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亲二 《生物多样性》2016,24(9):1024-23
对洪德元先生最近在《生物多样性》(2016年第24卷第3期)发表的《关于提高物种划分合理性的意见》一文中的部分观点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强调我国植物确实还存在大量种级水平的分类学问题有待解决, 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在一些重要发展阶段(如系统阶段和物种生物学阶段)上存在明显缺失, 需要弥补。指出分类学发展到今天, 不宜再强调“经典分类学”和“实验分类学”之分, 应采用多学科手段解决分类学问题; 我国应加强植物分类专著水平的研究工作, 注意培养年轻一辈植物分类学专著工作者; 在分类处理中应用居群概念和统计学方法时应特别谨慎; 在系统植物学中接受物种概念的多元性是必要的, 但要向达到广义的生物学种概念努力, 不宜以有所谓的“归并派”和“细分派”之分为借口而完全主观地划分物种。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A.Engler(1936)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植物志》和根据吴征镒等(200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中科的界定进行了比较。这不仅有助于掌握吴征镒等系统的观点,也有益于理解被子植物系统学中当前划分“科”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
W .S .Judd等著的《植物系统学 :系统发育方法》(PlantSystematics:APhylogeneticApproach)一书将维管植物按照分支分类学研究结果分门别类进行了介绍。该书 1999年出版 ,全书共 8章。第 1章植物系统学 ,介绍植物系统学定义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第 2章生物系统学的方法与原则 ,解释如何根据系统学证据重建系统发育关系 ;第 3章有花植物的分类与系统 :历史背景 ,概述在系统发育历史背景下应如何看待分类群 ;第 4章分类学证据 :形态结构与生化性状 ;第 5章分子系统学 ,介绍植物系统学的主要证据 ,侧…  相似文献   

4.
前期编制的《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规范为《中国植被志》的研编工作提供了标准和指南。但在后续研编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 该文主要就《中国植被志》研编中的“植被类型”及志书卷册划分、中低级植被分类单元群落数量特征的记述以及文献记载的群落类型的收录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并对植被分类方法做了进一步说明。这些补充和修订内容与前期的技术规范共同成为《中国植被志》研编的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A .Engler (1936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植物志》和根据吴征镒等(2 0 0 2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中科的界定进行了比较。这不仅有助于掌握吴征镒等系统的观点 ,也有益于理解被子植物系统学中当前划分“科”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6.
蕨类植物是地球上起源最为古老的维管植物, 在陆生植物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Core Collection)对目前所有关于“fern”、“lycophyte”、“pteridophyte”、“pteridophyta”等的科研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2000年后, 蕨类植物论文数量增加迅速, 特别是2006年以来增加显著, 现在年均已突破600篇; (2) 2010年以来的以蕨类植物为研究材料和对象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多学科结合和交叉的研究方向成为新趋势; (3)中国正在成为蕨类植物研究的热点国家并且成果显著; (4)中国蕨类植物研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发展不同步。期望本论文能给蕨类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为中国蕨类植物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海桑  池敏杰 《植物研究》2010,30(6):660-663
通过调查,对Swietenia mahagoni的后选模式、S.macrophylla的主模式与中国分类学文献(如《植物分类学报》、《广州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云南植物志》、《广东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的S.mahagoni作比较,证实中国分类学文献将S.mahagoni和S.macrophylla相混,上述分类学文献中的S.mahagon是S.macrophylla King。桃花心木(S.mahagoni(L.)Jacq.)的羽状复叶及小叶较短,小叶长度绝不超过10 cm,果卵球形,长度绝不超过15 cm;而大叶桃花心木(S.macrophylla King)的羽状复叶及小叶较长,总有一部分小叶的长度超过10 cm,果长卵球形,长12~22 cm。  相似文献   

8.
蒋凯文  潘勃  田斌 《生物多样性》2019,27(6):689-16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和兰科的第三大科, 包含约791属, 19,325-19,560种, 其中许多分类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自《中国植物志》出版以来,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不断发展, 不少豆科属的范畴发生了变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成果, 以1998年完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豆科相关卷册中的属为基准, 对近年来国产豆科植物的属的分类学变动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包括32个分类学处理以及4个新记录属, 以期为未来国产豆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蚜虫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辛普森(Simpson,1961)在他的《动物分类学原理》中一开始就写着:“许多权威主张分类工作只要去做,不应该多想。”这表明过去的分类学工作大都是因袭成规,不求甚解。公认林奈是分类学的奠基人,从《自然系统》第10版(1758)算起,这门学科217年来,受到达尔文(1859)《物种起源》,孟德尔(1900)遗传定律,赫胥黎(1940)《新系统学》,麦尔等(1942)《系统学及物种起源》的影响(Heywood,1964称为三次革命),但影响不大,灌输的新血液不多。“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近十几年来对分类学的变革已经呼声四起,其中以生物化学方法、数值计算方法、新光学仪器的应用、国际命名法规的改革建议等较为突出。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分类学也在变,有人指出“现在是电子计算机时代。”分类学也要朝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角苔植物、苔类植物和藓类植物三大类群, 其物种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 是高等植物的第二大类群。我国是世界苔藓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自2017年以来, 我国苔藓学者在世界范围发现了10个新属, 40个新种, 建立了新的地钱纲分类系统; 更新了我国苔藓植物物种名录, 完成了数本分类学专著, 并在苔藓系统发育基因组、苔藓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关系、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对未来的研究, 我们提出5点建议: (1)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国家公园和关键类群的物种多样性调查; (2)加快基于基因组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3)加强苔藓植物保护研究; (4)加强西北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人才的培养; (5)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努力构建“一带一路”国家苔藓植物多样性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蕨类植物志中两色鳞毛蕨学名的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色鳞毛蕨(Dryopteris bissetiana (Baker) C. Chr.)在中国是比较常见和熟知的一种蕨类植物。《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中采用的是一不合法的学名。在此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12.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树刚   《广西植物》1995,15(3):256-267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历史可以区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欧洲、美洲人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2个时期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植物学家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3个时期是建国以后。在这一时期中,广西植物分类学家在我国兄弟所和同行支持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发表了许多在农、林、医药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的新种,研究了广西植物区系,出版了广西植物志第一卷等书。有些广西植物学家还参加中国植物志的编著,描述了若干个科的植物。  相似文献   

13.
As three of the members of the delegation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the authors participated in a 28-day tou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May and June, 1978. Botanical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visited in nine cities. A list of names and addresses of the collaborators and editors of family treatments for the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is supplemented with a bibliography of published floras and significant taxonomic literature issued primarily since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 few observations on herbaria and herbarium practices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14.
对于香石竹雌蕊心皮数目,不同植物志说法略有不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不同花色的香石竹雌蕊心皮数目及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香石竹的心皮数目随品种变化而异。在两种基本的花形态中,心皮数目存在不同的变异程度。文章讨论了其可能的形成机理,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海桑 《植物研究》2011,31(6):644-648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chinensis的后选模式、L.fengkaiensisL.jenkinsiana的主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L.speciosa的等模式与《Flora of China》中的上述种类作比较,证实《Flora of China》中的L.jenkinsianaL.speciosa Kurz,后者被中国分类学文献(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误定为L.saribusL.speciosa的果倒卵形、椭圆形或卵形,而L.jenkinsiana的果肾形或近球形。源于《中国植物志》的L.saribus并非原产于中国。在中国,L.speciosa原产于云南、广东、海南和福建,L.chinensis原产于广东和台湾,而L.jenkinsianaL.saribus仅被引种至中国的植物园。  相似文献   

16.
The Species Catalogue of China: Volume 1: Plants (SCCP) is a new, comprehensive, hardcopy inventory of Chinese higher plants that combines several datasets and references to recent taxonomic treatments. The database, with all attach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freely accessible via the internet (http://www.sp2000.org.cn/) and on CD-ROM, and will be updated yearly. It includes bryophytes (157 families, 599 genera, and 3167 specific and infraspecific taxa), lycophytes and ferns (41 families, 181 genera, and 2336 specific and infraspecific taxa), gymnosperms (10 families, 45 genera, and 311 specific and infraspecific taxa), and angiosperms (270 families, 3227 genera, and 35 873 specific and infraspecific taxa); in total 478 families, 4052 genera, and 41 687 specific and infraspecific taxa. Several other important statistics can also be drawn from the database,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four major groups of higher plants, as well as number of endemic and naturalized or cultivated genera/taxa. Entries in SCCP are also compared with Flora of China, and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at the genus level. The SCCP will not only b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floristic or biodiversity studies in China, but will also serve as a key resource to direct action and monitor progress. It is intended to be a useful resource for achieving Target 1 of the Global Strategy for Plant Conservation (GSPC).  相似文献   

17.
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 从哪里来, 如何进入中国, 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 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 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各省级植物志书等记载的外来植物信息由于种种原因非常有限, 且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体现中国外来植物信息的数据库。本文通过整合近几年外来植物相关的资料, 并通过文献考证增补外来植物原产地、习性等信息, 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经信息化处理和分类学校正, 进行分类体系重建, 最终确定中国外来植物的物种名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共有数据14,710条, 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含13,401原种332杂交种2嵌合体458亚种503变种14变型)。每个类群包括类别、中文科名、科名、中文属名、属名、中文名、别名、学名、命名人、生存状态、生存时间、生活型、原产国家或地区和中国引入省份等基础信息。数据集显示, 外来植物已在中国的植物种类构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达28.19%, 中国境内有维管植物52,177个类群, 其中本土37,464, 外来14,710, 上述数字包含种下等级, 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就生存状态而言, 栽培植物占所有外来植物的比例高达91%, 逃逸植物占7.36%, 归化植物占6.69%, 入侵植物占2.66%; 对于生活型的分析显示, 多年生类群占据了外来植物的绝大多数(13,625种, 约占总数的92.6%), 草本植物(8,937种, 约占总数的60.8%)相较于乔木(2,752种, 约占总数的18.7%)、灌木(4,916种, 约占总数的33.4%)及其他生活型数量要更多; 中国的外来植物大多来自北美洲(4,242种)、非洲(3,707种)、南美洲(3,645种)、亚洲(3,102种), 欧洲(1,690种)和大洋洲(1,305种)相对较少; 而中国具有外来植物最多的前10个省份分别为台湾(6,122种)、北京(5,244种)、福建(3,667种)、广东(3,544种)、云南(3,404种)、上海(2,924种)、江苏(2,183种)、江西(1,789种)、浙江(1,658种)和湖北(973种)。本数据集是第一次对中国外来植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 可供从事外来植物相关研究工作参考, 也可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 还可作为农业、林业、草业、园林、草药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莎草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仁 《植物研究》2004,24(1):16-17
报道了产于西藏南部的1 个中国莎草科分布新记录种--阔鳞嵩草(Kobresia woodiiNoltie), 和产于西藏东南部的1 个《中国植物志》未收录的种--假钩状嵩草(K.pseuduncinoidesNolt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