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前对类别推理中典型性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主要测量了类别演绎中的典型性效应和类别归纳中的结论典型性效应,且这些研究没有测量典型性效应在属性推理阶段的ERP反应.本研究采用类别归纳任务,将任务的结论部分拆分为结论类别和结论属性两阶段,分别测量了类别归纳推理中结论典型性效应(典型结论比不典型结论更可能成立,实验一)和前提典型性效应(典型前提比不典型前提导致的推理结论更可能成立,实验二)的ERP反应.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一致显示,在结论类别阶段,典型条件比不典型条件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反映了典型条件下语义表征激活的增加.同时,不典型条件比典型条件诱发了更大的N400波幅,反映了语义整合需要不同的认知努力程度.在结论属性阶段,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一致表明,当推断结论成立时,典型条件比不典型条件诱发了更大的P3b波幅,反映了不同的推理预期满意程度.这些结果表明,当类别归纳可接受时,N400成分可以在结论类别阶段、P3b成分可以在结论属性阶段分别标示类别归纳推理中的典型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认知控制的研究中,自动化理论是解释干扰效应产生机制的主流观点.不过,该理论基本是围绕如何解释单向干扰而发展出来的,缺乏对双向干扰产生机制的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双向干扰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也有待研究.本研究设计了一个新任务,大小Stroop任务,以调查双向干扰.该任务同时向被试提供两类信息,语义(字义)的"大"和"小",以及视觉(字号)的"大"和"小",构成一致(字义与字号相同)和不一致(字义与字号不同)两类刺激.要求被试分别以口头和按键两种方式根据字义或字号作反应,发现两种反应方式下都出现了双向干扰(字义显著地干扰字号,字号反过来也显著地干扰字义).本研究在不改变刺激、被试和实验程序的情况下,在口头和按键两种反应方式下均获得了双向干扰,首次有力地证明了双向干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本研究的任务特点和实验结果,对认知控制的自动化理论做了一定的发展:在自动化连续体上增加了阈限假设,既区分了自动加工和受控加工,也区分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加工.发展后的理论既能充分地说明单向干扰也能较好地解释双向干扰.  相似文献   

3.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探查视觉大细胞系统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研究以24名大学生正常阅读者作为被试,通过调控汉字材料的空间频率和时间频率区分出大细胞通路敏感刺激和正常视觉刺激两种条件,并采用整体/部件字形判断任务来比较在不同视觉条件下,被试加工汉字整体和部件信息的过程,记录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表明,在大细胞条件下,被试对整字信息的判断要显著快于对部件的判断,即出现整体优先效应.而在正常视觉条件下,整体和部件判断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同时,在大细胞条件下,被试进行部件判断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整体判断,在正常视觉条件下两者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大细胞通路促进了汉字整体信息的加工.  相似文献   

4.
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的神经机制:一项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脑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的神经机制仍不清楚.数列完型任务是一种典型的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任务,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数列完型任务中的启动效应,并将其归因于规则发现及其应用这一核心成分.为了降低实验任务的异质性并使得实验任务适于进行脑成像研究,本文对数列完型任务中的数字大小及运算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的约束.与预期一致,行为实验一显示了稳定的启动效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采用事件相关fMRI研究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的脑机制.fMRI结果揭示了左侧DLPFC(背外侧前额)和左侧APFC(前额前部)对于简单和复杂数列完型任务的双分离.简单任务在左侧DLPFC的启动效应强于复杂任务,而复杂任务在左侧APFC的启动效应强于简单任务.这一双分离说明了左侧DLPFC和左侧APFC在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中的不同作用.左侧DLPFC(BA46)可能与规则识别有关,而左侧APFC(BA10)可能与规则识别与应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保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至5岁儿童能否对主动行为、被动行为加以区分以及其控制能力的差异和两者是否相关。方法:设计两个任务:衡量儿童对主动与被动行为区分的意图实验与衡量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七巧板任务。结果:意图实验年龄效应显著,F=48.317,P<0.001。七巧板任务年龄效应显著:F=88.123,P<0.001,意图实验与七巧板任务相关显著:r=0.79 t=8.37,P<0.01。结论:儿童对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的区分转折点为4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坚持性为指标时转折点在4岁;儿童时意图行为的区分与自我控制能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负荷理论,认知负荷会导致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干扰刺激干扰效应的增加.本研究目的在于检验两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对色词Stroop干扰效应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通过比较色词Stroop任务与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同时进行的双任务区组(高负荷条件)与单任务区组(低负荷条件)来检验认知负荷对构成Stroop干扰效应的语义冲突及反应冲突产生的影响.实验二则通过比较色词Stroop任务与言语工作记忆任务相协调的双任务区组(高负荷条件)与单任务区组(低负荷条件)来操纵认知负荷.结果: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工作记忆负荷变化对语义冲突及反应冲突均不产生影响.实验二发现虽然在反应时指标上认知负荷与一致性之间未产生显著交互作用,但在错误率指标上两者交互作用达到显著,说明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反应冲突显著增加了.结论:认知负荷对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干扰刺激干扰效应的影响取决于认知负荷类型及冲突所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异族面孔的分类绩效比本族面孔更好,这称作异族分类优势.但面孔异族分类优势是否也和面孔异族效应一样受到情绪的调节作用,尚未可知.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情绪对于面孔种族分类任务的影响.实验一要求40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表情面孔(中性,负性,正性)完成种族判断任务,结果发现,正性和负性情绪使年轻人对异族面孔分类变得更慢,削弱了面孔异族分类优势,而且正性情绪对异族分类效应影响更大.实验二以不同情绪加工特点的老年人为被试,发现老年人对负性异族面孔的分类绩效明显更差,负性情绪对异族分类优势的影响更大.这些结果为异族分类优势理论中,异族面孔分类和个体身份加工过程相互制约的潜在假设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异族面孔的分类绩效比本族面孔更好,这称作异族分类优势.但面孔异族分类优势是否也和面孔异族效应一样受到情绪的调节作用,尚未可知.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情绪对于面孔种族分类任务的影响.实验一要求40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表情面孔(中性,负性,正性)完成种族判断任务,结果发现,正性和负性情绪使年轻人对异族面孔分类变得更慢,削弱了面孔异族分类优势,而且正性情绪对异族分类效应影响更大.实验二以不同情绪加工特点的老年人为被试,发现老年人对负性异族面孔的分类绩效明显更差,负性情绪对异族分类优势的影响更大.这些结果为异族分类优势理论中,异族面孔分类和个体身份加工过程相互制约的潜在假设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青年人被试的研究发现, 左侧背外侧前额(DLPFC)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考查这一脑区是否也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进行归纳推理时被显著激活, 以及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在激活模式上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发现, 与正常老年人相比, MCI患者在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和DLPFC的激活模式上没有差异, 但MCI患者DLPFC的BOLD信号强度低于正常老年人, 双侧DLPFC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 这可能是由于MCI患者在DLPFC的功能减弱, 因而需要加强与对侧脑区的协同来完成认知加工. 总之, 这一结果表明, 与青年人一样, DLPFC在老年人的归纳推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DLPFC功能的改变可能是一个先于影像学形态结构改变的MCI的早期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属于自己的物品比属于他人的物品更容易回忆和再认,即便物品和主体的所有权关联仅仅是暂时的和想象的,这称之为记忆的所有权效应.该效应在非常年幼的幼儿和一些认知缺陷的个体身上也会出现.跨文化研究表明,东方文化的个体和西方文化的个体在该效应的表现上也存在差异.该效应可能是由于对自我相关的项目进行深度语义加工的结果,但其早期阶段可能是因为获得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自我选择和身体活动的具身化在该效应中起着调节作用.当注视属于自己的项目时,P300等成分波幅明显增强,这为注意在记忆的所有权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脑电方面的支持.当被试对分类任务中属于自己的物品进行再认时,会导致内侧前额叶皮质、扣带回皮质、缘上回和顶叶等皮质中线结构的激活.未来研究需要考虑奖赏加工等其他的认知加工在这一效应中的作用,并尝试利用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从进化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考察认知障碍个体执行该任务时的脑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本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