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桑叶水提浸膏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桑叶水提浸膏对五种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抑菌作用。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相对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桑叶水提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作用次之,对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抑菌效果较差。桑叶水提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5%,抑菌作用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低于60℃处理样品对抑菌效果影响不大,但高于80℃处理,样品抑菌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磷酸缓冲液提取桑叶凝集素,经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初步纯化、Cellulose DE-52阴离子柱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柱层析、Sephadex G-75分子筛柱层析对其进行逐级纯化,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桑叶凝集素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为单一条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亚基分子量为35.95、30.35 KD;该凝集素对供试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绿色木霉、苹果落叶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及烟草黑胫病菌抑菌直径分别为20、30、15、18 mm。桑叶凝集素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为新农药创制领域提供有用的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蒙药抑菌杀菌作用的探讨内蒙古蒙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辽028000戴玉琴,程景林为了探讨蒙药的杀菌、抑菌作用,寻找科学依根,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认为琼脂打洞法结果准确满意,切实可行。它能使所有的药物成分与细菌作用,从而准确测出细菌对该药的敏感度。我们选用6种... 相似文献
5.
探究从油樟(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叶中提取出的不同极性黄酮样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志贺杆菌(Shig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五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五种病原菌为指示菌,将不同的黄酮样品滴加在滤纸片上,观察抑菌圈的大小。结果显示,样品Fr1、Fr2、Fr3、Fr4和Fr7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样品Fr2、Fr3、Fr4、Fr5、Fr7和Fr8对志贺杆菌有抑菌作用;样品Fr4和Fr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样品过孔和Fr4对黄曲霉菌有抑菌作用;样品过孔对稻瘟病菌有抑菌作用。故不同极性的黄酮样品有良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6.
7.
桑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鲜桑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蛋白质、总糖、瞻肪和灰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6.32%、4.75%、16.94%、1.2%和1.05%。桑叶挥发油的回收率约为0.1%(干基)。利用GC/MS对鲜桑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检出85个组分,确定了47个化学组分的结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的醇和酸,多种脂肪酸,烷烃和芳香族,甾醇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烯醇(MW296);其次是三甲基环己烯醇(MW192)和庚烯醇(MW204)等。 相似文献
8.
9.
通过银染法对家蚕整体染色,结果表明:家蚕消化管内的桑叶由叶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细胞可分为三种:钟乳体细胞、绿色表皮细胞和黄色表皮细胞;下表皮内含有气孔;叶肉组织内含有晶体,其中海绵组织内的最多。家蚕消化管由前向后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由外向内依次为肌层、底膜、上皮细胞层、内膜。中肠最为发达,其发达的上皮细胞向内表面突起形成许多大的指突形皱褶;上皮细胞层内有圆筒形细胞、杯形细胞两种细胞,两者在形状、功能以及嗜银性等方面有所差异。家蚕消化管对桑叶不同组织的消化吸收效率有差异,上表皮吸收效率最高,下表皮和栅栏组织次之,最低的是海绵组织。采用动物细胞染色方法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并与常规植物学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依据细胞嗜银性的不同,可将桑叶的上表皮细胞分为两种亚型。 相似文献
10.
桑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桑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蛋白质、总糖、脂肪和灰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6.32%、4.75%、16.94%、1.2%和1.05%。桑叶挥发油的回收率约为0.1%(干基)。利用GC/MS对鲜桑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检出85个组分,确定了47个化学组分的结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的醇和酸,多种脂肪酸,烷烃和芳香族,甾醇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烯醇(MW296);其次是三甲基环己烯醇(Mw192)和庚烯醇(MW204)等。 相似文献
11.
桑白皮中壳聚糖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一种从桑白皮中分离壳聚糖的简便方便。经碱醇液高温处理 5h,壳聚糖收率为 7.2 % ,游离氨基为 2 9.6% ,脱乙酰度为 2 5% ,1%浓度壳聚糖的 1%醋酸溶液粘度为 1.52 MPa·s,平均分子量为 1.3× 10 3。 相似文献
12.
13.
桑树根中二苯乙烯类衍生物蛋白激酶C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Morus alba L.)根的乙醇浸膏具有抑制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从中分得的二种二苯乙烯类衍生物:oxyresveratrol和kuwanon Y对PKC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48μmol·L~(-1)和15μmol·L~(-1)。酶动力学研究显示,oxyresveratrol对PKC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对银杏叶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研究作了综述,主要包括它们的化学结 构、提取分离方法、光谱特征、分析方法、作用,以及多萜醇的合成等。并对其研究前景进 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两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的快速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绿茶和桑叶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D值计算法快速评价了它们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034%,0.42%;而桑叶提取物分别为0.86%,1.54%。绿茶的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19.
羊耳朵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羊耳朵叶(密蒙花 Buddle ja officinalis Maxim的叶)中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个萜: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ute)(1),cycloeucalenol(2),chondrillasterol(3)和5个苯丙素酚甙:verbascoside((4),poliumoside(5),β-hydroxyacteoside(6),echinacoside(7)和cistanoside F(8)。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苦楝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树皮中首先分到一个(口山)酮类化合物。根据波谱(IR,MS,~1HNMR)分析和化学性质,确定了它的结构,并将它命名为melianxanthon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