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甘肃仓鼠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8年Allen发表采自甘肃卓尼的甘肃仓鼠(Cansumys canus)以来,对其分类地位的争论就没有停止,不同学者从形态学和生态学方面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为了确认Allen所命名的甘肃仓鼠的分类地位,本研究利用形态性状和遗传性状,比较研究了甘肃、宁夏标本(包括模式产地标本)与华北、东北大仓鼠标本共计169只。结果显示:甘肃、宁夏地区标本身体及头骨量度与大仓鼠指名亚种、东北亚种间大多无显著性差异;地理分布连续,其间无隔离,也无地理重叠;生态特征与华北、东北的大仓鼠相似;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甘肃、宁夏地区种群与大仓鼠东北亚种种群关系较大仓鼠东北亚种种群与指名亚种种群关系更近;单倍型演化关系显示,指名亚种种群和东北亚种种群分别独立地由甘肃种群单倍型衍生而来,并且三个种群单倍型之间的分歧较浅,没有形成种上的分歧程度。据此,甘肃、宁夏地区“甘肃仓鼠”应为大仓鼠甘肃亚种[Cricetulus triton canus(Allen),1928]。  相似文献   

3.
甘肃仓鼠的核型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核型和带型技术对分布于陕西宁陕的甘肃仓鼠进行了研究, 其核型为2n = 24 = 16 m + 4 sm +2st + 2t 。由于没有得到雄性个体, 所以很难确定性染色体。部分染色体有着丝粒C - 带, 有1 对亚端染色体长臂具较大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带, 暂定为X染色体。3 对染色体上有NORs。与已有报道的大仓鼠染色体比较, 两者有显著差异。因此从染色体特征上看, 将甘肃仓鼠作为大仓鼠的亚种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甘肃仓鼠属Cansumys在河南的发现路纪琪,王廷正(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新乡453002)(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关键词甘肃仓鼠属,发现,河南作者在进行河南省啮齿动物调查时,于1994年6月在大别山区的商城县黄柏山(海拔320m)和罗山县灵山寺(海拔4...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仓鼠科动物数值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伟东  侯希贤 《兽类学报》1995,15(2):141-148
以内蒙古地区28种仓鼠科动物为分类单位,以形态特征为主兼顾头骨结构、牙齿构造和生活方式,列出46项特征,用系统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对这些动物进行数值分类。结果表明,麝鼠以其特异性特征从田鼠亚科中分离出来,单独构成一个亚科,其余各种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处理结果一致。系统聚类分析以不加权的对群成聚的算术平均法(UPGMA)得出的分类结果最好,主分量分析同时得出各项特征在前三维主分量上的分布图,并根据特征在前19维主分量上的累计贡献率大小,选取15个特征构成对所研究动物的数值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古远方昀  孙悦华 《四川动物》2006,25(1):28-33,F0004
利用叫声回放和声谱分析对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鬼鹗甘肃亚种(Aegolius funereus beickianus)繁殖期的叫声进行了研究。其记录了领域叫声、尖叫声等6种叫声,分析了各种叫声的特征及与行为的联系。发现不同地点录制的领域叫声存在差异,但同一个体的叫声电有变化。甘肃亚种的领域叫声和欧洲的指名亚种A.f.funereus及北美的亚种A.f.richardsoni相比较,单音数量少,单音长度小,频率高,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贾陈喜  王众  孙悦华 《四川动物》2003,22(3):170-170
灰头灰雀 (Pyrrhulaerythaca) ,亦称赤胸灰雀 ,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华中、台湾、西南山地和西藏 ,国外分布于锡金、不丹和印度北部[1] 。有关其繁殖的生物学资料国内尚无任何记载[2 ] ,国外仅 1个巢的报道 ,只提及营巢的位置[3] ,再无详细描述。 2 0 0 2年我们在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时 ,发现了 1个灰头灰雀的巢 ,现报道如下。该巢位于茂密的云杉侧枝上 ,巢树所在坡的坡向为 80°,坡度 48°。巢树胸径为 46cm ,营巢处树枝直径6cm。巢距地面 3 .6m ,距主干 3 .3m ,距树梢 1 .1m ,在巢树的 1 40°方向。巢为碗状 ,内径 80…  相似文献   

8.
李星学  沈光隆等 《古生物学报》1989,28(3):283-295,001,T002
自李星学等(1974)首次报道Eleutherophyllum waldenburgense(Stur)Zimmermann在我国发现以来,这一纳缪尔A期Eumorphoceras带的重要标志化石,除甘肃靖远大水沟外,我国其它地区至今尚无新材料增补。同时,甘肃靖远的材料,亦因标本较少和其它原因,尚未进行正式研究。近年来,为迎接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栗背岩鹨的繁殖习性作了考察,详细记述了这种鸟的4个巢,并报道了该鸟的声谱及其幼鸟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鬼鸮甘肃亚种繁殖期叫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古远  方昀  孙悦华 《四川动物》2006,25(1):28-33
利用叫声回放和声谱分析对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鬼甘肃亚种(Aegolius funereus beickianus)繁殖期的叫声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领域叫声、尖叫声等6种叫声,分析了各种叫声的特征及与行为的联系。发现不同地点录制的领域叫声存在差异,但同一个体的叫声也有变化。甘肃亚种的领域叫声和欧洲的指名亚种A.f.fu-nereus及北美的亚种A.f.richardsoni相比较,单音数量少,单音长度小,频率高,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7月,在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栗背岩鹨的繁殖生态做了进一步观察。记录了栗背岩鹨卵的大小、形状、颜色,产卵过程和孵卵节律。栗背岩鹨孵卵期为15天,育维期为14天。  相似文献   

12.
小果青钱柳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炳声  冯雪舟  徐连根   《广西植物》1988,(4):319-323
<正> 钟补求教授于1936年根据采自安徽黄山的模式标本而发表小果青钱柳Pterocarya mi-cropaliurus Tsoong新种时指出,该种与青钱柳的主要区别在于:(1)果实(包括果翅)较小,直径不超过2.5匣米,而在青钱柳则为3—7匣米;(2)果序较短,长约为青钱柳之半;(3)小叶数目较多,通常9—11枚,且较青钱柳为狭小;(4)小叶的锯齿较密较尖,最大的小叶通常每边有60个以上的锯齿,而在青钱柳则通常不到40个。但根据《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一卷(以下简称《植物志》),小果青钱柳应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的异名。该《植物志》写道:“本种的小叶大小及数目、果翅的形状及大小变异极大,某些极端类型看来好象可以划分成各别的种,但都存在有中间类型,并且也无一定的地理分布限定,因此它必然是一个自然的种”。为此,我们对有关的腊叶材料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2017~2019年,我们在对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若干新记录。本文对其中4种木本植物新记录进行报道,分别为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ChunC.H. Tsoong) Y.W. Law]、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峨眉鹅耳枥(Carpinus omeiensis H.H. HuD. Fang)和尾叶紫薇(Lagerstroemia caudata ChunF.C. How ex S.K. LeeL.F. Lau)。同时,我们也对这4种木本植物的种群现状、濒危状况和资源利用进行了调查,为进一步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晓鸿 《蛇志》1992,4(4):24-25
笔者于91~92年7月初步调查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04°17′~105°25′、北纬32°36′~33°15′)的蛇类,采集标本30余号,经鉴定为2科12属18种(包括甘肃新纪录绞花林蛇1种),另有资料记载4属6种,共计2科16属24种,占甘肃蛇类的75%。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香鱼分类地位的线粒体D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泉梅  鲁延付  章群 《生态科学》2007,26(2):143-145
测定了辽宁和广东香鱼的Cytb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日本和韩国香鱼分子数据合并比较。结果表明11尾香鱼402个碱基序列中变异位点8个,信息简约位点有2个,A+T与G+C含量分别为51.4%和48.6%,转换/颠换比为4.9。运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发现中国香鱼与日本和韩国香鱼聚类在一起,不同地理种群的香鱼均未单独分群,表明中国和日、韩香鱼亲缘关系相当近。根据日、韩香鱼的地理分布,推测所分析的辽宁和广东种群可能亦为香鱼指名亚种,但该推论尚需与琉球香鱼亚种的序列进行比较后才能确定。研究虽未发现辽宁香鱼和广东香鱼间存在明显的种群结构差异,但由于中国海域辽阔,生境多样,中国沿海是否会有其它种下群体发生,则需要采用进化速度适中的线粒体和核基因标记,对中国香鱼不同的地理种群进行广泛的大样本分析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Phasianus colchicus alaschanicus, Phasianidae, Galliformes is known only from the Helan Mountains of 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 China. Due to few studies on this subspecies,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Phasianus colchicus alaschanicus in Galliformes is unclear. We sequence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one P. c. alaschanicus and downloaded 36 species of 22 genera from GeneBank to construct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L) metho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length of P. c. alaschanicus was 16,688 bp with a base composition of 30.6% A, 25.3% T, 30.8% C, and 13.3% G, including two rRNA genes (12S rRNA, 16S rRNA), 22 tRNA genes, 13 protein-coding genes, and a control region. We confirmed the genetic classification status of P. c. alaschanicus in Galliformes. The Phasianidae formed a complex clade, which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eighteen lineages. P. c. alaschanicus was a sister group of the remaining taxa (posterior probabilities 100% in ML).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至8月期间,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3巢酒红朱雀(Carpodacus vinaceus).巢呈碗状,筑于小云杉(Picea asperata)或小灌木上,距地面高1.5~1.9 m.卵的大小为(21.06 ±0.59)mm ×(14.81±0.26)mm,重(2.32±0.08)g(n =6).雌鸟单独孵卵,雌雄共同育雏,孵卵期约14 d,育雏期约1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