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云南丹参资源植物的成分测定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Salvia L.)植物丹参(Salvia mih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丹参的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均具有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其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主要有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云南的鼠尾草属植物(丹参)资源较为丰富,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的鼠尾草属7种1变种的丹参酮类成分和丹酚酸类成分,以期为云南产丹参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周晓欢;曾凡玉;耿兴敏;许世达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5,(1):88-93
多倍体植株大多具有植株粗壮、叶片宽阔、花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同时多倍体育种也是快速创制优异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多倍体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为无性多倍化和有性多倍化等。利用体细胞进行染色体加倍和未减数配子发生是多倍体育种的重要手段,多倍体杂交是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和恢复育性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观赏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多倍体杂交、多倍体性状改良进行综述,发现多倍体育种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观赏性状、抗逆性、育性等,以期为今后的多倍体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及植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以实验室前期合成的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1为材料,对其进行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细胞学和SRAP分子标记鉴定。流式细胞倍性鉴定表明,以二倍体的荧光峰值作为参照,8株后代中有5株三倍体和3株四倍体。形态学鉴定表明,二倍体表现为株高、茎细、叶薄、叶片较小、叶色翠绿、花朵较小,三倍体和四倍体则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秆粗壮、叶片增厚和皱缩、叶片较大、叶色浓绿、花朵较大。细胞学鉴定表明,随着倍性的增加,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长度、叶绿体数和花粉粒直径均呈上升趋势;二、三和四倍体草棉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出现正常和异常行为,包括单分体(0.17%,2.50%和2.17%)、二分体(0.33%,0.67%和0)、三分体(4.17%,10.00%和2.33%)、正常四分体(94.83%,54.00%和73.67%)、异常四分体(0.17%,0.33%和0.83%)和多分体(0.33%,32.50%和21.00%);异常多分体均不能形成正常花粉粒,所以三者的正常花粉粒所占比例分别为95.33%、58.83%和77.67%。SRAP分子标记鉴定... 相似文献
11.
12.
为建立红花龙胆组培快繁体系,对红花龙胆合适外植体、消毒方法、最佳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移栽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节茎段为红花龙胆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5%的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污染率为0,成活率达80%;芽诱导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1 mg·L-1 IBA+2.5 mg·L-1 ZT,增殖系数为8.9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1 IBA,生根率为100%;1∶1的珍珠岩∶草炭为最佳移栽基质,其移栽成活率达100%。为红花龙胆快速育苗与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对传统中药丹参中丹参酮、丹酚酸、丹参单体IH764-3三种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近年来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传统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丹参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73例毛细支气管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丹参组,均用常规方法治疗,但后者加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在治疗前、后用全自动散射比浊法测定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gE、IgG、IgA、补体C3和C4水平。结果:丹参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4.44%和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参组患者血清IgE、C3和C4水平下降,IgG、IgA水平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差异(P<0.01-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仅IgE水平下降(P<0.01),但其余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较好,且可调节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动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它能够清除机体逆境胁迫而产生的过氧化氢和脂质过氧化物,使机体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解析丹参GPX的氨基酸序列,并与其它植物进行比较,为丹参GPX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丹参基因组库中找到... 相似文献
17.
腐殖酸对丹参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研究腐殖酸对丹参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以提高丹以的产量和品质。水培试验研究表明:20ppm-80ppm腐殖酸促进了丹参根干物质的积累,80ppm时达到了最大,丹参根重比对照增加了49%,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根系吸收能力,促进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提高氮同化的效率,促进丹参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酯酶以及改变体内酸性和中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以充分利用内的磷而适应低磷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给丹参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江苏栽培的四个丹参类型的丹参酮IIA、隐丹参酮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丹参酮的含量,以DPS软件对其脂溶性成分的HPLC的8个峰的比例、隐丹参酮与丹参酮IIA的比值、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的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个类型丹参的脂溶性成分类别基本一致,其中小叶型丹参的隐丹参酮与丹参酮IIA的比值、隐丹参酮的含量与其它三个类型相差较大,聚类结果显示小叶型丹参独自成为一个类群,说明小叶型丹参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也是一个优质的丹参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泰安、临沂、莱芜、菏泽和潍坊5个居群的72份丹参株系为材料,利用ISSR引物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在5个居群中共扩增出219个位点,平均可扩增出27条带,在种级水平及泰安、临沂、莱芜、菏泽和潍坊5个居群水平多态性位点百分比分别为98.63%、81.28%、66.67%、66.21%、51.14%和50.68%,种级水平的Nei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大于各居群;5个居群Nei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相比较,泰安〉临沂〉莱芜〉菏泽〉潍坊;根据基因分化系数,测得的基因流值Nm为4.235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芜居群和临沂居群遗传一致度最大,遗传关系最近,泰安居群与其它4个居群遗传关系最远;分析发现菏泽居群、泰安居群是相对独立的群体,但5个居群间存在部分基因交流。所有参数分析表明,泰安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故在制定原位种质保护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泰山周边地区的丹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