, like food poisoning, the press, and the education of Civil Servants and Members of Parliment.
The potentialities of a Sixth Form biology resting chiefly upon field study are discussed not only as a means of developing an outlook valuable to-day, but also of treating suitably the pre-university education of future applied biologis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