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明和  章靖等 《菌物系统》2001,20(3):368-372
利用牛粪、土壤等基质诱导捕食线虫真菌指状节丛孢产生孢子捕食器官,孢子捕食器官形成过程与正常情况下捕食器官的形成基本相似;不同基质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不同。同种内不同菌株间形成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也有异别,预培养实验,温度处理实验的结果表明基质中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主要诱导因子可能是某些化合物,这些物质在100℃下基本上丧失诱导活性;在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过程中,基质中的微生物所起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牛粪、土壤等基质诱导捕食线虫真菌指状节丛孢产生孢子捕食器官。孢子捕食器官形成过程与正常情况下捕食器官的形成基本相似;不同基质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不同, 同种内不同菌株间形成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也有异别。预培养实验,温度处理实验的结果表明基质中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主要诱导因子可能是某些化合物,这些物质在100℃下基本上丧失诱导活性;在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过程中,基质中的微生物所起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节丛孢Arthrobotrys、单顶孢Monacrosporium和隔指孢Dactylella三个捕食线虫丝孢菌属16个菌株,对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大豆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茄科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四种常见土壤植物病原真菌的菌寄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可以通过弹簧式菌丝圈缠绕、类附着胞结构吸附、简单的菌丝缠绕或者贴附寄主菌丝生长四种方式寄生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菌株对立枯丝核病菌有寄生作用,一些供试真菌对其它三种病原真菌有寄生现象。利用孢子液浸泡法测定了其中5种捕食线虫真菌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能力,显示有较高寄生率。  相似文献   

4.
采集高黎贡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242 份, 从中分离鉴定出3 属23 种捕食线虫真菌, 包括节丛孢属 (Arthrobotrys),小掘氏孢属(Drechslerella)和小隔指孢属(Dactylellina)。随海拔升高, 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及检出率逐渐递减, 在海拔1410-2123 m 的低山地带捕食线虫真菌最为丰富, Arthrobotrys oligospora 和Arthrobotrys musiformis 为优势种, 总检出率分别为44.39%和15.61%, 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3 和2.19。在海拔2200-3484 m, A. musiformis 为优势种, 总检出率是16.62%。所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 产黏性菌网的菌种占优势(78.26%), 为高黎贡山捕食线虫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灵长类动物体内寄生线虫感染情况严重。我国特有珍稀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肠道也受到寄生线虫感染,其健康极受影响。滇金丝猴数量稀少,极需保护。捕食线虫真菌是线虫的天敌,具较高的生防动物寄生线虫的潜力。为提供应用捕食线虫真菌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滇金丝猴粪便分离捕食线虫真菌,量化测定及比较不同捕食器官类型和来自不同生境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从中筛选有较高捕食率的菌株。结果显示,从滇金丝猴粪便及其他不同生境共筛选到3株捕食率较高的捕食线虫真菌菌株:Dactylellina gephyropaga(331-1),Dac.drechsleri(84-1),Drechslerella dactyloides(342-2),其捕食率分别为:81.10%,76.17%,81.33%,其中331-1分离自滇金丝猴粪便,该菌株具有高效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潜力;来自不同生境或同一生境同种不同株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差异较大;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其捕食率普遍低于产收缩环、黏性分枝和黏性球的捕食线虫真菌;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与捕食器官生成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食线虫真菌作为线虫的天敌,是一种潜在的线虫病害的生防制剂。食线虫真菌通过形成特殊的捕食器官或产生粘性孢子和毒素等方式捕捉和侵染线虫。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越来越多真菌基因组已经被测定和报道。目前,已经有7种食线虫真菌的基因组被报道,包括捕食线虫真菌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线虫卵寄生真菌厚垣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和内寄生真菌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等。本文对食线虫真菌的基因组特点、毒力相关基因家族的扩张、捕食器官形成调控和进化机制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对组学时代食线虫真菌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捕食器官是捕食线虫真菌分类鉴定和生防应用的重要依据,常规鉴定捕食线虫真菌的方法是在原始分离培养中直接观察和测量捕食器官和孢子,如果没在捕食器官或缺少其他特征不能鉴定时,只有挑取孢子到营养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后再进一步鉴定,如何诱导纯培养物捕食器官的产生是很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两种捕食线虫丝孢菌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头节丛孢和附胞隔指孢是两种极不常见的捕食线虫丝孢菌,A.polycephala为国内新纪录种。通过对这两种菌的形态观察发现:A.polycephala的大、小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后代同母体,小分生孢子一般为单端萌发,大分子生孢子为两端萌发,并且小分子孢子可以继续发育形成在分生孢子。这两种菌均形成类似厚坦孢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捕食线虫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食线虫真菌是一类通过捕食器官捕食线虫的生物,在自然界是影响线虫数量的主要因子。对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器官、捕食机制、捕食线虫真菌的形态及其在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多头节丛孢[Arthrobotrys polycephala(Drechsler)Rifai]和附胞隔指孢[Dactylella haptospora(Drechsler)Zhang et al.)是两种极不常见的捕食线虫丝孢菌,A.polycephala为国内新纪录种。通过对这两种菌的形态观察发现:A.polycephala的大、小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后代同母体,小分生孢子一般为单端萌发,大分生孢子为两端萌发,并且小分生孢子可以继续发育形成大分生孢子。这两种菌均形成类似厚垣孢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