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九种不同材性的温带树种叶水力性状及其权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材性树种的解剖、叶脉分布等结构性状差异会影响树木的水分运输效率和水分利用策略, 进而限制树木的生存、生长和分布。然而, 材性对叶导水率、水力脆弱性及其潜在的权衡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选择东北温带森林中不同材性的9种树种(散孔材: 山杨(Populus davidiana)、紫椴(Tilia amur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环孔材: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无孔材: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 测量其基于叶面积和叶质量的叶导水率(KareaKmass)、水力脆弱性(P50)、膨压丧失点水势(TLP)及叶结构性状, 以比较不同材性树种叶水力性状的差异, 并探索叶水力效率与安全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 3种材性树种的KareaKmassP50均差异显著(p < 0.05)。无孔材树种的KareaKmass最低, 而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差异不显著; 环孔材树种P50最高, 而散孔材和无孔材树种差异不显著。KareaKmass均与P50显著负相关(p < 0.05), 但散孔材、环孔材和无孔材树种的相关关系分别呈线性、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关系。这表明叶水力效率与安全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但该关系受树木材性的影响。KmassTLP显著负相关(p < 0.01), 其中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呈线性负相关, 无孔材树种呈负指数函数关系; P50TLP的增加而增加, 这表明树木在面临水分胁迫时, 其质外体和共质体抗旱阻力共同协调保护叶片活细胞, 防止其水分状况到达临界阈值。Kmass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密度、比叶重均显著负相关, 而P50与之显著正相关(p < 0.01, P50与比叶重的关系除外), 表明树木叶水力特性的变化受相同叶结构特性驱动, 树木增加对水力失调的容忍需要在叶水力系统构建上增加碳投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臭氧(O3)已经成为中国夏季首要大气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O3通过气孔进入叶片显著抑制光合作用,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但是O3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影响的研究仍然缺乏。该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 设置两个O3处理(CF, 过滤空气; E-O3, 未过滤空气+ 60 nmol·mol-1 O3), 选用4种常见的树木(茶(Camellia sinensis)、复叶槭(Acer negundo)、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通过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探究O3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4种植物的饱和光合速率和光合生化模型参数叶肉导度, 但是O3对光合生化模型参数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负效应在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此外, 不同植物气孔导度对O3的响应也存在差异。通过对最优化气孔导度模型进行参数化, 结果表明O3显著提高了蒙古栎和复叶槭的斜率参数(g1), 并显著增加了茶的气孔导度模型截距参数(g0), 但降低了复叶槭的g0。在不同O3处理下4种树木的内源水分利用效率与g1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 O3浓度升高显著影响光合生化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3.
树木叶片的水力效率和安全性会对水分条件的改变做出一定的响应, 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分布, 然而叶导水率(Kleaf)和叶水力脆弱性(P50)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了晋西北关帝山和黑茶山两种水分条件下的8种树种, 测量其水力性状、叶片导管和形态性状, 比较两地不同树种的KleafP50的变化, 分析叶片水力效率和安全性之间的权衡关系, 并探讨叶片水力性状在不同树种及水分条件下的响应模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对同一树种而言, 湿润的关帝山叶最大导水率(Kmax)和P50均高于干旱的黑茶山; 对同一地区而言, 从在高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树种到在易干旱环境生长的树种, KmaxP50均逐渐下降。KmaxP50、膨压丧失点水势(TLP)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两地叶片P50与导管密度、导管塌陷预测值((t/b)3)、叶片厚度、比叶质量显著正相关, 与导管直径、叶面积显著负相关, 不同树种的KleafP50与叶导管性状的关系大于叶形态性状。同一树种的关帝山到黑茶山P50变化量(δP50)与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含量在两地的变化量显著正相关, 同一树种δP50与叶形态性状变化量的关系大于与叶导管性状的。以上结果表明: 随着水分条件变差, 叶片水力效率降低, 水力安全性提高, 不同树种叶片水力效率与安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不同树种叶水力性状的差别受叶导管性状影响的程度大于受叶形态性状的影响, 同一树种叶水力安全性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主要依靠叶形态性状的驱动, 树木在提高自身叶水力安全的同时增加了叶构建的碳投资。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理解温带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主要树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模拟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首次利用冠层塔吊原位测定了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4个主要树种成熟大树的CO2响应曲线,并利用FvCB模型计算了一些重要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 红松的光合速率(A)、最大羧化速率(Vc max)和气孔导度(gs)均最小,而其气孔对光合的限制性(Ls)最大.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这3个阔叶树种的光合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叶片面积的Vc max大小顺序为:水曲柳(83.2 μmol·m-2·s-1)、蒙古栎(89.3 μmol·m-2·s-1)>紫椴(68.4 μmol·m-2·s-1)、红松(68.8 μmol·m-2·s-1)(P<0.05),而基于叶片质量的Vc max大小顺序为:水曲柳(1.36 μmol·g-1·s-1)>蒙古栎(1.03 μmol·g-1·s-1)>紫椴(0.90 μmol·g-1·s-1)>红松(0.42 μmol·g-1·s-1)(P<0.05).7—9月,水曲柳和蒙古栎的A值显著降低,而紫椴和红松的A值变化不显著;所有树种Vc max都随季节发生显著下降.在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模拟预测中,应该考虑Vc max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在变温环境中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一个估计在变温环境中昆虫发育起点温度的新方法.该法能充分利用生物学资料中的信息.它通过运用优选法来减少搜索过程中发育起点温度T0的变化次数, 而它的目标函数是方差.该法还通过引入如下一个当T0变化时累计日度的变换方法来减少计算工作量.(1)当TsTmax时, Ks=0;(2)当TsTmin时, Ks=K0-(Ts-T0)·N;(3)当Tminsmax时, Ks=[K0-(Tmin-T0)·N)(1-N·Q), 其中Q=0.00669024+1.70477P-0.701654P2, P=(Ts-Tmin)/(Tmax-Tmin).这里TsKs是变换后相应的发育起点温度和累计日度, TmaxTmin是最高和最低温度, N是发育阶段的平均历期. 我们用该法估计了棉铃虫的发育起点温度.结果表明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是9.42674℃幼虫期是12.2702℃, 蛹期为14.2365℃.相应的累计积温是31.5416, 200.782和129.61日度.  相似文献   

6.
温带森林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存储和利用策略, 树干是成年树木NSC主体储存库。但树干NSC径向变异和种间差异仍不清楚, 无孔材(裸子植物)、散孔材和环孔材(被子植物)所代表的木材孔性功能群对树干NSC浓度的影响尚缺乏定论。为探索温带森林主要树种树干NSC浓度随树木木材孔性和组织的变化特征, 该研究在黑龙江省穆棱市的东北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中选择32个树种, 采集胸高位置树皮、边材和心材3种组织, 分析NSC浓度随木材孔性和组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树种、组织和木材孔性均显著影响树干的NSC浓度。3种组织可溶性糖、淀粉、总NSC浓度和糖/淀粉的种间变异较大, 变异系数最低为37% (树皮总NSC浓度), 最高达到101% (心材淀粉浓度), 树干组织、树种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NSC浓度。(2)总体上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浓度均随径向深度增加而降低。无孔材树皮的可溶性糖浓度和糖/淀粉显著高于散孔材和环孔材, 而边材中的淀粉和总NSC浓度为环孔材>散孔材>无孔材。(3)无孔材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浓度边材和心材比均在1左右, 显著低于散孔材和环孔材, 而且无孔材边材和心材之间淀粉浓度相关较紧密, 表明被子植物的边材、心材功能分化较裸子植物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木材孔性影响了温带树种树干NSC存储策略, 研究整树NSC以及树木生理生态学功能需要区分树干组织。  相似文献   

7.
植物导管结构特征对其自身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但目前对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这方面的认识仍然不足。为了研究这一地区的植物导管特征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选择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亚热带森林中两种优势种桂林栲(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 通过比较旱季(10月至次年3月)两树种的导管形态特征、叶片形态特征、叶片生理特征来研究环孔材树种和散孔材树种的功能性状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树种的这些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1)木荷(散孔)导管密度显著高于桂林栲(环孔), 而桂林栲导管的直径远大于木荷导管的直径。2)木荷叶片含水量(LWC)、叶绿素a/b值显著大于桂林栲, 而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则显著低于桂林栲, 两者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在亚热带森林中, 环孔材树种桂林栲在温度高湿度低的干旱条件下, 能够通过增加叶片比叶面积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而另一方面, 其叶片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较弱, 而散孔材木荷则具有较好的光能转化能力和干旱耐受能力, 这种差异性在降水格局变化逐渐加深的背景下, 可能会引起森林群落结构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旱柳(Salix matsudana)叶片光合效率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机制, 明确其水分阈值效应, 以二年生旱柳为材料, 采用人工给水与自然耗水相结合获取系列水分梯度的方法, 测定分析贝壳砂生境下旱柳叶片光合效率参数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及其生产力分级。结果表明: 旱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合光响应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1) PnTr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 但各指标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 其中Pn水分气孔限制转折点和水分补偿点分别出现在相对含水量(Wr)为42.9%和14.4%时; PnTr的水分饱和点为73.1%和68.9%, WUE水分高效点为80.1%; (2)水分胁迫下旱柳叶片具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 可通过减弱对光的利用来适应水分逆境。随土壤水分的增加, 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 但光补偿点(LCP)相反。PnAQYLSP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表现为渍水胁迫明显高于干旱胁迫。Wr为69.1%时, LCP达到较低值(18.6 µmol∙m -2∙s-1), AQY最高(0.05), 利用弱光能力较强。Wr为80.9%时, LSP达到最高(1775 µmol∙m -2∙s-1), 光照生态幅最宽, 光能利用效率最高, 水分对光强的补偿效应显著; (3)采用临界值分类法确定出贝壳砂生境下旱柳光合效率的5级水分阈值, 73.1%r<80.1%范围内为高产高效水, 此时旱柳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高效生理用水特性。贝壳砂生境内旱柳表现出一定的耐水湿而不耐干旱的适应特性, 在干旱缺水的贝壳堤岛滩脊地带栽植时需充分考虑其水分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晋西黄土区植物的水分利用规律及对半干旱区的适应策略, 提高黄土地区植被建设效益, 该研究对该地区典型乔灌木短期水分利用效率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了探究。以典型乔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Rosa xanthina)、杠柳(Periploca sepium)为研究对象, 测定叶片可溶性糖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leaf)与枝条渗出液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branch), 使用δ13Cleaf推导计算7-10月叶片尺度下植物短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eaf)变化趋势, 使用δ13Cbranch明确植物光合作用后分馏情况, 确定半干旱区植物在生长季的水分变化规律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 7-10月4种植物δ13Cleaf总体呈现降低趋势, δ13Cbranch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δ13Cleaf在种间和生活型中均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 灌木>乔木, 常绿乔木(油松) >落叶乔木(刺槐)。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碳同位素在光合作用后发生分馏的情况。(2) 4种植物WUEleaf在7-8月保持稳定, 9-10月逐渐升高。21.5 ℃、0.9 kPa、52.4%分别为WUEleaf随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相对湿度(RH)变化的突变点, 突变点之后4种植物WUEleaf均表现出稳定的变化趋势, 不再随TaVPDRH升高而降低。(3) WUEleafTaRHVPD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Ta通过非气孔因素, 即酶的作用改变光合速率, 引起WUEleaf变化。RHVPD等水分因子则通过改变气孔开度, 影响蒸腾, 进而改变WUEleaf。随着土壤含水量(SWC)的升高, WUEleaf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油松林和刺槐林在SWC分别达到15%-18%、13%-14%时, WUEleaf达到最高值。经过混合线性模型(LMM)分析得到, 油松和刺槐WUEleaf主导环境因子分别为RHVPD, 黄刺玫和杠柳WUEleaf主导环境因子均为Ta。该研究得到了黄土地区典型乔灌木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规律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明确了黄土地区植物对气候因子变化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估计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木细根(直径≤2 mm)是控制树木与其周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其寿命的长短决定了每年被分配到土壤中碳和养分的数量。我们使用微根管技术监测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细根生长、衰老、死亡的动态过程,运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细根存活率及中位值寿命(Median root lifespan,MRL),做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不同树种、不同土壤层次、不同季节出生的细根寿命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观测期延长,细根存活率逐渐下降,在观测期内的各个时点上,水曲柳细根存活率显著高于落叶松(p<0.001),说明水曲柳细根寿命明显长于落叶松,两树种的MRL分别为111±7 d和77±4 d。无论是水曲柳还是落叶松,土壤下层(20~40 cm)的细根存活率始终高于上层(0~20 cm),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 p<0.001),落叶松上下两层的MRL分别为62±11 d 和95±11 d,水曲柳为111±6 d和124±20 d,这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有关,下层土壤延长细根寿命。不同同龄根群(Root cohort)的细根寿命不同。落叶松夏季产生的细根存活率显著高于春季(p=0.042),中位值寿命分别是MRL=47±13 d,MRL=82±6 d。水曲柳不同细根同龄根群与落叶松具有相似的季节性,夏季产生的细根存活率在同一时间点上要显著高于春季(p=0.014)。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以叶片光合作用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直角双曲线与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紫椴(Tilia 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拟合结果不同,直角双曲线方法简单,但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更符合生理意义.由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出4个树种的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max以及暗呼吸Rd大于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而光补偿点Lcp随树种不同而有差异.两种方法得出4个树种的α、Rd大小顺序相同,分别是:α为水曲柳>紫椴>蒙古栎>红松;Rd为水曲柳>蒙古栎>紫椴>红松,但由两种方法得出的Pmax、Lcp值大小顺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荣  胡海清 《生态学报》2012,32(8):2303-2310
以3年生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黄菠萝、白桦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火烧处理(T1处理:对叶片火烧;T2处理:对枝火烧;T3处理:对茎火烧)对幼树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幼树火害叶(T1处理)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显著提高,说明幼树叶片细胞都受到了火的影响,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水曲柳、胡桃楸、白桦火害叶(T1处理)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水曲柳、胡桃楸火害叶(T1处理)叶绿素a/b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火烧处理后幼树新生叶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因物种而异。5种幼树3种火烧处理后新生叶叶绿素含量除蒙古栎的茎处理和胡桃楸的枝处理显著降低外,大多表现为升高的趋势;新生叶叶绿素a/b的变化因物种而异。5种幼树3种火烧处理后新生叶净光合速率除蒙古栎的茎处理显著降低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火烧提高了幼树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晶  张玉红 《植物研究》2005,25(3):344-347
以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白桦、水曲柳、山杨、胡桃楸、黄波罗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然状态下这6个树种的光合能力,并分析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树种的光合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间的光合能力、光合潜力存在差异.生长季中,胡桃楸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最大值,白桦具有最高的年平均光合能力,蒙古栎具有最大的光合潜力.蒙古栎叶片含氮量与光合能力线性正相关(r=0.97),白桦、水曲柳叶片含氮量与光合能力呈二次曲线相关(r=0.61,r=0.51).  相似文献   

14.
5种阔叶树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核桃楸、水曲柳、黄波罗、紫椴和白桦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幼叶成长、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各树种光合能力与硝酸还原酶活力也增加.晴天,白桦与水曲柳光合曲线呈双峰,其余3树种呈单峰,阴雨数日转睛后,白桦与水曲柳光合曲线呈单峰,其余3树种呈双峰;阴天,5个树种光合曲线均与光照曲线相似.幼叶成长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各树种的光合速率除受光的影响外,空气相对湿度是光能利用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散孔材与环孔材树种枝干、叶水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力翔  李俊辉  李秧秧  赵丽敏 《生态学报》2012,32(16):5087-5094
为揭示散孔材与环孔材树种树木水分生理特性的差异,选取了常见的3种散孔材落叶树种(毛白杨、法国梧桐和樱花)和3种环孔材落叶树种(刺槐、合欢和白蜡),研究了其枝干与叶水力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协调性。结果表明:3种环孔材树种枝干横截面积基础上的最大比导水率(Ks-max)大于3种散孔材树种,但其木质部对空穴化的脆弱性(P50branch)高于散孔材树种,6种树木枝干的水分传输能力和抵抗空穴化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权衡关系。3种散孔材与3种环孔材树种的叶最大水力导度(Kl-max)和水力脆弱性(P50leaf)并无显著差异;对于3种散孔材树种,叶的水力脆弱性要高于枝干,但对3种环孔材树种而言,枝干的水力脆弱性要高于叶。6种树木枝干和叶的水力学性质(Kmax、P50)之间并无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散孔材与环孔材树种的枝干水力学特性有明显差异,但叶水力学特性无差异;枝干与叶水力学性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6.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地表死可燃物是森林可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表死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和气体释放对探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和碳平衡的影响及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黑龙江省6种乔木(樟子松、红皮云杉、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和白桦)地表凋落的叶片进行热重分析和气体释放分析,探究森林可燃物的热解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木材结构树干液流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孙慧珍  李夷平  王翠  周晓峰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34-1439
采用热扩散法,对东北东部山区代表主要木材解剖构造的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温、土壤容积含水量等因子。结果表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晴天的树干液流密度日进程一般为单峰型,水曲柳日最高液流峰值为430.53 cm3.cm-2.h-1,明显高于樟子松(142.43 cm3.cm-2.h-1)。晚上及凌晨液流量占全天比例在生长季结束后,明显增加,其他时期低于20%,说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存在根压。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平均液流密度分别为12.26、6.49 cm3.cm-2.h-1。影响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二者对主导因子敏感度相当。  相似文献   

18.
《Aquatic Botany》2005,81(1):69-84
We used the Imaging-PAM fluorometer to map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hotosynthesis in three seagrass species, Halophila ovalis, Zostera capricorni and Posidonia australis. Photosynthesis was described by relative photosynthetic rate (PS/50), effective quantum yield (ΦPSII),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 and qN),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and leaf absorptivity. Photosynthetic patterns were linked to leaf age and light climate but patterns were not consistent across species. Longitudinal heterogeneity in photosynthesis was apparent along the leaves of all three species while later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found only across Z. capricorni and H. ovalis leaves. Age of leaf tissue, determined by longitudinal location on the leaf, strongly influence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Z. capricorni and P. australis. A comparison of H. ovalis leaves of differing maturity demonstrated the influence of leaf age on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yet a comparison of Z. capricorni leaves of differing maturity showed no leaf-age effects.Variations in stress-induced changes across a seagrass leaf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reas or particular regions of the leaf, which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photodamage. Clear evidence of substantial within-leaf heterogeneity in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i.e., a two-fold variation in half saturation constant along a leaf of P. australis) has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use of small sections of leaf for photosynthetic incubations (such as O2 or single-point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我国暖温带地区辽东栎群落若干优势植物光合作用随CO2浓度升高而变化的特点,用自行设计的同化室装置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大叶白蜡(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以及优势灌木六道木(Abelia biflora Turcz.)、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等6种木本植物进行升高CO2浓度处理,测定了这几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加倍CO2浓度对6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程度从37%到93%不等,以辽东栎受到的促进作用最大,六道木最小,平均增加75%。净光合作用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的程度中乔木种类略高于灌木种类。在夏季和秋季进行的日动态测定都表现出加倍CO2浓度对6种木本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Detached leaf is in the state of increasing water deficit; it is a good experimental model for looking into the hardening effect of adaptation of eight-day-old maize (Zea mays L.) seedlings to short-term drought (five days without watering). The light stage of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synthetic CO2/H2O exchange in detached leaves were studied. Specific surface density of leaf tissue (SSDL),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s a and b, proline, MDA as well as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stem II fluorescence, assimilation of CO2, and transpir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light saturation (density of PAR quantum flux of 2000 μmol/(m2 s)) at normal and half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were determined. The leaves of seedlings exposed to short-term drought differed from control material by a greater SSDL and higher content of proline. The hardening effect of the stress agent on the dark stage of photosynthesis was detected; it was expressed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higher photosynthetic CO2 assimilation against control material due to the elevation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for CO2 diffusing into the leaf. Judging from the lack of differences in the MDA content, short-term drought did not injure photosynthetic membranes. In detached leaves of experimental maize seedlings, photosynthesis was maintained on a higher level than in control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