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获得受精卵,运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对杂交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并对杂交种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受精卵直径1.41 mm±0.16 mm,吸水膨胀后直径达1.91 mm±0.09 mm,半漂流性。25℃±0.5℃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历时25 h 50 min孵出。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7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4.71 mm±0.12 mm。经统计,杂交种受精率46.84%,孵化率72.84%,仔鱼畸形率8.62%,表明这两种沙鳅属间杂交表现出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利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记录,对沱江宽体沙鳅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并确定了到达各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成熟卵直径为0.9~1.1 mm.受精卵卵膜吸水膨胀之后直径为1.6~1.9 mm,半漂流性.卵膜直径较小是区分宽体沙鳅和其他鳅科漂流性鱼卵的标志性特征.水温23℃±0.5℃,受精卵历时27 h孵出.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28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约为3.5~3.8 mm.建议水利工程规划及建设中应该保留满足漂流性卵胚胎发育的足够长的天然河段.  相似文献   

3.
以人工繁殖获得的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受精卵为材料,观察了长鳍吻鮈胚胎发育,分析了其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长鳍吻鮈卵的卵径为1.52 mm±0.07 mm,吸水膨胀后卵膜径达到6.44 mm±0.08 mm,为卵径的4.2倍。在水温17.35℃±0.24℃条件下,长鳍吻鮈受精卵历时73.50 h孵化出膜,出膜仔鱼全长6.25 mm±0.11 mm,从受精到孵化出膜的积温为1275.44℃·h。根据胚胎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将长鳍吻鮈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阶段26个时期。结果表明:长鳍吻鮈受精卵吸水后的卵膜径、出膜前胚体蜷曲程度等可作为长鳍吻鮈早期发育阶段形态学鉴定的依据。长鳍吻鮈胚胎发育阶段的积温高于一些产漂流性卵鱼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对温度、pH和盐度的耐受性, 以后背鲈鲤幼鱼为实验材料,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对其温度、pH和盐度耐受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后背鲈鲤幼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为0—32℃, 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2℃和1℃, 最佳生长温度为8—27℃; 96h内, 最佳生长pH为5.0—9.0, pH高于9.5或者低于4.7时, 幼鱼出现死亡, 在24、48、72、96h里, 不同碱度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而不同酸度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P>0.05), 24、48、72、96h酸度半致死浓度(LC50)相应pH分别为3.90、3.96、4.15、4.40, 碱度半致死浓度相应的pH分别为11.20、11.10、10.98、10.89。96h内, 当盐浓度超过7.50 g/L时, 幼鱼开始死亡, 不同盐浓度对幼鱼的存活率的影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盐度对实验鱼的 12、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30、9.25、9.00、8.85、8.82 g/L, 2个级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882 g/L、2.557 g/L。后背鲈鲤已被列入珍稀濒危物种, 研究为今后后背鲈鲤的人工养殖和跨地域养殖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运动能力的影响,将480尾(体质量为2.18g±0.12g,体长为5.33cm±0.09cm)鲈鲤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尾):对照组(C)、无氧训练组(An)、4BL·s^-1组(BL为体长)(H)和2BL·s^-1组(L)(H组和L组每天均训练8h),在15℃±2℃条件下持续训练30d后停训。分别在训练前(T0)、训练30d后(T30)、停训20d后(DT20)和停训50d后(DT50)测定鲈鲤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1.5Ucrit条件下的耐受时间。结果显示:(1)持续运动训练显著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而力竭运动训练只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无氧运动能力;(2)停训20d后,L组的Ucrit显著高于An组和C组,An组、H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组和H组的耐受时间仍显著高于对照组,L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停训50d后,实验组和C组间Ucrit和耐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运动训练显著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但不同训练方式的提升效果及其维持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鲈鲤早期鱼苗耳石标记的可行性, 先采用高温水(20.8±0.3)℃和低温水(10.8±1.2)℃交替饲养对20日龄鲈鲤进行热标记, 然后将经热标记的35和45日龄鲈鲤浸泡在50—200 mg/L的茜素络合物(AC)或茜素红S(ARS)溶液中进行荧光标记。热标记的耳石生长轮清晰可见, 明显区别于其他轮纹, 微耳石热标记轮轮纹宽度(IW)和高温期持续时间(T)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W=0.16462+0.24762T。经荧光物质浸泡后鲈鲤耳石在绿光下均能检测到橘红色标记; AC标记质量受溶液浓度影响显著(P<0.05), 受全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 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间的标记质量差异显著(P<0.05); ARS标记质量受全长和溶液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 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间的标记质量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 耳石热标记、荧光标记及两者结合使用均可用于大规模标记鲈鲤早期鱼苗。  相似文献   

7.
卵泡内环境对猪卵泡卵体外成熟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卵泡内环境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直径≥5mm、4-4.9mm、3-3.9mm和2-2.9mm的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90.5%、89.7%、85.4%和67.4%,体外受精后,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随卵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强,直径≥5mm和4-4.9mm卵泡卵的2-细胞、3-4-细胞发育率显著高于直径2-2.9mm的卵泡卵(P<0.05或0.01)。体外成熟培养36h、42h和48h,直径2-2.9mm卵泡卵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5%或15%的不同直径卵泡的卵泡液,各组间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受精卵的体外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卵泡大小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发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斑狗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白斑狗鱼 (EscoxluciusLinnaeus) ,卵圆球形 ,呈金黄色 ,直径为 1.9— 2 .2mm ,具黏性。在 5— 11℃的温度下 ,受精卵历时 185h 18min发育后孵出 ,所需总积温为 2 6 4 1 37℃ ,胚胎发育可划分为 6个阶段 ,33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 7 0— 7 7mm ,从孵出到各鳍形成需 2 1d。胚胎发育各期及仔鱼的主要形态特征均被描述  相似文献   

9.
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了积累其生物学资料,为相关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于2009年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四川华吸鳅受精卵,对其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四川华吸鳅的受精卵呈浅黄色,卵膜径较小(1.85 mm±0.23 mm),具粘性.在水温26.3~27.8℃下,胚体经历22 h 34 min发育成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39 mm±0.21 mm,肌节37对;日龄4 d时,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外营养期;日龄65 d时,鳞片长齐,进入幼鱼期.整个早期发育过程历时65 d 22 h 34 min.  相似文献   

10.
拟目乌贼受精卵孵化及室内附卵基附卵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福建沿海的拟目乌贼受精卵进行了孵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1℃~30℃,盐度为24~33条件下,受精卵均能孵化。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最适温度为24℃,孵化率达(93.3±2.9)%,孵化高峰期为23~24 d;在温度为24℃的条件下,最适盐度为30,孵化率达(93.3±2.9)%,孵化高峰期为23~24 d。不同附卵基的附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附卵基的附卵效果差异显著(P〈0.05),网目为27 mm的聚乙烯网片附卵效果最佳,平均附卵量为193.4粒,平均附卵率32.51%;其次是15 mm的网片,平均附卵量为137.5粒,平均附卵率23.14%。直径为8 mm和10 mm的尼龙绳附卵效果也较好,平均附卵量分别为119.6粒和120.0粒,平均附卵率分别为20.09%和20.13%;直径为2 mm和4 mm的尼龙绳以及网目为2.5 mm的网片的附卵效果明显较差,平均附卵率分别为0.92%、1.45%和1.76%,基本不附卵。无论是尼龙绳还是网片,都是以直径或网目较大的附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