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寻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35例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偏瘫侧上肢进行Bm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的测定.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Bnnnstrom分级、FMA及EMG幅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更显著地促进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及分离运动的产生,同时对促进腕关节背伸肌力的恢复方面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总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更显著地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为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68,等速肌力训练)与观察组(n=68,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干预)。两组均干预3周,观察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偏瘫Brunnstrom分级、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周后FMA-UL、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IV级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经等速肌力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干预,可促进偏瘫上肢肌肉激活和运动单位募集同步化,改善上肢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改善。方法:对58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前后对痉挛程度改善情况进行评定以及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并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A型肉毒毒素明显改善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治疗后2周的HAMA、HA肋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迅速缓解或消除面肌痉挛患者肌肉痉挛及相关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肌内效贴干预,研究组接受肌内效贴联合TENS干预。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FMA、MBI、CM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患侧肩关节的外旋、前屈、外展的主动/被动活动度(AROM/PROM)均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TENS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和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本文对42例偏侧面肌痉挛及34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后者包括18例眼睑痉挛,12例Meige氏病、4例痉挛性斜颈)病人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多点注射治疗,并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对比。结果表明,A型肉毒毒素治疗有效率为100%,疗效持续8~26周,可重复注射,并再次取得疗效。部分病人局部出现轻度肌无力,数周后均可恢复,无全身毒副作用。结论认为A型肉毒毒素能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和头颈部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及运动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下肢Brunnstrom分级改善幅度,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84.62 %(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均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GSE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日常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治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改善程度,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5 d和治疗30 d后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30 d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15 d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5 d、治疗30 d后,观察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0 d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恢复患者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痉挛性患者经颅磁刺激联合物理治疗后上肢功能改善状况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共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部位痉挛现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72.50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IHSS)、MMSE评分应用认知功能量表(Cognitive function scale,MMSE)、ADL评分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肱二头肌RMS低于对照组,肱三头肌RM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表中的上肢功能部分(Upper limb function in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table,FMA-UE)、手部精细化动作及上肢功能测量表(Measurement table of hand fine movement and upper limb function,Carrol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UE、Carro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模式下的康复训练,虽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提升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脑瘫、脑卒中、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均可出现肌肉痉挛,给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毒力极强的嗜神经生物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一些临床专家利用肉毒毒素(主要为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的这种生物活性,来治疗肢体肌肉痉挛,已成为相关医学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42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作业治疗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腕关节屈肌肌张力疗效及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能力(FMFM)评分。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儿腕关节屈肌肌张力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1.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FMF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手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肌肉电刺激生物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于治疗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运动恢复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营养神经药物+针灸)和运动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腕伸肌和指总伸肌恢复情况、伸腕角度和伸肘角度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等方面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6.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力恢复至4-5级的比例和表面肌电信号(s EMG)增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伸腕角度和伸肘角度的优良率分别为84.00%、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0%、6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波幅的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的治疗方案明显能使得患者受益更多,能更好地恢复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74,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干预12周。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变化。结果:两组干预12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健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同时点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患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可促进下肢功能改善,提高步行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患侧躯干屈伸肌群肌力。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髋部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FDI-20、PISQ-12及PFIQ-7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盆底肌电位、动态肌张力、静态肌张力及收缩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PGE2)、皮质醇(COR)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部肌锻炼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使肌肉功能得到锻炼,提高了盆底肌张力水平,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和应激反应的提高,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镇痛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参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镇痛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参数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徒手肌力测试(MMT)、Berg平衡量表(BBS)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GU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幅、患侧步长、健侧步长、步态周期、双腿支撑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步态不对称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BI)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镇痛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参数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调神益气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PS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PS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周,观察组(40例)采用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调神益气针法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疲劳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 vs 62.50%,P<0.05)。两组治疗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SS-QOL、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调神益气针法可更有效地改善疲劳症状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1:1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在4周后记录下肢肌力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下肢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的120 °/s时膝关节的伸肌与屈肌峰力矩体重比都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诱发电位,从而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病情稳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5)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常规康复训练时间相同.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进行患侧上肢肌力评定,观察患侧上肢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肌力评级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肌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的恢复,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