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述采自中国大巴山的蚊蝎蛉属1新种,周氏蚊蝎蛉Bittacus Chou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并通过人工饲养获得卵、幼虫和蛹等所有虫态,提供了成虫、卵、幼虫和蛹等虫态照片,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简要报道了新种的生物学和生活史.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产于中国浙江的蚊蝎蛉属Bittacus Latreille,1805 1新种,浙江蚊蝎蛉Bittacus zhejiangicus sp.nov.,提供了雄性正模成虫的整体照片,绘制了雄性和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新种与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和天目山蚊蝎蛉B.tienmushana Cheng相似,但根据羽状触角,翅Av脉存在,前足腿节明显黑褐色,雄性上生殖瓣基部下缘大的耳状突起,载肛突末端有1小突起,突起上有1束长毛,生殖肢端节不具突起等特征容易区分。正模♂,采于浙江凤阳山七星潭;副模: 1♀,采于浙江泰顺乌岩岭; 1 ♂,采于浙江庆元百山祖。模式标本分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NWAU]和上海昆虫博物馆[SHEM]。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河南省王屋山的蝎蛉属Panorpa Linn.1新种:王屋山蝎蛉Panorpa wangwushana,sp.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和郑州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4.
记述陕西南部米仓山蚊蝎蛉2新种,净翅蚊蝎蛉Bittacus puripennatus Cai et Hua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蝎蛉属Panorpa东北一新种(长翅目:蝎蛉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产自中国东北辽宁和黑龙江的蝎蛉1新种-刘氏蝎蛉Panorpa liu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道了1996年7月河南省伏牛山昆虫考察中采到的蝎蛉科6种昆虫,其中蝎蛉属Pamor pa4种,即大蝎蛉Panor pa magna Chou,六刺蝎蛉P.sexspina Cheng,华山蝎蛉P.emarginata Cheng和伏牛山蝎蛉P.funiushana Hua et Chou,sp.n。新蝎蛉属Neo panor pa2种,即河南新蝎蛉Neopanor pa longiproce  相似文献   

8.
吉林长白山蝎蛉记述(长翅目:蝎蛉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蝎龄化石1新属4新种。新属Megabittacus2新种,即Megabittacuscolosseussp.nov.,Megabittacusbeipiaoensissp.nov,新种Sibirobittacusatalussp.nov.属于现生的蚊蝎蛉科,新种Orthophlebialiaoningensissp.nov.属于绝灭的直脉蝎蛉科。化石采于辽宁省北票市晚侏罗世义县组地层中。这些新的化石属种,其虫体特征包括触角、喙、足和翅脉特征均完整的保存。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11.
谭江丽  花保祯 《昆虫知识》2006,43(3):348-351
通过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Cheng成虫捕食过程、雌雄交配和产卵行为。捕食过程分准备、捕捉、取食和清洁等4个步骤。观察到了雄虫的献礼行为,雌虫边取食边交配。存在有自相残杀行为。  相似文献   

12.
谭江丽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08,51(7):745-752
依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 Cheng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成虫足的外部形态、肌肉组织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和绘图。蚊蝎蛉成虫三对足结构相似,均为捕捉式,以高度特化的跗节捕捉猎物,各跗分节间具发达的关节、凹槽和爪缩肌肌腱膨大区,第4和5跗分节的齿形成嵌合构造,在昆虫纲中为该类群独有特征。首次发现胫节伸肌b由腿节基部发出的一小块三角形肌肉组织和一条长肌腱组成; 爪缩肌肌腱在第5跗分节凹槽末端有一突起,收缩时突起羁绊于凹槽内的“Y”字形底托。分析了成虫捕食行为与捕捉足构造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比较了蚊蝎蛉捕捉足与螳螂捕捉足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昆虫分类学报》2024,46(2):116-125
本研究发现并描述采自中国贵州省和广东省的蚊蝎蛉属2新种和地蚊蝎蛉属1新种.其中观音山蚊蝎蛉Bittacus guanyinshanicus sp.nov.的主要鉴别特征是雄性载肛突上瓣基部膨大,中部缢缩,阳茎叶较长,侧面近纺锤形.长带蚊蝎蛉Bittacus longifasciatus sp.nov.翅面具1较大暗棕色带状斑.黑毛地蚊蝎蛉Terrobittacus nigrosetus sp.nov.具明显暗黑色背中带,雄性上生殖瓣腹缘基部密生黑色长刚毛.  相似文献   

14.
15.
长翅目昆虫在地史纪录上可以追溯到早二叠纪,是全变态昆虫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截至目前,29篇关于中国长翅目昆虫化石分类的论著发表,共描述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11科28属51种,这些化石分布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不同地层中.本文通过图表提供了我国已发现的长翅目化石名录并介绍了其分布和年代,回顾了我国长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一些分类存在的问题,简要慨述了长翅目中一些科的起源与演化以及长翅目与其它全变态昆虫的关系.我国长翅目化石种类丰富,但在基础分类、系统演化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许多工作甚至最基础的分类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6.
描述蚊蝎蛉科1新属和3新种:新属Decoribittacus gen.nov.,新种美脉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euneurus sp.nov.,斑点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stictus sp.nov.和长翼卡拉蚊蝎蛉Karattacus longia latus sp.nov..同时修订了卡拉蚊蝎蛉属Karattaus的属征.所有的化石标本都来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模式标本现在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7.
蝎蛉科与蚊蝎蛉科昆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其感觉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上的各类感器来实现的。本文以染翅蝎蛉Sinopanorpa tincta(Nav偄s)和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为代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蝎蛉科Panorpidae和蚊蝎蛉科Bittacidae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其超微结构,并简要讨论了各种感器的功能。结果显示:染翅蝎蛉触角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短刺形感器、Bhm氏鬃毛、毛形感器、短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微毛形感器。中华蚊蝎蛉触角上也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芽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畸形毛感器、腔锥感器和钟形感器。蚊蝎蛉触角与蝎蛉的最大区别是着生有大量的腔锥感器,初步推测众多的腔锥感器可能与蚊蝎蛉对湿度的高度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