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荔枝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离体培养、有利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的三个方面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已有研究者分别建立了花粉培养、叶片培养、幼胚培养等获得植株的再生体系,克隆了部分荔枝基因,建立了基因枪与根癌农杆菌转化体系。这些研究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红阳猕猴桃叶片和茎段为实验材料,通过优化培养基,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红阳猕猴桃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把猕猴桃ACO基因(ACC oxidase gene)的反义链导入红阳猕猴桃,共获得47株潮霉素抗性植株.随机挑选其中14株进行PCR鉴定,其中9株成功扩增到了目的条带,初步统计阳性植株为64.3%左右.此研究为利用分子遗传基因工程手段培育优质延熟保鲜的转基因猕猴桃新品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9对SSR引物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Deliciasa)两近缘种的5个同域分布复合体和各自1个非同域分布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的分析以及种间杂交渐渗的探讨.结果表明:1)两物种共有等位基因比例高达81.13%,物种特有等位基因较少(中华猕猴桃:13.27%,美味猕猴桃:5.61%),但共享等位基因表型频率在两近缘种间存在差异,而且与各同域复合体中两物样本的交错程度或间距存在关联;2)两种猕猴桃均具有极高遗传多样性,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Ho=0.749,PIC=0.818)都略高于中化猕猴桃(Ho=0.686,PIC=0.799);3)两猕猴桃物种均具有较低的Nei'8居群遗传分化度,但AMOVA分析结果提示种内异域居群间(FST=0.0915)和同域复合体种间(FST=0.1115)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中华猕猴无法居群遗传分化(GST=0.086;FST=0.2121)高于美味猕猴桃(GST=0.080;FST=0.1420);4)同域分布复合体两物种间的遗传分化(GST=0.020)低于物种内异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中华猕猴桃:GST=0.086;美味猕猴桃:Nm=2.880);5)居群UPGMA聚类提示在同一地域的居群优先聚类,个体聚类结果显示多数个体聚在各自群组内,但各地理居群并不按地理距离的远近聚类,这与Mantel相关性检测所提示的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性相关的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不仅受其广域分布、远交、晚期分化等生活史特性的影响,同时还与猕猴桃的染色体基数高(x=29)、倍性复杂和种间杂交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两种猕猴桃的共享祖先多态性和同域分布种间杂交基因渗透对两猕猴桃的居群遗传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核果类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果类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的材料来源、分离培养、植株再生,简要介绍了其杂交和遗传转化,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是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起源和演化的关键分布区,富集了全世界重要的猕猴桃属野生物种资源和中华–美味猕猴桃物种复合体(Actinidia chinensis–A.deliciosa species complex)的种群遗传资源。作为水果作物,猕猴桃在100多年前从长江流域经上海到新西兰,通过栽培、驯化,逐渐发展成新兴果树产业。目前,猕猴桃植物的研究已在二倍体"红阳"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Hongyang)的基因组测序、种间关系的重测序分析和基础的分子系统发育、种群遗传结构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的基本资源评价还相当匮乏,对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亟待加强。本文回顾了栽培猕猴桃的驯化简史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分类的研究进展,通过与其他流域的比较,对长江流域野生猕猴桃资源的潜在价值和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该流域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特点和受威胁的状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加强遗传资源的基础科研调查和系统评价,以及健全种质资源保存规范和促进可持续利用等相应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国内外红麻等麻类作物快速繁殖、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发生、器官发生等几个方面的组织培养以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一些见解,以期为促进麻类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草莓的生物技术研究始于60年代,但进展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草莓的生物技术研究包括花药培养、茎尖培养、叶片和匍匐茎培养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0.
秦美猕猴桃叶片最佳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正交等试验,系统开展了秦美猕猴桃叶片再生系统建立研究,确定了秦美猕猴桃叶片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 5mg/L NAA 0.1mg/L,不定芽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1/2MS+NAA 0.01mg/L IBA0.5mg/L GA 1mg/L,该实验结果为通过叶盘法开展农杆菌介导的猕猴桃遗传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草莓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草莓的生物技术研究始于 6 0年代 ,但进展缓慢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草莓的生物技术研究包括花药培养、茎尖培养、叶片和匍匐茎培养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2.
百合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单子叶球茎类观赏花卉,具有食用和药用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百合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包括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和原生质体再生系统的建立。详细介绍了基因转化的方法,例如农杆菌、基因枪、电激穿孔等。浅析百合外源基因的表达,例如GUS、半夏凝集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同时,讨论了百合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百合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大宗中药材,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和丹酚酸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对丹参进行定向改良,为丹参酮和丹酚酸类成分工业化生产及丹参药材产量与质量提高提供了可能。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丹参遗传转化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外植体、培养基、菌液浓度等影响丹参遗传转化因素方面进行综述。对近5年丹参遗传转化研究的关键酶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归纳,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在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单倍体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取材要点、培养条件、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以及大白菜的转基因载体选择、受体系统建立、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对小孢子培养及转基因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在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 pekinensis)单倍体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取材要点、培养条件、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以及大白菜的转基因载体选择、受体系统建立、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对小孢子培养及转基因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草坪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草坪植物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转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转基因育种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综述了近年来草坪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草坪植物遗传转化的几种主要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介绍近年来玫瑰组织培养的建立和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