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兔胫骨前肌肌纤维型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家兔胫骨前肌的肌纤维起止、排列和神经支配特征,将该肌分为前、后两个亚体。利用家兔8例16侧胫骨前肌,按上述两个亚体分别取材,作恒冷箱冰冻横切,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将肌纤维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检测各亚体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肌束内肌纤维的分布特征,并用图象分析仪测量各亚体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结果发现,前、后亚体以Ⅱ型纤维居多,前亚体ⅡA型纤维高达35.4%,后亚体Ⅰ型纤维多达24.5%,两者的ⅡB型纤维均达50%左右。而左、右侧之间无差异,肌束周边部内Ⅰ型纤维仅占12.7~13.3%,ⅡB型纤维高达59.9~60.0%,说明受肌束膜压迫影响,ⅡB型肌纤维血供少,以适应无氧酵解的功能。各亚体的Ⅰ型纤维较细,Ⅱ型纤维较Ⅱ粗,A型与ⅡB型二者相似。作者认为,前亚体主要参与快速有力的足背屈运动,后亚体则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保持足弓的形状和弹性,以便适应该肌的站立、跑动和跳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安排9名有一定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参加10周举重训练。每周6次,每次8小时。训练前后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T)测量大腿肌肉横断面积,股外肌针刺活检取样测定Ⅰ、Ⅱ型肌纤维%和面积。测定大腿伸膝肌最大随意等长力量。将结果(实验前、后)与对照组(13名无训练者)和优秀举重运动员(健将3人、一级4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训练人(实验前、后和优秀)与没有训练人(对照)在肌比力上存有差别。短、长期举重训练后,肌比力与Ⅱ型肌纤维%呈正相关。短、长期举重训练不曾改变肌纤维类型分布。举重训练对Ⅱ型肌纤维有选择性作用,且这个作用不受年龄的影响。结果还提示,肌比力的变化及肌比力与肌纤维之间的关系都会受运动项目专项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模拟慢肌神经发放模式的刺激(简称慢型刺激)连续刺激大白鼠伸趾长肌(EDL)28—30天和以模拟快肌神经发放模式的刺激(简称快型刺激)连续刺激比目鱼肌(SOL)23—26天,然后对其肌纤维的终板区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受长期慢型刺激的 EDL 肌纤维,除 Z-带宽度接近正常 SOL 肌纤维的 Z-带宽度和线粒体(尤其是肌膜下)明显增多外,神经末梢的形态,特别是突触后褶的稀、密程度也变得和正常 SOL 肌纤维的相似,并在约40%的终板区内看到卫星细胞。就是说,肌纤维的精细结构发生了由原来的快肌型向慢肌型的根本转变。与此相反,在长期受快型刺激的 SOL 肌纤维,则看不到上述超微结构特征由原来的慢肌型向快肌型的转变。上述结果与我们在双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上所作的观察可以互相佐证,即比目鱼肌纤维在接受外加 EDL 神经支配后组织化学和精细结构类型不变,而 EDL 纤维在接受外加的 SOL 神经支配后则组织化学和精细结构类型发生彻底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江豚鼻道肌的解剖和构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豚的鼻部肌共分为后外肌、前外肌、后内肌、前内肌和深肌5层,无间肌和大小内肌较退化,无对角膜肌。通过测定各肌的肌重、平均肌纤维长、平均肌小节长以及肌纤维角度,计算了各肌的生理横截面积,估计最大强直张力和肌鲜重对估计最大强直张力之比值等指标。鼻部肌各肌的相对肌纤维长度相似。各鼻部肌的肌纤维角度均为零。前部肌比后部肌具有较大的收缩速度和收缩位移优势,后部肌则具有较强的张力产生能力。着于额隆和唇部吻肌的张力产生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5.
朱道立 《动物学杂志》2003,38(2):32-35,T002
研究大鼠、家兔和人跖肌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与分布。应用肌球蛋白腺苷三磷酸酶(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酶)染色法,观察比较各型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大鼠、家兔和人跖肌的肌纤维可分成I型、ⅡA型、ⅡB型肌纤维,横切面呈多边形或椭圆形,分别约占25%、35%和40%;琥珀酸脱氢酶染色,肌纤维呈蔚蓝色,以镶嵌交叉排列,可分为中染S0、深染FOG和浅染FG三型,分别约占25%、30%和45%,种系间无显著性差异。ATP酶活性反应肌纤维收缩的生理特性,而SDH活性反应肌纤维的代谢特征,两种分型的方法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中药复方制剂RC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SOL)的mATP酶活性及肌萎缩的影响.方法: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模拟失重模型,测量比目鱼肌的湿重体重比(mg/g),以Ca2 -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中mATP酶活性,计算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比例,测定比目鱼肌中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横截面积(CSA).结果:与吊尾 溶媒灌胃组相比,吊尾14天后,吊尾 RC灌胃组的湿重体重比增加了33.33%(P<0.01);比目鱼肌中Ⅰ型和Ⅱ型肌纤维CSA均显著增加(143.03%, P<0.01; 83.25%, P<0.01);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明显升高,Ⅱ型肌纤维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复方制剂RC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mATP酶活性的升高与模拟失重引起的肌萎缩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测得蛙的不同肌肉的钙与镁浓度有所不同(于宗瀚,1962),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白肌(快肌)与红肌(慢肌)肌纤维內外间隙不同所造成。为此我们选取了莱亨鸡的前背阔肌(anterior latissimus dorsi,简称前肌)和后背阔肌(posterior Iatissimus dorsi,简称后肌)为材料(因为前肌主要是由红肌纤维组成,而后肌基本上由白肌纤维构成),研究了它  相似文献   

8.
家兔与大鼠腓肠肌的生后发育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道立  陈佩林  叶辉  程量 《动物学报》2003,49(5):646-655
研究分析了家兔、大鼠腓肠肌在生后各年龄阶段的内侧头、外侧头的内侧亚体、中间亚体或外侧浅亚体、外侧亚体或外侧深亚体内快慢肌纤维的发育情况,应用大体解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确定了其肌亚体,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图像分析两型肌纤维的直径特征,以及肌构筑学与肌诱发电位的测量。结果表明:家兔在生后1个月时,内侧亚体从其深面凸现于内侧头与外侧亚体之间,中间亚体居于内侧亚体远端;大鼠内侧头未能区分肌亚体,其外侧头分为内侧亚体、外侧浅亚体,而外侧深亚体居于外侧浅亚体的深面呈重叠状:生后2、3天均未能分出Ⅰ、Ⅱ型肌纤维,也未见有原始肌束;Ⅰ、Ⅱ型肌纤维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内侧亚体的Ⅱ型肌纤维比例在家兔与大鼠的生后发育中始终占优,而在其它各肌亚体内,Ⅱ型肌纤维的比例在发育中不恒定,直至成年后Ⅱ型肌纤维才趋于稳定并占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肌亚体内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在各年龄段均大于Ⅰ型肌纤维。生后6个月家兔外侧头内侧亚体(FL/CSA)比值越大,倾向于速度型构筑;内侧头、中间亚体和外侧亚体(CSA/MW)比值越大,倾向于力量型构筑。大鼠腓肠肌外侧头内侧亚体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显示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支配慢肌纤维,斑点状运动终板位于快肌纤维。  相似文献   

9.
王琦  高云芳  樊小力 《动物学报》2007,53(1):116-122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骨骼肌废用的动物模型,以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的mATPase活性,依据mATPase染色结果进行肌纤维分型,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首次观察了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湿重、CSA和梭外肌、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的影响,并与尾部悬吊大鼠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冬眠动物骨骼肌在废用状态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尾部悬吊14d可使大鼠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下降35.52%(P<0.001),Ⅰ型肌纤维CSA和Ⅱ型肌纤维CSA分别下降18.91%和20.68%(P<0.05);肌纤维平均CSA减少20.45%(P<0.01)。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对照组的80.61%降低为66.83%,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9.39%增加到33.17%(P<0.001);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增强,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阴性(-)转变为强阳性( ),核袋2纤维和核链纤维由阳性( )转变为强阳性( )。而达乌尔黄鼠在尾部悬吊14d后,比目鱼肌湿重仅比对照组下降0.05%,Ⅰ、Ⅱ型肌纤维CSA与平均CSA分别比对照组减少0.84%、0.63%和0.37%,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从82.55%减少到77.30%,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7.45%增加到22.70%(P<0.05);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亦明显升高,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对照组的阴性(-)转化为强阳性( ),核袋2纤维及核链纤维则由对照组的阳性( )转化为核袋2纤维呈阳性( ),核链纤维则呈弱阳性( )。结果表明:尾部悬吊可致大鼠比目鱼肌明显萎缩;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则无明显萎缩;两者比目鱼肌梭内、外肌mATPase活性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哺乳类骨胳肌纤维,按照它们的生理、形态和生化等特征,可以粗分为快型(或Ⅰ型)和慢型(或Ⅰ型)两种主要类型。骨胳肌纤维的收缩特性与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的组织化学反应之间存在相应关系。这种肌纤维类型特征间的相关性,也在非骨胳肌的横纹肌,豚鼠的尿道括约肌上观察到。但是,Wareham 和 Whitmore 的工作表明,根据 M-ATPase 组织化学反应,豚鼠食道肌(它也是非骨胳肌的横纹肌)完全由Ⅰ型纤维组成,但是却表现出慢型纤维的收缩特性。我们在本工作中对豚鼠食道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类型特征的观察结果进一步表明,通常的骨胳肌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