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的植物区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两年多的野外考察,对收集到的3500号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和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概述了香港植物区系的研究历史、自然条件与植被。对香港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特有现象作了分析并进行了区系比较,并对香港的濒危植物和最近两年多发现的新记录植物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镇海棘螈及濒危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费梁 《动物学杂志》1992,27(4):39-41
本文简述了镇海棘螈的研究概况、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及其研究价值。调查资料表明,棘螈分布区极窄,数量甚少,已处于极度濒危。同时对濒危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楠木(Phoebe zhennan)是我国特有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珍贵木材树种。本研究对楠木开展了全面的野外调查,区分其混淆种,并估测其潜在分布范围。调查发现,楠木零星分布于四川盆地及贵州北部地区;由于人为砍伐与生境破坏,楠木多分布于更新差的风水林,很少分布于自然林,部分散布于竹林中,天然更新的居群极少。通过形态比较与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把楠木与混淆树种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和细叶楠(Phoebe hui)进行区分。通过分布区估测发现,楠木现在的潜在分布区为四川盆地及贵州北部,但贵州北部的分布明显破碎化,未来气候变暖将促使楠木的最适分布区破碎化加剧,使其分布区向北迁移,范围进一步缩小。针对楠木的野生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茶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重要经济作物,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茶分布和生产的影响对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茶农的生计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全球858个茶分布点和6个气候因子数据,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全球茶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及其在2070年的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2.6和RCP8.5)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前茶在五大洲均有适宜分布区, 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并且最冷季平均温和最暖季降水量主导了茶的分布。预计2070年, 茶的适宜分布区变化在不同的大洲、国家和气候情景间将存在差异。具体来说, 茶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将会减少, 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 而中高纬度地区的适宜分布区将扩张, 由此可能导致茶的适宜分布区向北移动; 重要的产茶国中, 阿根廷、缅甸、越南等茶适宜分布区面积会减少57.8%-95.8%, 而中国和日本的适宜分布面积则会增加2.7%-31.5%。未来全球新增的适宜分布区中, 约有68%的地区土地覆盖类型为自然植被, 因此可能导致新茶树种植园的开垦和自然植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5.
王铁娟  赵一之 《植物研究》2001,21(2):245-251
依据植物标本及有关文献资料,绘制了蒙古高原绣线菊属各个种的分布区图,从而确定了每个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并对该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山东茶藨子属1新记录植物——美丽茶藨子。研究了其形态、叶表皮微形态和花结构等特征,探讨了其区系地理学意义。结果表明,美丽茶藨子在山东邹城凤凰山的分布,应该是其现在自然分布区的最东南边界。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龙门河地区基于植被的GA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MapInfoProfessional 6 .0软件和野外调查所积累的资料 ,首先找出最佳“投资 效益比”的珍稀濒危物种密集分布区。随后 ,利用GAP分析的方法 ,对龙门河地区现状植被类型图、管理规划图、珍稀濒危物种密集分布区图进行了叠加分析 ,结果表明 :该地区规划管理的gap主要由 3部分组成 ,即原管理方法中不限制人为干扰的区域、原保护区域内没有包含的自然植被类型所属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密集分布区中没有禁止人为干扰的区域。其总面积为 1 736hm2 ,占龙门河地区总面积的 36 .81 %。综合考虑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所需 ,为该地区今后的管理重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回顾白刺属(NitrariaL)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全球所产白刺属的12种植物作了详细的考证和系统整理。根据果皮结构及演化趋势,花粉形态及分布区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探讨了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提出了属下的分类系统,在此系统下编制出分组及分种检索表。根据其地理分布,绘制了白刺属植物的中国及世界分布图。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白刺属(Nitraria L.)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全球所产白刺属的12种植物作了详细的考证和系统整理。根据果皮结构及演化趋势,花粉形态及分布区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探讨了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提出了属下的分类系统,在此系统下编制出分组及分种检索表。根据其地理分布,绘制了白刺属植物的中国及世界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龟鳖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婷 《四川动物》2006,25(2):272-276
本文依据1997年以来的文献,对中国龟鳖动物新增加的分布作了归纳和讨论;并对中国龟鳖动物的分布区系及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