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腹角雉的饲养繁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笼养下黄腹角雉自3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结束,产卵期持续近3个月。年产窝数3.5窝,年均产卵10.8枚/只雌鸟。1994,1995年卵的受精率和化率分别为26.7%。12.5%和68.6%,47.8%,对孵化率人低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腹角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Gould于1857年根据采自福建省武夷山的标本订名的,它是我国特产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从1882年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引入到欧洲饲养,以后  相似文献   

3.
黄腹角雉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逍了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全年食谱以及繁殖期嗉囊内容物分析。以地面觅食为主,取食植物叶、芽、果实和种子,偶食小型动物。繁殖期食物的干重百分比是:植物性食物占97.89%,其中果实、种子及嫩叶含量分别为48.20%,37.13%和12.56%;动物性食物占2.11%,主要为鳞翅目幼虫。  相似文献   

4.
黄腹角雉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雁云 《动物学杂志》2005,40(1):104-107
介绍了对黄腹角雉的栖息地选择与对片段化的生态适应、活动区与活动性、繁殖生物学、笼养种群等生态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隶属于鸡形目雉科(Phasianidae)角雉属(Tragopan),是我国特有鸟类,被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CITES附录Ⅰ、IUCN红色名录易危(VU)等级.黄腹角雉是角雉属5种鸟类中分布最东部的物种,分布于我国浙江西南部、江西...  相似文献   

6.
黄腹角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腹角雉 ( Tragopan caboti)隶属于鸡形目( Galliformes)雉科 ( Phasianidae)角雉属 ( Tragopan) ,是我国特产濒危雉类 ,为国家 I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体型比家鸡略大 ,雌雄体色差异很大 :雄鸟羽色华丽 ,背部为栗色 ,密布黄色斑点 ;头顶具有黑色的羽冠 ,羽冠下有 1对翠蓝色的肉角 ,颊部及颏部为橙红色的裸露皮肤 ,上面稀疏地长着一些黑色的毛发 ,喉部藏有 1个肉裙。腹部为单一的黄色。雌鸟全身棕褐色 ,杂以白色或黑色的斑纹 ,没有肉裙 ,肉角也不明显。每年的 3月中旬到 6月中旬为黄腹角雉的繁殖期。在此期间 ,黄腹角雉有非常复杂的求…  相似文献   

7.
黄腹角雉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温战强  郑光美 《动物学报》1997,43(2):127-132
透射电镜研究表明,黄腹角雉精子的结构与家鸡的相似,圆锥形的顶体位于精核前部,与精核的前端有少许重叠。顶体刺位于顶体下腔里,其部分区域的电子密度较低。核前窝内容纳着顶体部的基部,远端的植入窝则为中心粒复合体和无条纹连接体所占据,后者构成了精子短的颈部。  相似文献   

8.
黄腹角雉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晶  李庆芬 《动物学研究》1993,14(4):341-345
采用Kalabakhov-Skortsov呼吸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定了黄腹角雉雏鸟发育过程中的静止代谢率以及成鸟在不同季节的静止代射率。结果表明,黄腹角雉雏鸟在初始日龄时,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其化学性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建成的日龄为9日龄。成体黄腹角雉在春,夏,秋季静止代谢率与温度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三季的化学体温调节强度无显著差异。各季间的代谢水平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乌龟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龟大部分时向生活在水中,但要经常游出水面呼吸空气和摄食,夏秋时节有爬在岸边晒太阳的习性,冬、春两季有蛰伏休眠的习性。乌龟产卵季节和产卵窝数主要受温度制约,在湖南产卵时间为5—8月,产卵高峰出现在7月上旬,产卵多在夜间进行,龟卵一般产在高出水平面30厘米以上的泥土中。龟无护卵和孵卵的本能,龟卵在自然界靠地温孵出稚龟来,但人工孵化可使龟卵的孵化率提高到87.6%以上,孵化时间可以缩短到64天左右。  相似文献   

10.
黑嘴鸥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7-1991年笔者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对黑嘴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黑嘴鸥于每年4月中旬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5个多月。繁殖期间,黑嘴鸥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集群营地面巢,雌雄鸟共同筑巢,一般一天即可完成;5月10日前后进入产卵期,窝卵以3枚为主,孵化期约21天;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身体量度也近似于成鸟,繁殖种群为1000余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