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4年和2005年两个繁殖季节,在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采用全事件采样法和瞬间扫描采样法,对东方白鹳留居种群繁殖特征和繁殖生境内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方白鹳在高压电线塔上营巢繁殖,营巢地点距离最近的村庄仅500m远,取食地点主要是水稻田,影响繁殖活动的主要自然因素:强风和高温。巢区和取食生境内的人为干扰强度较大,主要有燃烧秸秆、在巢塔上安装鸟刺、农耕活动和飞机噪音等。农业活动等人为干扰,对东方白鹳的取食、取材等行为造成很大影响,导致产生警戒、逃逸等行为。东方白鹳留居繁殖种群繁殖干扰因素的识别对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越冬地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陆续在长江中下游越冬地发现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个体。为了了解该种在当地的繁殖对策和种群现状,2004-2006年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116°51.15′-116°49.47′E,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东方白鹳在当地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最早为2月5日,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观察到的巢全在高压线塔上,巢高34.6±0.8m(n=11),巢间距908.8±1039.4m(n=6)。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最晚6月21日,窝卵数4.2±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日育雏5.1±2.6(n=38),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该地区共营巢8窝,产卵25枚,孵出雏鸟9只,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其中,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高压电击毁1巢。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在发育的不同时期,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理羽、警戒、击喙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东郊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的调查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殿金 《动物学研究》1989,10(3):263-270
1969~1986年期间,曾在1969~1970,1978~1979,1980~1984,和1986共10个年分里每年有一对东方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Swinhoe)先后在7个地点营巢繁殖,本文总结了10次营巢与繁殖情况,并对其繁殖过程机率作了时间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4.
于超  郝燚  倪义  刘琛  刘瑶  周纯 《动物学杂志》2022,57(2):219-224
水鸟的迁徙停歇是其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迁徙停歇地的水文因子和人为活动的变化直接影响水鸟对迁徙停歇地的持续利用。本文统计了2015至2020年吉林长岭龙凤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迁徙季节的停歇种群数量和停歇期,并记录东方白鹳停歇地的水位和人为干扰类型,利用相关分析、差异性分析及一般线性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生境因子对东方白鹳迁徙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在春季与秋季停歇期(Z = 17.500,P = 0.937)和停歇种群数量(Z = 0.890,P = 0.580)均无显著性差异;水域面积增加导致东方白鹳减少停歇期(F = 5.119,P = 0.038);旅游干扰对东方白鹳停歇种群数量影响要明显大于车辆(Z =﹣2.783,P = 0.005)及放牧和摄影(Z = 1.679,P = 0.007)干扰。本研究结果提示,水鸟停歇地的管理者,需要合理调节水文变化,减少人类活动干扰,这对加强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水鸟停歇地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采用人工调查, 测量的方法, 记录了董寨自然保护区内2016—2019年共计49个朱鹮巢穴各项数据, 通过分析获得朱鹮巢穴所在位置的气象因子、海拔、郁闭度、巢-觅距、干扰因素等因素与朱鹮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董寨自然保护区自2016年野化放飞朱鹮到2019年止, 野外巢穴数量逐渐增加, 营巢区域不断扩大, 但营巢地点相对集中; 朱鹮选择筑巢树种多为马尾松, 选择频次显著高于黄山松(P < 0.05)。气象因子(温度和降水量)、朱鹮营巢地海拔、筑巢树种、营巢地林间郁闭度、巢—觅距及人为干扰因素并不影响朱鹮的窝卵数, 但营巢地海拔(P < 0.001)、巢—觅距(P = 0.001)显著影响朱鹮的繁殖成功率, 营巢地海拔越高, 巢—觅距越短, 朱鹮的繁殖成功率越高; 干扰因素中人为干扰对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比种间竞争和天敌大, 人为干扰强度越大, 朱鹮的繁殖成功率越低。朱鹮繁殖影响因子的研究为提高董寨自然保护区朱鹮野外繁殖成功率, 当地保护部门更好的保护野外朱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挠力河流域东方白鹳生境质量变化景观模拟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刘红玉  李兆富  白云芳 《生态学报》2006,26(12):4007-4013
挠力河流域是濒危水禽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区域。基于东方白鹳主要生境因子与景观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利用GIS技术,以其生境类型图为基础,通过建立HSI模型,模拟评价了近40年来东方白鹳生境质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该流域湿地面积丧失了87%;(2)两种重要生境类型完全丧失,湖泊数量丧失93%左右,岛状林湿地数量丧失66%;(3)湿地景观的这些变化以及地理隔离导致了东方白鹳最佳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95%,最小繁殖生境面积减少了97%;(4)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迅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其繁殖种群逐渐消失;(5)研究也显示,东方白鹳潜在的生境质量使该区依然具有恢复一定种群数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巢址选择对野生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一种大型濒危涉禽,通过对其巢址选择机制的研究,能够为其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2019年3—6月选择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和反距离权重法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空间分布预测和生境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巢址选择倾向于距水田、内陆滩涂、坑塘水面、高压塔较近,距广场和商业服务用地较远的区域;巢址选择以最佳适宜区为核心区向外扩散,75.44%的巢址分布于最佳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36%。建议对最佳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进行针对性的湿地恢复与栖息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动态,探讨了其种群动态与气候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4—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平均为(1296±177)只,种群年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与鄱阳湖年最低水位、10月份平均水位、12月份平均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冬季水位增加导致东方白鹳栖息地面积减小和人类干扰强度增大有关;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期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东方白鹳主要在11月份到达鄱阳湖,此时适宜的温度可能有利于提高东方白鹳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迅速补充能量,并降低体温调节所需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哈尔滨动物园一对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做了观测分析,统计在某个时间单位(如孵化期)及整个繁殖期各行为所占的比例,比较得出东方白鹳因性别、繁殖期阶段等不同因子在行为上产生的差异。结果表明,繁殖期笼养东方白鹳的行为及其时间分配主要为站立(4 9 4% )、繁殖(1 9 7% )、理羽(8 9% )、取食(6 4% )、修巢(5 7% )、打嘴(5 7% )、游走(4 3 % )等几种,各种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日节律。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之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紫蓬山区三种鹭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作者报道了1996年4~7月紫蓬山区的池鹭,白鹭和夜鹭的繁殖行为和雏鸟的食性及生长,结果表明:巢前期三种鹭取食地点远离巢区;求偶方式主要有婚飞,显示饰羽,求偶喂食和象征性营巢行为;获得巢材的方式不同,异步产卵,异步孵化;雏出孵前,白鹭和夜鹭的迅速加固和扩大巢的行为,育雏期,取食大小随雏鸟日龄增大而增大,取食距离随雏期延长而缩短,三者雏鸟重增长的数学模型分别为:w=205.1e^-(0.065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