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微转移是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尚处于临床不可探测阶段的微小转移灶,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液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是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目前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寻找不同的检测方法、途径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微转移检测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现就胃癌微转移检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25例,其中经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05例患者作为阴性组(LN-组),另229例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L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LN-组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术后化疗与L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N-组的5年生存率为76.2%,显著高于LN+组的43.2%(P0.05)。未透浆膜的LN-患者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浸透浆膜者,术后化疗的LN-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LN-患者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术后化疗与LN-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是影响LN-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病灶多位于中下部,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内,肿瘤直径多不超过5 cm,浸润深度多未浸透浆膜,临床预后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RMS1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和CK-19联合检测8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所有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86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689淋巴结中有48粒(6.97%)检测到微转移,其中阳性病例22例(25.58%),BRMS1的表达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病例率(43.24%)和术后复发率(54.05%)远高于BRMS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12.24%,8.16%),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BRMS1与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可以成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指标,并对乳腺癌的分期、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对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清中CYFRA21-1、SCCAg含量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越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越低(P0.05);CYFRA21-1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693、-0.714、-0.648;SCCAg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5、0.703、-0.751、-0.681。结论: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能够反应鼻咽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活力,是用于评价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反义转录本1(SOCS2-AS1)、微小核糖核酸(miRNA)-454-3p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上述组织中LncRNA SOCS2-AS1、miR-454-3p表达。分析LncRNA SOCS2-AS1、miR-454-3p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SOCS2-AS1、miR-454-3p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 SOCS2-AS1、miR-454-3p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LncRNA SOCS2-AS1低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OS)低于LncRNA SOCS2-AS1高表达组,miR-454-3p低表达组3年OS低于miR-454-3p高表达组(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iR-454-3p、LncRNA SOCS2-AS1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LncRNA SOCS2-AS1、miR-454-3p呈低表达,二者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余诗雨;强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25,(2):116-12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miR-874-3p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靶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胃癌细胞系MKN28细胞,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874-3p靶向结合位点,应用miR-874-3p mimic或其inhibitor改变MKN28细胞内miR-874-3p的表达,应用MAPK1 siRNA或MAPK1过表达载体改变MKN28细胞内MAPK1表达;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miR-874-3p、MAPK1及MAPK1下游相关蛋白KRT6A、KRT13和KRT81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划痕试验、Transwell实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 MKN28细胞中miR-874-3p表达显著降低,MAPK1表达显著升高。当抑制MKN28细胞miR-874-3p表达时,其MAPK1的表达显著上调。当上调MKN28细胞miR-874-3p表达时,其MAPK1及其下游相关蛋白KRT81、KRT6A和KRT13的表达水平均下降,同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修复能力和穿膜细胞数也相应降低;而同时增加MAPK1表达时,KRT81、KRT6A和KRT13的表达水平则明显回升。当用mi R-874-3p inhibitor降低miR-874-3p表达后,MAPK1及其下游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上升,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也随之增强;而当同时敲低MAPK1的表达时,这些指标的增强趋势又受到抑制。结论 miR-874-3p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可通过负调控MAPK1的表达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胃癌的发生可能与miR-874-3p的低表达减弱了其对MAPK1及其下游蛋白KRTs的负调控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 (MAGE-A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移相关蛋白1(MTA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非小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AGE-... 相似文献
8.
【背景】β-葡聚糖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淀粉多糖,是谷类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β-葡聚糖酶能够水解β-葡聚糖生成低聚合度的寡糖,在食品、饲料、造纸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从海洋细菌沙质微泡菌(Microbulbifer arenaceous)中克隆到一个β-1,3(4)-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研究其相关酶学性质。【方法】以沙质微泡菌(Microbulbifer arenaceous)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一个β-1,3(4)-葡聚糖酶基因(MaGlu16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MaGlu16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MaGlu16A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pH 6.0和40°C,在pH 5.0-10.5和35°C以下稳定。对EDTA具有较高的抵抗性,在1 mmol/L和10 mmol/L EDTA浓度下仍保持99.3%和82.5%的酶活力。该酶能够有效水解可得然多糖、昆布多糖、大麦葡聚糖、地衣多糖、燕麦葡聚糖和酵母葡聚糖,水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二糖、三糖和四糖。【结论】海...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的REG 1A基因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78%(183/235)的原发性胃癌REG ;A mRNA阳性.REG 1A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生长方式、印戒细胞癌及低分化胃腺癌关系密切.与REG lA mR.NA阳性的肿瘤患者相比,REG lA mRNA阴性高分化腺癌患者有更好的预后.同时REG 1A mR-NA阳性的肿瘤发生血行转移的机会要显著高于REG lA mRNA阴性肿瘤.因此REG lA mRNA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性生长密切相关,可能是高分化胃腺癌的一个不良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节性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等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RP、ESR、Ig等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下降与CRP和IgG升高成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调节因素可能在COPD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4t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胃癌原发灶与其转移淋巴结中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差异性,为临床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12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原发灶Her2强阳性(Her2阳性表达为3+)表达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并参照《胃癌Her2检测指南》中规定的检测流程重新判定有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胃癌原发病灶其相应的转移淋巴结中Her2有无过表达或扩增,再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2例患者中,胃癌组织Her2的阳性率为74.11%,淋巴结Her2的阳性表达为66.07%,二者共同阳性表达率为6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两,二者一致率为83.04%,kappa检验结果为(Z=6.452,P0.001)。胃癌组织Her2的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以及远端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胃癌原发病灶中Her2过表达或扩增与其相应的转移淋巴结中Her2过表达或扩增具有一致性。胃癌组织Her2状态与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10组)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2011年)75例胃癌根治术伴10组淋巴结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病例.分析了临床病理学因素和10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52%.胃下部癌的转移率(20%)相对较低(P=0.000),大弯侧肿瘤的转移率高达76.2%.病灶的侵润深度及病理TNM分期与10组淋巴结阳性率密切相关,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与10组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相关.病灶小于3 cm病例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0%,而大于9 cm或Borrmann-Ⅳ的肿瘤患者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100%.结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1.中上部胃癌;2.肿瘤位于胃大弯侧;3.大于3 cm; 4.侵达胃壁浆膜层.含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中,建议常规行术中快速冰冻检查10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含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建议行脾切除术,或如果技术条件具备应行保留脾的10组淋巴结清扫术以便最终获得R0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淋巴结转移率(MLR)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6年间在我院就诊,临床资料完整的363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第七版UICC/TNM(p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进行分期,比较两种方法评价胃癌预后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确定MLR分期方法的特点及优势。结果:363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单变量生存分析方法将淋巴结转移率(MLR)分为四期:MLR0(0.0%)、MLR1(0-30%)、MLR2(30-70%)、MLR3(≥70%),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58.3%、28.7%、12.9%,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pN分期分为pN0、pN1、pN2、pN3a、pN3b,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60.8%、32.0%、21.9%、6.8%,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单因素COX生存分析后显示,MLR分期越高,预后越差(HR:MLR1,MLR2,MLR3/MLR0=1.589,4.455,9.900,P<0.001)。按清除淋巴结个数将所有病例分成两组:group1(≤15个)、group2(>15个),在该两组中比较pN及MLR分期的预后,结果显示pN3a在group1组中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roup2组(6.2%vs.38.4%,P<0.001),而MLR分期与清除淋巴结个数无统计学生存相关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N分期、MLR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以pN及MLR分期风险比最高。结论:MLR分期是评价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该方法不受淋巴结清扫个数的影响,与pN分期方法相比,实用、准确、简单,可以降低pN分期因淋巴结清扫不足造成的期别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6.
Overexpression of LI-cadherin in gastric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Ko S Chu KM Luk JM Wong BW Yuen ST Leung SY Wong 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4,319(2):562-568
Gastric cancer remain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s worldwide. Patients usually present late with local invasion or metastatic disease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liver-intestine cadherin (LI-cadherin) by RT-PC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in 71 pairs of tumor and non-cancerous gastric mucosa.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of LI-cadherin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mRNA of LI-cadherin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umor as compared to non-cancerous mucosa.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LI-cadherin (p=0.038).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 staging and LI-cadherin expression were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结肠癌中烟酰胺核苷酸腺苷转移酶2 (Nicotinamide nucleotide adenosine transferase 2, NMNAT2)、p53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4分为阴性、≥4分为阳性)检测结肠癌标本(48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0例)中NMNAT2、p53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关系。结果:(1) NMNAT2、p53表达于结肠癌组织细胞质、胞核,呈棕黄或棕褐色,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或缺失。结肠癌中NMNAT2、p53表达阳性者占83.33%、70.83%,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者占7.50%、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NMNAT2、p53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形态、分化程度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期者为96.51%、84.62%,高于(T1-T2)期的68.18%、54.55%(P0.05);(Ⅲ-Ⅳ)期者为95.00%、85.00%,高于(Ⅰ-Ⅱ)期的78.57%、57.14%(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00.00%、84.2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72.41%、62.07%(P0.05)。(3)结肠癌组织中NMNAT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s=0.809, P0.05)。结论:NMNAT2、p53与结肠癌发展相关,且二者呈正相关,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结肠癌诊治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