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1)
试管内,两歧双歧杆菌(6-1)株对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都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方双歧杆菌制剂对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甚至能完全抑制其生长繁殖。提示,在抑制肠道致病菌方面,复方双歧杆菌制剂要比单一的双歧杆菌具备更强的效能和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3.
以21例2~5岁中国儿童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此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中关键益生菌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儿童肠道厌氧菌的数量高达109CFUg(湿重),其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平均BE=2.38)较强;不同的个体之间所能检测到的关键益生菌的种类有所不同,一般能检测到其中的1~4种双歧杆菌和1~5种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的平均数量多达107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90.48%和85.71%,为儿童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优势菌种;L.mucosae和发酵乳杆菌的数量较多,平均为3.68log10CFUg(湿重)和3.97log10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71.43%和52.38%,为稳定定植于儿童肠道内的优势乳杆菌;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在不同样本之间的数量组成均存在有很大差异,双歧杆菌的样本差异为1.86~3.85,乳杆菌的为2.43~4.07。 相似文献
4.
从31个60岁以上的符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健康老年人标准的健康老人中随机选取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他们的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康老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优势种群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和假小链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分别占双歧杆菌种群的55%和45%;而肠道乳杆菌则有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50%、Lactobacillus mocosae 31.1%、口腔乳杆菌(Lactobacillus oris)6.3%、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6.3%和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6.3%,其中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mocosae为健康老人肠道优势乳杆菌种群.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双歧杆菌DM9227菌株及乳杆菌DM8121菌株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将含有红霉素及链霉素的抗生素溶液给20只大鼠灌胃,灌胃量为每种抗生素200mg/kg/日,连续3天。然后将动物分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菌液灌胃组及PBS灌胃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在体外对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用改良的TPY和GAM培养基作为螺旋藻的基质,在试管内证实了螺旋藻对双歧杆菌、乳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浓度下,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说明了钝顶螺旋藻在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乳杆菌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常人体肠道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 ,这些菌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内正常菌群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机体肠道内菌群失调则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为腹泻和感染等。而近年来 ,益生菌 (剂 ) (probiotics)作为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的总称 ,它对腹泻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特殊的功效 ,已成为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并在保健食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是目前开发应用最热门的两种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是机体有益的与人类健康又密不可分的重要生理菌群 ,二者对人健康和营养有… 相似文献
8.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何道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7(6):57-64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原解放军309医院北京100045何道生1前言为了健康的目的人类利用乳杆菌的历史可以追朔到1908年。细菌学的创始人梅奇尼可夫提出,“为了延长人类的生命,应该饮用乳杆菌发酵过的牛奶。”他说,肠道微生物能产生“毒素”,使...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及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氧双岐杆菌,以解决双岐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utanolysin分别制备长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在电场作用下诱导长双岐杆菌原生质体和经56℃热灭活30min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并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菌株。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几种较为稳定的兼具长双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融合菌株;其中融合株F2具有良好的耐氧性;且能在有氧、CO2条件下良好生长。结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能改良双歧杆菌的严格厌氧特性,有利于对双岐杆菌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诱发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给封闭群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在体内激活后,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脾贴附性细胞对YAC-1,L929的细胞毒作用,以及脾贴附性细胞产生对上述二株瘤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都比对照动物明显增强。结果提示短双歧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给小鼠腹腔注射后,通过激活脾脏淋巴细胞和贴附性细胞(巨噬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而明显地增强宿主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螺旋藻及其水提物对肠道菌群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观察螺旋藻及其水提物对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螺旋藻及其水提物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培养 48h,P<0 .0 0 1) ,对肠道其他菌亦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而对大肠埃希菌的促生长作用不显著 (P>0 .0 5 )。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对人类大肠癌CCL187细胞DAG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人类大肠癌细胞第二信使DAG的调控作用,解释菌群影响机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3H标记肌醇掺入法及HTLC法。结果 双歧杆菌对人类大肠癌细胞中第二信使DAG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我们研究了注射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注射婴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吞噬试验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表明双歧杆菌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以婴儿双歧杆菌为启动剂可从DBA/2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提示双歧杆菌可调节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因此双歧杆菌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促进机体的免疫学反应。推测定居于肠道的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移位到体内器官、释放免疫活性成分被肠道中Peryer氏淋巴结群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作用于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这一推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对两歧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铈和镧(1-1000ug/ml)对两歧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试管培养与连续厌氧培养法,结果:当两种稀土元素浓度大于300ug/ml时,双歧杆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当稀土元素浓度在100-200ug/ml时,对双歧杆菌生长有轻微抑制,低浓度的稀土元素对双歧杆菌无刺激生长作用,稀土元素(100ug/ml)对厌氧连续培养的双歧杆菌同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稀土元素被洗脱,细胞的生长才逐渐缓慢恢复,试管培养中加入一定浓度稀土元素(100ug/ml),连续取样检查,也可观察到稀土元素对双歧杆菌的抑制情况,结论:一定浓度稀土元素铈和镧对双歧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中I-—1β、IL-6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动物模型,分别以新鲜BS肉汤培养基、耗尽培养上清(SCS)以及灭活的和活的双歧杆菌菌液进行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的含量。结果:灭活的双歧杆菌与双歧杆菌活菌均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的含量,二者的作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SCS也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作用,但与双歧杆菌活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灭活的双歧杆菌具有与双歧杆菌活菌相同或相近的免疫学活性,两者均可提高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部分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和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20例用双歧杆菌和19例未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d后空腹及餐后1h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结果与20例正常儿童比较,并分析三种胃肠激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高于正常儿童。除空腹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的血清GAS水平外,治疗前两组病例血中的三种胃肠激素水平高于治疗7d后。治疗7d后双歧杆菌治疗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和血浆MOT水平低于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且血清GAS水平与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治疗7d后血浆SS水平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另两组病例治疗前空腹和餐后三种胃肠激素间均无关联,治疗7d后的双歧杆菌治疗病例和正常儿童GAS与SS和MOT与SS则呈正相关。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儿童胃肠激素的分泌有调理作用,应用双歧杆菌治疗的患儿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较未用微生态制剂的患儿更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酪酸梭菌与婴双歧杆菌对艰难梭菌体外生物拮抗作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婴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单独或联合艰难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进行试管内的生物拮抗作用,将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单独或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联合分别与艰难梭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后,接种于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证明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并且两菌联合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出更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