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黑衣壮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我国黑衣壮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本文采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乡331例(男165,女166)20—60岁的黑衣壮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黑衣壮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1 58-5 19-2 69和2 99-4 43-1 79,黑衣壮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黑衣壮族成人男女间SAD值为1 85,T为16 04,男女间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P<0 001);(3)与国内八个少数民族群体相比,黑衣壮族男性内因子值最小,中因子值最高,男、女性其它因子值居中。  相似文献   

2.
侗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探讨我国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本文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515例(男254,女261)20—60岁的土著侗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侗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2—4.5—2.4和4.3—4.2—1.5,侗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侗族成人男女间SAD值为2.33,T为11.9,男女间的体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3) 与国内 、外资料相比, 侗族男女的内、中因子值和男性外因子值居中, 女性外因子值最低。  相似文献   

3.
山东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001名(男502名,女499名)年龄在20—88岁间的山东省青州和临朐两县市的城乡汉族(以下简称山东汉族)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是:(1)山东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4—48—17(城4.6—4.7—1.5,乡4.2—4.8—1.8),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体型;各年龄组中以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及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7—4.2—1.4(城5.8—4.2—1.3,乡5.6—4.2—1.4),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各年龄组中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及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为主。(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20—44岁)女(20—54岁)性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城乡男女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3)汉族成年人体型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但无城乡差异。(4)山东汉族男性与蒙古族及加拿大样本人群的平均体型相类似;女性平均体型介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样本人群的平均体型之间。  相似文献   

4.
壮族幼儿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我国壮族幼儿的体型发育规律,本文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439例(男228,女211)3-6岁的壮族幼儿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壮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逐步下降,外因子值明显上升;(2)各年龄组体型均值均为中因子值>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其中3-5岁男女各组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6-岁组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6-岁组为三胚中间型;(3)壮族幼儿各年龄组男女间SAD值为0.33-0.54,T为1.69-2.35,男女间的体型除3-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汉族资料相比,各年龄组男女内、中、外因子值均为汉族高于壮族;壮族的体型分布比汉族分散.  相似文献   

5.
鄂温克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357名(男162,女195)20~60岁的鄂温克族进行了体型平定。鄂温克族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3.5~5.0-、.6和5.2、4.4-1.5,分别属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0~44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鄂温克族男女存在着内、中因子值上升和外因子值理降的趋势,男女性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将鄂温左族的体型值与国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仡佬族成人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仡佬族成人体型特点与规律 ,本文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贵州道真县凇江乡4 0 9例 (男 2 0 4 ,女 2 0 5 ) 2 0— 6 0岁土著仡佬族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仡佬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外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 (1 .7— 4. 8— 2. 5 ) ,女性为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 (2 .8— 4. 4— 1. 8) ;(2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仡佬族男女体型呈内胚型值增大 ,外胚型值减小的变化。女性 35岁以后体型变化显著。 (3)男女间体型除 2 0~组差异有显著性外 ,其余各年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4)仡佬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 ,仡佬族体脂较少 ,骨骼肌肉不太发达 ,身体线性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潍坊地区汉族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利新  朱钦 《人类学学报》2004,23(3):229-232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潍坊地区2511名(男1253名、女1258名)7—19岁的汉族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是:城市汉族男生平均体型7—15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6—18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乡村男生平均体型7—10岁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1—14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15—17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8—19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城市女生平均体型7—9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0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11—12岁为外胚层-中胚层均衡型,13—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乡村女生7—12岁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13—14岁为内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5—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  相似文献   

8.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云南省迪庆400例康巴藏族成人和西藏林芝507例卫藏藏族成人进行了体型研究。卫藏藏族男性(5.0-6.2-1.1)和康巴藏族男性(4.4-5.1-1.6)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卫藏藏族女性(5.7-6.1-0.8)和康巴藏族女性(5.6-5.7-1.1)均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体型。总体上看,卫藏藏族和康巴藏族体型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卫藏藏族男、女性和康巴藏族男、女性都属于身体线性度低,骨骼、肌肉发达,体脂丰满的体型。卫藏藏族男性、女性比康巴藏族男性、女性的脂肪更多一些,肌肉、骨骼更发达一些,体态更丰满一些。本文从藏族族源的形成以及生活环境的视角,探讨了同为藏族的卫藏与康巴藏族之间体型的异同,和同为生活在高海拔族群间体型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藏族具有中国北方民族的体型特征。藏族的多脂肪,骨骼肌肉发达,身体粗壮的体型特征也是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3-6岁幼儿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法,对芜湖市区汉族441例(男222人,女219人)3-6岁的健康幼儿进行了体型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因子值和内因子值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外因子值逐步上升,变化较快;男女孩各年龄组体型均值都是中因子值>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幼儿期低龄段体型分布较集中,在随后的增长过程中,体型分布逐渐扩散,3-5岁男女各组体型均为偏内胚型的中胚型为主,6岁时男孩均衡中胚,女孩三胚层中间型比例增多.与布拉格幼儿相比,体型特征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新疆柯尔克孜族成人体型特点及其规律,并分析该族群在不同地区(南、北疆)体型的差异性。应用人体测量法,在知情同意原则的基础上,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随机抽取新疆南疆和北疆地区柯尔克孜族成人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270名(男551名,女719名)。按年龄、性别、地区分组,对所有调查对象的身高、体质量等10项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研究发现,南疆地区柯尔克孜族成人体型具有性别间的差异;南、北疆柯尔克孜族成人体型存在地区间的差异;从体型上看柯尔克孜族与汉族较相似。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9,他引:27  
本文调查了布依族成年人494例(男为259例,女为235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布依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5 .4%,女为97. 0%。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0. 5%,女为35. 3%。鼻根男多为中等型,女多为低型。鼻翼高度多为中等。多为圆形耳垂。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男性多为黄色肤色,女性多为浅黄色肤色。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阔面型、中鼻型、中躯干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出现率最高。男身高均值为158. 6cm,女身高均值为149. 4cm。  相似文献   

12.
贵州布依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本文对773名(男379人,女394人)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布依族。分析结果表明:布依族中头型多见;男性多为中面型,女性以阔面型为主;属阔鼻型;亚中等偏矮型身材。布依族与我国南方其他29个民族群体10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布依族的体质特征与广西壮族、海南黎族最为接近,与湖南土家族、瑶族、贵州苗族、广西彝族次之,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白裤瑶较远。布依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人手的应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布依族人手的形态特征, 为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和整形外科、机械设备、工具制造、手防护用具等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国际通用的手部测量方法, 测量了312名(男153,女159) 布依族人手44项指标。所测数据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1), 测量项目右侧大于左侧的男性为75%, 女性为81.82%; 手形厚度、围度、长度和宽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掌指数男性为96.56、女性为93.84, 手指数男性为46.12、女性为45.66。结果表明, 布依族人手形态具有左右侧非对称性和明显的性别差异; 手型呈短宽型, 指型呈短粗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与门巴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的Heath-Carter法体型值。研究结果显示: 1)在南方族群中, 莽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皮脂菲薄, 肌肉不发达。僜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男性肌肉较发达, 皮脂厚度中等。女性肌肉发达, 皮脂厚。珞巴族与门巴族均身材高, 体重大, 身体粗壮, 皮脂厚, 肌肉发达。2)门巴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莽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门巴族男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体型特征。莽人女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量了494例(男259例,女235例)布依族成人的6项皮褶(腓肠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肩胛下皮褶、三头肌皮褶、二头肌皮褶与面颊皮褶)厚度值,分析了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而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男女同年龄组间对应比较皮褶厚度值,总体看来,女性高于男性;(2)男性躯干和面部的皮下脂肪厚于四肢,这一点女性与男性接近;(3)布依族人6项皮褶随年龄的增加,其厚度变化不大,其中男性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胡荣 《人类学学报》2021,40(5):824-833
史料记载早在唐代以前畲族就居住在粤、闽、赣三省的交界处,现今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湖南、贵州等7个省份,但关于畲族的起源与迁移在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在福建省福安市和福鼎市随机选取畲族年满18周岁的成人504人(其中男289人,女215人) 测量身高、体质量、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及小腿内侧皮褶等10 项体质指标,利用Heath-Carter 体型法分析福建东部畲族人群的体型,畲族男性平均体型(5.02-3.76-1.76)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6.91-3.50-1.23)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将福建畲族三个因子值与其他少数民族及汉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畲族体型与汉族群体更为接近,其中与闽南语族群汉族、闽东语族群汉族和广西汉族最为相近,与南方少数民族族群反而差异更大,提示在畲族的形成过程与汉族有着很大联系。本研究为畲族族源研究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参考依据,也为我国人类学研究补充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了中国蒙古族14个族群4810例(男性2117例,女性2693例)的体型。蒙古族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即随年龄增长,身体线性度变小,体型趋于圆粗。蒙古族男性、女性体型都集中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着年龄增长,这3种体型的出现率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即蒙古族体型有向这3种体型集中的趋势。和汉族人相比,蒙古族身体更粗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东北三省蒙古族身体线性度小,体脂发达,骨骼和肌肉量较少。在体型图上北方蒙古族的点分布密集,说明北方蒙古族彼此体型比较接近,而南方的云南蒙古族由于内因子值小、外因子大,位点与北方蒙古族相距较远。在已经开展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的中国族群中,蒙古族是体脂最为发达、身体线性度很小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