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Lochkovian)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Pragian)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Frasnian)末惨遭绝灭。晚泥盆世晚期(Famennian)的珊瑚却与石炭纪珊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晚泥盆世的珊瑚经历了绝灭残存复苏3个发展阶段。泥盆石炭纪之交,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再遭绝灭,至石炭纪初代之于Tournaisian型的珊瑚。正当华南锡矿山(相当于Famennian早期)的珊瑚群罹难的时刻,新疆北部洪古勒楞(亦相当于Famennian早期)却形成了F/F大绝灭后生物理想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2.
晚泥盆世弗拉期末F-F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珊瑚以及许多浅海底栖生物灭绝,几乎整个法门期珊瑚群都处于残存阶段,华南地区目前只在湖南的个别地方发现少量的Smithiphyllum。直到法门期末珊瑚和其它一些造礁底栖生物开始复苏,出现了不少与典型泥盆纪珊瑚存在很大差别的新分子。华南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可划分成上、下两个组合:上部Cystophrentis组合;下部Eocaninophyllum组合。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另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使新生的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又遭灭绝。  相似文献   

3.
广西宜山法门期的珊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泥盆纪类型的珊瑚在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末已告绝灭.晚泥盆世法门期(Famennian)是珊瑚进化史上的一个'低潮'时期,因此过去在世界各地都很少有过珊瑚化石的报道.近年来,在波兰、比利时、西德以及苏联的奥莫弄和乌拉尔等地均相继发现了不少的法门阶的珊瑚化石。  相似文献   

4.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5.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6.
王慧  要乐  林巍  王秋来 《古生物学报》2022,61(3):427-438
伴随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Kellwasser和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 泥盆纪的主要造礁动物层孔海绵消失、珊瑚多样性急剧减少, 之后的早石炭世是造礁珊瑚的关键复苏期。贵州雅水剖面下石炭统维宪阶上司组发育了丰富的原位珊瑚层, 即层状珊瑚礁, 依据有孔虫化石确定珊瑚层的时代为维宪晚期。上司组珊瑚层主要由丛状复体四射珊瑚组成, 多样性低, 可识别出2属2种: Siphonodendron pauciradiale 和Stylostrotion pentalaxoidea。其中, S. pauciradiale广泛分布于西欧和北非地区维宪晚期的珊瑚礁中, 而S. pentalaxoidea分布局限, 目前仅见于华南板块。雅水剖面维宪晚期全球广布的造礁珊瑚S. pauciradiale的出现, 指示华南地区珊瑚礁的复苏演化过程与全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系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我们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中泥盆世晚期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至于晚泥盆世的珊瑚,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拟另文继续描述。  相似文献   

8.
湖南界岭邵东段小孢子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湖南界岭邵东段小孢子化石的地方特性较明显,并含有较多见于俄罗斯地台晚泥盆世沉积地层的分子,也有少量原被视为欧美地区典型的石炭纪分子,因此具有浓厚的泥盆纪与石炭纪的双重时代色彩。但对101个已知小孢子种(可归入42属)的研究表明。邵东段归属晚泥盆世晚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湖南界岭邵东段微体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礼昌 《古生物学报》1997,36(2):187-216
湖南界岭微体植物群由56属145种小孢子及很少量的疑源类与虫牙组成,并以Spelaeotriletes hunanensis的百分含量最高和同时含泥盆纪与石炭纪双重时代色彩的分子为特征。但其地质时代属晚泥盆世晚期或晚法门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描述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介形类共计15属24种。根据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及孢子、牙形刺的研究结果推断,亚里剖面上的亚里组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D-CB)大致位于亚里东沟段顶部至沟陇日段。亚里组产出的介形类生态组合属于光滑速足目集群或艾菲尔生态型,指示亚里组在沉积时为远岸浅水沉积环境,且在上部腊扎蒲段水深变浅。亚里组介形类面貌与华南泥盆纪介形类相似程度高,与俄罗斯和欧美地区也有相似的属种,说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介形类的地理隔离并不显著,在各个板块之间有属种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