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宇  高玉葆 《植物学报》2000,17(1):52-59
本文从内生真菌的涵义和基本生物学特征出发,对国内外近二十年来关于内生真菌与植物关系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主要包括内生真菌的检测、鉴定和转染,内生真菌对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的影响,以及内生真菌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文中提及作者近期开展的关于内生真菌对黑麦草抗旱性影响的研究课题及其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生真菌是寄居植物组织内,与植物共生的真菌种类.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因而可为医药及农药创制提供先导结构,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2017 ~2019年)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聚酮、萜类、甾醇、蒽醌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并分别简要概述了...  相似文献   

3.
内生真菌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内,它们在植物体内的生活不会对植物引起任何感病症状,而且内生真菌侵染对植物生长、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很好的促进作用,理解内生真菌在提高植物干旱胁迫耐受性方面的作用和机理对其在缓解植物干旱胁迫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这篇综述介绍了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内生真菌对植物抗旱性提高的机理包括:干旱耐受、干旱回避和干旱恢复。文中还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郑州和江苏徐州采集到的杜仲为材料,采用纯培养方法对杜仲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将分离纯化得到的90株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并进行多样性分析,90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13个属,其中茎点霉属(Phom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优势菌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8%和16%;其次为黑孢属(Nigrospor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均占总菌株数的10%。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得到的杜仲内生真菌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实验,发现有18个菌株对至少一种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通过比色法进行内生真菌产IAA(吲哚乙酸)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有37株真菌具有产IAA能力,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这37株真菌进行产IAA定量实验,发现有8株有较好的产IAA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咸海岸边不同暴露时期土壤带的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菌群落构成及其对湖泊干涸的响应.[方法]从咸海湖岸远端(土壤带的暴露时间最长)到湖岸近端(土壤带的暴露时间最短)的不同土壤带采集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分析.同时也采集各土壤带的土壤样品和优势植物,通过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概述了植物内生真菌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今,它们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的天然药物的重要源泉,在新药开发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学霞  杨民和  王国红 《生态学报》2009,29(10):5618-5626
植物内生真菌与植食性昆虫共用寄主植物作为食物、能量来源及栖息场所,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复杂多变,在生物种群控制、生物进化和植物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内生真菌对植食性昆虫与多级营养层的影响,及内生真菌抗虫代谢产物等方面概括了内生真菌-植物-昆虫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建议将植物内生真菌纳入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和作物病虫害控制的范畴内.  相似文献   

8.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GT26158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含氮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1D-NMR,2D-NMR),它们被鉴定为2′-deoxyuridine(1)、thymidine(2)、2′-deoxyad-enosine(3)、cyclo(tyrosyl-phenylalanyl,4)、serine(5),cyclo(seryl-tryptophyl,6)、alanine(7)。  相似文献   

9.
羊茅属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内生真菌的羊茅属植株在畜牧业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关于内生真菌与羊茅属植株互利共生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就已报道的有关羊茅属内生真菌种类、内生真菌促进羊茅属植株生长发育以及内生真菌提高羊茅属植株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研究做一综述,指出羊茅属内生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以期更好地利用我国羊茅属内生真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种子植物内生真菌资源及菌植协同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概况,比较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它们都具有肉座菌目(Hypocre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毛霉目(Mucorales)及不产孢类(Myceliasterilia)内生真菌。裸子植物内生真菌涉及52个属,既包括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也包括低等的卵菌(Oomycetes)和接合菌(Zygomycetes)类。被子植物涉及60个属,主要为高等的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低等的卵菌和接合菌报道很少。双子叶植物涉及40个属,单子叶植物内生真菌涉及30个属,两类被子植物所报道的内生真菌只有11个属相同。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真菌相似程度较高,都具有炭角菌目(Xylarial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白粉菌目(Erysiphales),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地霉属(Geotrichum)等内真菌,共20个属相同。各类种子植物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内生真菌。还对植物与其内生真菌的协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秤锤树叶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秤锤树叶片中分离内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接种到无菌组培苗中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秤锤树叶片中共分离获得7株真菌。扩增出的6个菌株经ITS测序,在NCBI网站上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其中5株菌株均属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子囊菌(As-comycete)。进一步实验表明:分离的菌株多数对组培苗的株高生长影响不大,可初步鉴定其为内生菌,其中的属于球毛壳菌的F和H菌株对无菌苗的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AM)与植物的抗逆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 ,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除十字花科、莎草科、藜科等少数几个科不能或不易形成菌根外 ,大多数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都能形成菌根。 AM是其中的一类 ,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AM的内外生菌丝不仅增加了根系的吸收面积 ,还能分泌多种有益物质。所以 ,AM对植物养分、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对植物抵抗各种胁迫是十分有益的。1 AM与植物的抗旱性随着全球干旱面积的不断增加 ,淡水资源的日益减少 ,干旱研究已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由于菌根的特殊作用和…  相似文献   

13.
Aqueous solutions of hydroxyurea (HU) in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ere applied as soil drenches to Meloidogyne javanica-infected plants. At a concentration of 15 ppm, the chemical hampered giant cell formation and the number of females on the roots was 20% of that of the control but the growth of the host plants was not affected. Additional HU applications after the one at infection did not add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HU exerted its effect on M. javanica-infected tomato in five soil types. Soil temperature of 32 C neutralized the HU-induced resistance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high temperature breaks the natural resistance in M. incognita-resistant tomato.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role of HU as an induced resistance agent.  相似文献   

14.
对大田栽培的香荚兰植株进行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结果表明:较低浓度(25~100mg/L)的SA,使其叶片的SOD、POD、PAL和PPO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抗逆性增强;而较高浓度的SA(150~200mg/L)则抑制了这些酶的活性、使MDA含量升高,抗逆性减弱。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十年来,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病原菌无毒基因及其相关致病因子的克隆与研究、信号传导相关因子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以及植物-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研究,重点介绍了以植物特异抗病基因为介导的诱导防卫作用机制(包括抗病基因编码毒素蛋白,进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显性基因编码病原菌致病性的靶标物;抗病基因表达产物直接引发抗病反应和基因对基因的抗病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Agriculturally important grasses contain numerous diazotrophic bacteria, the interactions of which are speculated to have some other benefits to the host plant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a bacterial endophyte, Azospirillum sp. B510, on disease resistance in host rice plants. Rice plants (Oryza sativa cv. Nipponbare) were inoculated with B510 exhibited enhanced resistance against diseases caused by the virulent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and by the virulent bacterial pathogen Xanthomonas oryzae. In the rice plants, neither salicylic acid (SA) accumulation nor expression of pathogenesis-related (PR) genes was induced by interaction with this bacterium, except for slight induction of PBZ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possibility that strain B510 is able to induce disease resistance in rice by activating a novel type of resistance mechanism independent of SA-mediated defense signaling.  相似文献   

17.
生长素的运输及其在信号转导及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如器官发生、形态建成、向性反应、顶端优势及组织分化等,其作用机理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能使生长素积累在植物体某些特定部位,从而形成生长素浓度梯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这一特性。系统阐述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运输机理和相关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的研究进展;并对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组分及其机理进行了总结;同时较系统地对生长素参与植物体各器官发育过程及调节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氙灯和硫灯照射对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为材料研究了硫灯和氙灯照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硫灯代替氙灯能通过抑制棉花幼苗胚轴的表皮和皮层细胞伸长而控制胚轴徒长;增加棉花分枝数、花蕾数和棉桃数.实验结果表明:应用硫灯照射更有利于棉花植株的形态建成及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在闪光条件下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发现,与普通的日光生长条件相比,绿豆幼苗在闪光条件下叶的伸长、叶片的扩张生长比较差,但茎的伸长无明显差别;叶重比正常日光下的低,叶绿素含量也比较少。这种差别随闪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明显。此外,闪光也使UBE强度大大增强了。这些结果表明,闪光处理对绿豆幼苗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0.
渗透胁迫调节的转基因表达对植物抗旱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苏金  朱汝财 《植物学通报》2001,18(2):129-136
干旱和盐渍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超量表达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渗透肋迫保护蛋白等获得抗旱耐盐转基因植物的报道,旨在系统阐述转基因表达对植物抗旱耐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