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桑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鲜桑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蛋白质、总糖、瞻肪和灰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6.32%、4.75%、16.94%、1.2%和1.05%。桑叶挥发油的回收率约为0.1%(干基)。利用GC/MS对鲜桑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检出85个组分,确定了47个化学组分的结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的醇和酸,多种脂肪酸,烷烃和芳香族,甾醇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烯醇(MW296);其次是三甲基环己烯醇(MW192)和庚烯醇(MW204)等。 相似文献
3.
龙眼核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降血糖药(格列苯脲)为阳性对照,通过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进行降血糖治疗试验,研究了龙眼核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龙眼核提取液能有效地缓解经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小鼠体内的高血糖症状,降血糖率达77.4%,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桑叶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和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18ODS-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异丙醇(8∶7,v/v),流速为1.50 mL/min,柱温为25℃,检测器为PDA。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为10~12,聚戊烯醇含量为0.731%。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快速测定桑叶中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和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前乳酸菌的防治糖尿病功效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对乳酸菌可能的降血糖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目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希望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开发新型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对血糖的降低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提取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作用于糖尿病小鼠.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测定血糖含量,研究并比较各成分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茶多酚,茶色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不明显.结论: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均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蒙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蒙桑Mo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肌醇c(3)、moracin M(4)、moracin M3-O-β-D-glucopyranoside(5)、umbelliferone(6)、scopoletin(7)、syringaresinol(8)、2,4,2′,4′-tetrahydroxychalcone(9)和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3、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9为一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11.
建立HPLC法测定羚黄氨咖敏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Kromasil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加水500mL,加磷酸0.25mL,用三乙胺调节pH值3.3±0.1)-乙腈(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1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马来酸氯苯那敏浓度在2.5~7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5%。RSD平均值为0.77%(n=9)。HPLC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有效控制羚黄氨咖敏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Contents of rutin and catechin in leaves and under-ground part of 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in spring and autumn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pring,rutin content in leaves and under-ground part of P.fragarioides is 1.670 3 and 0.054 4 mg·g-1,and catechin content is 0.263 5 and 0.723 5 mg·g-1,respectively.In autumn,rutin content is 0.586 9 and 0.010 7 mg·g-1,and catechin content is 0.784 3 and 0.366 4 mg·g-1,respectively.The rutin content in leaves is the highest in spring,and catechin content in leaves is the highest in autumn.Therefore,collecting leaves in spring is suitable for taking rutin as a purpose,while collecting leaves in autumn is suitable for taking catechin as a purpose.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从现蕾、开花到结实过程中的人参生殖器官中各单体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应用HPLC法测定了人工栽培的五年生人参不同时期生殖器官中的人参单体皂苷Rb1、Rb2、Rb3、Rc、Rd、Re、Rg1和Rg3的含量。结果显示:从现蕾到果实成熟的过程中,人参单体皂苷Rb1、Rb2、Rb3、Rc、Rd、Re、Rg1和Rg3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643%,0.189%,1.026%,1.014%,1.941%,8.381%,0.724%和0.041mg.g-1。从现蕾到果实成熟的过程中,人参单体皂苷Rb1含量的最高值在7月16日,单体皂苷Rb3、Rc、Rd和Rg1含量的最高值在7月11日,单体皂苷Rb2和Rg2含量的最高值在8月7日。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中国南方六个省份的249份大豆品种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结果显示大豆籽粒中可检测出6种主要的异黄酮组分,分别为大豆甙(Daidzin)、甲氧基黄豆甙原(Glycitin)、染料木甙(Genistin)、丙二酰基大豆甙(Malonyldaidzin)、丙二酰基黄豆甙原(Malonylglycitin)和丙二酰基染料木甙(Malonylgenistin).各组分中以丙二酰基(Malonyl)异黄酮组分含量最高(61.2%),且各组分间相关极显著.大豆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49.6%.来自江苏省的品种海门红黄豆乙异黄酮含量最高(4932.3μg/g),品种宝应等西风含量最低(367.1μg/g).不同省份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来自浙江省的大豆品种平均含量最高(2717.2μg/g),来自安徽省的平均含量最低(1181.8μg/g).异黄酮含量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9* * *),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132*),而与脂肪含量(r=-0.45* * *)和蛋白质含量(r=-0.136)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进行动态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穿龙薯蓣根茎中花期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为1.35%,枯萎期含量最低为1.03%。穿龙薯蓣地上部分不同生长时期均不合薯蓣皂苷元。结论:穿龙薯蓣根茎中花期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枯萎期含量最低。穿龙薯蓣地上部分不同生长时期均不合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16.
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HPLC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陕西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的树皮提取物化学成分,并以提取物中6个化学成分含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2、3、4和5号主要特征峰分析,漆树8个品种和5个野生居群的13个样品平均相似度为0.974;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显示,各主要特征峰含量、漆酚总量之间存在差异,且变异系数最大达61.49%.(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依据漆酚总量等6个变量完全可将漆树8个品种的8个样品分开,表明单烯漆酚为区分8个样品的第一关键因子,未知化合物和二烯漆酚为第二、第三关键因子.同时,采自商南的2个漆树品种样品和采自平利的6个品种样品分别聚为两类,表明其聚类结果与漆树地理分布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丹参资源植物的成分测定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Salvia L.)植物丹参(Salvia mih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丹参的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均具有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其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主要有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云南的鼠尾草属植物(丹参)资源较为丰富,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的鼠尾草属7种1变种的丹参酮类成分和丹酚酸类成分,以期为云南产丹参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固相小柱对沙苑子总黄酮萃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沙苑子总黄酮为研究对象,考察固相萃取小柱的洗脱条件,确定固相萃取沙苑子总黄酮的实验方法。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甲醇对不同填料的固相小柱进行洗脱,将洗脱液在岛津VP-ODS(150 mm×4.6 mm,5μm)柱上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及体积甲醇的萃取效率,确定沙苑子苷在固相萃取小柱上的洗脱条件。结果:用正相氨基小柱以50%甲醇洗脱效果好,回收率可达100%。结论:经试验,正相氨基小柱对沙苑子苷的萃取回收率约为100%,适用于沙苑子总黄酮中沙苑子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HPLC法测定远志药材、根心、远志叶中远志酸含量,考察产地、纬度、海拔、生长期、采收期以及远志不同生长部位对远志酸含量的影响,探讨远志中远志酸含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地、采收期以及远志不同生长部位对远志酸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纬度与海拔对远志酸含量具有一定影响.远志生产应选择适宜产区,适时采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根心与卵叶远志P.sibirical L.叶中含有一定的远志酸,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皂甙类成分代谢转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组织培养苗罗汉果皂甙类成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转化规律,为罗汉果甜甙代谢关键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微波炉水煮法提取不同生长期罗汉果总甙,高相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生长期罗汉果二糖甙(甙Ⅱ)、三糖甙(甙Ⅲ)和五糖甙(甙Ⅴ)的含量.结果:果龄10d的罗汉果中,能检测到甙Ⅱ(3 666.4/μg/100mg)及甙m(48.4ttg/100mg),甙Ⅴ检测不到;果龄50d时,能检测到甙Ⅴ(95.1μg/100mg)和高含量的甙Ⅲ(1213.8μg/100mg);随着果龄增长和果实逐渐成熟,低糖苦甙Ⅱ、甙Ⅲ含量逐渐减少,高糖甜甙Ⅴ含量逐渐升高.果龄70d时,苦甙Ⅱ、甙Ⅲ基本检测不到,而甜甙Ⅴ(1331.4μg/100mg)含量达到高水平.结论:罗汉果高糖甜甙可能是从低糖苦甙代谢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