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芹  钟光辉  胡健  赵蕙  郭鹏 《动物学杂志》2012,47(1):112-115
2011年7月,在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号游蛇科蛇类标本,经鉴定确定为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贵州省蛇类新纪录种.此新纪录能为研究黑带腹链蛇的形态变化和地理分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二种——海南棱蜥和黑带腹链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9年8月4日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石龙子科标本;10日,在湖南城步明竹老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游蛇科标本。经分类鉴定后确定为海南棱蜥(Tropidophorus hainanus)和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爬行类新记录——棕黑腹链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6年7月在湖北省广水市大贵寺林场进行动物资源考察时,采集到一批蛇类标本,经鉴定其中4条为棕黑腹链蛇Amphiesma sauteri,为湖北省爬行类新纪录.棕黑腹链蛇在分类上隶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游蛇科、腹链蛇属.标本保存于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对链蛇属Dinodon的分类、分布现状进行了讨论,其中草绿链蛇Dinodon gammiei和南方链蛇D. meridionale为国内新纪录,粉链蛇D. rosozonatum为越南新纪录,黄链蛇D. flavozonatum为重庆市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2年8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109°13′E,30°4′N,海拔1 179 m)采集到1号蛇亚目Serpentes水游蛇科Natricidae东亚腹链蛇属Hebius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构建的东亚腹链蛇属部分物种分子系统发育树,鉴定该标本为华西腹链蛇H. maximus,为湖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本研究扩大了华西腹链蛇已知分布范围,并讨论了湖北省东亚腹链蛇属的多样性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黑带野螟属全世界已知4种,在中国都有分布,其中2种也分布在锡金和印度.记述了采自湖北和四川的1新种,凹缘黑带野螟Parbattia excavata Zhang,Li et Wang,sp.nov.(图1~3),新种与阿里黑带野螟Parbattia arisanaMunroe et Mutuura相似,其主要区别如下:新种体棕褐色,抱器瓣腹缘末端凹刻宽而深,抱器内突延伸到凹刻处的突起强烈骨化,长而弯;阿里黑带野螟体色大部分黑褐色,抱器瓣腹缘末端凹刻窄而浅,抱器内突延伸到凹刻处的突起中等骨化,短而直.本文还首次报道了中国新纪录种锯齿黑带野螟Parbattia serrata Munroe et Mutuura的雌性个体.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黑带野螟属全世界已知4种,在中国都有分布,其中2种也分布在锡金和印度。记述了采自湖北和四川的l新种,凹缘黑带野螟Parbattia excavata Zhang,Li et Wang,sp.nov.(图l-3),新种与阿里黑带野螟Parbattia arisana Munros et Mutuura相似,其主要区别如下:新种体棕褐色,抱器瓣腹缘末端凹刻宽而深,抱器内突延伸到凹刻处的突起强烈骨化,长而弯;阿里黑带野螟体色大部分黑褐色,抱器瓣腹缘末端凹刻窄而浅,抱器内突延伸到凹刻处的突起中等骨化,短而直。本文还首次报道了中国新纪录种锯齿黑带野螟Parbattia serrata Munros et Mutuura的雌性个体。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在2014—2015年4—5月、2016年4月对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模式标本产地的八线腹链蛇Hebius octolineatum肠道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包括鱼类、两栖类等11个食物种类或类型,并首次发现八线腹链蛇对中华青鳉的捕食现象。在15条受检八线腹链蛇标本中3条消化道内检出中华青鳉残体,出现频率达20%。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1.
张亮  肖荣高  遇宝成  罗键 《四川动物》2012,31(4):616-618
2011年10月26日,在广东省始兴县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得1号雄性白头蝰,并从该保护区博物馆检出另1号雄性同种标本,11月25日又在广东省博罗县的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得第3号雄性同种标本,正式报道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爬行类新纪录——海南棱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6月2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蜥蜴幼体标本1号,经鉴定为海南棱蜥(Tropidophorus hainanus),为广东省爬行动物新纪录,标本保存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章卫民  李泰辉 《菌物学报》2002,21(2):153-155
本文描述了粉褶蕈属Entoloma 1个具有被结晶囊状体的特殊新种,并为此建立了1个新亚属。新亚属为结晶囊粉褶蕈亚属Metuloidoentoloma,新种为结晶囊粉褶蕈Entoloma metuloideum。文中有上述新亚属及新种的拉丁文及英文描述。模式标本(HMIGD 18773)采于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2009年7月, 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现状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动物有1目6科21种,占广东省两栖类物种数的34.4%,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57.1%.保护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a,以及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和棘胸蛙Paa spinosa.根据保护区两栖类的受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山区的兰科植物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概述了广东山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分布区类型,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不同基质上分布的特点和分布格局的形成,文末附有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及2001年先后在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采得角蟾科角蟾属标本,经与角蟾属已知种对比,特别是与相似种白颌大角蟾M.lateralis(Anderson)对比,其差异明显,鉴定为广东省新记录——莽山角蟾M.mangshanensis。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等资料并结合实地野外踏查记录数据,获取了广东省1152个乡土阔叶树种的分布信息,在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响应置换过程、指示种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研究广东省乡土阔叶树种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乡土阔叶树种在广东省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且可划分为3个分布区:Ⅰ区主要出现在广东省北部山区的中亚热带,树种丰富度的均值最大(376.5),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等为主要指示种;Ⅱ区主要出现在广东省中部的南亚热带,树种丰富度的均值为339.8,肉桂(Cinnamomum cassia)、狭叶山黄麻(Trema angustifolia)、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等为主要指示种;Ⅲ区主要出现在广东省南部沿海的热带北缘,树种丰富度的均值最小(206.5),秋茄树(Kandelia candel)和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等为主要指示种。  相似文献   

18.
In late April of 2009, a global outbreak of human influenza was reported. The causative agent is a highly unusual reassortant H1N1 influenza virus carrying genetic segments derived from swine, human and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HA, NA and other gene segments of a swine H3N2 influenza A virus, A/Swine/Guangdong/z5/2003,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pigs in 2003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o the predominant human and swine H3N2 viruses. We found that the similarity of gene segments of A/Swine/Guangdong/z5/2003 was closer to Moscow/99-like human H3N2 virus than Europe swine H3N2 viruses during 1999-200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Swine/Guangdong/z5/2003 may be porcine in origin, possibly being driven by human immune pressure induced by either natural H3N2 virus infection or use of A/Moscow/10/99 (H3N2)-based human influenza vaccine. The results further confirm that swine may play a dual role as a “shelter” for hosting influenza virus from humans or birds and as a “mixing vessel” for generating reassortant influenza viruses, such as the one causing current influenza pandemic.  相似文献   

19.
从广东省疑似流感发病猪分离到1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01/2005(H3N2)),对其各个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的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A全基因与广东2003~2004年分离的H3N2猪流感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与纽约90年代末分离的H3N2人流感毒株同源性在98.5%以上;NA基因与纽约1998~2000年分离的H3N2人流感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NS基因、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H1N1亚型猪流感毒株A/swine/HongKong/273/1994(H1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9%、98.4%,与美洲A/swine/Iowa/17672/1988(H1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7.1%;其他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H3N2人流感毒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推测其M和NS基因来源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NA及其他基因均来源于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表明此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为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经基因重排而得到的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