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牧草粉腐解物对白浆土Fe、Mn、Al氧化物形态转化及剖面迁移的影响及其对土壤P素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有机物料淋溶使土壤DTPA提取态或有机络合Fe、Mn、Al氧化物含量显著上升;有效磷含量也极显著上升,主要在于铝磷和铁磷含量的增加;白浆层土壤中有效态磷及无机磷各形态均随着腐熟牧草粉用量的加大而极显著地升高,表层土壤中有效态磷、铝磷、铁磷的变化也与加入的腐熟牧草粉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态磷、铝磷、铁磷与DTPA提取态和有机络合态Fe、Mn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在表层土壤磷素各形态与DTPA及焦磷酸钠提取的Al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白浆层却是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养分和水分管理措施是提高退化草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但养分和水添加对弃耕草地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依托内蒙古多伦县2005年建立的养分(N: 10 g·m-2·a-1、P: 10 g·m-2·a-1)和水分(植物生长季增水180 mm)添加田间试验,研究了表土(0~10 cm)无机磷组分及有效磷(Olsen-P)含量。结果表明: 11年的磷添加显著增加了表土无机磷总量,外源磷大部分转化为磷酸钙(Ca-P: 62.6%~69.2%),其次是磷酸铝(Al-P: 19.9%~25.1%)、磷酸铁(Fe-P)和闭蓄态磷(O-P)。磷氮添加通过降低土壤pH、促进Fe3+、Al3+活化而显著增加Fe-P和Al-P的含量。单独增水显著增加Fe-P、Al-P、磷酸十钙(Ca10-P)含量;磷水处理的Fe-P、Al-P、磷酸八钙(Ca8-P)、Ca10-P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加磷处理,而磷氮水与磷氮处理间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磷及氮磷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Olsen-P含量,但磷及氮磷处理在增水条件下土壤Olsen-P含量显著降低。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添加主要通过增加Ca-P组分来增加土壤无机磷库。  相似文献   

3.
对三江源区原生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不同草地类型中,草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草原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均在土壤表层含量降低,中下层土壤含量升高。原生高寒草甸草原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在中层土壤含量升高,而有效氮、有效钾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退化高寒草原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层加深变化较不明显,有效氮在中层土壤含量较多随后急剧下降,有效磷和有效钾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人工草地各种土壤养分均呈现随土层逐步下降的态势,总体来看,人工草地在表层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远远大于原生和退化草地,土壤速效养分受退化程度影响较大,其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全量养分,表层土壤养分受退化影响的程度较深层土壤大。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下土壤C、N、P含量和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四大生态脆弱地区之一,为了解喀斯特生态环境下植被演替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选取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由乔木林、灌木林和灌草丛等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块法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N、P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分析了这些元素的空间异质性特点.结果表明,各养分元素无论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在乔木林下最高,灌木林下有机碳及N、P全量的下降并不显著,但养分有效态含量显著下降,而灌草丛下土壤养分无论是全量还是有效态含量均较灌木林下显著降低下降;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在灌木林下最高,土壤全磷素特别是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高于有机碳和N.这显示,不仅是土壤养分含量,而且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都随植被演替而改变.这种变化中,土壤养分有效态较全量更为剧烈.植物类型和结构变化下凋落物返还及土壤生物化学转化环节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下土壤养分库降低而空间异质化提高的主要原因,这最终也会影响土壤养分在生态系统内的循环和分布.  相似文献   

5.
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土壤N,P,K及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研究了在连续进行了7 a的放牧制度试验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制度对土壤的养分状况有明显的影响。划区轮牧区和禁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土壤全钾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表层磷含量划区轮牧区最高。放牧导致碳氮比减少。同时,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在不同处理没有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禁牧区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全磷在自由放牧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速效磷、全钾含量在划区轮牧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深度的拟合曲线为二次幂函数。研究表明,禁牧和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以提高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有利于遏制草原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甸根际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地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并获得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信息,本研究以祁连山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采集优势植物根际土(0~2 mm)和非根际土(0~1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C、N、P浓度和比例,土壤中可提取的C、N、P(Ext-C、Ext-N、Ext-P)的浓度和比例,参与C、N、P循环的胞外酶(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亮氨酸基肽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比例,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的含量及比例.结果表明: 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植物根际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养分.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其土壤的C∶N∶P发生重大改变,表现出C∶N的严重失调,表明草地退化程度越高受到N的限制越严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中,经过对数转化的根际C-、N-和P-胞外酶的比例均偏离了在全球生态系统分析中获得的1∶1∶1比例,表明高寒草甸退化主要受到强烈的N限制,P次之.高寒草甸地区土壤全量养分含量较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较低,成为阻碍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测定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火烧年限(火后4、14、40、70和120年内未火烧)、不同坡度(坡地、平地)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火烧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火烧年限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显著,凋落物C含量变化不大.凋落物N、P含量随火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火后4和14年较低,在火后40年恢复到对照(未火烧)水平.凋落物C∶N和C∶P值随火烧年限增加而下降,N∶P值则呈上升趋势.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坡地土壤C含量随火烧年限增加而增加,在火后70年显著高于对照,在平地差异不显著.火烧年限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土壤P含量和C∶P值.坡地土壤P含量在火后4年高于对照,而平地在火后40年高于对照;坡地C∶P值在火后14年达到对照水平,而平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层土壤的坡度效应大于年限效应,矿质层土壤主要受年限效应影响.火后4和14年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照,随着火烧年限的增加,植被生长迅速同时凋落物分解加快,凋落物质量及土壤养分质量不断提高,在火后40年恢复到未火烧水平,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对退化稻田土壤肥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不同施肥修复措施对退化水稻土壤肥力的修复作用,自2005年起采用盆栽试验连续3年对长期缺肥退化水稻土进行了土壤肥力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种施肥修复措施均可以显著地改善退化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多提高了14.0%,土壤有效磷显著增加,最高增加量达到39.0mg.kg-1,土壤速效钾均恢复到中等水平(80mg.kg-1)以上,但土壤碱解氮除水稻专用复合肥(ZY)处理基本维持试验前水平外,其他施肥措施均有所下降;不同施肥修复措施均可明显地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但以有机无机肥配合效果最佳;有机无机肥配合还可以促进稻谷产量和显著提高肥料农学效率;对于长期不施肥导致的退化稻田土壤肥力的修复以在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有机酸对土壤无机态磷转化和速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是影响作物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作物根分泌活化难溶性磷的有机酸对改善其磷素营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张守敬和Jackson无机磷分级方法,以湖北省3种pH值土壤为材料,加入不同磷源和有机酸,经过室温培养后,测定速效磷含量和无机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中性土、酸性土Fe-P和Al-P含量大幅上升, Fe-P占增加量的50%以上,而碱性土Ca-P含量显著增加.加施有机酸使中性土速效磷含量增多,除苹果酸处理的变幅较小外,草酸和柠檬酸的加入速效磷显著增加.由于有机酸的作用,中性土Al-P含量下降,Ca-P含量上升,变幅大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酸性土中Al-P含量呈下降趋势,碱性土中Ca-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3种土壤中O-P含量均有所增加.说明有机酸活化的磷主要来源于中性土和酸性土Al-P、Fe-P及碱性土Ca-P中的磷,同时有机酸能够促进土壤中闭蓄态磷(O-P)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0.
磷(P)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限制性元素。土壤磷的有效性取决于磷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过程。目前有关增温如何调控磷形态转化过程, 从而促进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的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以南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沿海拔高度从300 m下降至30 m以模拟温度自然上升的方法, 采集该林型0-10、10-20、20-40 cm的土壤, 并用适用于酸性土壤的连续浸提方法分离不同形态磷, 研究增温对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 探讨土壤不同形态磷与有效磷的关系, 识别对土壤有效磷在增温背景下增加有重要贡献的磷组分。结果表明增温使0-10 cm的无机钙磷(Ca-Pi)及20-40 cm的无机铁磷(Fe-Pi)和总无机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5.5%、17.9%和18.5%, 但对总有机磷及各有机磷组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土壤不同形态磷与有效磷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 有效磷与无机态的不同形态磷及有机铝磷、有机铁磷含量均显著正相关, 其中与Fe-Pi含量的相关性最强。通过土壤不同形态磷与有效磷含量的通径分析进一步发现, 无机铝磷、Fe-Pi是土壤磷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中间过渡性磷组分, 且Fe-Pi是促进有效磷含量增加最重要的直接贡献磷组分。结合前期研究结果, 增温可能增大了凋落物磷对土壤磷的输入, 还可能强化了土壤的吸附和沉淀过程, 使得更多进入到土壤的溶解态磷转化为Ca-Pi、Fe-Pi等缓效磷源, 其中Fe-Pi可能成为南亚热带森林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最重要的有效磷来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辽西半干旱区褐土上进行了长期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的灌水、施氮、施磷和施秸秆水平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全钾含量随着氮、磷和秸秆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 ,施磷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增加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施秸秆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着灌水和氮、磷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 ,施秸秆对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影响最明显 ,其次是施用磷肥的影响。另外 ,施肥和灌水在提高土壤全钾含量的同时可能使速效钾含量降低 ,两者的变化表现为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树芹  赖娟  赵秀兰 《生态学报》2012,32(19):6128-6137
以草本花卉植物一串红和石竹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植物生长、氮磷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渗滤液灌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和电导率,其中,黄壤盐分积累速度大于紫色土,而对土壤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脲酶活性随渗滤液浓度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紫色土和黄壤在渗滤液灌溉浓度分别为60%和40%时脲酶活性最强;随渗滤液浓度提高紫色土过氧化氢酶活性略为上升,黄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渗滤液灌溉使两种花卉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但对植物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作用。渗滤液灌溉可提高两种植物地上部的氮含量,对一串红磷含量影响不明显,使石竹磷含量降低,对Cu、Zn含量的影响因土壤和植物的不同而异,但高浓度渗滤液灌溉使两种植物Pb、Cr和Cd含量均提高。结果表明,适当浓度渗滤液灌溉具有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地上部生长发育的作用,渗滤液灌溉不会引起土壤和植物体内重金属过量积累,土壤氮过量积累导致的氮磷营养失调和盐分过度积累是高浓度渗滤液抑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从土壤性质变化和植物生长反应看,渗滤液灌溉浓度以20%—40%为佳。  相似文献   

13.
Landfill leachates containing heavy metals are important contaminants and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due to the effect that they might have on ecosystems. We evaluated the use of Cajanus cajan to remove chromium and lead from landfill leachates. Eight-week-old plants were submitted to varied tests to select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ater assays with a solution (pH 6) containing leachate (25% v/v) were selected; the metals were added as potassium dichromate and lead (II) nitrate salts. Soil matrices that contained leachate (30% v/v) up to field capacity were used. For both water and soil assays,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10 mg kg?1. C. cajan proved able to remove 49% of chromium and 36% of lead, both from dilute leachate. The plants also removed 34.7% of chromium from irrigated soil, but were unable to decrease the lead content. Removal of nitrogen from landfill leachate was also tested, resulting in elimination of 85% of ammonia and 70% of combined nitrite/nitrate spec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 cajan might be an effective candidate for the rhizofiltration of leachates containing chromium and lead, and nitrogen in large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4.
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硅肥单施都能促进水稻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 ,氮肥效果好于硅肥。氮硅肥配施下 ,水稻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水稻产量以及水稻地上部生物量 ,植株氮、磷、钾、硅养分含量增幅均高于氮肥和硅肥单施。随施硅量增加 ,氮 /硅比率后期有明显下降趋势。氮硅配施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和有效硅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 ,而对速效磷、pH、有机质及全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雄飞 《生态学报》2019,39(13):4910-4920
为探究生物炭对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的促生及土壤保肥的长期效应,以刨花润楠-梅叶冬青(Ilex latifoli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0 kg(CK)、1.2 kg(T1)、2.4 kg(T2)、和4.8 kg(T3)4个生物炭用量对2015—2017年间刨花润楠生长动态及土壤养分含量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前期,刨花润楠生长较慢,但16月后生长速度加快。生物炭可促进刨花润楠株高、叶长及叶宽的生长,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下刨花润楠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35.71%、59.02%和31.81%,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28.02%、39.69%和20.52%;3个年份生物炭处理下0—15 cm和15—30 cm土层pH、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处理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略有提高。施用生物炭后,2015年和2016年0—15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降低,2017年则有所增加,但影响不显著(P0.05)。15—3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变化不明显;生物炭对2015年0—1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到2016年和2017年则增加其含量,且T1和T3处理下效应最显著。生物炭可增加15—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但到后期(2017年)效应不显著(P0.05)。总体看来,不同处理下土壤各养分含量均表现为0—15 cm15—30 cm,2015年2016年2017年。刨花润楠生物量与0—15 cm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各养分含量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适量生物炭(T2)处理促生保肥效应最佳,且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eachate from undisturbed monolith lysimeters cropped with white clover or meadow fescue or maintained bar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rain falling on them. No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applied only an initial dressing of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The grass received much more nitrogen from the rain than it lost by leaching whereas the clover lost more than it received. Most of the leached nitrogen was NO3-N - 92 per cent on the bare soil and 90 per cent on the clover. About 27lb nitrogen per acre (30 kg/ha) per year was drained from the actively growing clover sward rising to about 117lb N/acre/year (131 kg/ha) when the clover died or was removed. Only 2.3lb/ac (2.5 kg/ha) was drained from the actively growing grass sward.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clover fixed at least 270lb N/ac/year (303 kg/ha/year. The rates of leaching of potassium from a grass sward was about 1.7lb/ac/year (1.9 kg/ha) and 0.8 lb (0.9 kg) phosphorus. The quantities were similar for clover. The grass received from the rain mor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than was leached but only 60 per cent of the calcium and 13 per cent of the magnesium, similar results being obtained with white clover. During the year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grass sward there was evidence of loss of gaseous nitrogen (elemental and/or compound) from the soil: subsequently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the soil slowly increased. Calcium loss from the bare soil with an average rainfall of 26″ (650 mm) was about 100 lb Ca/ac/year (112 kg/ha).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潮棕壤钾收支及钾在作物体内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绍  宇万太  张璐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37-2340
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K的收支及K在作物体内的分配.结果表明,施K肥处理的大豆籽实和秸秆中K浓度高于不施K肥处理;而施K肥处理的玉米籽实K浓度在各个处理间几乎没有变化.在不施K肥条件下,单一施用N肥或NP配施均可造成K的严重亏缺.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可以缓解K收支赤字,而配合适量K肥的施用可以实现作物高产,平衡土壤中K收支.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稻麦轮作系统有机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利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有机肥类型(普通有机肥、生物质炭、秸秆)、施用策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部分化肥、有机肥配施全量化肥)、施用年限(短期、中期、长期)对稻麦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对不同土壤条件(酸性、中性、碱性)的响应。结果表明: 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对水稻和小麦的增产效应相近,分别为3.1%和3.0%。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性质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5.7%),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幅在11.7%~38.4%。不同类型有机肥中,生物质炭和普通有机肥对土壤性质的改良效果优于秸秆;与单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的作物增产效果更好,而土壤性质改良效果较差;随着有机肥施用年限增加,作物增产和土壤肥力提升效应逐渐增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作物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土壤容重与稻麦周年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稻麦周年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模拟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晰牦牛和藏羊践踏对高寒草甸的分异影响,通过2年模拟践踏和降水双因子控制试验,研究了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践踏处理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0—20 cm全磷、脲酶和0—10 cm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有机质含量,且适度践踏促进了全氮的矿化。随降水强度的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0—20 cm全磷和脲酶活性呈单峰曲线的变化态势,在平水下达到峰值;降水显著降低了0—3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和0—1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一放牧强度下,藏羊践踏区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优于牦牛践踏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可得,家畜的践踏作用促进了土壤氮和钾的矿化,抑制了磷的累积且加速了表层土壤有机质的耗竭,降低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适度降水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酶活性,降水过多则相反。适度的家畜践踏与降水相耦合下草地土壤的养分循环和酶活性要优于重度践踏和不践踏小区。在对草地的适度放牧利用前提下,应注重土壤含水量和放牧畜种对草地的影响。草地干旱或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应适当减少放牧畜种中牦牛比例增加藏羊比例,以期使草地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2年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苗为试材,设置杜鹃花类菌根真菌混合接菌(J1)、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和马尾松外生菌混合接菌(J2)、不接菌(J3)等3种接菌组合以及不同氮磷钾施肥组合试验,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杜鹃苗根际菌根真菌侵染与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土壤侵染率和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不接菌处理,各接菌处理下,施用N、P、K养分为1水平(即尿素2.2 g·株-1、钙镁磷1.9 g·株-1、氯化钾1.4 g·株-1)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含量的积累,J2处理下施P、K为1/4水平及N、P、K均为1/2水平也能促进土壤中全氮、有效氮、全钾的积累。相关性分析发现,J1处理侵染率与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J2处理侵染率与有效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J3处理与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杜鹃苗菌根真菌侵染率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全氮、有效氮和有效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