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凝集素不但能凝集兔、羊、鸡、豚鼠、小鼠和大鼠的红细胞,而且能凝集任何血型人的红细胞,其凝集活性能被D-半乳糖和乳糖所抑制。比较了不同诱导源诱导后血凝活性的动力学变化,发现体壁损伤后凝集素应答较快,活性高、消退快;~(60)Coγ射线诱导后凝集素应答较慢、活性低、消退较慢;超声波和紫外线几乎无诱导作用。还发现化蛹后24小时的血淋巴其凝集活性也较正常的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甲醇萃取滞育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血淋巴中抗病毒肽的方法, 本实验分别比较甲醇及乙腈萃取血淋巴中抗病毒组分效果及最佳使用梯度、上样蛋白浓度、洗脱次数、洗脱流速及操作环境温度, 用Tricine-SDS-PAGE分析甲醇及乙腈的洗脱组分的构成。结果表明:甲醇萃取的活性组分多于乙腈萃取的; 用连续梯度(10%~100%)甲醇萃取的抗病毒活性组分, 比分别用10%, 30%, 50%, 70%, 90%和20%, 40%, 60%, 80%, 100%间断梯度洗脱的回收率高, 同时获得活性组分的重现性好。在0~4℃冰浴的环境下, 于250 mg/6 mL C18萃取柱内加入1.5±0.4 mg/mL蛋白浓度的血淋巴粗提液, 用1 mL/min流速4次洗脱, 抗病毒活性组分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研究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学特征及其中的热稳定蛋白.方法 使用破壁法提取三龄幼虫血淋巴原液,设置全血淋巴组、沸水浴处理组,采用不同pH范围双向电泳胶条,分析血淋巴中蛋白的pH、分子量分布特点,采用二级质谱对蛋白点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蛋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 kDa~66kDa之间,采用pH3~10的IPG胶,检测到286个蛋白点,采用pH4~7的IPG胶,测到601个蛋白点;血淋巴经沸水浴处理后,检测到41个蛋白点,分子量低于30 kDa,比未处理组减少了93.1%,对其中11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4个功能蛋白,包括存储蛋白、气味结合蛋白、铁蛋白重链样蛋白和铁蛋白2轻链蛋白同系物.结论 双向电泳能很好地分析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血淋巴中的蛋白等电点主要分布在pH4~7之间;血淋巴经沸水浴处理后可去掉大量变性蛋白,其上清中可能包含耐热性较好的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4.
家蝇幼虫抗菌相关蛋白/多肽的诱导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3龄幼虫进行针刺、带菌针刺、热激和超声4种处理,并于处理后不同时间分别收集提取家蝇幼虫体内耐热总蛋白,比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经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抗菌相关蛋白/多肽。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物质,其中表观分子量为22 kD的蛋白对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抗菌作用,50 kD,13 kD,26 kD,7 kD的蛋白抗菌活性具有专一性。还发现一种37 kD的蛋白对抗菌活性有负作用,推测它可能是促进细胞生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制备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血淋巴中的抗真菌肽; 对其分子特性及抗真菌机制进行研究。通过C18柱固相萃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 成功制备到家蝇幼虫血淋巴抗真菌肽 MAF-1。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 MAF-1的分子量为17.136 kDa。通过圆二色谱测出水溶液中MAF-1主要以α螺旋及β折叠为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MAF-1作用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 1 h后; 部分真菌出现表面凸凹不平; 细胞结构模糊;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表面形成很明显的凹陷; 皱缩; 个别菌体破裂; 内容物外泄; 病变真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的真菌呈现典型的圆形; 而实验组则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即形成“彗星”样细胞特征; 细胞迁移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SDS-PAGE图谱显示; MAF-1作用后的白假丝酵母菌菌体蛋白谱带一些条带明显变浅; 条带数下降; 甚至消失。结果提示MAF-1可能具有独特的抗真菌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家蝇幼虫体内抗菌活性物质相关基因诱导后的表达情况。选择30%H2O2诱导家蝇幼虫90min,应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以组成型表达的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照,对抗菌活性物质基因cecropin,defensin,dipteri.cin,attacin和溶菌酶基因lysozyme在诱导后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Cecropin、defensin和attacin基因在家蝇幼虫体内都是诱导表达型基因,分别在诱导后2h和6h达到活性高峰。而diptericin和lysozyme两个基因表达量一直较高,在诱导后6h表达量达到最大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诱导后36h时还能检测到基因有较高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不同细菌对家蝇幼虫抗菌蛋白/肽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抑菌圈测量法和毛细管电泳研究、比较不同细菌对家蝇Musca domesticaL.幼虫抗菌蛋白/肽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家蝇幼虫受细菌诱导后抗菌活性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不同细菌诱导表达样品对于相应的诱导菌均表现很高的抗菌活性。毛细管电泳图谱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50013诱导后抗菌蛋白/肽表达强度增加了50倍,其它细菌诱导后抗菌蛋白/肽表达强度增加了1~40倍。与G+细菌相比,G-细菌具有更强的诱导效应。结论:家蝇幼虫对不同的细菌刺激有特异性反应,即不同细菌诱导抗菌蛋白/肽的强度、种类和数量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AMPs17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条件,分析重组蛋白的抗真菌活性。方法:比较不同的诱导温度(25℃、28℃、30℃、32℃、34℃)、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0. 025mmol/L、0. 05mmol/L、0. 1mmol/L、0. 3mmol/L、0. 5mmol/L、0. 8mmol/L、1. 0mmol/L)和诱导时间(12h、15h、18h、21h、24h)对AMPs17重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筛选AMPs17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采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和ImageJ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Western blot对AMPs17重组蛋白进行鉴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重组蛋白的纯度,微量液体稀释法及菌落计数法检测其抗真菌活性。结果:在诱导温度为32℃、IPTG浓度为0. 05mmol/L的条件下诱导培养15h,AMPs17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且最为稳定;HPLC色谱仪分析显示AMPs17重组蛋白纯度可达到90%以上;优化后的AMPs17重组蛋白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结论:优化了家蝇抗菌肽AMPs17的诱导表达条件,获得了高表达、稳定且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蛋白质,为后续抗菌机制及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抗真菌肽Drosomycin(Drs)及其同系物Drs-lC和Drs-lE的抗体制备及Western blotting 结果,分析了Drs同系物的免疫原性与其抗真菌活性的关系。研究采用了2种技术路线,分别将Drs、Drs-lC和Drs-lE 基因构建成与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afgf 融合的重组表达质粒 pET-afgf-Drs、pET-afgf-C和pET-afgf-E,以及通过基因同向串连获得重组表达质粒 pRSET-2Drs、4Drs、6Drs 和 pRSET-2E、4E、6E,并将这些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BL21(DE3)plysS受体菌进行诱导表达。分离纯化后的融合蛋白afgf-Drs、afgf-C和afgf-E 以及串连蛋白 4 Drs、4 Drs-lE分别免疫小白鼠获得相应的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Drs及其同系物与各自的抗血清具有强的免疫反应,同时相互间也有交叉免疫反应,提示它们具有相似的主要抗原决定簇,这些抗原决定簇可能与抗真菌活性无关。同系物之间抗真菌活性的差异可能来源于某些细微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家蝇防御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与抗体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蝇防御素是从家蝇中克隆得到的1种抗菌肽。为了进一步研究家蝇防御素的功能和制备特异性抗体,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的方法, 进行了家蝇防御素原核表达的研究。根据克隆到的家蝇防御素基因(Mdde) 的cDNA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 PCR 扩增成熟肽的cDNA片段, 将成熟肽序列重组到表达载体pGEX 4T 1中, 构建m Mdde/pGEX 4T 1重组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BL21 中诱导表达, 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GST Mdde占菌体总蛋白的33 4%。纯化得到GST Mdde后, 再用凝血酶将其从特定位点切开, 得到表达的m Mdde。液体抑菌实验结果初步表明, 表达的融合蛋白GST Mdde对细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利用纯化的GST Mdde融合蛋白, 制备了抗血清。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induction of metallothionein (MT) was studied in the housefly larvae ( Musca domestica ). Upon dietary exposure to Cd, two Cd-binding prote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body homogenates, using gel filtration and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ic measurement revealed that they have high purity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are 9045.9Da and 11560.2Da, respectively. Amino aci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cysteine is the highest, attaining to 18.2%. However, aromatic amino acid residues such as tyrosine (2.5%) and phenylalanine (3.1%) were also detected. In addition, MT from housefly larvae has strong heat stability. 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erties of MT isolated from housefly are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mammalian MT, but some differences still exist.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卵巢发育分级的解剖观察、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的定量测定、火箭免疫电泳定量测定卵黄原蛋白及激素处理等方法,研究了早熟素对家蝇(Muscadomestica vicina)卵黄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20ug早熟素处理每头刚羽化家蝇时,家蝇卵黄发生处于不完全抑制状态,其卵黄发生过程比对照组“延迟”约12小时。处理后48小时,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的滴度为lo.5ug/ul,接近对照组,而其卵巢鲜重和发育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不完全抑制状态表明卵母细胞对卵黄原蛋白的吸收作用受到抑制。当用高剂量100ug早熟素11处理每头刚羽化家蝇时,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滴度、卵巢鲜重及其发育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这种抑制效应能自然恢复。 当早熟素11和保幼激素(JH-III)、20-羟基蜕皮酮共同处理时,保幼激素具有明显的去抑制作用,可使血淋巴中卵黄蛋白浓度成倍增加,20-羟基蜕皮酮的去抑制效应不明显。本文还对早熟素作用于双翅目昆虫的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学软件对GenBank中部分昆虫抗菌肽基因编码区保守域设计探针, 用直接点样法将探针点印在特制玻片上构建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 oligo)探针微阵列; 提取诱导后24 h的家蝇三龄幼虫脂肪体总RNA, 逆转录成cDNA并标记上荧光标记物Cy3, 与构建的oligo探针微阵列杂交, 经洗片、扫描处理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两次重复实验中均检测到有效杂交信号的基因点有15个(不包括阳性对照基因), 为进一步发现其新基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家蝇幼虫抗菌肽MDL-2对细菌细胞渗透性及代谢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家蝇幼虫抗菌肽MDL-2与细菌相互作用时,抗菌肤MDL-2对细菌细胞壁的溶解作用、细胞膜渗透性和代谢的影响.抗菌肽MDL-2在抗菌过程中首先与细菌的细胞壁相互作用,使其破裂,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作用有浓度依赖性,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DL-2在较低的浓度时即可发生细胞壁破坏作用;抗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改进SOE-PCR技术构建肝靶向穿膜肽(HTPP)与家蝇天蚕素(MDC)融合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融合了HTPP与MDC,并构建了HTPP-MDC融合基因的克隆重组质粒HTPP-MDC/pMD20-T。PCR和KpnⅠ/HindⅢ双酶切结果显示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基因序列没有发生突变,与预期完全一致。分子特征分析表明,该融合基因编码6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516.2Da,理论等电点为9.31,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研究结果为HTPP-MDC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应用SOE-PCR技术构建融合基因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为试虫,用汰选方法研究了家蝇对六种不同拟除虫菊酯的抗性发展.结果表明,家蝇对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光学异构体组分的拟除虫菊酯抗性差别很大.对溴氧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抗性发展很快,氯氰菊酯次之,氰戊菊酯、氰戍菊酯A和氰戊菊酯Aσ抗性发展较慢.用抗溴氰菊酯家蝇品系和点滴法测定了十种拟除虫菊酯和七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毒力,讨论了它们之间的交互抗性和结构与抗性的关系.溴氰菊酯(抗性比值24.00)、氯氰嫡酯(抗性比值20.11)、顺式氯氰菊酯(抗性比值38.10)和二氯苯醚菊酯(抗性比值11.04),结构相近的交互抗性比较严重.氰戊菊酯(抗性比值4.64)、氰戊菊酯A(抗性比值5.97)、戊菊酯(抗性比值4.49)和氟氰菊酯(抗性比值4.12)化学结构中醇部分与溴氰菊酯相同、酸部分不同,它们与溴氰菊酯交互抗性水平较低.联苯菊酯(抗性比值1.98)化学结构中酯和醇部分都与溴氰菊酯不同,其交互抗性水平较低,杀螟松等七种有机磷杀虫剂,除敌敌畏与溴氰菊酯有轻微交互坑性外,其它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壁损伤和感染大肠杆菌同时诱导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产生免疫血淋巴,经沸水浴热变性,透析浓缩处理,然后经Tricine-SDS-PAGE得到诱导前后家蝇幼虫血淋巴中蛋白差异表达条带,将该条带电泳回收,复性,抗菌活性检测等步骤,分离纯化得到抗菌肽MDL-2,其分子中富含Pro,Gly和碱性氨基酸,分子量为11 kD,对革兰氏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有较强抗性,因此电泳制备抗菌肽的方法为此类生物微量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MDL-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透性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图谱分析,MDL-2首先与细菌的外膜结合,然后抗菌肽形成柔性的两亲空间构象与细胞内膜作用,扰乱了膜脂分子的排列,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上形成了许多孔道,同时造成细胞内的原生质扩散,并从孔道向胞外渗漏,影响了细菌的代谢系统,最终引起细胞膜破碎,细胞完全解体,从而起到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