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精子体外获能与顶体反应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种方法,检测了猪精子体外获得的效果。结果证明:高离子浓度的前培养液和猪镦泡液,具有促进获能过程的作用,实验还获得了获能后顶体反尖的一些重要的形态学变化资料,包括质膜的膨胀、断裂、顶体膨胀、顶体外膜内陷或原位局部囊泡化,质膜再全部丢失。顶体内膜直到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才发生可见的变化。受精过程无论体内或体外,都容易发生多精入卵,体外受精则更甚。在精子穿过卵丘细胞之间时,一方面开始进行顶体反应,另 相似文献
2.
用卵水(egg water)对中国对虾纳精囊内精子进行人工诱导顶体反应,并分别用透射电镜和SDS-PAGE及复性单向电泳对顶体反应的超微结构变化和蛋白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精子在人工诱导条件下30min内有50%以上完成反应。电镜观察证明,中国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1)棘突的收缩;(2)顶体颗粒的释放和顶体帽的消失。在反应过程中许多蛋白被降解,且反应开始后精子本身释放出一些水解酶类,主要有200kDa、130kDa、66kDa、53kDa、48kDa和41kDa 6种。在对卵水成分的初步分析中发现两种分子量约200kDa的蛋白。 相似文献
3.
4.
5.
用卵水 (eggwater)对中国对虾纳精囊内精子进行人工诱导顶体反应 ,并分别用透射电镜和SDS—PAGE及复性单向电泳对顶体反应的超微结构变化和蛋白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对虾精子在人工诱导条件下 3 0min内有 5 0 %以上完成反应。电镜观察证明 ,中国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1 )棘突的收缩 ;(2 )顶体颗粒的释放和顶体帽的消失。在反应过程中许多蛋白被降解 ,且反应开始后精子本身释放出一些水解酶类 ,主要有 2 0 0kDa、1 3 0kDa、66kDa、5 3kDa、48kDa和 41kDa 6种。在对卵水成分的初步分析中发现两种分子量约 2 0 0kDa的蛋白。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剂量的氦氖激光辐射绵羊精液,发现低剂量的激光可以提高精子的活力,促进精子的顶体反应,改善精液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8.
9.
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是一类由神经递质调控的跨膜离子通道。研究发现它们在精子的顶体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顶体反应是精子完成受精的一个关键步骤。至今已发现3种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受体存在于精子头部的质膜上,它们是乙酰胆碱受体、甘氨酸受体和GABAa受体。尽管乙酰胆碱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已被清楚的证明参与了ZP3诱导的顶体反应,GABAa受体的功能则相对复杂,需进一步研究。这类受体在精子膜电压变化中起的作用和由此导致的膜电位改变对于精子顶体反应的重要性,为精子顶体反应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信号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精卵相互作用:诱发仓鼠精子顶体反应的部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5只成年仓鼠经超排卵后,于排卵前人工授精。授精后6一7小时,收集输卵管壶腹部液(AF)、活动精子和卵子包括卵丘细胞(CM)基质和透明带(ZP),以相差显微镜检查精子顶体帽状态。在AF中有65.3%精子顶体帽发生改变;顶体反应(AR)率随着精子穿过CM而增加(73.7%);当精子到达ZP后,97.1%精子完成AR。25只仓鼠体外授精表明,获能精子在CM内游动或穿过CM时,顶体帽发生改变,可达到71.4%,但AR百分率甚低。当精子到达ZP后约30分钟完成AR。虽然单独的CM不能诱发体外仓鼠精子发生AR,但它可引起精子AR的早期阶段发生改变,并协同ZP促进获能精子完成AR。同样地,可溶性CM和ZP及其复合物可明显地激发体外仓鼠精子AR。但豚鼠ZP则无此作用。这些结果提示:AF是AR早期阶段的发生部位,而CM和ZP是体内仓鼠精子AR的主要部位;CM和ZP复合物是体外精子AR的诱导者。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药物筛选中MTT法和SRB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中 ,MTT法和 SRB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我们用MTT法和 SRB法分别测定 3种已知植物抗癌药对 2 2株人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 ,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测出的细胞存活率 ( T/ C)的差异分布和相关系数以及 IC50 的二变量分布 ,比较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异同 ;通过两种方法重复测定 3种药物对 7株人癌细胞的抗癌活性 ,比较了两种方法的重复性 ;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 T/ C值随时间变化的程度 ,比较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MTT法和 SRB法的相关性较好 ,都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 ,SRB法更适合于大规模筛选 ,3种抗癌药物的测定结果与临床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棉纤维由棉胚珠表皮细胞分化生长而成,是研究细胞分化、细胞伸长等机理的良好材料。为了更好地研究它的分化和发育,人们建立了多种实验系统:离体胚珠培养系统、胚珠来源的单细胞悬浮培养系统、胚珠愈伤组织细胞来源的细胞悬浮培养系统,并对这些实验系统的特点对纤维细胞分化和生长,如培养基的配方、激素配比、pH值、抑制剂或促进剂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棉纤维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用酶处理的方法分离出成年鸡前背阔肌(慢肌)和后背阔肌(快肌)中的卫星细胞,在无神经因素影响下分别进行体外培养,每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二者的发育特征。在本实验中不仅观察到一些学者已描述过的卫星细胞的体外发育过程和特征,还发现了快、慢肌的卫星细胞之间在发育上存在的时程差异,即前背阔肌的卫星细胞发育为成肌细胞所需的时间以及成肌细胞融合为肌管所需的时间均比后背阔肌的卫星细胞约少24h。支持了鸟类肌肉的卫星细胞本身带有某种发育倾向的猜想,并把快、慢肌在离体的发育过程中可鉴别出差别的时间从肌管提前到卫星细胞时期。 相似文献
15.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f follicular oocytes harvested from ovaries and matured in vitro was attempted for 55 minke whales ( 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 captured for Japanese research purposes in the Antarctic Ocea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November 1995 to March 1996. In Experiment 1, effects of culture duration (96 h or 120 h) on maturation of follicular oocytes and addition of caffeine (5 mM) and/or heparin (100 pg/ml) on sperm penetration and pro-nuclear 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Spermatozoa recovered from the vasa deferentia of four mature males were diluted (5-fold) and frozen at - 80°C. The post-thawed and pooled spermatozoa were used for in vitro insemination. A higher ( P < 0.05) proportion of the oocytes cultured for 120 h (34.2% of 260) progressed beyond the second metaphase stage than of the oocytes cultured for 96 h (26.0% of 262). For the matured oocytes, higher rates of penetration ( P < 0.05) and pronuclear formation ( P < 0.01) were obtained in the oocytes cultured for 120 h (55.1% and 40.4%) than in those cultured for 96 h (32.4 % and 20.6%). Addition of caffeine and heparin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Experiment 2, follicular oocytes matured for 120 h and then inseminated were cultured to examine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in two culture systems (with and without co-cultured cumulus cells). Of 448 inseminated oocytes, cleaved embryos (2–16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5.8%) and without (4.9%) co-cultured systems. No cleavage was observed in 54 ova without insemin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f minke whale in vitro matured follicular oocytes with cryopreserved spermatozoa is possible, yielding cleaved embryos.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对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的方法作了一些改进。用带有4—5个节的马铃薯无病毒茎段,在加有生长因子的MS液体培养基中作浅层静置培养,2—3周后,可长成3~2—4~2个枝条。此时,将诱导结薯的液体培养基加入同一容器内,培养1—3周后,小植株的多数茎节上开始出现气生小块茎。再经过3—4周的培养,小块茎成熟并具有发芽能力,可以收获作为无病毒超级原种加以应用。这种改进了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无病毒小薯的生产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讨论了激素等培养条件对小块茎形成的影响和将试管诱导结薯技术应用于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研制出一种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 Bioreactor,RWVB)。采用RWVB进行基地试验时,意外地发现离体细胞在RWVB中呈现高密度聚集,并形成较大的组织样结构。RWVB的核心结构是由两个同心圆柱体构成的旋转培养装置。将细胞与培养液置入内、外圆柱体之间,整个装置绕水平纵轴旋转,使培养物长时间保持悬浮状态。由于在旋转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冷冻附睾精子的体外受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屠宰母猪卵巢分离得到505枚卵母细胞,经成熟培养,其中468枚卵丘细胞扩张,成熟率为92.7%。采用冷冻的附睾精子授精,受精率为41.9%(57/136),其中单精受精率36.8%(50/136),多精受精率5.1%(7/136)。授精卵体外培养24和48小时后的卵裂率分别为5.3%(15/258)和12.9%(30/232)。把35枚早卵裂期胚胎和250枚未见卵裂的1-细胞期受精卵移入4头受体母猪的输卵管内,其中2头妊娠,分别于1990年4月10日和29日正常分娩,共生产仔猪21头。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别取出孕9.5天和孕11.5天大白鼠全胚胎于体外培养各48小时,重点观察9.5天至11.5天胚胎生长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