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线粒体DNA限制性酶切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鱼类线粒体DNA(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有利于进行鱼类种间和种内遗传变异及进化的研究(张亚平等,1992)。目前国内外对鱼类的mtDNA研究已有一些报道(陈关君等,1984;戴建华等,1994;Avise等,1987;Brown,198...  相似文献   

2.
鱼类线粒体DNA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而在种属数量上又最占优势的类群,其起源复杂,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鱼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同其他脊椎动物的mtRNA一样,呈共价闭合环状,是细胞核外具自主复制、转录和翻译能力的遗传因子。与核DNA相比,鱼类mtDNA具有分子较小、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遗传相对独立性和母系遗传等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制单位。由于鱼类线粒体DNA具有上述特点,以mtDNA作为分子标记,探讨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系统演化,已成为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热点。综述了鱼类mtDNA的结构特征、进化和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其在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鱼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和人类进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线粒体DNA(mtDNA)由于自身比较独特的遗传特性(母系遗传、缺乏重组和进化速率高)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群体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通过对其全序列的限制性酶切和D-环高变区序列数据的分析,mtDNA较好地阐明了人类学中诸如现代人类起源、人群过去动态的估计以及单个人群的区域性微分化和人口历史学等问题。综述了近年来世界各人群mtDNA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的改进、mtDNA与核基因标记结果的异同、mtDNA  相似文献   

4.
鱼类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种属数量最多的类群,分布广泛,起源复杂,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鱼类遗传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作用,对鱼类生存和进化有重要影响.采用分子手段探讨鱼类遗传资源现状,可为遗传育种、鱼类进化研究和遗传资源保护等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以鱼类线粒体DNA(mtDNA)为代表的分子标记技术已被用于研究鱼类群体遗传结构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本文综述了鱼类mtDNA的结构特征及其在鱼类分子群体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对了解和运用mtDNA等分子标记研究鱼类群体遗传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鬣羚干皮标本中的DNA提取和PCR扩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澄清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这种动物在系统进化和分类上的混乱局面,有效地保护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以鬣羚不同种群的干皮标本为样品,分别提取了总DNA(totalDAN),并以此为模板,特异性扩增了mtDNA(mitochondrialDAN)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约500bp的片段,从而证明了通过干皮标本研究这种珍贵动物遗传分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DNA似近距离及进化时间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似近分析和Nei氏遗传距离的基础上,给出了DNA似近距离计算公式,并以DNA似近距离估算类群间的分歧时间(进化时间),应用10种限制内切酶对猕猴属(genus Macaca)内5个种mtDNA的切点数据计算了这5个种的DNA似近距离和进化时间,比较由DNA似近距,遗传距离构建的歧化树和Fooden及Delson的形态歧化树表明,除遗传距离的歧化树外,其它三种歧化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熊猴(M.a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控制区在鱼类种内遗传分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线粒体DNA(mtDNA)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物种系统发生的研究。mtDNA控制区序列(D-Loop)以其较高的突变积累对于研究物种种内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价值。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但在种属数量上又最占优势的类群,其物种繁多,分布广泛,起源复杂,研究其系统发生历来是令人饶有兴趣的课题。D-Loop在研究鱼类种内遗传分化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将D-Loop作为分子标记来探讨各种鱼类的种内遗传分化,并且获得了许多有启发性的结果。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湖中主要鱼类为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D-Loop分析初步结果显示青海湖及其周围河流中的裸鲤似乎没有新的种内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鱼类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 在其生存与进化的过程中, 免疫系统担负着保护鱼类免受病原感染的重任, 其中Toll样受体家族等介导的先天性免疫是鱼类抗病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并在连接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反应中起着桥梁作用. 虽然从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 Toll样受体家族内多数成员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上都较为保守, 但是鱼类作为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在其进化过程中又形成了一些特有Toll样受体分子, 其剪接类型也更丰富; 鱼类Toll样受体家族介导的免疫识别、免疫信号传导、激活和调控方式与高等脊椎动物也不尽相同. 文章主要综述了鱼类Toll样受体的结构、种类、功能、多样性、免疫信号传导及其调控特点, 为深入了解鱼类的免疫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RFLP和PCR—RFLP技术研究东北虎和华南虎线粒体DNA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平  黄恭情 《生物多样性》1997,5(3):173-178
采用mtDNARFL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东北虎和华南虎的mtDNA的多态性。在mtDNARFLP研究中,分离纯化了东北虎和华南虎肝、肾和心脏组织的mtDNA,用20种识别6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结果只有1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检测到多态性片段,其余19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的限制性格局在东北虎和华南虎完全一致。在PCRRFLP研究中,用PCR技术分别扩增了东北虎和华南虎mtDNA的控制区(controlregion),用8种识别4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扩增产物进行消化,结果只有1种限制性内切酶(RsaⅠ)检测到多态性片段。mtDNARFLP及PCRRFLP的结果均提示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的遗传距离极小。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两者分布区间无天然隔离屏障;具有强扩散能力;近几百年才被相互隔离。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缺陷与阿尔采末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ng L  Li L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63-366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存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异常与线粒体DNA(mtDNA)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细胞以素c氧化酶,COX)活性在AD患者血小板,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脑中显著下降。其可能则遗传性mtDNA突变与自由基介导的体细胞mtDNA突变的共同作用,也可能继发于其它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