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转基因大豆产业化15年看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每年吃的转基因大豆食品数量是中国人吃的2.8倍。美国数以亿计人吃转基因大豆食品15年,没有出现一例不安全事故。美国多到难以统计的家畜家禽吃转基因大豆饲料15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耕地中种植了15年,未见改变生物种群或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美国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北京、石家庄、三亚三个产地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方法:对三产地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三产地转基因大豆的钙、钾、叶酸含量高于亲本大豆,但均在ILSI推荐的参考范围内;个别产地、个别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与亲本大豆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属于自然变异;其余各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和亲本大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在营养成分上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转基因育种及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已经成为全球普及最为迅速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区域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但转基因大豆育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发展方面潜力巨大.我国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借鉴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经验,立足本国实际,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下,建立和健全我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及其产业化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转基因大豆,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概述了我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现状以及国际转基因大豆的研发趋势,分析了我国转基因大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其中具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占比最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一直争议不断,因此,其批准商业化种植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已经商业化种植了二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批准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均进行了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和营养学评价,经过严格评价后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食用。综述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激增,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概述了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及其生产现状,分析了转基因大豆及制品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给出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陈彦君  刘来盘  关潇  刘标 《昆虫学报》2020,63(11):1366-1376
【目的】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加大,其生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作为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释放的必要环节,亦是客观评价其风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抗除草剂大豆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6-9月,调查安徽合肥分别种植4种处理大豆品种[喷施清水的我国自主研发的转g10-epsps基因抗除草剂大豆ZUTS-33、受体大豆华春3号(HC-3)和本地主栽大豆品种中黄13 (ZH-13),以及施用草甘膦除草剂农达(3 000 mL/hm2)的转基因大豆ZUTS-33]的大豆田中的节肢动物数量(百株虫口数)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杂草密度、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2019年,安徽合肥大豆田生长前期和中期大豆百株虫口数除8月13日表现为喷施清水的ZUTS-33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外,其他调查时间4种处理间百株虫口数变化趋势一致。大豆生长前期和中期4种处理间田间节肢动物数量和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差异不显著,调查期间4种处理间粉虱、蚜虫、蓟马、叶甲、叶蝉和棉铃虫6类害虫数量与蜘蛛、瓢虫、草蛉、花蝽、盲蝽和造桥虫6类天敌数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调查的大豆田杂草隶属8科10种。喷施除草剂的ZUTS-33组田间杂草密度和杂草数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处理,大豆生长后期田间杂草的丰富度指数、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其他3种处理的差异显著。【结论】转g10-epsps基因抗除草剂大豆ZUTS-33的种植对大豆田田间节肢动物及杂草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豆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豆转基因操作中常用的再生受体系统有:器官发生受体系统,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以及所使用的转基因方法: 直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法等,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及其对应策略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程焉平  庄炳昌 《遗传》2001,23(6):577-579
目前,生物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能否获得足够的研究空间和良好开发市场的关键所在。然而,在重视安全性的同时,也必然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出现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当务之急不应该是简单地反对或赞成,而是必须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和客观、具体的评价,从而使其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当然,对社会公众进行科学宣传和指导,从而使其在对转基因产品具有客观了解的基础上培养一种健康的接受心态也是必需的。本在简述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对应策略,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每年吃的转基因大豆食品数量是中国人吃的28倍。美国数以亿计人吃转基因大豆食品15年,没有出现一例不安全事故。美国多到难以统计的家畜家禽吃转基因大豆饲料15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耕地中种植了15年,未见改变生物种群或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美国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1.
作物抗虫基因工程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冯英  薛庆中 《遗传》2001,23(6):571-576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新品种是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有效途径。本综述了来自细菌的Bt基因及来源于植物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凝聚素基因、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等转基因植物的防治效果,探讨了它们的安全性,并指出了理想杀虫剂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2HVB5的目标性状及遗传稳定性,对回交转育郑58的BC5S1、BC5S2代转基因玉米2HVB5分别进行了Southern blot、ELISA、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测定、靶标除草剂草铵膦耐受性分析及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2HVB5中目的基因cry2Ah-vpbar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并稳定遗传,Cry2Ah-vp和PAT蛋白在2HVB5植株的不同时期、不同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2-3.5 μg/g FW(鲜重)和8-17 μg/g FW(鲜重)。室内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2HVB5转基因玉米对东方粘虫和棉铃虫有很高的抗性,接虫后4-5 d幼虫死亡率达100%,对草地贪夜蛾有明显的体重抑制。田间抗虫性鉴定结果也表明,2HVB5转基因玉米对东方粘虫和棉铃虫均达到高抗水平,平均抗性级别分别为1.19-1.29和0.60-0.73。2HVB5转基因玉米可耐受田间使用中剂量4倍量的草铵膦,农艺性状与对照郑58相比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2HVB5遗传稳定,高抗虫耐除草剂,可用于玉米害虫尤其是夜蛾科害虫的防治,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玉米双抗12-5-21的抗虫性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玉米双抗12-5的杂交后代双抗12-5-21对亚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的抗性及对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的耐受性.[方法]分别在6叶期和花丝期、6叶期、花丝期对亚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进行田间人工接虫;自然条件下,收获期剖秆调查双抗12-5-21对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 机遇还是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成才 《植物学报》2013,48(1):10-22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 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文就世界上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现状、几个主要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案例及最终结果, 以及如何科学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以期帮助公众科学地理解和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育种技术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Proteinase inhibitor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nimals,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roles in pl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defense against pests. The utilization of proteinase inhibitors for crop protection has been actively investigated with a variety of proteinase inhibitors. Soybean Kunitz trypsin inhibitor (SKTI), one of the major seed storage protein, is synthesized for a short period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KTI in a plant's defense system against insect predation, a recombinant plasmid containing the full-length cDNA of SKTI under control of the CaMV 35S promoter was introduced into rice protoplasts by using the PEG direct gene transfer method and a large number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ere regenerated. The integration,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is gene was demonstrated in R1 and R2 generations by Southern, northern, and western analyses. Accumulation levels (0.05–2.5% of soluble proteins) of SKTI protein were detected in R1 and R2 plants. Bioassay with R1 and R2 transgenic plants revealed that transgenic plants are more resistant to destructive insect pest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than the control plants. Thus, introduction of SKTI into rice plants can be used to control insect pests.  相似文献   

16.
我国抗虫转基因杨树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树木与农作物相比, 人们更关注其长时间种植可能导致转基因扩散到周围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周期长, 转基因树木会增加转基因不稳定性,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靶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 增加树木入侵性(杂草化), 以及由于基因漂移或基因逃逸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新的环境风险。过去十几年, 针对我国抗食叶害虫的两个商业化转Bt基因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和转双抗虫基因741杨[P. alba× (P. davidiana + P. simonii) × P. tomentosa], 已开展了有关生态安全性方面的多项研究。本文围绕抗虫转基因树木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抗虫转基因杨树对节肢动物种群和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 使昆虫的多样性提高, 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未见明显影响。转基因欧洲黑杨通过花粉和种子发生的基因漂移几率很低。转基因杨树通过内生菌发生的水平转移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险也进行了评价。文章最后指出对抗虫转基因杨树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开展生物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Reciprocal gene exchange between cultivated sugar beet and wild beets in seed production areas is probably the reason for the occurence of weed beets in sugar beet production fields. Therefore, when releasing transgenic sugar beet plants into the environment, gene transfer to wild beets ( Beta vulgaris ssp. maritima ) has to b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he transfer of BNYVV- (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 resistance and herbicide-tolerance genes from two transgenic sugar beet lines that were released in field experiments in 1993 and 1994 in Germany to different wild beet access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nsequences of outcrossing, manual pollinations of emasculated wild beet plants with homozygous transgenic sugar beet pla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resulting hybrids the transgenes were stably inherited according to Mendelian law. Gene expression in leaves and roots of the hybrids was in the same range as in the original transgenic sugar beet plants.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in one of the wild beet accessions, transfer and expression of the BNYVV resistance gene did considerably increase the level of virus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鱼离市场还有多远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根据本实验室转基因鱼育种研究的现状,讨论了“转基因鱼离市场还有多远”这一令人关注的问题。转草鱼生长激素重组基因(CAgcGH)鲤鱼具有明显的快速生长和饵料节省效应,鱼体有高干物质含量及高蛋白低脂肪的生化组成,是一种优质食用鱼。把一种鱼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鱼,即转“全鱼”基因后,受体鱼基因组改变的程度,仅相当于两种杂交的10万分之一左右,因而它对水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轻微的,充其量可视为与相应杂交鱼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