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笼养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8年4月至2001年4月,采用随机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10只(5雌5雄)非笼养东北虎的昼问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时间分配方面,雌性每天用于休息、社会和其它(包括饮水、排遗和修饰)行为的时间多于雄性,雌性每天用于活动和取食的时间少于雄性,只有站立比较接近。对雌雄各种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雌雄的休息、活动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差异,取食存在显差异,站立和社会行为不存在显差异。在活动节律方面,雌雄的活动变化规律相似,仅在出现和持续时间及强度上存在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季节东北虎的各种行为进行检验,发现季节因素对取食和社会行为影响极显,对休息、活动和站立影响显。  相似文献   

2.
笼养条件的改变对大鸨繁殖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4年4~6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哈尔滨动物园饲养的16只(5♂,11♀)大鸨(Otis tarda)的繁殖期行为进行了观察。利用非参数检验法讨论了笼舍面积、舍内设计及外界噪音对大鸨繁殖期的行为分配、日节律、炫耀及一些特殊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大鸨繁殖期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当环境条件改变后,大鸨的警戒行为发生显著变化(P〈0.01),其次为炫耀、游走行为(P〈0.05)。另外,环境因子的变化对雄性大鸨的炫耀路线及求偶方式亦存在影响,同时影响沙浴等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哈尔滨动物园两组人工饲养的丹顶鹤繁殖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与野生丹顶鹤不同,按频率依次为:游走39.8%、休息21.9%、取食21.0%、理羽14.5%、繁殖2.8%;其繁殖期行为呈明显的日节律性,游走行为在中午呈现高峰,而其它行为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和下午;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行为时间分配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中期的繁殖行为仍明显高于前、后期;两性间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天气阴晴状况是影响繁殖期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的重要因素。通过与野生丹顶鹤进行初步比较分析,发现人工饲养鹤在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方面与野生鹤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笼养大紫胸鹦鹉的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晓君  杨岚 《动物学报》1998,44(3):277-285
研究了笼养大紫胸鹦鹉的行为活动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大紫胸鹦鹉一天中除静栖外,其余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在一年中不同月份间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时间比例也有变化,呈明显的年周期和日节律;节律变化与日出、日落时间、季节、温度等变化有关。大紫胸鹦鹉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静栖45.55%、身体护理16.66%、取食14.51%、运动10.60%、在巢8.98%、繁殖2.55%、社  相似文献   

5.
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江西婺源采用瞬时扫描法探讨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是取食、休息、游泳和修整.时间分配方面,雌雄中华秋沙鸭仅社会行为[雌:(2.13±1.40)%和雄:(3.24±1.55)%]存在显著性差异(t=-2.258,df=34,P<0.05),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原因有:(1)非繁殖期雌雄中华秋沙鸭主要任务均为生存;(2)雌雄个体大小差异不大,对能量的需求量相似.日活动节律方面,雌雄的取食和休息行为均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分别为雌:取食(F(10,165)=5.19,P<0.05)、休息(F(10,165)= 2.56,P<0.05)和雄:取食(F(10,165)= 7.55,P<0.05)、休息(F(10,165)= 3.48,P<0.05),其他行为节律均不显著(P>0.05).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较大,时间分配方面,在<10℃月份环境下,取食(t=-2.166,df= 16,P<0.05)行为显著高于>10℃月份,而游泳(t=5.096,df= 16,P<0.05)行为则相反,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平均温度降低时,中华秋沙鸭需要摄取更多的食物以补充寒冷天气能量的消耗,并减少游泳行为降低耗能.日活动节律方面,>10℃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仅警戒(F(10,77)=1.96,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10℃月份中华秋沙鸭取食(F(10,86)= 5.93,P<0.05)和休息( F(10,86)= 3.42,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改变中华秋沙鸭的日活动节律,低温使中华秋沙鸭在夜间消耗较多能量,因此中华秋沙鸭在上午花更多的时间取食来补充能量.休息行为在>10℃月份,中午和傍晚均有一个小的高峰,而在<10℃月份从11:00开始(除13:00-13:59)均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华秋沙鸭采取这种对策,可能是<10℃月份,晚上和下午温度较低,为了减少消耗,从下午就开始增加休息行为.低温条件下,中华秋沙鸭增加修整和休息行为,这一结果支持“鸟类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减少行为活动以降低能量消耗和热量损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2017年10月—2018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高淳湿地研究中心的南黄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e季节性活动节律进行观察研究,共计扫描4 369次,观察时间累计1 092 h,得到行为数据26 208个,将其行为划分为取食、休息、运动、社会、交配和其他6种。结果表明,休息和运动是南黄颊长臂猿各季节的主要行为类型,其次为取食和社会行为。各行为在不同季节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休息一般出现在晨昏和正午;而运动一般出现在上午和下午;取食在各季节存在2个明显高峰,受饲养员喂食时间和频次的影响较大,表现为休息-运动-取食-休息-运动-取食-休息的行为模式。Kruskal-Wallis H分析结果显示,南黄颊长臂猿在不同季节和相同季节不同时段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秋、冬季的取食行为明显高于春、夏季,而休息和运动相反。温度、日照、天气、游客量、饲养员日常操作等均影响南黄颊长臂猿的活动节律。  相似文献   

7.
笼养大鸨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20 0 0~ 2 0 0 2年冬季 ,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法对 2 2只笼养大鸨 (Otistarda)进行全日制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大鸨可以在北方安全越冬。笼养大鸨越冬期行为活动日节律、行为分配 :休息行为 (趴卧、静站 )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 78. 40 % ,而取食行为 (6. 1 5 % )、游走 (7. 3 5 % )、理羽 (4 . 3 5 % )、啄草雪(2 . 65 % )、打蓬 (1 .1 0 % )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且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P <0 . 0 5 )。大鸨在冬季不同时期内除取食、打蓬、啄草雪外 ,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P <0 .0 5 )。温度、天气的变化对笼养大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也具有显著影响 (P <0 . 0 5 )。  相似文献   

8.
笼养黄腹角雉繁殖期取食活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笼养条件下黄腹角雉繁殖期的日取食活动呈现早、中、晚三个高峰;雄鸟在交配前后的日取食活动无显著差异,雌鸟的日取食活动在不同繁殖阶段则出现规律性的变化。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雄鸟取食的主要因素是总活动时间、炫耀次数和走动时间,影响雌鸟取食的因素主要是理羽时间、飞行次数和跳跃次数。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至5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人工饲养状态下对83只松鼠猴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以间隔20分钟用随机取样法记录松鼠猴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211小时的观察研究表明,松鼠猴最主要的个体4行为有跑动,攀爬,取食,休息,嬉戏,它们分别占到日活动时间的13.55%,16.15%,24.46%,33.21%,8.18%,其次,成年雌、雄松鼠猴之间的挨近行为也占了松鼠猴日活动时间的4.46%,松鼠猴晨昏活动规律十分明显(F=12.575,P=0.00006),其活动行为(除去休息之外的所有其他行为)的高峰出现在5:00-6:00、15:00-16:00左右的两个时段,峰值分别为76.61%-76.79%,75.87%-83.59%,日活动时间从5:00至19:30左右,持续约860分钟。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11日—3月17日,2014年2月10日—4月15日,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内蒙古包头南海湿地保护区内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天鹅的主要行为有取食、休息、运动、保养、警戒和其他,共计6类12种。在时间分配方面,大天鹅主要用于取食(45.8%)、休息(34.1%)、运动(11.1%)和保养(6.8%)行为,且4种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另外,1—2月和3—4月取食、休息和保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除警戒行为外,其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2月为越冬期,大天鹅主要时间用于休息,3—4月为迁徙期,大天鹅主要时间用于取食,为再次迁徙积累能量。  相似文献   

11.
灰鹤秋季迁徙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灰鹤秋季迁徙期的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了在这一时期灰鹤的日行为节律以及时间分配比例,一天中觅食占68.11%、静栖1.44%、警戒10.33%、游走11.11%、理羽6.44%、其他(包括打斗、追逐、鸣叫以及不可见的情况等)2.56%.在一天中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8∶ 00~11∶ 30、13∶ 00~16∶ 30.一天中行为分配比例受天气状况影响而有所不同,在观察期间发现清晨有雾以及全天风较大、温度较低的天气状况下,各行为分配比例和正常天气有差异,尤其是觅食、警戒及理羽行为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哈尔滨动物园一对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做了观测分析,统计在某个时间单位(如孵化期)及整个繁殖期各行为所占的比例,比较得出东方白鹳因性别、繁殖期阶段等不同因子在行为上产生的差异。结果表明,繁殖期笼养东方白鹳的行为及其时间分配主要为站立(4 9 4% )、繁殖(1 9 7% )、理羽(8 9% )、取食(6 4% )、修巢(5 7% )、打嘴(5 7% )、游走(4 3 % )等几种,各种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日节律。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之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12月和2008年3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地区,采用扫描取样法对雌雄蒙原羚繁殖期及其前后昼间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1)繁殖期前、繁殖期和繁殖期后,雌性蒙原羚采食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为(44.9±3.8)%、(43.5±4.0)% 和 (46.2±3.1)%;卧息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 为(32.3±4.8)%、(29.2±2.9)% 和 (28.0±4.8)%;雌性蒙原羚在繁殖期及其前后采食、移动和卧息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P>0.05),站立、繁殖、“其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性显著(P<0.05)。(2)繁殖期前、繁殖期和繁殖期后, 雄性蒙原羚采食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为 (52.6±3.8)%、(17.5±2.8)% 和 (29.8±4.8)%;卧息时间,占昼间活动时间的比例分别为 (13.4±6.4)%、(24.2±4.1)% 和 (44.2±4.7)%。雄性蒙原羚在繁殖期及其前后采食、卧息、站立、移动、繁殖、“其他”时间分配均有显著差异(P<0.05)。动物采食卧息的行为时间分配反映动物的能量平衡策略。雌性蒙原羚的时间分配表明,雌性蒙原羚的能量平衡策略在繁殖期前、繁殖期和繁殖期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均为能量摄入最优化策略,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在采食上;雄性蒙原羚的时间分配表明,在繁殖期前,其能量平衡策略为能量摄入最优化策略,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在采食上;雄性蒙原羚繁殖期及繁殖期后其能量平衡策略转变为能量支出优化策略,尽可能少的支出能量,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在卧息上。  相似文献   

14.
半散放丹顶鹤越冬日活动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5年1月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察半散放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行为,发现在迁徙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保护区,雌雄成体丹顶鹤多数日间行为(包括觅食、运动和修饰行为)无明显差异,而其行为与亚成体丹顶鹤存在一定差异。与盐城自然保护区相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雄性、雌性及亚成体丹顶鹤日间的觅食、运动、修饰、静栖等行为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它们分别采用了相同或不同的行为对策来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15.
竹巴笼矮岩羊昼间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1月中旬和2009年3月至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在竹巴笼自然保护区对矮岩羊的昼间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岩羊的昼间行为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与矮岩羊昼间取食高峰时间基本一致。取食和卧息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分别占总观察频次的53.83%和27.76%,频次较少的是站立和移动,分别占总观察频次的9.93%和8.24%,其它行为所占频次最少,只有0.24%,昼间2个取食高峰(9:00-11:00, 17:00-19:00)和1个卧息高峰(11:00-16:00),呈现出取食-休息-取食的规律。Kruskal-Wallis H 检验表明,季节因素对矮岩羊取食(P <0.05)、卧息(P <0.05)和其它行为(P <0.05)所占时间影响显著,而对移动(P >0.05)和站立(P >0.05)行为影响不显著。各年龄段之间其它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差异显著(P<0.05),而取食(P>0.05)、移动(P>0.05)、卧息(P>0.05)和站立(P>0.05)所占时间比例差异不显著;对比分析不同性别矮岩羊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雌性的取食、移动和卧息的时间略高于雄性,而站立和其他行为时间低于雄性;Mann-Whitney U 检验对不同性别矮岩羊昼间的各种行为差异进行分析表明:性别因素对矮岩羊昼间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越冬白鹤家庭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琼  钱法文 《动物学杂志》2013,48(5):759-768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家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家庭为活动单位的白鹤群,成年白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取食80.9%、警戒10.5%、理羽4.0%、游走3.9%、其他0.7%;越冬早期,成年白鹤游走行为的日节律呈现早、晚高,中午低,低谷在10:30~12:30时;越冬晚期,13:00~14:00时出现明显的取食低谷及警戒、游走和理羽的高峰;而越冬早期、中期的理羽高峰出现在14:00~15:00时;成年白鹤雄性与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越冬期早、中、晚三个时期,成年白鹤的警戒(F=3.45,P=0.040)、理羽(F=6.99, P=0.001)及游走(F=7.79, P=0.001)行为比例差异显著。幼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与成年白鹤差异非常显著。幼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取食66.2%、乞食14.0%、警戒3.7%、理羽5.4%、游走3.6%、其他7.1%。雄性成鹤对幼鹤的喂饲频次呈递减趋势,雌性成鹤对幼鹤的喂饲频次从11月底到12月初呈上升趋势,12月中旬以后呈递减状态。整个越冬期,雄、雌成鹤喂饲幼鹤频次无显著性别差异(P=0.340),但越冬中期(P<0.001)及晚期(P=0.005)表现出极显著差异。随着幼鹤的成长,其活动时间节律发生较大变化;幼鹤取食行为比例明显增加,同时其乞食行为的比例显著减少,警戒行为比例显著增加。本次研究从行为学的角度展示了成年白鹤性别差异、幼鹤的生长过程及成鹤对幼鹤生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四川梅花鹿春季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刘昊  石红艳  胡锦矗 《兽类学报》2004,24(4):282-285
1997年4月,在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用直接观察法对220头次四川梅花鹿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鹿群春季昼夜活动的规律性较强。白昼,鹿群活动呈现明显的双峰型,2个高峰时段为08:30和19:30前后,活动频率分别为71.9%和94.13%,其他时间多处于休息状态;鹿群夜间活动强于昼间,活动频率均在6l%以上,仅在半夜01:30前后有一个相对不活跃期。同时发现,春季活动高峰期约90%的活动时间被四川梅花鹿用于采食和移动。这可能与光照、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cellarum成虫行为活动的昼夜节律,为其室内饲养、行为学研究和研发精准、高效的监测与防控新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室内系统观察记录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盛期求偶、交配、产卵、移动与静息等行为的昼夜节律,分析了其特定行为的时间分配特征。【结果】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运动行为和静息行为白天和黑夜均有发生,夜间的繁殖行为(求偶、交配和产卵)频次高于白天的,各时间点的移动、静息和繁殖行为频次占比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的求偶节律相同,一天中求偶有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3:00和7:00。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的交配节律与雌成虫的产卵节律相似,雄成虫移动行为频次占比的峰值时刻均出现在3:00时,雌成虫移动行为频次占比的峰值时刻则出现在19:00时。雌雄成虫静息行为的频次占比均无明显昼夜节律高峰。在日时间分配上,雌、雄成虫以静息行为的时间占比最多,分别为89.53%和89.90%;求偶行为的时间占比最少,分别为0.56%和0.89%。雌雄成虫各行为的日时间占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求偶、交配、产卵、移动和静息行为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