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喜树种子挥发油,得率0.35%。并进行GC/MS/DS研究研究,鉴定出占挥发油总组成83.74%和55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其主要成分为:反-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顺-芳樟醇氧化物、大牦牛儿烯、等。 相似文献
2.
红豆树种子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红豆树种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首次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豆树种子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萃取;同时,利用DPPH法、ABTS法和抑菌圈法评价红豆树种子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红豆树种子萃取物中共检测出化合物12个,占萃取物总量的89.03%;种子萃取物的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52.98%)、D-阿洛糖(7.24%)、2,3-二甲氧基-10,11-二氢二苯并(b,f)恶庚英-10-醇(6.51%)、甲基丁香酚(4.53%)、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45%)、黄樟素(3.75%)、α-松油醇(3.31%)、2,6-二甲氧基苯酚(2.01%),此8种成分占总量的84.78%。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物浓度呈线性相关。当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浓度为10.0 mg/mL时,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石油醚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红豆树种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4.
5.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生物柴油的推广和应用是现阶段解决替代燃油的重要途径之一。黑皂树种子油是很好的生物柴油原料,目前在许多热带地区大力种植黑皂树。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干旱荒地可以种植黑皂树。我们对黑皂树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证明:黑皂树油在气温35℃条件下,可以直接在各种柴油机上起动和应用;黑皂树油中掺入20%的轻柴油,其黏度大大降低,冷机起动性能和热效率等均与轻柴油相当。因此,黑皂树油的应用比目前国外使用的生物柴油更经济,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喙果皂帽花(Dasymaschalon rostratum)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花旗松素(1)、(+)-儿茶素(2)、毛蕊异黄酮(3)、(-)-丁香树脂酚(4)、(-)-皮树脂醇(5)、lirioresinol A(6)、N-反式肉桂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和羟基酪醇(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8均无明显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黑吹风(Illigera Khasiana c.B.Clarke)系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青藤属植物,主产广东、广西及云南、四川南部。壮民亦称为黑吹风藤、茶藤、三叶藤。味辛、气香、性温、行气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肥大性脊椎炎。广西民间常用其茎泡茶饮用,作为镇痛、止痢,解热药物使用。有关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其茎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采用色谱法从黑果枸杞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4-pcumaroyl-α-L-rhamnosyl-(1→6)-β-D-glucose(1)、4-p-cumaroyl-α-L-rhamnosyl-(1→6)-α-D-glucose(2)、isosalipurposide(3)、咖啡酸乙酯(4)、trans-ferulic acid(5)、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6)、山柰酚-3-O-芸香糖苷(7)、水仙苷(8)、kaempferol 3-rutinoside-4'-glucoside(9)、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10)、蛇葡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helichrysin A(12)、柚皮素(13)、槲皮素(14)、东莨菪亭(15)、evofolin B(16)、(+)-isolariciresinol(17)、methyl-2,4-dihydroxy-5-methoxybenzoate(18)、3-甲氧基没食子酸(19)、4-acetyl-2,6-dimethoxyphenol(20)、香草乙酮(21)和苯甲酸甲酯(2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9、11、12和16~19均为首次从本属中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桄榔子为桄榔(Arenga pinnata)的果实,具有明显的镇痛活性。为研究桄榔子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法并结合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 NMR 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从桄榔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落新妇苷(1)、甘草素(2)、染料木黄酮(3)、2, 4, 4''-三羟基查耳酮(4)、甘草苷(5)、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甘草苷(7)、新异甘草苷(8)、大豆苷(9)、7-O-primverosylformononetin(10)、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11)、毛蕊异黄酮苷(12)。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桄榔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