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三亲本接合转移方法,将快生型大豆根病菌B_(52)的基因文库克隆转移到受体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4株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32.43、B—2—6、B—3—8)。田间接种试验表明:在大豆分枝期(V2),43和32结瘤效分别比不接种对照增加117.9%和100.4%;在初花期(R_1),32和B—2—6结瘤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22.5%和91.6%,根瘤固氮酶活性增加233.3%和195.6%;在结荚始期(R3),B—2—6和32结瘤数比对照增加78.5%和70.1%,根瘤固氟酶活性43和B—2—6分别比对照增加53.4%和49.3%。产量统计表明:32、B—2—6和43比对照分别增产16.8%、14.3%和12.2%,亩增收大豆分别为28.2、24.1和20.6公斤。以上三个菌株均比受体菌株2210增产率高。  相似文献   

2.
接种不同大豆根瘤菌株的根瘤放氢和吸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测定和比较了七株大豆根瘤菌与三个大豆品种共生时的放氢和固氮效率。证明了大多数菌株接种不同寄主,其根瘤的放氢、吸氢和固氮效率的差异均明显。但USDA110在三个品种上所结根瘤不放氢或极少放氢;它的固氮量最高。根瘤的能量利用率与植株的氮积累及产量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的根瘤菌──非豆科植物共生体系的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成都610066曲东明,韩善华在自然界中,根瘤菌一般只能与豆科植物形成极其精细复杂而又高度专一化的共生结构——根瘤。根瘤是根瘤菌与寄主植物之间对抗和协调的统一,是根瘤菌侵染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4.
5.
大豆一根瘤菌共生体系光合与固氮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磁场对大豆共生固氮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定磁场处理慢生大豆根瘤菌“005”和接种后的大豆植株,发现磁场可以提高根瘤的固氮活性。在一定的磁场强度(70—100mT)下,固氮活性平均可以提高4—5倍,植株的结瘤数和根瘤重量平均提高2—3倍。从这样的根瘤中所分离出的根瘤菌,由慢生型转变成快生型,在100植株中有17株的根瘤分离出快生菌。生长世代时间和培养溶液中的pH值与慢生型不同,而与快生型相同。  相似文献   

7.
8.
水培大豆和田间生长的大豆,接种根瘤菌 Rhizobium B16-11C 后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及种子产量都明显增加。比较 Clark 大豆的结瘤品系和不结瘤品系获类似结果。摘除根瘤后3天内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大豆植株遮阴、去叶或切掉地上部导致根瘤活性明显下降。但去豆荚不能提高根瘤固氮的比活性。根瘤活性的日变化不能用根瘤蔗糖、淀粉含量或周围温度的变化来解释,其控制因子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自生条件下,研究了根瘤菌的氢酶与固氮酶的共轭表达(coexpression)。氢酶表达受碳源限制和氧耗速率的调节,并为固氮酶表达条件促进,在固氮酶放氢的诱导下而与固氮酶共轭表达。此外,观察到外源氢支持根瘤菌自生固氮的活性,氢支持效应被葡萄糖酸钠和氧抑制。  相似文献   

10.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是由寄主与细菌双方基因共同参与完成的,在相互基因调控中形成特导的结构—根瘤。参与根瘤菌固氮(nif基因)和结瘤(nod基因)的基因已被克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直接提取根瘤菌DNA的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豆科植物的新鲜根瘤经表面灭菌,破碎后直接加入200μL4mol/L异硫氰酸胍(GUTC)裂解液混匀,离心去掉根瘤残留物,再加入适量RNA酶,37℃温育30min后,加入20μL硅藻土吸附液,室温处理15min离心去掉上清,沉淀经GUTC裂解液二次处理,再分别用洗涤液,室温处理15min离心去掉上清,沉淀经GUTC裂解液二次处理,再分别用洗涤液,70%酒精洗涤,最后,硅藻土沉淀经真空干燥,加入20μL超纯水洗涤硅藻土沉淀,即可获得类菌体根瘤菌DNA,所获得的DNA可以用于AFLP,16SrRNAPCR反应。  相似文献   

12.
MEMBRANE ENVELOPES OF LEGUME NODULE BACTERO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15.
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共生拟菌体需有周膜包围。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 Pers.]、大豆[Glycine m ax (L.) Merr.]和豌豆(Pisum sativum L.)的根瘤拟菌体周膜内有多个拟菌体。在周膜形成和周膜内的拟菌体由1 个到多个的根瘤发育过程中,要有大量的膜来源和周膜的扩增才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同一种根瘤内周膜扩增有周膜间的镶嵌融合,周膜与内质网及其小泡、小液泡膜融合等多种方式。细胞化学表明:周膜、质膜和内质网膜具有相同型的ATP酶,周膜是一种嵌合膜,与质膜、内质网膜和液泡膜有共性。最后对周膜来源和扩增方式多样性的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溴氰菊酯在鸡体内的排泄,分布和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尊逸  陈志善 《动物学报》1989,35(2):164-169
用三种不同部位~(14)C标记的溴氰菊酯喂食产卵母鸡,观察它在鸡体内的排泄、分布和代谢,结果表明鸡吞食溴氰萄酯后24小时大部分都由排泄物中排出,一星期内排出吞食量的90%左右。溴氰菊酯及其代谢产物在鸡体内的各组织中均有发现,其中以肝脏、肠及肌胃中较多,鸡蛋中也有发现。溴氰菊酯在鸡体内的代谢,其排泄物中除有未经代谢的溴氰菊酯外,还有包括二溴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醛在内的23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7.
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这一混合发酵体系蛋白和尿素代谢的研究表明,氮源代谢与单一菌体发酵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尿素的加入有两个作用,即作为生理碱性物质调节体系pH和为菌体代谢提供部分氮源,而体系的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续不断增加,其增加的原因是巨大芽孢杆菌由营养体转变成芽孢所致,这是该发酵体系的特点。本文还对该发酵体系各种氨基酸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将一共17种氨基酸按其变化规律分成了三类,较好地解释了各种氨基酸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体系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 5± 1℃条件下对中缅树鼠句进行冷驯化处理 ,测定其能量代谢。冷驯化 2 8d后 ,体重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7 3 3 % ;整体能值达到 3 0 47± 0 46kJ/g (N =8) ,比对照组增加4 98% ;摄入能比对照组增加 3 6 1 7% ;同化能比对照组增加 6 6 2 % ;生长能达到 6 98±0 5 3kJ/1 0 0g (N =7)体重·天 ,是对照组的 4 85倍 ;维持能比对照组增加 6 4 0 % ,达到3 5 2 96± 2 8 3 4kJ/1 0 0g体重·天 (N =7)。以上结果表明中缅树鼠句在冷胁迫影响下 ,以增加能量摄入、能量储存和维持能和降低排泄能量的生理机制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 ,以此对策来提高低温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型芦苇核酸代谢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的4 种生态型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Trin.)的核酸代谢季节变化有差异。盐化草甸芦苇RNA 含量持续增加,DNA 含量相对稳定,其它3 种生态型芦苇的RNA 和DNA 含量以5月份为最高。过渡带芦苇的RNA 含量、沼泽芦苇及沙丘芦苇的DNA含量9 月份略有增高。盐化草甸芦苇与过渡带芦苇的DNase和RNase的活性7 月份最高,沼泽芦苇与沙丘芦苇的DNase和RNase活性5—9 月份呈增高趋势。盐化草甸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不断升高,过渡带芦苇和沼泽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及沙丘芦苇的RNA 合成活性5—9月份均降低,仅沙丘芦苇的DNA合成活性增强。RNA 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 种生态型芦苇均含有25S、23S、18S、16S大分子量rRNA 和小分子量5.8S、5S、4.5SrRNA 及4StRNA。大分子量RNA 的含量高于小分子量RNA 含量。不同生态型及同一生态型芦苇的不同发育时期,相同的RNA 组分含量各不相同。且发育过程中23S、18S、16SrRNA 在不同月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由此,我们认为,核酸代谢的差异性是4 种生态型由生长转入衰  相似文献   

20.
柳叶烟草愈伤组织在分化和芽原基形成期间,DNA 和RNA 含量均高于继代培养物;在芽原基形成后和幼芽生长期间(12天以后),DNA和RNA 含量持续上升,而同期继代培养物巳进入生长静止期,DNA 和RNA 含量基本不变或略有下降。根据RNA 电泳结果还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愈伤组织培养物各RNA 组分变化与总R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分化培养物在芽原基形成时有明显升高的RNase 活性峰和持续上升的RNA 合成速率;而此时期继代培养物的RNase 活性及RNA 合成能力均较低;分化愈伤组织的DNA 合成速率在幼芽生长期间仍维持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同期继代愈伤组织的合成速率。这些结果表明,烟草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物比继代培养物有更旺盛的核酸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