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工商资本下乡、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非粮化”耕地大致分为耕层剥离型和耕层未剥离型两类,前者原有耕层破坏、犁底层缺失,后者可能存在酸化、盐渍化等障碍问题,二者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肥力,不利于粮食可持续生产。国内外学者针对退化土壤改良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客土换土、障碍因子消减、生物培肥等措施,然而针对“非粮化”土壤的整治尚无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文献分析,对我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及改良、复耕、培肥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户尺度的陕北退耕区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退耕区米脂县(人口高密度区)和吴起县(低密度区)农户尺度粮食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应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生产函数方法研究了该区粮食安全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低密度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可基本保障其粮食安全,而人口高密度区不能确保粮食安全;基本农田面积和农业科技投入是影响农户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投入、素质和粮食补贴也有正向影响,但目前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未达到粮食生产能力的囤蓄要求.应加大基本农田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囤蓄力度,达到最小人均基本农田0.14 hm2,重视农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并制定合理的退耕后续政策.  相似文献   

3.
试论云阳县人口激增与土地锐减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其它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离开了土地,人就不能生存下去,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但是,目前人口的激增与土地锐减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78—1988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3.66×10~6ha,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又猛增1.33亿,给农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县域耕地景观多功能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建  刘志聪  刘焱序  陈昕  赵会娟 《生态学报》2016,36(8):2274-2285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升级,耕地景观功能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拓展,耕地景观多功能性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已有研究往往侧重于探讨耕地功能的多指数耦合,缺乏耕地景观多重功能空间定量化与相互关联的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对耕地景观的粮食供给功能、生境维持功能、景观连通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景观美学功能和人口承载功能六项功能及其冷热点聚集区分别空间定量化,评价县域尺度耕地景观多功能性,并识别耕地景观多种功能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部平原地区粮食供给功能显著,南部平原地区景观连通功能突出,燕山与太行山山脉土壤保持功能、维持生境功能最高,山前平原地带人口承载功能相对重要。2010年京津冀地区耕地景观功能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但功能高低值分布规律差异明显,各功能全部处于高值或低值的样本极少;耕地景观不同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数量相当,景观连通功能与粮食供给功能呈现明显协同关系,而与土壤保持功能呈现较强权衡关联。  相似文献   

5.
区域粮食安全的动态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粮食安全的研究对地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外对粮食安全的研究相继展开,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还有一些地区的实例研究。本文从粮食的数量、质量和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别对粮食安全进行分析,并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宝塔区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宝塔区的粮食并不能完全满足小康水平的400kg.人-1,尤其是随着耕地面积的流失和饲粮性动物的饲养的增加,粮食数量安全显得更为重要;在粮食质量方面,相对于延安地区和陕西省而言,该地区的粮食质量在有害物质方面还比较安全;由于处于城郊区,宝塔区的耕地处于较大的压力下,需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科技生产水平或者从外地调入粮食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谈草原开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余年来,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个突出问题,在农业内部,曾压缩其它经济作物,单一追求增加粮食生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比例加大。与此同时,还不断采用多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如开垦荒地、围海造田、围湖造田等等。其结果既使农业内部结构受到破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增长、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生物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支撑之一,以基因改良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正逐步成为解决粮食生产所面临问题之关键。新兴的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发展已然成为国际大趋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并将可能改变未来的农业和经济格局,其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增,全球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土壤污染的加剧使这个矛盾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对尚未污染土壤的预防和被污染土壤的恢复治理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灰色局势决策在林下间作作物组合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前言混农林业是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照人们的经营目的,将组成系统的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协调系统的总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而建立的复合系统。近年来,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急增,粮食短缺,环境恶化,滥伐森林,耕地锐减,水土流失,农、林业争地矛盾突出。为了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农、林业科学工作者总结了传统的混农林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耕地资源损失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人地资源矛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人口持续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对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通过分析,我国耕地资源总体表现出人均占有量少、质量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不足。对近20年的耕地数据分析发现。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是耕地减少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其中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最大威胁。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分析了人口、社会、经济、自然和政策等5个因素与耕地变动的相互关系和驱动作用,对未来耕地的发展趋向做出了初步判断,提出了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