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方芳  郭水良  黄林兵 《生态科学》2004,23(4):331-334
测定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液对辣椒、番茄、萝卜、长梗白菜和小麦等五种经济作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液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下则对萝卜、长梗白菜和番茄的种子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加拿大一枝黄花茎叶部分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L.)与本地物种一枝黄花(S.decurrens Lour.)开花期水浸提溶液对6种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一枝黄花的水浸提溶液对受试植物均有化感作用,但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比其地上部分强,而本地一枝黄花则相反。两种植物相比较,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比一枝黄花强,而地上部分则相反。本研究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通过化感作用对本地植物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化感作用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豆科植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不敏感,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生物替代控制中优先选择的物种。  相似文献   

3.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乡土植物芦苇的相互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和芦苇的共优群落和各自单优群落的种子为化感受体,分析其分别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和芦苇5个浓度梯度(12.5、25、50、100和200mg·mL-1)浸提液处理下的发芽率和芽长差异,研究2种植物的相互化感作用规律.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共优群落中的千粒重和蒸馏水培养下的发芽率均比单优群落大.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浸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在单优和共优群落中均具有在低浓度下(12.5、25 mg·mL-1)轻微促进、中高浓度下(50、100和200mg·mL-1)强烈抑制的作用,其中对共优群落种子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而芦苇浸提液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子芽长在单优和共优群落中均随自身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趋于减小,随芦苇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呈波动减小趋势.在芦苇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浸提液处理下,芦苇种子发芽率在单优群落中均显著大于共优群落(P<0.05),但2种浸提液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胡文杰  梁秋菊  和昱含  孙见凡 《广西植物》2020,40(11):1531-1539
为探究全球氮沉降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扩张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受控模拟试验,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为对象,研究了三种氮水平(N0、N5和N12)下五种不同入侵程度(种内及种间竞争)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对本地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 N0、N5和N12处理下的不同入侵程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均显著抑制莴苣的萌发和生长,其中N5土壤入侵初期(S1A3)处理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显著,其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活力指数、根长、株高和叶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1%、79%、84%、68%和13%,此时凋落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48 mg·g-1和1.50 mg·g-1。(2)相同氮添加下,入侵程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显著减弱,入侵初期(S1A3)凋落叶化感作用显著高于入侵后期(S3A1)。(3)相同入侵程度下,氮添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N5处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如意  昝树婷  唐建军  陈欣 《生态学报》2011,31(4):1185-1194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植物,侵入我国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对其入侵机理已有许多研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进展,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学特点、入侵地环境的可入侵性、化感效应以及植物与土壤的反馈作用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成功入侵的机理,分析和评价了各种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生物入侵是一个涉及多个营养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入侵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强大的入侵能力、高度的抗逆性、对本地植物和土传病原菌的化感抑制、入侵地环境的脆弱性以及菌根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协助在入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天敌释放并未使其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芦苇水提液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苇叶为化感供体材料,采用砂培法研究其不同浓度[0(CK)、0.025 g·mL-1(2.5%)、0.05 g·mL-1(5%)和0.1 g·mL-1(10%)]水提液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光合生理特征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叶水提液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无明显作用,高浓度抑制;低浓度处理对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无显著影响,但高浓度处理则使二者明显降低,并缩短了叶片有效光合功能期;水提液对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有明显的"低促高抑"的效应,类胡萝卜素含量则随水提液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各处理暗呼吸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但随浓度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可见,芦苇化感作用可以通过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作用,包括叶绿素含量、叶片气孔开放程度以及植物对光照的响应能力等方面,进而对其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愈哲  尹昕  魏维  杨恩毅  张懿  田志慧  达良俊 《生态学报》2010,30(24):6881-6891
在城市建筑荒地中设立实验样地,通过对样方植物进行实地观测,并结合实验室比叶重和生物量测算,了解和分析野外建筑荒地中自然混生条件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的竞争过程和结果。结果表明芦苇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混生群落中芦苇发展近似于单优群落,芦苇以较高的平均株高和密度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混生群落逐渐趋向于芦苇单优群落。混生群落芦苇比叶重和平均每株生物量近似于单优群落,加拿大一枝黄花比叶重和平均每株生物量显著低于其单优群落,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de Wit模型分析显示,混生群落中芦苇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相互竞争、拮抗,前者竞争攻击力高于后者,模型预测混生群落中芦苇最终将把加拿大一枝黄花从样地中排除出去。浸提液种子培养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化感作用,在低浓度条件(12.5mg/mL)下,对自生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条件下出现强烈抑制,但各浓度下芦苇种子不受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影响;芦苇种子繁殖能力相对较弱,混生样地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在芦苇竞争胁迫下,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显著上升,扩散能力增强。芦苇具有在一定区域生态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华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05,25(11):2795-2803
加拿大一枝黄花(S olid ag o canad ensis)原产北美,自然条件下既能结实,同时又能以地下茎出芽的方式克隆繁殖,是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连续3a定点观测其种群扩张规律,从生境因子、种子性状及萌发特性、残体无性克隆生长,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和各器官热值能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等方面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繁殖生物学作了研究,同时比较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其他4种菊科外来杂草的地下部分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在3~10月期间均可萌发,4~5月份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是种子萌发的高峰期。夏季的6~8月份是其营养生长和克隆增殖的旺盛期,9月份开始献蕾,花果期为10月至翌年1月份。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结实量高达20000粒/株,种子(瘦果)千粒重为0.045~0.050g,含水量在60%~80%之间;(2)加拿大一枝黄花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约为30%,在不同pH值、盐浓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耐受性较强。不同环境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和沪浙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土壤生境因子的调查结果均表明,该种比较适应干燥、透气性良好的酸性低盐砂壤土,对Zn、Cu、Pb等重金属耐性较高;(3)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茎和植株基部节处能萌生克隆分株。在机械除草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采用应激繁殖对策,容易产生更多的克隆分株。植株残体的无性繁殖能力为地下部分>基部茎>茎秆,20cm基部茎>30cm基部茎>45cm基部茎,从小到大的机械破坏程度使地下部分残体出芽数依次减少,但累计出芽数反而增加;(4)与其他菊科外来杂草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等指标最大,说明其在地下部分形态上具有广泛逸生的结构基础;(5)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生长速率以及多数地下部分形态指标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8月份过于高温干旱的气候使茎、叶中的部分能量转向地下部分,增加须根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周期内地下部分形态指标和各器官热值能量的动态变化与其兼备有性繁殖和克隆生长的繁殖对策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外来入侵杂草假高梁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测方法研究了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对3种农作物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感潜力,并进行化感作用的评价.结果表明:假高粱能够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化感作用强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随时间而降低;其中对小麦种子萌发率在第3天时0.1 g·ml-1浓度下抑制强度达40.4%,第20天时相同浓度下已经丧失化感活性;第3天和第10天时对作物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第20天时对3种作物幼苗生长均无影响;假高梁的化感潜力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外来植物入侵的化感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最近的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入侵的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对其入侵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几种假说从不同的侧面解释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本文在综述前人工作基础上,从化感作用的角度解释外来植物入侵,并给出解释模式。由于本土动植物对某些外来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比较敏感,外来植物可以利用它的“化学武器”与本土植物竞争,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和病源菌的感染,从而在与本土物种的相互干扰中占据优势,实现成功入侵。进一步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化感作用作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给我们的启示,并对今后这方面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黄莺花”与一枝黄花及其同属近缘种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玲  董莹雪  强胜 《植物研究》2010,30(5):594-599
形态上与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十分相似的“黄莺花”,近来作为鲜切花的配花走俏花卉市场,也引起了社会对其管理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市售8个批次的“黄莺花”与35个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原产地的一枝黄花属2个种群以及一枝黄花的叶和花的11个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第5批 “黄莺花”外的7个批次单独聚为一类,第5批次与35个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聚为一大类,再结合加拿大的2个种群,而一枝黄花单独为一类。这充分说明“黄莺花”并非一枝黄花,而与入侵我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各种群接近。进一步再与巨大一枝黄花和粗糙一枝黄花特征相比较分析,发现“黄莺花”与粗糙一枝黄花聚在一组,并进一步与入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相聚,加拿大1和2的种群更接近巨大一枝黄花,而一枝黄花单独成为一支。无论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粗糙一枝黄花还是巨大一枝黄花都属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复合种”。由此可以认为市售“黄莺花”属于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复合种。叶片长宽比、离基三出脉距叶基距离、表皮毛数的多少、缘花/盘花比等是“黄莺花”与该属其它类群分类鉴定的重要形态学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细胞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和同属土著种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染色体计数,并对核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54,核型公式为k(2n)=6x=54=46m 8sm(0-6SAT),核型类型为2A型;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2x=18=16m 2sm(0-2SAT),核型类型为1A型.通过对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植物染色体数目的统计分析,判断该属的染色体基数为9.通过对多倍体基因表达导致植物适应进化的讨论得出:多倍体是入侵植物特征,可能是植物入侵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水稻化感生物测试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8个化感作用潜力各异的水稻品种(系):PI312777、Lemont、Moroberekan、IAC25、IACA7、IAC120、Batatais、Iguape Cateto为供试材料,以田间伴生稗草为受体材料,比较分析了目前较为通用的3种生物测试方法:琼脂迟播共培法(RSA)、石英砂迟播共培法(RSS)和根系分泌物培养法(SRE)对水稻化感潜力的测试效果.结果表明,RSA法应用于测试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的效果最好,RSS法和SRE法的测试结果虽较为一致,但两者都存在不足.据此,运用RSA法对57个水稻材料进行了化感抗草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从中获得5个强化感作用潜力的水稻材料:Iguape Cateto、PI312777、Azucena、Taichung Native 1和IAC25.  相似文献   

14.
方芳  郭水良  黄华  吴莹 《植物研究》2007,27(5):569-573
测定了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开花期的茎、叶和花序水浸提液对辣椒(Capsicum annuum)、番茄(Lycoperiscum esculetum)、长梗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 commun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于开花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在25 mg·mL-1时,对3种作物种子苗生长有促进作用,浸提液高于50 mg·mL-1时,作物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作用随处理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在100 mg·mL-1浓度处理下,甚至使作物种子失去活力;(2)加拿大一枝黄花叶和花序的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其茎的浸提液;(3)在3种作物中,长梗白菜种子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液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来杂草已对我国的作物、果园、草坪、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对新传入的外来杂草开展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预测它们在我国分布的潜在范围和生境特点有实践意义,了解新外来杂草对逆境条件的生理适应方面的知识,对它们的综合管理也是有益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原产于北美,20世纪70年代作为花卉植物引入我国,现在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常见外来杂草。本项工作测定了不同酸碱度、不同NaCl含量、不同质地的土壤、不同温度处理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适生于偏酸、低NaCl浓度的土壤中;2)砂壤土、壤土比粘土更适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3)38 ℃的高温比5 ℃的低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更大的损伤作用;4)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我国广东佛山栽培的菊科(Astcraccae)植物黄莺花(Solidago canadensis var.gilvocanescens Rydb.)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染色体数目为2n=18,带有一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4m+4sm(2SAT),核型类型为\"2A\"型.  相似文献   

17.
蒋华伟  方芳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08,28(1):399-406
调查发现,野外有日本菟丝子(Cuscutajaponica)寄生于加拿大一枝黄花(Sotidago canadensis)植株的现象,被寄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矮小,叶片枯黄,生长严重受阻.在实验控制条件下,观测了日本菟丝子寄生后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理生态特性的相关指标,并对寄主进行了解剖观察,探讨了应用日本菟丝子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日本菟丝子可以寄生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及叶片,寄生根能够穿过加拿大一枝黄花表皮、皮层直至髓部,从寄主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使自身生物量得到增加,并严重影响了寄主的生长;(2)寄生50-60d后,被寄生植株最大光合速率只有对照的58.81%,而光合补偿点则为对照的153.39%;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88和1.2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则分别下降了43.45%、44.47%;(3)金华地区,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一般在9月中旬现蕾,10月中旬进入盛花期,而被寄生植株直到10月下旬才开始现蕾,花序长度不到正常植株的10%,当菟丝子生物量(干重)超过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的13.14%时该植株不能开花结实.从实验结果看,日本菟丝子寄生可以严重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因此,利用日本菟丝子有望成为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危害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扩散过程及其对林地的可能影响及规律,调查了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分布现状,并在庐山自然保护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群落设置了长期监测样地,对7个1 m×1 m的样方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季节变化的定点研究.结果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在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大量发生,尤其是在城镇周边和高速公路两侧.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光弱、多雾天气不利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样地内的扩散较慢.但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所处的植物群落草本层一直长期存在,并导致样地内部分本土草本植物多度下降,尤其在每年10月期间群落植物多样性下降到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有可能在郁闭度较好的林地实现种群更新,对自然保护区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rch Laborator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Huangyinghua” is a popular cut-flower in China, but it is unclear as to whether “Huangyinghua” is an invasive Solidago canadensis or no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a total of 45 samples of “Huangyinghua” with S. canadensis, and S. decurre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FLP technique so as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f “Huangyinghua”. Genomic DNA was digested with EcoRI and MseI enzymes and amplified with six E+3 and M+3 primer combinations. AFLP analysis produced 661 endonucleotide discernable bands, of which 639 (96.61%) were polymorphic. Cluster analysis through using UPGMA method indicated that “Huangyinghua” and S. canadensis were clustered into the same group that was different from S. decurrens. Sequenc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TS regions showed that their sequences of 5.8S rDNA were the sam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ly in the ITS1 and ITS2 regions. ITS phylogenetic trees of the tested samples and closely-related species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our sequence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those from GenBank. Based on the trees, “Huangyinghua” was found to belong to S. canadensis complex, but not to S. decurrens.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genetic variation in both “Huangyinghua” and S. canadensis. Therefore, the cut-flower “Huangyinghua” may be invasive, and prop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the further spread of its propagules.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与转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临海沿江镇加拿大一枝黄花重度入侵区域,分别收集植物与土壤样品,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中7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组织中的平均含量排序为:Zn〉K〉Ca〉N〉Mg〉P〉Mn。而且不同器官对同一种元素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规律表现为叶和花蕾积累元素最多,其次是枝条和根状茎,根和茎则积累最少。地上器官对各元素的转移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各器官均对氮素有较强的转运能力,转运因子均明显高于1。地下器官(根和根状茎)对氮素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富集因子同样明显高于1。7种元素在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器官的吸收转运存在着一定的促进或者拮抗作用。在花蕾、枝条和根中,磷吸收分别与Mg、Mn和Zn吸收呈现显著负相关;在花蕾中,氮的吸收和Mn的吸收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器官里,K、Ca、Mg、Zn和Mn吸收之间多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