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生活在贵州的侗族526人(男280人, 女246人)进行了活体观察和调查(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 三代均为侗族。分析结果表明: 贵州侗族男性属中头型、阔面型, 女性属圆头型、超阔面型; 男女均属中鼻型、宽手型、窄肩型、中间体型、中腿型、矮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31个少数民族群体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贵州侗族的体质特征与广西瑶族、贵州布依族最为接近, 与湖南瑶族、土家族、贵州台江苗族次之。贵州侗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相似文献
2.
3.
对448例(男232例,女216例)湖北侗族进行了90项体质人类学特征的调查(观察项目32项,测量项目58项),计算出40项体质指数,对身高和10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结果表明,1)湖北侗族上睑皱褶出现率88.11%,蒙古褶出现率47.13%,达尔文结节出现率82.14%;多数人前额发际为三角形;颧部与颏部突出不甚明显;头发浓密,黑而平直;眼裂上斜型,高度中等;鼻根及鼻翼高度中等,鼻梁男多直形、女多凹形,鼻基与鼻尖上翘型居多;口裂男性较宽,女性中等;上唇皮肤部多正唇且红唇较厚;耳壳多椭圆或卵圆形,耳垂以圆形为主。2)体质特征表现为身材矮短;瘦长体型;中躯干型;窄肩型;中腿型;宽手型;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阔鼻型;阔面型。3)与我国南方其他36个少数民族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北侗族体质特征与湖南侗族和贵州布依族最接近。湖北侗族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体质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9,他引:19
对三江县男性22岁和女性20岁至60岁且三代均为侗族的404人(男203、女201)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计算出49个测量项目的均数和标准差、38个指数值和16个观察项目的百分率,总结出三江侗族的体质特征。用Rm值与国内一些民族相比较,三江侗族与广西巴马县瑶族、广西德峨彝族、湖南江华县瑶族及广西德峨苗族人较相似。 相似文献
5.
6.
8.
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8例(男156例,女152例)世居在湖南省沅陵县的瓦乡人进行了70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观察项目25项,测量项目45项)的调查, 并计算了21项体质指数, 对部分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结果表明: 湖南瓦乡人毛发浓密, 黑而平直; 上睑皱褶出现率较高, 眼裂开度中等, 上斜型眼裂; 少蒙古褶; 鼻根较高, 鼻梁男多直形、女多凹形, 鼻基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口裂宽度中度, 上唇皮肤部多正唇, 红唇较厚; 耳壳多椭圆或卵圆形, 耳垂形状多圆形。体质特征表现为身材矮短, 体型中间型; 窄肩型; 中腿型; 超狭面型; 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 中鼻型。与我国南方其他27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头面部及身高10项测量值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与云南独龙族及拉祜族最接近, 与广西傈僳族、广西侗族及湘西土家族次之。湖南瓦乡人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疆蒙古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30
1991年对新疆伊犁20-55岁的蒙古族人群进行了活体观察(533例)和活体测量(209例)。结果表明,蒙古族的主要特征是:黑发直发,黑褐色眼,90%以上的个体眼内角有蒙古褶,大多为狭鼻型,突唇者居多,约50%个体耳廓在达尔文结节,耳垢大多是干型。头面部指数分型,大多属圆头型。身材较高大,平均身高男1690毫米,女1565.1毫米,身材在中等以上者占大多数(男81.2%,女73.9%)体格健壮,平 相似文献
10.
青海土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1995年7—8月对青海土族251人(男131、女120)进行了53项活体测量和13项活体观察,结果表明,青海土族的体质特征是:男性眼裂开度中等者较多、女性宽者过半。蒙古褶出现率男性过半,女性占40.8%。94%有上眼睑皱褶。鼻型属中鼻型,头型属中头型。面型,男性以过狭面、狭面和中面型为主,女性以狭面和中面型为主。男身高为1634mm,女为1543mm。通过与西北及其它少数民族比较发现:青海土族与东乡族、保安族、羌族体质相近。 相似文献
11.
临夏市回族体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甘肃省临夏市回族233人进行了人类学活体观察和测量,求得53项指标的测量数据和48项指数值,并对临夏市回族的体质类型作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市回族既具有伊斯兰教民族独有特征,也显示出东亚人种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蒙古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本文运用Heath-Carl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科左后旗480例蒙古族人的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中胚均衡型,女性为偏中胚型的内胚型;(2)男女间体型存在差极显著性差异;(3)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男女体型均呈内胚型值增大,外胚型值减小的变化。女性35岁以后体型变化显著;(4)与其它群体相比,蒙古族人内胚型值较高,男性中胚型值偏低、女性外胚型值偏低。 相似文献
14.
乌孜别克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调查了乌孜别克族成年人194例(男106例,女88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6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总结出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男为99.06%,女为100%。蒙古褶出现率男为82.08%,女为72.73%。鼻根高,鼻翼中等,多为圆形耳垂。特圆头型、高头型、阔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胸型、窄肩型出现率较高。男阔头型率,女中头型率,男宽骨盆型率,女中骨盆型率较高。男身高1685mm,女身高1555mm。 相似文献
15.
青海撒拉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5,他引:30
本文对青海撒拉族210人(男107人,女103人)进行了活体测量,总结了撒拉族人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对西北地区十个民族的十项指标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撒拉族除具有比较典型的蒙古人种的东亚型民族特征外,还具有本民族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云南景颇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本文调查了云南景颇族261人(男105人,女156人)。年龄为成年人(男24-60岁,女23-55岁)。主要测量均值与现代中国汉族和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比较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景颇族属黄种人的东亚类型,但也有南亚类型特征表现。体质特征与傣族、哈尼族和彝族接近,与基诺族和布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8.
19.
Lin Peiquan 《人类学学报》1988,7(01):53
295 adult males and 280 adult females of Dong people were inyestigated at Tongdao Autonomous county,Hunan Province.<br>All average readings of the items in males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females with a great differences.<br>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ng people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nationalities. 相似文献