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岸带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并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保护区河岸带物种极丰富,三条水系10个样方中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93科174属304种,群落建群种和灌木层优势种均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物种组成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植被特色,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物种最多。保护区不同海拔河岸带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完整,对河岸带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Braun-Blanquet多度等级划分标准结合样方法调查了黄河中下游典型河段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典型河段河岸带调查的52个群落样方中,共有36科78属86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但优势种并不明显。单一群落样方中,物种组成简单,不同样方之间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受干扰较重的样方物种多样性较低,表明研究区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深受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生境破碎的影响。冗余分析表明,海拔和至河流距离是黄河中下游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伟  马玲  刘哲强  焦玥  王利东  张琛  孙虎  孙美欧 《生态学报》2015,35(22):7387-7396
2012—2013年选取原始阔叶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草甸4种典型植被生境,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捕获蝶类1438头,分属7科47属76种,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群落优势类群均为蛱蝶科,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相似性与生境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计算分析了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3种森林生境蝶类多样性大于灌丛草甸,原始阔叶红松林蝶类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种-多度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说明环境质量优越,最适合蝶类生存和繁衍;灌丛草甸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分布,反映植物群落结构较单一,适合各种蝶类生存和繁衍的资源不足;天然次生林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林,均匀度小于人工林,但前者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模型,后者为对数正态模型,说明在封山育林状态下,对森林植被组成进行适当合理的干扰,有利于森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资源和多样性状况, 本研究选取了5种生境, 利用样线法进行了3年的蝴蝶多样性观测。结果表明: 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共有5科76属134种; 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3295、3.4616、0.7068和0.7656; 其中蛱蝶科属数及物种数最多(33属65种), 凤蝶科最低(5属10种); 蛱蝶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 分别为2.8525及1.3622; 凤蝶科多样性指数最低(1.4936); 粉蝶科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0.2790)。5种生境中, 随着植被丰富度的增加, 蝴蝶多样性指数上升。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变化,对2015和2018年金马河温江段河岸带内河滩地、砾石地、芦苇地、斑茅地和沙坑地5种生境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金马河温江段河岸带共有32科80属113种草本植物,2018年共有57科118属161种草本、灌木植物,以河滩地和斑茅地的物种变化最显著,均有灌木层加入,而砾石地的变化最小。2018年除河滩地、斑茅地外,其余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各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以砾石地最大,芦苇地最小。2018年河滩地、斑茅地的土壤含水量(SWC)显著低于其他生境,斑茅地的土壤容重(BD)最低,土壤全氮(TN)、有机质(OM)含量最大。冗余分析(RDA)表明,结合物种矩阵和环境矩阵,BD、SWC、OM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最显著,砾石地和沙坑地主要受到SWC、土壤pH的影响,而在河滩地和斑茅地中OM是主导因子。从整体上看,禁止采砂后,各生境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状态,以斑茅地恢复效果最显著。这些为持续改善金马河河岸带土壤质量现状、促进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药用植物共计105科268属361种,其中药用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药用被子植物92科254属344种,药用蕨类植物7科8属10种;含1属的科、含2~5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药用植物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较高;该地区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各具特点,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D)表现为:乔木层最小、灌木层较大、草本层最大,但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较为复杂;药用植物群落总的物种丰富度、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000~1200 m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区域,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与海拔之间无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阐明山地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该区域药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燕  杨邵  沈雅飞  肖文发  程瑞梅 《生态学报》2019,39(12):4255-4265
水文节律是河岸带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三峡库区"冬蓄夏泄"的水位调度方式不利于原河岸带陆地植物群落的生存。为揭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在经历长期水位变动后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分布的时空格局,研究以2008年消落带典型区域固定样地野外调查资料为依托,于2016年9月对经历长期水位涨落周年后的消落带植被的自然分布特征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复位调查研究,运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LSD检验等统计计算方法针对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生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区域植被类型以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主,共发现和确认草本植被群落共有22科40属49种,其中禾本科(Gramineae)6种6属、菊科(Compositae)9种9属、蓼科(Polygonaceae)3种1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6种5属,为主要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消落带植被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单峰"分布格局,中等海拔(155—165 m)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且海拔与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elou指数、Simpson指数和Richness指数)之间的趋势模拟均呈幂指数关系,其拟合系数r值分别为0.834、0.824、0.817和0.808;受环境资源结构决定,不同海拔消落带物种均呈现出特定的R生存对策。此区段消落带共发现9种生活型,且随海拔的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均占据极大的优势地位,但是库区植物的生活型更加多样化,其他生活型,如藤本、灌木以及落叶乔木的物种出现且数量表现为逐渐增多。这些研究结果对未来消落带物种多样性提高及地域性特色的消落带植被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岛矿区岩质边坡植物群落演替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植物群落调查,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结合DCA排序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舟山海岛矿区岩质边坡植物物种构成特征,研究了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植物群落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丛群落阶段和灌乔群落阶段);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上升,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逐渐升高;具有矿区特殊生境适应性的植物配置在边坡植被恢复进程中与自然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演替过程依次为迁入物种生长期、迁入物种与人工导入种竞争期、迁入物种与人工导入种稳定共存期;人工导入群落演替后期的植物种大大加速了群落演替进程;合理的植物配置更能促进群落向正演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田景观和管理方式对稻田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农田景观特征和管理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以有机稻田(ON)、常规化防稻田(天然林脚下, CN)、常规化防稻田(距天然林>10km, CF)系统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田内、田埂和沟渠生境的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 并对三种类型稻田系统共125个样方进行DCA排序分析。结果表明: (1)有机稻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两种常规化防稻田, 其中, ON植物由51科101属109种组成, CN植物由35科69属74种组成, CF植物由23科49属54种组成; (2)ON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CN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显著高于CF; (3)无论是有机稻田还是常规化防稻田, 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以田埂最高, 沟渠次之, 田内最低; (4)总体而言, 相同生境下, ON各多样性指数(J除外)均高于CN, 但无显著差异, 而与CF差异显著。此外, DCA排序图显示, 相同生境下, ON和CN的植物群落相似性较大, 而CN和CF的群落相似性小。上述结果共同表明, 农田植物物种多样性维持受农田管理方式和农田景观特征的复合影响, 低集约化农田景观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具有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金马河流域温江段河岸带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经实地踏查,根据采沙运沙干扰程度及样地具体使用情况,将样地划分为河滩地(未受采沙行为干扰,但后期受人类其他活动影响较大)、砾石地(采沙后经河水水位变化形成)、芦苇地[经运沙的车辆碾压形成,后长满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茅地[采沙后不再受水位影响的高地部分,后长满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沙坑(采沙后直接形成)5个生境类型,以探究不同生境对河岸带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构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个生境类型样地中共记录草本植物113种,隶属32科80属,其中沙坑生境草本植物物种数最多,共计59种,隶属21科46属,物种丰富度高,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在各样地中均较多。(2)斑茅地、芦苇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小,优势度指数较大,均匀度指数较小,群落物种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度与均匀度较差,群落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3)河滩地植物构件生物总量最少,斑茅地最多且根、茎干重与其他生境存在显著差异。(4)与其它生境类型相比,沙坑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构件生物量较多,其环境有利于河岸带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1.
安庆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江豚生存状况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安庆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进而评价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生存状况, 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西江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共采集浮游动物55种, 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7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6种。4个季节间浮游动物种类数差异较大, 夏季种类数最多, 为39种; 冬季种类数最少, 仅为16种。(2)全年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115 ind./L和1.735 mg/L, 且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间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且夏季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3)全年共记录优势种12种, 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6种、桡足类2种; 不同季节间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组成差异明显。(4)采用浮游动物生物量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西江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 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西江水体处于α-中污状态, 表明西江水质基本上满足江豚生存需求。(5)依据浮游动物的现存量, 估算出西江食浮游动物鱼类的渔产力为54340.2 kg, 相应地可满足36头江豚的营养需求。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长江故道这种特殊水体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 还对迁地保护区江豚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天鹅洲故道水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 湖北长江天鹅洲故道水质良好, 鱼类资源丰富, 被认为是建立长江豚类半自然保护区和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理想场所, 而对之开展了水生态研究, 之后由于成功实现了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从水质和沉积物等环境因素,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高等水生植物等生物因素, 水体初级生产力、渔产潜力和鱼类等资源因素多角度开展了天鹅洲故道水生态研究。天鹅洲故道水质呈恶化趋势。浮游植物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 且从单细胞个体转变为多细胞群体, 同时带有胶被的蓝藻在种类和密度上占有绝对优势; 浮游动物优势种呈小型化趋势; 底栖动物密度有所下降; 高等水生植物呈逐渐衰退趋势。鱼类资源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水质化学和生物学评价结果, 结合天鹅洲故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指出故道与长江阻隔、渔业活动和环境污染是天鹅洲故道水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通过水质、饵料和栖息地等方面影响长江江豚的可持续性生存。同时, 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 实施通江工程, 恢复故道水文特征, 提高故道理化环境异质性; 其次, 控制外源和内源营养负荷, 提高故道水体水质; 然后, 持续监测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状况, 建立故道水生态数据库; 再次,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最后, 规范渔业活动, 优化故道渔业资源, 为保护天鹅洲故道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健康, 维持江豚可持续生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养或易地保护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其水体中常含有病原菌且易引起江豚发病, 探讨长江江豚的细菌性疾病诊疗方法十分必要。文章利用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结合血液检测结果, 对安庆西江围网内一头患病江豚进行了病原确诊, 结果发现患病江豚的致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魔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依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综合患病江豚的整体状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系统治疗, 结果预后良好。研究的成功开展为江豚、海豚等鲸类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珍稀濒危鲸类动物, 自然栖息地破坏是造成其种群衰退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已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了8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然而, 早期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现实矛盾日渐突出, 按照现行法规对保护区难以实行有效管理, 迫切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文章基于国家政策、长江江豚生物学特点及分布规律, 兼顾航运等重大经济发展需求, 提出了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原则和建议: (1)将长江江豚喜好的近岸水域及一定范围的重要江滩和洲滩湿地, 及江心洲汊江一侧水域划入核心保护区; (2)将中间主航道水域以及长江大堤至核心区边界之间的水域划入一般控制区; (3)兼顾历史遗留问题, 细化不同区域的管控措施。该调整方案一方面使保护区功能区划更加符合长江江豚的分布特征和偏好生境, 有利于对其自然种群和重要栖息地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法律障碍, 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天鹅洲故道试养江豚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健  张先锋 《兽类学报》1995,15(4):254-258
为抢救濒危水生兽类白暨豚,建立保护区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1990年3月到1993年10月,我们对引进白暨豚保护区湖北天鹅洲故道中试养的11头江豚的生活状况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力求在引入白暨豚前,对此地江豚的生活情况及白暨豚保护区的建区工作做进一步的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江豚非常适应故道环境,它们能在其中正常生活,完成妊娠过程,顺利分娩,抚幼,幼体也能正常发育和成长。此外,故道还存  相似文献   

16.
确立了滨河河道硬度与滨河土地硬度两个指标,用以研究城市化地区河岸带的植物构成、多样性与均匀度、优势植物等特征与河岸硬度的关系。选定晋江市都市区12条主要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相应指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河流的河岸带植被物种共计70科143属159种,其中乔木20科30属41种,灌木15科15属20种,草本35科98属98种,草本居主导地位,河流间种类分布不均衡;(2)河岸带植物乔灌草区系均以广义热带性成分居多,其次为世界性成分、温带性成分,无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乔木中广义热带成分占绝对主导,直观反映地带性特征,灌木与草本中的温带成分多于乔木中的温带成分,类型趋于多元,种类更丰富;(3)从河岸植被优势植物构成来看,主要优势乔木与灌木基本为本土植物,而主要草本中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对地带性植物景观的指示显然不及乔木与灌木;(4)从河岸植被的人工美学属性来看,灌木优势植物中园林观赏植物的种类数显著多于乔木、草本优势植物,反映出晋江人工审美主导的滨河景观空间主要改变与塑造了灌木层植被景观;(5)从河岸植物的人居需求属性来看,龙眼、杨桃等多见于庭院林、水岸林的水果树种也在河岸植被中频繁出现,反映出人口密集区由于对植物生产用途的重视而对河岸植被产生的影响;(6)滨河土地硬度与河道硬度对河岸带灌木植物的影响最强烈,二者均对河岸带植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且前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后者直接影响了河岸植物的分布形态,出于生产与审美目的的人为干扰对河岸带植物优势种的影响力随滨河硬度的增加而加强,低滨河硬度有助留存原生植被群落;(7)天然弯曲的河流形态对河流植被特征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保留更多本土植被类型,并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乔灌草的植物种类,但这种缓和作用无法根本扭转河岸硬化对植物多样性的胁迫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化地区河流的岸带植被特征与沿线人为干扰类型和强度密切相关,恢复与塑造河岸生态景观要以乡土植被为主,通过乔木景观塑造地带性景观,并以灌木与草本丰富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7.
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河岸带植被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以及迁徙或扩散的廊道,并对非点源污染物有着缓冲和过滤作用。黄河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地带。但是,目前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如农业灌溉和干流拦河水利工程的兴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情势,对河岸带植被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黄河两岸的加固硬化进一步破坏了河岸带植物的生存环境。然而,过去对于黄河河岸带植被仅有对个别河段的调查。为了解目前黄河河岸带植被现状,于2008年4—6月及2008年9—10月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以期为黄河河岸带植被多样性的保护、河岸带的开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共采集到木本和草本植物169种,隶属于37科124属。区系分析表明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空间分布方面,中游河段草本植物无论在种类数、密度、生物量上都较上游和下游河段丰富。TWINSPAN将植被划分为1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特征。环境分析表明,影响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量和平均最大流速。  相似文献   

18.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呈斑块状分布在长江干流,对栖息地有明确的选择性.流态是栖息地水文环境的核心内容.为研究长江江豚对不同流态的选择性,本文根据1993-2021年对长江下游15次样线考察记录到的412次,合计1 117头江豚个体的栖息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年长江江...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浙江省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为对象,分析了七子花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和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据9个样地统计,共有维管植物69科、143属、186种(含变种)。从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的类型居多。在群落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第2亚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第1亚层,它们之间的均匀度差异不显著。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多样性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别。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