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既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本文在分析PM10和PM2.5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PM10和PM2.5组成、来源、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PM10和PM2.5监测网络布局、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归纳了个体和区域尺度上森林去除PM10和PM25的研究方法、速率和影响机制.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不同梯度和背景地区大气PM10和PM2.5比较观测研究,未能揭示各类因素对PM10和PM2.5的复合影响;合理布局PM10和PM2.5监测网络、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并以手工方法所获数据作为比对和校验,是保证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基础;有关森林去除PM2.5研究较少,未能在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水平上阐明其去除PM10和PM2.5的生理过程和生态学机理.  相似文献   

2.
森林植被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细颗粒物(PM2.5)粒径小、沉降困难,对环境的危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森林植被可显著消减空气颗粒物,有效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本文概述了植被对颗粒物的移除过程和方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与森林植被的相互关系。从单叶、单木及群落3个尺度,结合气象因素讨论了植被对移除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分析了颗粒物的后续再悬浮过程及对植被的危害。最后,从植被吸附颗粒物的能力测定和评价、本土高吸附PM2.5能力植被的筛选及综合研究不同植被配置结构的吸附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植被吸附颗粒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研究重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峰  丁长青 《动物学杂志》2006,41(2):128-13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高残留物质,进入生物体后会长期存留并产生危害。近年来,有关生物体中POPs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主要类型、生态特征、来源和污染效应。介绍了POPs在鸟类体内富集的特点及其对鸟类的危害;分析了以鸟类作为环境监测指示生物时应注意的问题;对POPs的防治以及利用鹭类等水鸟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树木叶片铅含量指示大气铅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环境保护,首先需要进行污染监测,监测可为环境污染的程度,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以及污染处理要求和治理后的效果提供依据。污染监测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手段。生物监测中的植物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需了解多种毒物的复合污染作用,用一般物理、化学手段难于测定,而植物监测却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且它还有经济、简便等优点。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污染区的监测植物调查,指示植物的定点监测及分析监测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三种方法。我国因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晚,植物监测工作处在开始阶段,利用植物体内某些污染物含量变化来反映环境污染状况,则报导尚很少。但是,一些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积累明显,稳  相似文献   

5.
大气颗粒物致细胞损伤效应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颗粒物(PM)是大气中各种具有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状物质的混合体。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和≤2.5μm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由于吸附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机物及细菌、病毒等有害成分,并能够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因此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作用。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大气中PM含量增加会显著提高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因此,揭示PM诱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对于制定相应防治策略、减低环境相关疾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和医学价值。我们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线索,对PM诱导细胞损伤反应中涉及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炎性反应等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污染物(PM2.5)浓度及对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测定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某城区PM2.5浓度,比较不同PM2.5浓度对A549细胞炎性因子IL-6、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北京市细颗粒污染物PM2.5日均值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分别为174.3μg/m3、143.5μg/m3、166.7μg/m3、189.6μg/m3,四季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气细颗粒污染物PM2.5对肺上皮细胞IL-6、TNF-α的影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M2.5浓度升高IL-6、TNF-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时间延长IL-6、TNF-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细颗粒污染物浓度升高会使肺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蚊子对人们的危害,大家都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吸人们的血,而且还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疾病。那应如何消灭蚊子呢?消灭蚊子的方法一般不外乎用化学药剂“DDT”、“666”等,另外用人工捕杀及填塞污水沟等等也可从防止蚊子的繁殖。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上有某些限制,并且也是不够经济的。如蚊子幼虫  相似文献   

8.
林区鼢鼠鼠害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仁华  刘炳友 《兽类学报》1997,17(4):272-278
本文对东北鼢鼠危害特征及树木被害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杂草对鼢鼠分布的影响,明确了杂草是鼢鼠数量分布的限定性因素。利用各种方法除去林间杂草,切断鼢鼠食物来源可做为治理鼢鼠的生态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翻耕抚林、人工锄草、化学除草、林农复合生态控制措施试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禽畜废弃物已经成为有机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产生了很多恶臭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论述了恶臭气体的发生、危害及国内外物理、化学、生化和生物法过程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在禽畜废弃物恶臭气体控制中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易在大气细颗粒物中富集,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肺泡沉积,危害人类健康。该研究以南京市香樟树皮为对象,选取文教区、交通区、工业区、风景区和商业区5个功能区,探究了不同季节香樟树皮中重金属Cr、Pb、Cu和Zn含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了树皮和叶面颗粒物中不同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南京市商业区和工业区重金属污染较严重。不同功能区香樟树皮重金属含量具时空分布差异,树皮中重金属含量基本呈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各功能区重金属含量表现为商业区(CA)文教区(CEA)≈工业区(TA)交通区(IA)风景区(SA)。与树皮相比,叶面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较高,商业区叶面颗粒物重金属含量最高,风景区含量最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工业区和文教区香樟树皮中Cr元素具显著相关性(P0.05),Cu与Zn相互对应呈显著相关,表明这两种元素可能具有相似来源;工业区和交通区树皮中Pb具极显著相关性(P0.01)。植物监测可以指示和预测大气重金属污染水平,能反映地区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