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亚洲杉木[Cunninghamia asiatica(Krassil.)comb.nov.]是一个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早白垩世化石种,该种以往定为Elatocladus manchurica或Elatides asiatica。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它与现生杉木属植物无论枝叶形态,还是表皮结构均很相似,从而确立了该种的自然分类位置,同时,也把杉木属的深化史自晚白垩世至少追溯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
杉木属的一个化石种-亚洲杉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杉木[Cunninghamia asiatica(Krassil.)comb.nov.]是一个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早白垩世化石种,该种以往定为Elatocladus manchurica或Elatides asiatica。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它与现生杉木属植物无论枝叶形态,还是表皮结构均很相似,从而确立了该种的自然分类位置,同时,也把杉木属的深化史自晚白垩世至少追溯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3.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和动态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人工林弃管后演替进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也很值得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我国南方林区人工栽培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用材树种之一,其人工林分布面积很大,通常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然而群落中杉木数量如何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迄今缺乏研究。在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不同疏伐强度和弃管时间的杉木人工林,建立了6个1 hm~2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在10 m×10 m、20 m×20 m、50 m×50 m和100 m×100 m尺度下,探究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杉木数量(多度和相对多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弃管前对杉木林的疏伐强度越高,演替恢复后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相同疏伐程度下,物种多样性随演替时间的延长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取样尺度小于100 m×100 m时,杉木数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100 m×100 m尺度下仅杉木相对多度与3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杉木多度与各物种多样性均无显...  相似文献   

4.
杉木的混农林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杉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栽培十分广泛,人工造林历史在一千年以上,目前杉木人工林达1.0×10~7ha。杉木林地混种农作物是杉木产区的传统习惯,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栽培制度,通过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既有农业收益,又抚育了杉木,促进了幼林的生长。这项经验在杉木产区长期世代相传,且因地制宜,在问作方式、作物种类等方面不断发展,如间种方式上有先农后林、林农同时或先林后农等,间种作物种类还有油料作物、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用材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各地保存了一批饱经沧桑的杉木古树。这些古杉多数为人工栽培,亦有野生古树,为研究杉木生物学与生态学、良种选育及栽培史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笔者根据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简介下列10株胸径较大的古杉。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衰退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丰产树种,在商品木材的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一直是阻碍我国林业生产的重要问题,这引起了许多学者和林业工作者的兴趣和注意.本文对杉木人工林连栽后出现的生产力下降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导致杉木人工林连栽生产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杉木人工林衰退机理做了分析.概括起来,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主要表现在: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和林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恶化.而导致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营林措施不合理,这是外因;其次是杉木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这是内因.内外因的结合导致杉木人工林连栽后出现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用竞争密度(CD)效果的倒数式分析了杉木的生长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CD曲线在双对数图上向上移动.随着物理时间t的增加,生物时间τ(τ被定义为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生长系数λ(t)的积分)倾向于增加到最大值.CD效果倒数式中的系数AB被求出.随着生物时间τ的增加,系数A急剧增加到最大值后下降,倾向于稳定在一个常数,而系数B呈指数下降,倾向于接近零.随着林分的生长,生长系数λ(t)倾向于下降.  相似文献   

8.
制革污泥对杉木木材结构及杉木林下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态及解剖的角度,研究制革污泥对杉木木材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制革污泥的杉木的生长轮比未施制革污的杉木生长长轮宽,心材颜色深,早材管胞的长度、弦向直径、射线频率和高度、壁的厚度均比未施制革污泥的杉木相应值高,制革污泥使杉长木材组成分子的数量特征值增加,这说明制革污促进了杉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同工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它是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近十多年来同工酶分析应用于树木遗传育种方面日见增多,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为林木遗传育种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但用同工酶分析法研究杉木的遗传变异至今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有机质在养分循环、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素循环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性质与组成。杉木连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以及林分发育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炼山、整地、施肥等经营活动对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杉木纯林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均低于混交林,且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林地土壤肥力下降.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土壤有机质周转模型、有机质组分,尤其是活性有机质以及有机质与全球碳循环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杉木竞争密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竞争密度(C-D)效果的倒数式分析了杉木的生长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C-D曲线在双对数图上向上移动,随着物理时间t的增加,生物时间被定义为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生长系数λ(t)的积分)倾向于增加到最大值,C-D效果倒数式中的系数A和B被求出,随着生物时间τ的增加,系数A急剧增加到最大值后下降,倾向于稳定在一个常数,而系数B呈指数下降,倾向于接近零,随林分的生长,6生长系数λ(t)倾向于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杉木根际土壤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杉木根际土壤经丙酮和乙酸乙酯1:1混合提取并真空浓度成浸膏后,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做生物检测。结果表明:3种浓度处理的杉木根际土壤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及芽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就浓度之间的差异而言,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和根长生长均表现为200mg/kg处理的较100mg/kg和50mg/kg处理的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杉木根际土壤提取物对绝对发芽率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4mg/kg,对绝对发芽势及根长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58mg/kg和62mg/kg。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绝对发芽率而言,200mg/kg处理的与100mg/kg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绝对发芽势以及根长而言,其200mg/kg处理的与100mg/kg以及50mg/kg处理的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各地几年来相继发生杉木细菌性叶枯病,闽南一带尤为严重。杉木感病后,轻者叶部枯死,重者整株梢部死亡。严重地威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三年来,我们对杉木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初步掌握了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摸索了一些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杉木早期选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林木经济成熟期长,往往选种效果的评定需观察15—20年以上。因此,世界各国都加强林木早期选种预测的研究。近十年以来,对林木生长预测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了加速杉木良种选育工作的进程,摸索其早期遗传优势的规律,从1964年起,我们进行了杉木早期选种的研究,其途径主要是通过苗期和晚期生长相关性的分析,幼树形态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来判断杉木早期选种的成效,作为后代测定工作中淘汰筛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杉木优株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名称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材料类别:15龄实生母树、15—25龄优树的嫁接无性系当年生侧枝枝条茎段。培养条件: (一)芽诱导培养基:MS(大量和微量元素减去四分之一)+BA0.5mg/1+NAA0.2mg/1。 (二)诱导生根培养基:MS(大量和微量元素减半)+IBA1.5mg/1+NAA0.5mg/1。每升添加蔗糖20g,琼脂9g,调整pH至5.8。培养室光照强度20001ux,每日光照12小时,温度27±1℃。  相似文献   

16.
昭通杉木(新栽培变种) Cunninghamia laceolata (Lamb.) Hook. cv. zhaotongensis, cv. nov. Truncus infra mdeium nodis valde incrassatis; folia breviora, 1.3--3.0 cm longa; strobili et semina minores. 云南鲁甸新街乡,海拔2200m,冉启森92233(Typus)。分布于昭通地区的永善、鲁甸、绥江、奕良等县,海拔1300--2300m。  相似文献   

17.
杉木染色体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武昌狮子山人工种植的杉木林的核型进行了观察。种子在25℃的温箱中发芽,取根尖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核型分析取7个细胞的平均值。观察结果如下:杉木体细胞具有22条染色体(2n=22),与前人报道一致。未发现B染色体。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类型见表1。染色体形态和模式图见图1—1和图2。  相似文献   

18.
笔者将武昌狮子山人工种植的杉木林的核型进行了观察。种子在25℃的温箱中发芽,取根尖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核型分析取7个细胞的平均值。观察结果如下:杉木体细胞具有22条染色体(2n=22),与前人报道一致。未发现B染色体。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类型见表1。染色体形态和模式图见图1—1和图2。  相似文献   

19.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传粉后的胚珠为材料,分离获得了生活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当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组织后,在颈卵器上方形成膨大的精原细胞或成对的精细胞。解剖出的精细胞呈FDA正反应,荧光增白剂染色表明精细胞具有细胞壁。雌配子体在酶液作用下可同时释放出多个卵细胞和精细胞。游离出的卵细胞呈FDA正反应,近圆形,内含1~2个大液泡。用PEG方法诱导卵细胞与卵细胞,卵细胞与精细胞的融合,只获得了相互粘连的两个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20.
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何苑皞  周国英  王圣洁  李河 《生态学报》2014,34(10):2725-2736
为探明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454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黄丰桥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的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代数、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第1代杉木幼林林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全N、速效K的均值分别为88.02g/kg、2.56 g/kg、84.96 mg/kg均高于第2代和第3代杉木幼林林,速效N和含水量的均值分别为22.86 mg/kg和26.28%低于其他样地。杉木幼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最为丰富。②通过454测序技术分析发现第1代杉木幼林真菌Ace丰富度指数、Chao丰富度指数及群落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第2代杉木幼林和第3代杉木幼林。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真菌为优势种群。不同栽培代数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其中块菌科(Tuberaceae)为第2代和第3代杉木林特有真菌,而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差异不明显。③经RDA分析,杉木人工林土壤主要真菌群落受含水量、有机质、速效P、速效K影响较大。土壤真菌群落遗传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全N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Chao指数与土壤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土壤全N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不同栽培代数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土壤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