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71  
对不同种类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与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对草鱼前、中和后肠蛋白酶活性的差异,以及这些酶的最适酪蛋白浓度和最适pH值进行了测定研究。草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饲料含蛋白质32—40%的范围内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要比肠道稍高些。饲草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为每毫克酶蛋白每分钟产生332.5微克酪氨酸,肠道蛋白酶比活为260.0微克酪氨酸。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后肠较高,前、中肠次之。在pH4—9范围内,以酪蛋白作为底物,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最大活性分别在pH6.5和pH7.0。在酪蛋白实际浓度为83.33—333.33微克/毫升范围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最适酪蛋白浓度分别为166.67微克/毫升和208.33微克/毫升。  相似文献   

2.
草鱼摄食两种蛋白质饲料后消化酶活性变动比较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用鱼粉和黄豆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试验饲料饲养草鱼两周,测定摄食前、后肠组织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时间前、中、后肠组织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随摄食后时间的推移,鱼粉组肠组织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到10h 达最大值,黄豆饼组则在15h 以后。两组肠组织淀粉酶活性均在10h 达到最大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均在摄食后立即下降,到5h 降到最低值,随后缓缓升高,淀粉酶活性变化较平缓。肝胰脏蛋白酶与肠组织蛋白酶活性之间存在一种消长关系。总的看来,鱼粉组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高于黄豆饼组。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对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酸酶能水解植酸络合物,释放被植酸束缚的各种营养因子,因此能有效解除植酸与内源性消化酶的结合,促进消化酶的作用。本实验在全植物性饲料中添加植酸酶,研究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的影响。以全植物性饲料为阴性对照组,添加磷酸氢钙(dibasic calcium phosphate,DCP)实验组为阳性对照组,另设4个不同梯度的植酸酶实验组(250 U/kg、500 U/kg、1 000 U/kg和2 000 U/kg)。实验选取健壮、规格齐整平均体质量为(12.59±0.09)g的草鱼和平均体质量为(9.59±0.12)g的新吉富罗非鱼,分别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养殖8周后,草鱼平均体质量(18.29±0.63)g,新吉富罗非鱼平均体质量为(24.68±1.34)g,抽样取出胃、肠和肝胰脏用来分析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结果表明,植酸酶对无胃鱼草鱼和有胃鱼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植酸酶对罗非鱼的应用效果较明显,低剂量就能显著提高其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P<0.05)。当植酸酶添加量达到1 000 U/kg时,草鱼和罗非鱼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均达到峰值,此时,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植酸酶2 000 U/kg实验组,罗非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1 000 U/kg植酸酶实验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植酸酶在草鱼和新吉富罗非鱼全植物性蛋白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均为1 000 U/kg,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植酸酶部分替代无机磷源。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兰州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在不同温度(15℃、20℃、25℃、30℃、37℃4、2℃、47℃)条件下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各种酶活性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下降直至不能检出。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2℃;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胃和肝胰脏为37℃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除后肠为30℃外,其他部位均为25℃。消化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其生活水域的水温,反映出消化酶作为酶蛋白的耐热性。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性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淀粉酶活性前肠>中肠>肝胰脏>胃>后肠;脂肪酶活性中肠>后肠>前肠≈肝胰脏>胃。研究结果还表明,前肠和中肠是兰州鲇消化蛋白的主要部位,中肠是其消化脂肪的主要部位,而前肠是其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在消化酶表现出活性的温度范围内,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淀粉酶活性。实验还表明脂肪酶具有活性的温度范围较蛋白酶和淀粉酶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云斑尖塘鳢在正常摄食状态与饥饿的状态下胃、肠及肝胰脏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30℃的条件下,正常摄食组样本在酸性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表现为:胃后肠肝胰脏前肠,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后肠肝胰脏前肠及胃;饥饿组样本仅有胃表现出较高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其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均很低。在正常和饥饿实验组中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器官,胃肠的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正常摄食组中脂肪酶活力后肠肝胰脏;而在饥饿组中仅有肝胰脏检测到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适度饥饿组较正常摄食组消化酶活性大幅降低;其高蛋白酶活力及中等脂肪酶活力与其肉食性相一致;此外云斑尖塘鳢也具备少量的淀粉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pH对洞庭鲇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洞庭鲇鱼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鲇鱼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5℃;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5℃,其他部位均为30℃。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的适宜pH分别为2.0、8.5、7.5、8.0和8.0;脂肪酶的适宜pH均为7.5;淀粉酶肝胰脏的适宜pH为7.5,其余部位均为7.0。鲇鱼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力顺序为前肠>肝胰脏>胃>中肠>后肠,脂肪酶的活力顺序均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胃,各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新疆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酶学和生化法.结果:丁(鐬)蛋白酶活性,后肠>前肠>中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肠道、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40℃,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的体外最适pH为7.5.在试验的离子浓度范围,高浓度Ag 、Cu2 抑制酶活力;高浓度Fe3 、Mg2 、Ca2 促进酶活力;Pb 、Ba2 对消化道酶活力影响依浓度和部位而变.结论:消化酶最适温度均高于所处环境温度,最适pH值变化范围偏碱性;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丁(鐬)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高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复合酶制剂EA-2对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酶制剂EA-2在池溏中饲养鲤50d,实验组鲤尾增重率高于对照组12.3—27.5%,而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18.76—10.89%。实验组鲤肝胰脏淀粉酶活力显著增加,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实验组鲤肠内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显著增加。酶制剂对鲤肥满度、肝胰比、内脏比、肝胰脏和背部肌肉的生化成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蛋白激酶C theta(PKCθ)和Spartin的蛋白表达情况,本实验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和提纯了尼罗罗非鱼PKCθ和Spartin的重组蛋白,并利用日本大耳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制备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并检测其在罗非鱼肝、脾、肠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实验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B2m-PKCθ和pET-B2m-Spartin,实现了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PKCθ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分子量约为56 ku;Spartin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u,以包涵体蛋白的形式存在。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均高达1︰512 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尼罗罗非鱼PKCθ和Spartin多种异构体;PKCθ蛋白在罗非鱼肝、脾、肠与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Spartin蛋白在罗非鱼的肝、脾和肠组织中不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PKCθ和Spartin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并明确了尼罗罗非鱼PKCθ和Spartin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尼罗罗非鱼PKCθ和Spartin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亚东鲑幼鱼饲料蛋白和脂肪适宜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 蛋白水平为42%、46%和50%(P42、P46、P50), 脂肪水平为12%和16%(L12、L16), 共6组饲料, 饲养平均体重(2.80±0.10) g的亚东鲑幼鱼56d。结果表明, P46L12组增重率最高(110.34%), 饲料系数最低(1.3), 而P50L16组的增重率最低; 各组在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肝体比随着蛋白和脂肪水平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 蛋白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随着饲料蛋白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肠蛋白酶, 胃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 饲料蛋白水平仅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 P46L12组的肠道蛋白酶, 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胃、肠淀粉酶活性在各组中也最高。在同一脂肪水平下,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粗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亚东鲑幼鱼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适宜水平分别为46%和12%。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青四大家鱼线粒体DNA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4  
对长江中、下游湖北石首、江西九江、安徽芜湖三江段鲢、鳙、草鱼、青鱼天然群体共365尾鱼的线粒体DNA(mtDNA)的ND5/6、Cytb基因和D-Loop区片段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鲢、鳙和青鱼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草鱼不甚丰富。发现鲢、鳙和青鱼的mtDNA基因型分别有28、19、27种,草鱼mtDNA基因型仅见7种;鲢、鳙和青鱼的基因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二龄鲢和鳙血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以115尾二龄链和91尾二龄鳙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植、比积及比重,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数计数值及各型血细胞大小等正常值。结果显示:红细胞和白细胞值,比积值及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值均是鲢高于鳙,而红细胞沉降率和中性粒细胞却是鳙高于链,在鲢上,其血液指标植也存在雌雄差异,上述血液指标值也存在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13.
鲤鱼种和鲢鳙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玉宝 《生态学报》1993,13(4):348-355
本文根据1990年-9月对9个鱼池的研究,报道鲤鱼种和鲢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种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大型化,浮游动物小型化,并使浮游植物多样性增加,浮游动物多样性下降;鲢鳙密度增加,浮生物小型明显,微型藻类和超微在在浮植物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和轮虫)在浮游动物中比重也明显增;鲢鳙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和浮游生物量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当鲢鳙密度低时,  相似文献   

14.
武汉东湖鲢、鳙生长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退算法研究东湖鲢、鳙的生长,包括生长的基本模式,瞬时生长率及其变动,雌、雄鱼生长的差异等问题:1)鲢、鳙的生长模式可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来描述,其中鲢的参数l_∞=99.8厘米、W_∞=17,104克、K=0.3040、t_0=0.4821年,鳙的参数l_∞=117.6厘米、W_∞=29,311克、K=0.3088、t_0=0.5392年;2)鲢、鳙的瞬时生长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并且不同世代同龄鱼的瞬时生长率有一定的变动,其变差系数与年龄呈正相关;3)鲢、鳙的生长无显著的性别差异。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阐述了鲢、鳙4龄前后出现生长的拐折主要由其个体大小所制约,种群的不同世代和同一世代的不同个体一样存在生长补偿作用,以及瞬时生长率与肥满系数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所取得的有关参数值可以应用于渔业估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Furong crucian carp)幼鱼[初始体重, (2.040.01) g]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 配制五种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等氮实验饲料。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 每种饲料3个重复, 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 养殖周期为60d。结果显示: 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 芙蓉鲤鲫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 而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芙蓉鲤鲫血清中总胆固醇(CHO)和球蛋白(GLB)含量, 而显著降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饲料脂肪水平未对鱼体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造成显著影响(P0.05)。芙蓉鲤鲫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血清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脂肪水平增加先升高后下降(P0.05)。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0.8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CAT和丙二醛(MDA)活力在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添加有助于改善芙蓉鲤鲫健康状况, 但过高的脂肪水平加重了芙蓉鲤鲫的代谢压力和氧化速率。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作二次回归分析显示, 芙蓉鲤鲫获得最大增长所需饲料脂肪最佳水平为6.94%。  相似文献   

16.
鲢,鳙滤食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等方法研究链,鳙滤食器官的结构,并观察,分析了滤食器官各部分的功能,结果表明,它们的鳃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部分布有味蕾和丰富的粘液细胞,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中味着细胞数量明显一多于鲢的,腭褶表皮上分布着排列有序的枕状突起,鲢可通过沉食途径和阻塞效应有效地摄食直径为3.2μm的小球藻,本文还通过对腭褶,鳃耙管及鳃耙在摄食活动中的运动方式的直接观察,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和草鱼原种种群形态差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思发  倪重匡 《动物学报》1989,35(4):390-398
对长江、珠江、黑龙江的鲢、鳙、草鱼原种种群的十项形态特征,于高维空间上用统计方法进行判别分析,发现种群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江河鲢、鳙的侧线鳞数也有明显不同。这些形态特征上的差异的大小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呈正相关。 根据上述显著性差异的特征,用模式分类法推导得鉴别程序,可在IBM-PC-AT计算机上对鱼逐尾自动判别鉴定其种群,除长江鲢外,准确率在75%~100%。  相似文献   

18.
游文章  雍文岳 《动物学报》1995,41(4):354-361
为了探讨饲料可消化能值同饲料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用Cr2O3作指示物,分别测定了鱼粉和大豆粕等饲料原料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 Yih)青鱼(Myloparyngodon piceus)鱼种饲料的可消化能,用微机计算分析测试结果,发现饲料可消化能值随饲料蛋白质和/或脂肪食量增加而增加;随饲料无氮浸出物和/或纤维含量增加而降低。同时,“优选”出了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估算草鱼、团头鲂和青鱼鱼种饲料可消化能值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草鱼和鲤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革鱼,兴国红鲤,野鲤的种群内,种群间以及种间的遗传变异亏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鱼与鲤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差异显著,草鱼与红鲤和鲤种间的平均带纹相似系数分别为0.2583和0.2394,遗传距离分别达到0.9362和1.2277。  相似文献   

20.
长江水系钱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与江西瑞昌两个地理群体和中游的汉江和湘江两大水系的鲢和草鱼的群体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发现长江水系链的遗传变异要高于草鱼,与现今生物量成反比的反常现象。鲢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嘉鱼→湘江→瑞昌→汉江。草鱼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瑞昌→汉江→湘江→嘉鱼,鲢和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并不一致。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12.3%和17.5%,表明鲢和草鱼的四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分化度较低,可能与地理较近和基因交流频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