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眼蜂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天敌资源。该属种类繁多,已报道有200余种,其蜂种的正确鉴定与选择是影响其田间防效的重要因素。依赖雄成蜂外生殖器形态特征的传统赤眼蜂分类鉴定技术不仅对专业技术要求高、耗时费力,而且无法用于孤雌产雌品系的种类鉴定以及近缘种的区分。分子鉴定技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为赤眼蜂鉴定提供准确、便捷、高效的方法。本文对赤眼蜂分子鉴定中分子标记的选择及常用分子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赤眼蜂科分类研究系列报道之四,记述我国异赤眼蜂属 Asynacta Foerster、折脉赤眼蜂属 Mirufens Girault、刺脉赤眼蜂属 Brachygrammatella Girault和毛角赤眼蜂属Neocentrobiella Girault 4新种。前两属我国曾有分布记录,后两属在我国为首次报道。根据Viggiani(1971)以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作为分亚科、分族的标准,它们均应隶于赤眼蜂亚科Trichogrammatinae、赤眼蜂族 Trichogrammatini。所有模式标本均已制片,保存于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观察并描述了采自新疆的土耳其光脉赤眼蜂Aphelinoidea anatolica Nowicki和沙湾光脉赤眼蜂AphelinoideashawanicaHuetLin雌蜂触角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种光脉赤眼蜂雌性触角上的感器种类、数目及形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作为种类鉴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提供了新疆光脉赤眼蜂属分种检索表及电镜扫描图片。  相似文献   

4.
诊断引物应用于我国三种重要赤眼蜂分子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根据螟黄赤眼蜂rDNA-ITS2序列设计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特异引物,同时采用文献中发表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的特异引物以及赤眼蜂属Trichogramma 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成虫和寄主卵样品进行了PCR特异扩增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吻合。因此,采用上述3对特异引物可以实现对我国3种重要赤眼蜂种,即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5.
赤眼蜂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李正西  沈佐锐 《昆虫学报》2002,45(5):559-566
通过对6种常见赤眼蜂,即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i、广赤眼蜂T. evanescens Westwood、甘蓝夜蛾赤眼蜂T. brassicae Bezdenko及食胚赤眼蜂T. embryophagum (Hartig)之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第二内部转录区(rDNA-ITS2)的克隆测序,调用GenBank中同源序列,对不同蜂种的rDNA-ITS2序列进行了多重排比和聚类,探讨了rDNA-ITS2用于赤眼蜂属不同种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及赤眼蜂分子鉴定的可行性。为了考察rDNA-ITS2在赤眼蜂种下水平鉴定上的可能性,作者收集了我国常见的松毛虫赤眼蜂6个地理种群(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春、吉林仁和、陕西长安、江苏徐州、广东广州),采用相同方法测定了它们的rDNA-ITS2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赤眼蜂种下阶元ITS2序列非常保守,而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外群比较发现,rDNA-ITS2只适合于赤眼蜂种一级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6.
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标记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的真菌分类主要根据真菌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真菌分类鉴定研究的手段。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在进化上比编码区快,种内的不同菌株之间高度保守,但在种间变化极大,故可为真菌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简要综述了ITS序列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相关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是赤眼蜂属昆虫的通称,体形微小,复眼都呈赤红色,故名。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赤眼蜂达六十多种,我国已知十几种,其中有些种类已应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农业上重要的益虫。下面着重介绍赤眼蜂的简易采集方法和稻田中几种常见赤眼蜂的识别。 (一)采集赤眼蜂是许多昆虫的卵寄生蜂,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24科151种昆虫的卵中,其中以鳞翅目寄主种类最多,约133种。同一种赤眼蜂可寄生于数十种寄主,同一种寄主又可能有数种赤眼蜂寄生。因此,采集赤眼蜂时,首先要了解其寄主范围和分布。如稻田中最常见的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是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oponicum Ashmead),其次为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 Viggiani),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仅在松林附近的稻田内发现较多。采集时间应根据寄主昆虫的种类及其各代虫卵的寄生率而定。如稻螟赤眼蜂,据1977年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田间混合种群的分离、鉴定及其性比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赤眼蜂Trichogramma田间混合种群分离、鉴定及性比确定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据此方法成功地鉴定出4种自然寄生于小菜蛾卵的寄生蜂种类,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Viggiani、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PangetChen、微突赤眼蜂TrichogrammaraioNagaraja及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bactraeNagaraja。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几种野外赤眼蜂的采集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直接采卵(寄生昆虫卵)和野外挂卵(米蛾杀胚卵)诱集的方法,开展了广东省本地赤眼蜂野外采集工作.利用雄虫的外生殖器特征及ITS2序列聚类分析方法对采获的赤眼蜂种类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出7个不同的赤眼蜂种类,其中小灰蝶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sa hypsipylae Nagaraja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快速扩繁赤眼蜂种群的寄主,试以繁殖速率较高的小菜蛾为中间寄主,评价不同赤眼蜂种类对小菜蛾卵的寄生适合度并筛选出适合的蜂种。【方法】通过构建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简称T.j)、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简称T.c)和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简称T.h)3种赤眼蜂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比较其各自的生命表参数,以了解不同蜂种对小菜蛾卵的寄生适合度。【结果】在小菜蛾卵上繁殖的稻螟赤眼蜂的净生殖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与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4.66、0.1633、1.1809、9.2532;斑螟分索赤眼蜂的上述4项参数分别为9.10、0.2177、1.2432、10.1432;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差,内禀增长率r_m为0.0338,且其后代性比偏雄,雌雄性比为1♀:6.2(?),以至不能正常传代。斑螟分索赤眼蜂的平均每雌寄生卵数为15.4粒,显著高于稻螟赤眼蜂的10.0粒与螟黄赤眼蜂的8.9粒。【结论】在室内人工培育的小菜蛾卵上繁殖的稻螟赤眼蜂与斑螟分索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强,尤其是斑螟分索赤眼蜂的内禀增长率r_m与小菜蛾的相近,适合以小菜蛾卵作为中间寄主扩大繁殖,稻螟赤眼蜂次之,而螟黄赤眼蜂并不适合以小菜蛾卵作为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11.
豆龟蝽属在我国已记载20余种(萧采瑜等1977),这些种类体似圆形,大小相近,色泽一般为草绿,草黄或黄褐色。具刻点及花斑:花斑简单,常有变异。在分类上为较难鉴定的一个类群。种间多根据外部构造及色斑等作为分类的鉴别特证,因此种之间甚难区分。近几年我们从生物学及卵的表面结构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扫描电镜的观察、比较,试图寻找新的分类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G+C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概述细菌分类是以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表型特征为基础的。虽然这些方法也成功地应用至今 ,但从不同细菌类群中区别表型相似性来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 ,还是不够精确的。近 2 0多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关细菌种属间亲缘关系的分类鉴定工作 ,已从一般有表型特征的鉴定 ,深化为遗传型特性的鉴定。细菌 DNA中 (G+C) m ol%含量的测定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一个反映属、种间亲缘关系的遗传指征。目前已成为属、种鉴定的常用方法。鸟嘌呤 (G)、胞嘧啶 (C)含量是 DNA的特征值中最简单的一项 ,因为…  相似文献   

13.
柯昭喜  蒲蛰龙 《昆虫学报》1989,32(2):176-183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14种库蚊和6种其他蚊属的幼虫颅壳、呼吸管及尾节的体表微细结构,发现在颅壳上的微棘排列成多角形,在呼吸管和尾节上的微棘则排列成直线.这些微棘在不同区域排列有变化,但在固定的区域却很稳定,具有种内稳定性和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分类特征.本文共对20种蚊幼虫的体表微棘图式进行了描述,并以组为单位,对同组内各近似种的微棘图式进行比较和小结,提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于鉴别近似种;根据体表图式,对库蚊个别种类的分类位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讨论了体表微棘的起源及其分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邻赤眼蜂属种类记述(膜翅目:赤眼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邻赤眼蜂属Paracentrobia Hpward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描述了采自新疆的3种,其中有2新种,1中国新记录种,提供了新疆邻赤眼蜂属3种的分类检索表,另附主要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保存在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 Pang et Chen(膜翅目:赤眼蜂科)核内可转录第二间隔区(简称:ITS2)的克隆、测序,并获取和分析了GenBank中已登录的同源序列,然后设计了松毛虫赤蜂的特异引物以用于该蜂的分子鉴定和检测,经过反复筛选发现:采用鉴定引物通过PCR扩增不仅可以区分鑫头样品,单头样品(雌蜂或雄峰),而且可鉴定幼期虫和卵,这用传统方法是无法办到的。该鉴定技术比基于形态学鉴定检测技术用来鉴定了从中国大陆不同地域和寄主上采集到的12个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赤眼蜂田间分子监测和实验室拟寄生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利用生物防治害虫了。 解放以来,尤其从七十年代起,生物防治的科研和利用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工繁殖和利用的主要天敌 1.赤眼蜂 国内天敌研究以赤眼蜂工作做得较多。国际上已定名的有50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18种,主要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舟蛾赤眼蜂等。  相似文献   

17.
Wolbachia在玉米螟赤眼蜂内的三重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月  沈佐锐  王哲  刘宏岳 《昆虫学报》2009,52(4):445-452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是我国玉米田间的优势赤眼蜂种, 据报道, 赤眼蜂种内有Wolbachia感染。本文利用Wolbachia的16s rDNA和wsp基因引物通过PCR方法对玉米螟赤眼蜂的野生种群进行了调查, 发现以wsp基因为鉴定依据, 检测的所有个体都感染了3种Wolbachia [wOstGDAa (GenBank accession no. EU157103), wOstGDAb (GenBank accession no. EU157104) 和 wOstGDB (GenBank accession no. EU157105)]。本文首次报道了野生赤眼蜂种群内Wolbachia的三重感染率几乎为100%。根据本研究的结果, 可以推测当不同种赤眼蜂寄生同一寄主时, Wolbachia可能会在不同赤眼蜂种间进行横向传播。  相似文献   

18.
以往细菌分类鉴定都是以表形特征为基础 ,近年来开始对细菌的遗传物质进行研究 ,把细菌分类从人为的分类体系向自然的分类体系推进了一步。最先采用的方法是DNAG Cmol%的测定。每种细菌都有其特定的G Cmol% ,而且其数值比较稳定 ,不受菌龄影响 ,也不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据经验 ,一个种内各菌株间的G Cmol%不应相差5 %以上 ,同一属不同种G Cmol%不应相差1 5 %以上。G Cmol%用于芽孢杆菌分类 ,揭示了芽孢杆菌遗传上的异源性 ,结合其他方法 ,芽孢杆菌分类已由原来的一个属 ,发展到现在的七个属。本实验利…  相似文献   

19.
23种伞形科植物果实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乐  李敏  赵建成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2):2428-2438
该实验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伞形科17属23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外部形态和解剖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伞形科果实有背腹压扁、两侧压扁和不压扁3种类型;侧棱有宽、有窄;油管的分布有棱槽单油管型和棱槽多油管型;花柱基多数为圆锥状,少数种的花柱基为扁平垫状;萼齿明显或不明显。通过进一步对属间和属内果实解剖特征的比较得出:(1)果实表面被钩刺或刚毛及果棱特征在属间差异明显,在属内表现出一致性,可作为伞形科属间分类的依据。(2)果实横切面的形状、胚乳腹面的凹凸以及萼齿的形态特征在属内种间的分类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果实形态特征,编制了17属23种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借助德国WILD公司生产的实体解剖镜(WILDN8),采用解剖法,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成虫生殖力数据,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其实验种群对米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强,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442和0.3159,而松毛虫赤眼蜂比拟澳洲赤眼蜂更适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进行连代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在人工卵上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1.5粒,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7020、0.9431;羽化率为0.7387。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1代。利用米蛾卵测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04.2粒,在人工卵内蜂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6454、0.9383;羽化率为0.7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