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倩  邴健  岳慧珍  黄广华  魏羽佳 《菌物学报》2018,37(10):1278-1286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也被称为“超级真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人体病原真菌新物种,临床分离株通常具有多重耐药和高致死率等特征。2009年日本首次报道耳念珠菌之后,其感染病例在多个国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报道的病例分布在全球五大洲27个国家,包括中国。耳念珠菌感染给临床诊断和防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该菌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学、遗传变异分化及耐药特征等方面入手,围绕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特征、毒性因子和耐药性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进展,并探讨了我国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范淑如  杜浛 《菌物学报》2020,39(11):2044-2059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已成为引起严重院里感染的新兴病原真菌。自2009年第一次报道以来,耳念珠菌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导致几次院内感染的暴发。与念珠菌属其他成员相比,耳念珠菌具有诸多特点,比如多重耐药、鉴别困难、死亡率高、易在医院内传播等。关于耳念珠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性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对耳念珠菌的认识也逐渐增强,本综述详细地介绍了耳念珠菌全球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该病原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毒力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对未来关于耳念珠菌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邴健 《菌物学报》2020,39(11):2120-2130
耳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问题已愈演愈烈,其临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耳念珠菌临床菌株对三大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从外排泵异常表达、靶标蛋白突变、生物被膜和基因组可塑性4个方面总结了耳念珠菌已报道的或潜在的耐药机制,并与其他念珠菌耐药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邓宇晨  李帅虎  潘炜华  廖万清  陶丽 《菌物学报》2020,39(11):2035-2043
希木龙念珠菌Candida haemulonii是一种与耳念珠菌亲缘关系十分相近的物种。近年来,由其引发的侵袭性真菌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作为一种多重耐药真菌,希木龙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甚至超过耳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大部分希木龙念珠菌菌株对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抗真菌药物耐药,尤其是对两性霉素B具有天然抗性。不仅如此,临床传统的生化方法难以对该菌准确鉴定,常用的商品化鉴定产品往往将其错误鉴定为毕赤酵母或者新型隐球菌。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希木龙念珠菌的认识,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流行病学数据与研究进展,从感染现状、生物学特征、耐药性进行综述,同时总结该菌目前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真菌耐药和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有关。念珠菌是人体内的重要条件致病真菌,其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靶酶的改变、靶位的缺乏、真菌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下降、多药耐药蛋白表达增高、固醇合成旁路下游的改变、生物膜的形成等,最新文献报道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念珠菌的耐药形成中存在一定作用。该文就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静  郑秋实  黄广华 《菌物学报》2020,39(11):2014-2024
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放疗化疗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念珠菌感染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除白念珠菌外,光滑念珠菌在临床上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第二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通常对一线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由于目前治疗策略匮乏,其造成的系统感染死亡率可高达50%。为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光滑念珠菌的认识,研发遏制其感染的诊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滑念珠菌的流行病学、毒力因子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为国内同行深入探究其耐药特性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耳道念珠菌(Candida auris)感染呈现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已引起各国重视。近期,两个中国团队报道了耳念珠菌病例,揭开耳念珠菌在中国地区感染的研究序幕。在此,我们分析探讨耳念珠菌在中国的感染现状,并提出合理防治建议和策略,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信息。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免疫受损人群不断增多,该人群念珠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分离到的白念珠菌耐药株增多,有关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就白念珠菌对唑类、多烯类、5-氟胞嘧啶、棘白菌素类等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可导致人体严重的侵袭性感染,自2009年日本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呈快速流行趋势,甚至暴发多次院内感染[1-3]。按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暂定的耳念珠菌耐药折点(氟康唑MIC≥32 mg/L、两性霉素B MIC≥2 mg/L、卡泊芬净MIC≥2 mg/L),临床分离的耳念珠菌对这3类常用抗真菌药物往往表现出耐药,甚至泛耐药,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4]。  相似文献   

10.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又称耳道假丝酵母,是2009年被发现的一种病原真菌,有"超级真菌"之称,特点是较难在临床中鉴别、易在患者皮肤中定植,大多数菌株在医疗环境中可以持久生存,具有多重耐药性等,致使临床病症难以治疗及流行难以控制.耳念珠菌对三类主要的抗真菌药物——唑类药物、多烯类药物和棘白菌素类药物通常都具有单一或多重耐药性,且耐药性程度不尽相同,这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耳念珠菌在过去十年中迅速流行,在世界多地引发了重大的感染疫情,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耳念珠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存在于人体体表及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原发或继发感染,轻者仅累及表皮和黏膜,重者可造成深部器官的侵袭性感染或菌血症~([1])。文献~([2])报道念珠菌血症的临床感染,约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病例的15%,死亡率高达30%~40%。近年来念珠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不同菌种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经验性用药又可导致念珠菌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贵州省某区域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念珠菌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贵州省某区域2055名女性病例,进行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非重复念珠菌543株,以白念珠菌分离率居首位,占40.5%,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位居第2、3位(35.0%、19.7%);感染患者以26~30年龄段最多见(39.2%),其次为21~25年龄段(25.4%)和31~35年龄段(19.2%),21~40年龄段患者占90.4%。不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相差较大,未见米卡芬净、制霉菌素和卡泊芬净耐药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P0.01),对5-氟胞嘧啶的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贵州省该区域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多见,不同念珠菌的耐药情况具有差异,临床应根据不同病原菌耐药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3.
连续5年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真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调查2002-2006年华西医院住院患者无菌体液标本真菌培养的情况,分析真菌菌种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标本接种沙堡弱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科马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和API-20CAUX鉴定系统结合形态学进行菌种鉴定,使用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 2)对2006年来自血液标本中的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2-2006年间检出的阳性样本数依次为7株、22株、39株、32株及57株;血液来源73株,清洁中段尿来源59株,是主要样本来源;分离真菌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占70%以上;2006年血培养中共分离出16株念珠菌,体外药敏情况详见文中。结论临床无菌体液标本中真菌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菌株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同时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菌株也有出现;样本来源以血液、清洁中段尿为主;体外药敏总体耐药率低,但是逐渐出现了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克柔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加,对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已引起高度关注.克柔念珠菌耐药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唑类药物作用靶酶结构的改变、真菌细胞膜上外排泵过度表达、真菌细胞内药物蓄积减少等.克柔念珠菌对唑类的耐药可能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白念珠菌在分离真菌中居于首位,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热带念珠菌常见条件致病性真菌之一[2],尤以广谱抗生素滥用、长期住院患者中多见,因此,了解热带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性,可为临床防治热带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8a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回顾性分析近8a自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深部感染真菌,利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卡进行体外药敏试验。2003年至2010年共检出9 854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19.9%上升至2010年的34.3%。院内深部感染的真菌主要分布于内科(55.9%);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84.6%);主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60.9%);非白色念珠菌比例逐年增高。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分别为0.9%、4.0%和4.6%;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28%。临床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重视临床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深部真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李瑞莲  王倬  杜昱光 《微生物学报》2017,57(8):1206-1218
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发现,病灶感染病原常以生物被膜的形态存在。生物被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所造成的持续性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认识研究真菌生物被膜及其耐药机理对于防治临床真菌感染有着重大意义。白色念珠菌是一种临床感染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也是目前真菌生物被膜研究的主要研究模型。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DNA构成,其形成由微生物间的群体感应调控,并受到环境中营养成分及其附着物表面性质影响。研究发现,胞外基质的屏障作用、耐药基因的表达等机制与生物被膜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就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结构组成、形成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模型、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等几个方面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4例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检出白色念珠菌253例(67.6%),光滑念珠菌74例(19.8%),热带念珠菌28例(7.5%),克柔念珠菌10例(2.7%),其他假丝酵母菌3例(0.8%),毛霉菌4例(1.1%),烟曲霉菌2例(0.5%)。本组资料药敏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其中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较高,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到12.2%。结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次,3种念珠菌占总分离真菌的94.9%,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伊曲康唑最高,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医院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近6 a临床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2007 ~2012年从我院1435例ICU患者中分离出的1 435株真菌均为首次分离的菌株.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回顾性分析了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和主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7 ~2012年间,我院tCU真菌检出阳性标本总数从159株/a逐年增加至396株/a.其中,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曲霉的构成比波动范围分别为34.6% ~ 50.3%、6.3%~9.6%、1.3%~3.2%,2010 ~2012年较2007 ~2009年构成比总体均有上升趋势,P=0.02.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构成比波动范围分别为13.6% ~ 17.3%、9.4% ~ 22.6%、1.4% ~5.2%,P=0.18,构成比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2010 ~2012年较2007 ~2009年,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均呈降低趋势,P=0.02.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均呈降低趋势,P =0.02;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P =0.02.结论 我院ICU近6 a来白念珠菌仍然为临床最常见的真菌分离株,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及曲霉占总真菌分离株的百分比有上升趋势.白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均呈降低趋势,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白念珠菌耐药性8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长征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近8 a中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上海长征医院ICU 2002~2009年从414例患者中首次分离出414株白念珠菌,对其中277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真菌中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变化趋势和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09年间,上海长征医院ICU白念珠菌分离株数从2002年的34株增加至2009年的92株,但白念珠菌占总真菌分离株数的百分比维持在34.6%~55.7%,P=0.03。白念珠菌对于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平均耐药率分别为4.0%和0.7%,对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咪康唑47.0%、酮康唑10.8%、伊曲康唑19.9%、特比萘芬42.6%、氟康唑14.6%及伏立康唑13.0%。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8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海长征医院ICU近8 a来白念珠菌仍然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真菌分离株,但白念珠菌占总分离株数的百分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