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66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和木荷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对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木荷间伐后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改变了林内的生境条件,促进了林下乡土植被的生长和繁衍,林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间伐的强度越大,增加的幅度也越大,与不间伐林分相比,各间伐林分两年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和速效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间伐后林分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的实质在于: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诱发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的提高,并由此而增强了土壤的生物活性,加速了土壤养分的循环。  相似文献   

2.
飞播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盖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法研究飞播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盖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环境因子共解释飞播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盖度信息的74.2%.在低海拔处,林分因子是影响林下植被盖度的主要因素.林分因子、土壤因子及地形因子对林下植被盖度的解释率分别为55.0%(包含29.1%的单独解释率和25.9%的交互作用)、38.9%(包含12.1%的单独解释率和26.8%的交互作用)和9.0%(包含5.6%的单独解释率和3.4%的交互作用).平均胸径和郁闭度对苔藓类、禾本类和灌木类盖度影响程度较大,且呈显著正相关,芒萁类盖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胸径、郁闭度、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禾本类盖度、苔藓类盖度以及灌木类盖度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而芒萁类盖度与这3类林下植被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拔和林分密度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但目前对热带雨林中海拔和林分密度复合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效应及路径研究仍不足。本研究在海南热带雨林中基于海拔和林分密度设置了32个样地,调查了各样地植物特征,分析了海拔和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的影响,探索了两者直接或间接通过林分上层植物多样性和环境因子(郁闭度、凋落物、土壤C/N、土壤N/P和土壤pH)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海拔升高对林下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和均匀度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林下Shannon多样性,其主要通过改变林分上层Shannon多样性和郁闭度发挥间接调节效应;与之相比,林分密度增加显著降低林下物种丰富度,其既可通过增加郁闭度和土壤N/P产生间接影响,还可产生直接负效应。本研究证实了热带雨林中海拔和林分密度变化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不同,明确了郁闭度是两者复合调控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子,加深了林下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植被生物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将50块样地划分为甜槠-鹿角杜鹃混交林、亮叶水青冈-箭竹混交林、石栎-虎刺+山茶混交林、甜储+枹栎-鹿角杜鹃混交林、青冈栎-油茶+杜鹃混交林5种林分类型。5种林分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较低,不超过2.3 t·hm-2。5种林分类型的林下灌木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甜槠-鹿角杜鹃混交林草本层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林分类型。影响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因素不同。在甜槠-鹿角杜鹃混交林,草本层生物量与郁闭度、角尺度呈显著负相关,林下植被总体生物量与开敞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亮叶水青冈-箭竹混交林,灌木层生物量与林分的角尺度、郁闭度呈显著负相关,草本层生物量与林下植被总体生物量与混交度呈显著正相关;在石栎-虎刺+山茶混交林,草本层生物量与林分的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甜储+枹栎-鹿角杜鹃混交林,灌木层生物量与林分的混交度呈显著负相关,草本层生物量与林分的株数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青冈栎-油茶+杜鹃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林下生物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对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调整,应该以调整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主,综合考虑林分遮盖程度与树种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贾宇  佘婷  鄂晓伟  唐罗忠  田野 《生态学报》2021,41(24):9898-9909
为了探讨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杨树(Populus spp.)人工幼林阶段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林下设计了林下植被物种数量递增的3种处理,即清除林下植被(无林下植物)、保留单一林下植物(一种林下植物)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多种林下植物),于处理1年后采样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基于Biolog-ECO微平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以及与土壤碳、氮转化相关的胞外酶活性的差异,以期从土壤养分转化和供应的角度为科学管理人工林林下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处理对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MBC、MBN含量以及酶活性有较大影响。与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相比,保留单一林下植物处理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MBC、MBN含量以及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芳基酰胺酶活性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7.91%、54.48%、14.74%、32.53%和6.20%,而保留物种丰富度高的自然林下植被处理林地土壤的上述指标进一步分别增加了4.88%、14.93%、9.22%、13.63%和12.86%。此外,林下植被处理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随着林下植被物种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包括部分糖类、氨基酸类和酯类,与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相比,保留单一林下植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提高了对上述几种碳源的利用能力,同时对糖类、氨基酸类、酯类和有机酸类碳源的利用种类范围明显扩大,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的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基本上可以全面有效利用。因此,保留林下植被,特别是提高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和分解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土壤的物质转化和养分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对林下植被调控的响应机制, 调查了浙江开化3种林分密度(高密度(KH)、中密度(KM)和低密度(KL))的17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 并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3种密度的杉木林下植被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0.10-2.10 t·hm-2, 且优势植物物种差异显著。理化性质测定分析发现, 高密度与低密度林分的土壤pH、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pH与林下植被中草本、灌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速效钾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知, 3种密度杉木林地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 总相对丰度占比超过80%。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酸杆菌门的优势亚群为Gp2、Gp1、Gp3和Gp6, 占酸杆菌群的51.32%-57.38%, 且随林分密度降低, 林下植被增多, Gp1占比增大, Gp2和Gp6占比下降; Gp6相对丰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 杉木纯林经营中适度降低林分密度有利于林下植被生长和良好细菌群落结构保持, 有利于维持杉木林地土壤肥力, 实现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7.
林下草本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对森林的更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维持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理解林下草本层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构建理想的林-草结合模式。本研究以宁南山区泾源县无人为干扰的华北落叶松林人工林、间伐处理的华北落叶松林人工林和华北落叶松与白桦自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林下草本层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容重、含水量、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全磷含量)和林分结构(密度和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人工林相比,自然混交林林下草本植物组成最丰富(34种),且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也最高;(2)自然混交林林下土壤特性均优于人工林,但间伐处理的人工林林下土壤特性较无人为干扰的人工林土壤特性有显著提高;(3)冗余分析表明,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主要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林分密度和郁闭度呈负相关,且林分密度、0~20 cm土层含水量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的土壤特性、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林分密度及郁闭度显著影响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林下草本层植物在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的调节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揭示天然林林下物种组成的主导因子出发,以不同年龄天然油松林林下草本层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林下草本层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龄是影响林分土壤化学性质的空间变化的重要因子,但林龄与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间不存在线性关系。CCA排序及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林龄、林分密度、平均胸径、郁闭度、坡度为显著影响天然油松林林下物种分布的因子,说明该地区林分的冠层结构特征主导了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对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柚木人工林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揭阳14~16年生不同林分密度(650、900、1 050、1 200和1 450株·hm~(-2))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植被的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和20~40 cm土样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来评价不同林分密度下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盖度整体表现出降低趋势,草本优势物种由阳生性到中生性,逐渐向阴生性的过渡,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同密度下,表层土土壤理化性质优于下层土,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理化性质整体呈现出先改善后退化的变化过程,不同林分密度间柚木人工林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速效K、速效P、全P、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等指标差异性显著(P0.05);基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主成分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是:1 050株·hm~(-2)(4.82)、900株·hm~(-2)(1.58)、650株·hm~(-2)(-1.30)、1 200株·hm~(-2)(-1.81)、1 450株·hm~(-2)(-3.29)。因此,说明适宜的林分密度(1 050株·hm~(-2))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在柚木人工林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林分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丘陵区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适宜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拟合林分枝叶生物量及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求算出湿地松水保林的适宜郁闭度范围,利用林分郁闭度与林分平均直径和林分株数密度的关系式,导算出湿地松水保林的适宜密度,用公式N1=15761.64/D表示,以价值生长量最大作最优指标函数,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算出材脂两用林的最适经营密度线N2=23625.12D^-1.1523,综合得出江西省丘陵区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适宜经营密度就是以上两条密度线所夹范围。  相似文献   

11.
唐鸿寿 《生态学报》1999,19(2):200-205
赤黄壤酸化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均发生明显变化,pH值下降,并淋溶出大量对植物生长有害的Al离子。土壤团粒结构受到破坏,土壤的保水性增加,通气性变差,粘度增加。油松种子在酸化后的赤黄壤中萌发率下降,其直接原因是土中Al离子大量增加,间接原因是土壤pH值下降(pH≥3.5)。部分油松种子萌发后,因土壤粘度增加,针叶被粘在土内,最终导致幼苗死亡。赤黄壤粘度增加是由于土壤酸化后,粒径普遍变小,尤其是小于250μm的小团粒数量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加速侵蚀对土壤腐殖酸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粉莉  张成娥 《生态学报》1999,19(2):194-199
土壤腐殖酸的流失是土壤退化的标志之一。林地被开垦破坏后,土壤腐殖酸的流失程度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与侵蚀方式和侵蚀强度相对应,坡面中部和中下部浅沟沟槽处最为严重,细沟侵蚀区次之,梁峁上部片蚀区相对最弱。侵蚀土壤中的腐殖酸总碳、胡敏酸碳和富啡酸碳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指数减少,其减少程度受侵蚀强度和侵蚀方式的影响。腐殖酸的流失程度与加速侵蚀造成的土壤剖面破坏密切相关。恢复植被可使土壤腐殖酸逐渐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恢复,土壤退化过程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13.
红壤柑桔园土壤熟化与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不同垦植年限红壤權柑园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讨论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土壤酶活性与红壤柑桔园土壤熟化度的相关性,以及土壤酶在红壤果园土壤定向培肥进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土壤酶活性可作为红壤柑桔园土壤热化度的重要指标,进而探讨了以土壤酶活性指标作力表征红壤果园土壤熟化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可能不一致。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 于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变化的机理,也有利于精确推算土壤碳的排放。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节间(2004年4月~ 2005年3月)和昼夜间 (2004年7、9和11月及2005年1、3和5月共6次)的土壤呼吸。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 湿季(5~10月)的土壤呼吸高于干季(11月~翌年4月),全年土壤呼吸的平均值为0.442 g CO2&;#8226;m-2&;#8226;h-1。6 次测定的土壤呼吸日变化模式并不 相同,7和9月、翌年1和3月夜间土壤呼吸大于昼间土壤呼吸,11月和翌年5月则相反;5、7和9月昼夜间的土壤呼吸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比11 月、翌年1和3月的测定结果大。季节间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p=0.000)和土壤含水量(p=0. 007) 均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 呼吸变化的56.1%,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11.1%。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呼吸日变化与土壤温度、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则没有显著 的指数相关。由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Q10值,在温度为 5.9~16.6 ℃内,全年土壤呼吸的Q10值为4.53,在温度为5.9~ 11.0 ℃内,干季土壤呼吸的Q10值为7.17,在温度为10.3~16.6 ℃内,湿季土壤呼吸的Q10值为2.34。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呼吸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非生物因子温度和水分变化的调控,而土壤呼吸的昼 夜变化则可能主要受植物的生理活动周期性等生物因素的影响。通过温度的指数函数关系,用土壤呼吸的瞬时值来推算土壤呼吸的日通量和年 通量时,需要考虑温度和水分外的其它生物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3种主要林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下0-60cm土层的酸度,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钾、交换怀钙、镁等几各营养元素的含量状态以及它们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H值都胡着季节变化而逐渐升高,不同林型间的差异是松林〉混交林〉阔叶林,而且它们都是表层低于中下层,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植被类型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的结果,土壤养分含量明  相似文献   

16.
小麦开花后5~16天内给予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处理。无论轻、中或重度干旱均不同程度地释低了植株的净光合率,但不同器官或部位对干旱的反应不同,上部器官的光合受影响较小,故随着干旱的加重在全株光合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恢复灌水后,曾受轻度及中度干旱的植株,中、上部器官的光合有补偿性增强,因而可能减轻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广西海滩红树林与土壤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不同红树林植物对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潮间带上的生态分布不同;红树林通过旺盛的生物累积和循环、强烈的生物积盐和严重的酸化作用等.使其生长的基质土壤的理化性状受到较大影响,明显有别于无红树林生长的潮滩土壤。  相似文献   

18.
种植星星草对盐碱草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人工种植在碱斑草地上的星星草在不同年份相同生育期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并与天然状况的星星草地在各个生育期的土壤养分相比较,种植星星草后,随着星星草种植年限的增加,0-10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含量略有增加,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而土壤全钠含量、全钙含量以及土壤全镁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采用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的系列群落,演替途径和学业速率进行了研究,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目前的演替趋势为马尾松群落-马尾松、落叶阔叶树嫩落-落叶阔叶树、马尾权群落-落叶阔叶树群落,但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阔叶树的侵入、生长状况不同,群落具体的发展途径和速度有差异。制约森林演蝗主要土壤因子为土壤 不分和土壤厚度,它们通过对马尾松、枫香、黄檀、栓皮栎等主要树种显著度,对树种竞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岩棉和营养土方作育苗基质,观测了基质对番茄幼苗各时期生长的影响。其试验结果是:以岩棉作基质培育功苗能增加番茄幼苗全株的干重,其中幼苗根系的干重增加较为显著。在播种24d内,岩棉育苗的幼苗高度、茎干重、叶面积和干重的增长略低于营养土方育苗,24d以后,岩棉育苗则增长迅速,说明岩棉育苗具有增加幼苗干物质累积、培育壮苗的特点,证实岩棉是一种良好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