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查看模式标本和普通标本,对中国特有种——云南圆口藓进行了修订。据模式特征,重新订正了中国各地标本,确定本种分布在中国云南、辽宁和内蒙古,其中内蒙古为新分布区。除描述和讨论外,还就模式标本绘制了各种特征的解剖图,根据普通标本进行了显微拍照,以补现有文献形态描述和绘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整理采自海南岛的蜘蛛标本时,发现了跳蛛科1新记录属:维利蛛属Vailimia Kammerer,2006,及1新种:长胫维利蛛Vailimia longitibia sp.nov.文中给出了详细的鉴别特征、描述和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3.
王祺 《植物分类学报》2007,45(3):415-420
讨论了木本石松植物鳞皮木属Lepidophloios Stemberg的正确名称。基于Stemberg 1825年的原始描述和相关文献以及模式标本,Lepidophloios实际上是一个晚出的拼写变体,它的原始拼写为Lepidopfloyos。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60.1和61.1),Lepidofloys Stemberg应该是鳞皮木属的正确名称。作者给出了鳞皮木属模式标本的图片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描述过一块与本文描述的标本产自同一地点和层位、可能为Amphechinus的猬类岩骨标本(孟津等,1999)。后来新发现的与牙齿属同一个体的Amphechinus岩骨标本证明我们根据单体岩骨的分类鉴定无误。此例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耳区标本在某些哺乳动物类群中可以鉴定到属,甚至种。因此在形态学、生物地层学上都有一定的意义,而且会因有关标本的不断积累而越来越重要。本文记述了另外两块产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晚渐新世地层中的岩骨。有关地层、地点资料及所用术语见孟津等(1999)以及其中…  相似文献   

5.
银鲳分类鉴别及新模标本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鲳为我国重要海洋渔业资源之一,被认为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以及印度-西太平洋海域.1788年,Euphrasen 基于在中国广东虎门采集的1尾标本首次对银鲳进行描述,后来被世界众多学者报道.由于Euphrasen当初描述银鲳时缺乏重要的形态鉴别特征,加之其模式标本存放地点至今不详,因此导致银鲳的分类鉴定和命名出现许多错误和混乱,有必要对其澄清.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作者在银鲳模式标本产地广东虎门和珠海共采到19尾鲳属鱼类标本,经鉴定与Euphrasen在1788年对银鲳的描述及附图十分吻合.因此,本文对银鲳进行重新描述,并指定其中1尾标本为新模标本.  相似文献   

6.
薛煜  邵力平 《真菌学报》1995,14(4):248-249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山牛蒡上鞘锈菌一新种,山牛蒡鞘锈菌。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主模式标本存放在东北林业大学,等模式标本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一新种——枣庄球囊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系统》2002,21(4):522-524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中国蝙蝠新记录--马氏菊头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毅  杨奇森  夏霖  彭洪元  周昭敏 《动物学杂志》2004,39(5):109-110,F004
通过对广西防城港市和陆川县采集到的蝙蝠标本进行鉴定,发现7只马氏菊头蝠( Rhinolophus marshalli, Thonglongya 1973)中国蝙蝠新记录。本文在与模式标本数据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该批标本进行了详细测量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系统》2001,20(4):449-453
本文报告了我国西部的四种柄锈菌,黑果茜草Rubia cordifolia var.pratensis上的西北柄锈菌Puccinia boreo-occidentalis被描述为新种,垂花报春Primula mutans上的北极柄锈菌P.arctica,车叶草Asperula aparine上的车叶草柄锈菌P.asperulae-aparines和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上的黄水枝生柄锈菌P.tiarellicola为中国新记录。根据我国的标本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有孢子线条图,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0.
陕西横山晚三叠世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次赴化石产地陕西横山县进行大规模化石发掘后,获得一批完整精美的遗迹标本,为其中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标本建立了新种Undichna prava,并重新修订U.britannica,U.tricosta两种的特征,通过遗迹形态恢复鱼体长度为50—96cm,普遍大于以往描述的国内外据遗迹标本恢复的鱼体长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区及分布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对中国苔藓植物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最初的7个分区划分为10个分区,从华中区中分出华东区,由华北区中分出华西区,并将青藏区及云贵区内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组成单独的横断山区。就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类型及可能的分布路线也作了讨论,指出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路线有3条,一条是从喜马拉雅地区经滇西北、川西沿长江流域到中国的东南部;一条位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和台湾之间;第三条则从喜马拉雅地区通过秦岭直至长白山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GIS技术研究扁叶甲属Gastrolina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以采集地的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叶甲的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此属主要分布在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西南区、东北区。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分析,认为华中区中部、华北区西北部是该属的丰富度中心和分布中心,华中区中部为中国扁叶甲多样性中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石炭纪的Ting类,珊瑚和腕足动物的代表属与中国其它代表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藏北部地区可以进行对比,在计算大Zong相似系数的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得出古生物地理分区结果,则解决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物地理归属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早石炭世可划分为:柴达木-华南-陕甘宁生物区;塔里木-藏北生物区和准噶尔生物区,柴达木属于柴达木-华南生物亚区,晚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野猪亚种分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野猪11个微卫星位点的变异分析,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遗传结构,以期对野猪亚种分类问题有所启迪.对野猪华北、华南和东北种群的分析表明,各种群基因库中都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分析发现,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亚种在系统树中混杂,没有任何亚种在其中构成显著的支系.基于微卫星变异的FCA分析不能区分华南、华北、东北三个种群.基于Fst检验的遗传差异分析发现,长江两侧的华南、华北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Fst=0.014),表明长江两侧的野猪可能存在着较高水平的基因流,长江并非是一个有效的空间隔离;东北地区野猪和华北、华南地区野猪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Fst=0.040、0.042),东北野猪可以作为独立的亚种S.s.ussuricus.  相似文献   

15.
据作者调查和文献报道,本文列出了江西产90种园蛛在江西、中国和全球的地理分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东洋界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组成;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华中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以及华中区+西南区跨界成分组成;与国内23省(区)区系组成比较,江西园蛛与湖南的共有种最多,与西藏共有种最少;文章最后分析了江西园蛛物种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侧棘斑蚜属(蚜科,角斑蚜亚科)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GIs技术研究斑蚜科侧棘斑蚜属Tuberculatus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种类以县级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蚜虫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出这个属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东部(中国南部和东部)。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统计分析,认为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北部和华中区南部一东南部是这个属在中国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和特有中心。同时,利用寄主植物的分布,探讨了中国侧棘斑蚜属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苹果属资源现代分布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加强我国苹果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可以丰富我国苹果资源保存的多样性。国家果树种质苹果圃于2005-2016年开展了我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和华东苹果属植物集中分布地区的调查和收集,旨在进一步摸清家底,扩展我国苹果属种质资源的保存类型和数量,为保护利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苹果属种质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新收集资源621份,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苹果野生种资源丰富,地方品种少量分布;华北地区以地方品种为主,野生种类型较少。目前野生资源集中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由先前的大范围散落分布逐渐转变为小面积集中分布;地方品种面临的问题较多,砍伐频发,流失严重。以连续11年的苹果属种质资源调查为依据,提出苹果资源收集保存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以河北饶阳为代表的华北棉区棉铃虫动态的研究,建立了各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华北棉区第l-4代棉铃虫总死亡率分别为98.3%、98.34%;98.69%和9.13%,各代棉铃虫种群的趋势指数I值分别为3.97、1.50、1.41和1.09.与以江苏南通为代表的南方棉区生命表参数相比较发现,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棉铃虫的存活率曲线都属于A型曲线,即卵至2龄期死亡率较大,3龄以后死亡率较小的凹型曲线。南方棉区棉铃虫消亡的关键因子是风雨冲刷作用,而北方则是天敌的捕食作用;南北棉区的棉铃虫孵化期为1龄期,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死亡率较大,为关键虫期;北方棉区主要危害世代是2、3代棉铃虫,南方棉区为3、4代棉铃虫,由此讨论了南北棉区各世代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研究了潜跳甲属Podagricomela Heikertinger的中国种类,共10种,包括1新记录种:黑足潜跳甲P.nigripes Medvedev。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简要描述和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在此基础上对本属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探讨。潜跳甲属Podagricomela Heikertinger的分布中心在中国,表现出由南向北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于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多以芸香科植物为寄主。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上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蒋志刚 《生态学报》2005,25(5):1205-1212
中国从195 6年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其间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时期之后,到2 0 0 2年底,中国建立了15 5 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4 14 86 6 km2 ,占国土面积14 .7%。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经在2 0 0 2年末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然而,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仍在增长。由于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是严格意义的保护区,于是,作者提出应区分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与广义的自然保护地,发展一个由不同保护目的、不同保护程度、合理布局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体系,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思想。估算了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投入与管护费用,探讨了建设和管理2 0 0 2年末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需求。还提出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区中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及分类和中国各种类型土地的适宜保护面积,探讨“在中国多大的国土面积可以建设为自然保护区?”这一命题,从保存生物物种、生物资源、主要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地的面积上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