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是粘虫Mythimna seperata的近缘种,两者在形态上相近,为害特征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危害,已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农业害虫。为今后深入研究劳氏粘虫的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劳氏粘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劳氏粘虫已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以幼虫取食危害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3龄前幼虫食量小,5-6龄幼虫食量增大,进入暴食期。幼虫具有聚集性、杂食性和暴食性,成虫具有迁飞性,发生危害时具有隐蔽性、偶发性和暴发性。劳氏粘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常因地区、年份和季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气候条件、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劳氏粘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和害虫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性诱剂、天敌和生物农药是近些年来劳氏粘虫生物防治研究的主要方向。根据目前劳氏粘虫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现状,我们建议今后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借鉴粘虫的防控策略和防治经验,从空中和地面两个方面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预测预报系统;(2)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开展综合防治工作;(3)将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中,并建立综合防控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2.
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是危害黑龙江省东南地区(即牡丹江地区)禾谷类作物的暴食性害虫,在该地区每年发生两代,尤以第一代粘虫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危害特别的年份,可使部分地块绝产,造成很大损失。而第一代粘虫发生程度年度间差异很大,经验须报准确率往往不高,因此搞好该地区第一代粮虫发生程度的预测,对于掌握有利时机科学防治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现根据牡丹江地区第一代粘虫历年发生的资料,应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对其发生程度进行预测研究。1预测因子的选择根据该地区粘虫1977~1991年15年间的观测资料,用相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粘虫发生概况:60年回顾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本文总结了我国1950—2013年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发生、防治和损失概况,揭示了60余年中我国粘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演化规律。(1)南方地区越冬代种群发生年代间有波动,江淮1代发生区为害减轻,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和西南等2、3代发生区发生加重。(2)2代粘虫为发生最为广泛的1代,1995年以来粘虫主要危害作物已由小麦变为玉米。(3)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对种群数量总体变动起重要作用,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和区域间的种群波动和变化,农田生境影响小区域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有机氯农药粘虫散(有效成分0.5%666和2.5%DDT)是防治粘虫危害的一种较好的剂型。我国北方地区小麦地套种玉米,为了防治二代粘虫危害玉米幼苗,在小麦收获前期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增加;同时有机氯农药666、DDT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期长,长期使用,会造成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为此,我们在1976、1979两年先后进行了粘虫散在小麦上消失动态的盆栽试验,及不同施药量、施药次数、施药时期与麦粒中粘虫散残留量关系的田间试验。并对北京市郊区几个产小麦的县进行残留量的抽查,为制订有机氯农药粘虫散在小麦上安全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粘虫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害虫,也是我国及其它亚洲和澳洲国家粮食作物上重大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广、危害世代多、受害作物种类和组织多、产量损失重以及发生危害历史长的特点。我国粘虫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揭示了粘虫越冬、迁飞及发生危害规律;解析了粘虫迁飞行为发生与调控的环境、生理、遗传、激素与分子机制;创建了以越冬、迁飞规律及生物学习性为基础的粘虫监测预警技术;组建了粘虫区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针对粘虫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昆虫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今后粘虫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粘虫越冬迁飞与危害的调查及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我国粮食作物上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危害的重大农业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广,危害世代多、作物损失重以及危害历史长的特点。每年粘虫在我国东半部自南向北形成5个不同类型发生区,除可在南方越冬外,还可通过季节性远距离往返迁飞在不同发生区之间危害。对其越冬、迁飞种群动态的监测及危害调查是实现粘虫综合防控的前提。根据粘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发生区的特点,本文发展了粘虫田间越冬、迁飞种群以及幼虫发生危害的调查和监测技术,为其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粘虫在朝阳地区同全国各地一样,是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时更是颗粒无收。为了消灭粘虫危害,保证作物丰产丰收,就必须揭示粘虫发生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冶”的战略方针,才能真正解决粘虫的危害问题,才能使农业昆虫的研究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8.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主粮作物上的重大害虫,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威胁,每年在我国南北往返迁飞危害。近年来,粘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是受害严重区域发生变化,各世代危害范围扩大;二是主要危害世代发生变化,2代、3代粘虫发生较重;三是主害作物发生变化,玉米成第一大危害作物;四是迁飞规律发生变化,南北往返迁飞格局不变;五是田间种群抗药性明显增强,防治困难程度加重;六是生物学习性发生变异,适应能力增强。针对以上发生危害新特点的形成原因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1956年内,华北农研所虫害部分包括下列诸课题、兹将主要成果一并报导如下: 1.蝗虫防治研究 明确了内蒙、华北及东北部分地区蝗虫发生的种类、分布及与环境的依赖关系。明确了筱麦蝗的发生时期、迁移规律及防治适期。 2.草地螟防治研究 明确了草地螟的生活史及其在内蒙、华北及东北的分布情况,改进了拉纲防治法。 3.粘虫防治研究 明确了粘虫在河北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徐州地区,历史上是以小麦为中心的两年三熟和三年五熟旱作区。粘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尤以东部湖洼地区发生为重,屡见猖獗为害。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充分调动了广大贫下中农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治水改土,实行科学种田,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成了新栽培制度中的重要结构,作物产量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粘虫发生情况也相应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生范围由湖洼区向上湖水浇高产区扩展,水稻成了粘虫在当地的又一种重要寄主作物,粘虫防治工作在生产上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